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 (1492) 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此集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以闻所刻,共三十卷;卷一、卷二为骚赋,卷三为乐府,卷四为古调,卷五为歌行,卷六至卷八为近体诗,卷九为古体诗、箴铭,卷十、十一为论议,卷十二、十三为书牍,卷十四为碑版,卷十五至二十为传,卷二十一至二十九为纪叙,卷三十为外教。祝允明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诗文亦较有特点,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虽有些过誉,但亦说明其诗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诗的取材丰富,而且语言华美,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也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自成一家。
前闻记
笔记。明祝允明撰。一卷。允明有《怀星堂集》已著录。杂记明前期朝野故事,凡六十条,一万六千余字。于皇帝、朝臣、义士、节妇及娼妓、僧徒等,皆有所述,故事性较强。其载永乐年间下西洋航行之日期颇详。惟嫌散无统纪,有些内容与所著《野记》重复。
评书
祝允明撰,书法类著作,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谓邓文原、鲜于枢与赵荣禄也。然邓书太枯,鲜于太俗,岂能子昂万一也。魏晋以来,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公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
野记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祝允明撰, 四卷。今存版本有明刊本、同治十三年元和祝氏刻本、宣统三年时中书局排印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以下为一卷本:有《历代小史》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续说郛》本等。所谓“九朝”,据本书李文楷序解释,是“自有明开国,逮嘉靖之季”,而“野记”含义有二: “九朝往迹,史不具列者”,一也; “并及闾巷琐屑事”,二也。二者均非正史, 故以“野记”作为书名。是书记明洪武至嘉靖九朝事,故《续说郛》又题作《九朝野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谓“多委巷之谈”,以史实乖违责之。但本书题名“野记”,即已无意以信史标榜。书中虽兼及典章国故,而大多采自里巷传闻,具备故事性。作者身当嘉靖之世,文网渐弛,又生性磊落,放任不羁,故能对列朝史事秉笔直录。尤其是明初洪武残暴猜忌,滥杀无辜的事件,书中反复叙及。
志怪录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祝允明撰一卷。今存《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作者是有神(怪)论者,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 作者首先说,平时遇到了鬼怪,如果读了本书,那就可“知所以趋避,所以劝惩”,这是从实际中的所谓获“益”讲的:其次,他又说,志怪短篇, “恍语惚说,奇目警耳”,是一般读者“所喜谈而乐闻”的,可供茶余饭后消遣之用。本书宣扬事皆前定,不可改变。《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谓“所载皆怪诞不经之事”。但作者自序云:“志怪虽不若志常之为益,然幽怪之事,固宇宙之不能无,而变异之来,非人寻常念虑所及”,书之可以“趋避”,可以“劝惩”还可以“夺目警耳”,故为“吾侪之所喜谈而乐闻”,有娱悦作用。书成于弘治初。篇幅多为数十字至数百字。
寓圃杂记
明代笔记。10卷。王锜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载明洪武迄正统间朝廷事迹,于吴中故实尤详。”书前有祝允明序。其中不少记述,对研究明代文学史颇有助益。如“沈通理绣鞋诗”条记载的沈愚情况:“其诗皆清丽微婉,乐府尤高,有《吴宫词》诸篇,往往脍炙人口。又有《续香奁》四卷,盖仿韩致光之作。留于余者,数年后,被其累索,遂还之,今皆亡矣。止记《绣鞋》一首。”“通理乃宣德间金陵十才子中一人也。”它对全面认识宣德至景泰期间文坛的情况很有帮助。“周伯器”条、“施先生”条、“元敬乞米诗”条、“邢丽文见访”条、“刘廷美以诗取怨”条涉及的,皆是他处很少介绍的明代诗文作家。“祝希哲作文”条所记对祝氏文章评价也颇有见地:“文出丰缛精洁,隐显抑扬,变化枢机,神鬼莫测,而卒皆归于正道,真高出古人者也。”此外,书中提出《剪灯新话》非瞿佑作,可备一说。该书有《玄览堂丛书》本、《纪录汇编》本(节本,上、下两卷)、《金声玉振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4年6月出版了张德信的校点本,与《穀山笔麈》合订为一册。
王著作集
宋文别集。 王蘋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卷,宝祐年间其曾孙王思文刊于吴学,卢钺为之作序。明代弘治中,其十一世孙王观重编为8卷本。其卷1为传道支派图,卷2为札子、杂文等18篇,卷3至8为像赞、题跋及门人私志的语录之类。此集与陈振孙所记相比,虽然卷数增加一倍,但王蘋的遗文实则不过1卷而已。可见其著作已大都散佚,此本不过捃拾残丛,另加附录而成。此集卷首列卢钺宝祐四年(1256)序、祝允明弘治三年(1490)序及杜启序。集中卷3所录袁万跋,称王蘋之文章“皆温醇平实,沉潜蕴藉,蔼然有馀味。”而汪悫跋则说:“玩其议论,想其辞气,雍容切当,自有奕奕映照简编者”。本集全称为《宋著作王先生文集》,其弘治刊本现已不见于图书馆及藏书家书目,但北京图书馆等均藏有清抄本。另有清抄本将王蘋著作编作1卷,另编附录1卷(今藏上海图书馆)。
吴中金石新编
