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过薛伟干吹藜馆留题
阶前森玉树,何物尽宁馨。挟策犹萤案,吹藜忆鲤庭。隔帘山鸟啭,窥牖晚峰青。鼓棹过荀里,惊传聚德星。
次韵道祖赋立春
棠华靴韡绮筵开,何用三行粉面回。金鸭香残知漏永,土牛色重喜春来。飘霙著树狂欺柳,剪綵装花巧斗梅。俛仰光阴惊岁换,谁将蓝尾更衔杯。
酹江月
初机学道,道无形着脚、如何踪迹。只在灵源方寸地,体正元初端的。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主人堂上无为,环枢应运,不许纤尘及。径入无何真境界,明秀高峰玉立。瑞气冲融,祥光赫奕,忘尽尘樊质。逍遥游宴,寿同高厚无极。
续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系续牛僧儒《玄怪录》之作。宋代亦改名《续幽怪录》。李复言撰。原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5卷,据《郡斋读书志》记载,分仙术、感应等3门,现存南宋刻本4卷,23篇,不分门。《四部丛刊续编》据此影印,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程毅中校点本。本书与牛氏《玄怪录》同样,多记离奇怪异故事,神变惊听,如《薛伟》篇写人化鱼,《张逢》篇写人化虎,《李卫公靖行雨》篇写李靖代龙神降雨等等。然与《玄怪录》不同的是,本书立意谋篇旨在宣扬佛道思想。如《薛伟》写人化鱼,却旨在劝戒杀生,表明佛家的轮回之说。另如《韦氏子》篇写韦氏子生前指斥佛教为异端,结果死后在阴曹地府中受到严厉的惩罚,旨在以因果报应喻世。至若《李岳州》等诸篇,又主张清静无为,纵情于尘外。这些都具有说教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作为“文以载道”的说部文化现象,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认识价值。其中不少故事也很有影响,尤其是《定婚店》写韦固见月下老人,知人间婚姻乃赤绳系足,姻缘前定,成为后世“月下老人”、“赤绳系足”、“千里姻缘一线牵”、“挣不断的红丝线”的典故。
删补文苑楂橘
《文苑楂橘》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无名氏编。国内已不见传本,惟日本宫内省并成篑堂分别有藏本二种,均作《删补文苑楂橘》,二卷,可知非足本。卷首无序,孙楷第认为系高丽抄本,活字排印(见《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所收以唐人传奇为主,兼收明人作品,共十九篇,计卷一《虬髯客》、《红线》、《昆仑奴》、《古押衙》、《韦十一娘》、《义倡汧国夫人》、《负情侬》、《崔莺莺》、《赵飞燕》;卷二《裴谌》、《韦鲍生》、《崔玄微》、