八卷。 明陈暐撰。 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庙、寺观诸碑,分类编辑。共著录一百余篇,俱载全文。此书力求搜集那些别人没有发现、别的书里没有载录的碑刻,特别是采集明初的一些碑刻,著录于书中。所录的“济农永农仓储记”、“许浦湖川塘诸记”,都是陈述郡中有关事件的石刻。至于那些歌功颂德的碑文和谄谀墓志,都削而不登,其用意颇为严谨。其中有些碑刻,其他书籍均未载,独赖此书的刊载才流传下来。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国宝新编
一卷。明顾璘(1476~1547)撰。顾璘,字华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颇负才名,金陵三俊、金陵四大家之一,喜诗好友,著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近言》等。《周宝新编》记顾璘同时代知交友人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旸、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13人,为每人作传作赞,略叙数语以存其人。《国宝新编》实为慨叹知交凋零而作。现存明袁《金声王振集》明刻本,明顾元庆《顾民明朝四十家小说》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明刻本;1914年古今图书局石印本。
补张灵崔莹合传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清黄周星 (1611—1680)撰。 见《黄九烟先生遗集》,又见《虞初新志》等选本。唐寅曾作《张灵崔莹合传》,但未见传世。作者在篇前小序又说:在稗乘中见有《十美图》,详载张崔事,因据以作此补传。这是一篇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作品,笔端充溢着作者的哀感企慕之情。传中说,张灵为明代正德年间吴县人,是著名的才子,家贫而放浪形骸,无意于功名仕进。他认为古今才子佳人唯有李太白、崔莺莺可以当之。执意要寻一佳人为偶。一日饮酒未尽兴,听说唐寅、祝允明等人正在虎丘畅饮,便化为乞儿前去乞饮。此时,崔莹船过此地,张崔一见钟情,但未成言,崔便前往南昌,张日夜怀思。恰值藩王朱宸濠召唐寅去南昌,唐欲乘便成全此事。不料,宸濠将十名美女献给皇上,其中就有崔莹。唐得知,崔已北上。 不久,宸濠谋反,唐佯狂返回吴门。此时,张灵因思念崔莹患病而逝。不久,宸濠事败,崔也被遣回。崔专程来吴,由唐寅陪同前去吊唁张灵,乘人不备崔也自缢身死。由唐寅将二人合葬。明年仲春,唐寅到墓上拜奠,夜梦万树梅花,一天明月,张崔二人先后翩翩而至,张还口吟“花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句。这本是高启的《咏梅》名句,张将“雪”字改为“花”字。高启因而不允,前来责备。唐一惊而醒。
贤识录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陆釴编。此书为抄摘他书中有关明洪武年间杂事的一部集子。材料来源以《余冬序录》(明何孟春撰)为主,此外还录自《野记》(明祝允明撰)、《客座新闻》(明沈周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等书,所录的内容较集中于君道、人品等,尤以明太祖朱元璋轶事传闻为多。此书于明焦竑编的《国史经籍志》入制书类,于《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入小说家类,存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今献汇言》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援据既寡,事迹亦仅寥寥数则,不足以当‘贤识’之目”。
楼居杂著
一卷。《野航诗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 (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号野航,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布衣终身,性好藏书,手自抄录,精致不苟。著有《旌孝录》。据文徵明作存理墓志称,称其著有《野航集》,不言卷数。朱存理自作《募刻诗疏》,称选得诗百首之外。沈周题其诗稿,虽止有百篇,但诸体皆备,但可知其集不过一卷。《千顷堂书目》载其 《野航渔歌》、《鹤岑集》二种,亦不言卷数。盖已久佚。是编为其族孙观潜所辑。惟《楼居杂著》一卷为当时原帙。凡题跋二十二篇,引一篇,逸事一篇,记二篇,尺牍二篇,募疏二篇。然编次杂乱无序,又以王鏊募造《野航疏》窜入其中,殊不可解。诗稿、文稿各一卷,则观潜采掇诸书而成。其中,诗稿仅十四首,其中一为佚句,一为联句,实只十二首。仍冠以杨循吉、祝允明二序。文稿亦仅十篇,而见于《吴都文粹续集》者十之有八。附录一卷,杂录朱存理逸事及诸家为朱存理所作诗文,后以观潜跋语为终。朱存理嗜古,精赏鉴。杂著中如:《题云林子诗后》、《跋席上腐谈》、《跋夷白斋稿》、《跋鸣鹤余音后》诸篇,皆足以考证诸书之始末。诗文则皆散佚之余,不足以尽见所长。然以仅存之诗文见之,其诗文多为抒写性灵、有感而作。故在成、弘之际,台阁体盛行之时,使人耳目一新。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还附于 《天尺楼丛钞》。
甫田集
诗文集,明文徵明撰。徵明(1470—1559),名璧,以字行,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集收诗十五卷、文二十卷,附其子文“行略”一卷。内容有诗、叙、记、赞、字辞、颂、题跋、祭文、书、行状、传、墓志、墓表、墓碑、阡碑等。明刻本。函套后附一纸为耿文光题跋:“右《甫田集》三十五卷,附录行略一卷,明翰林待诏文徵明撰。徵明名璧,以字行。工诗善书画,同游诸人为杨循吉、祝允明、郡族唐寅皆一时名流。其诗文笔法皆有所授,非特一艺之精也,余独服其一介不取可医俗士贪鄙之怀,景行其人心向往之,今山重欲行流连不释,因录其考帖诸跋付之坊友李子俊。光绪壬午(1882)十月十日耿文光题。”钤有“耿文光印”、“星垣”等印。祁县图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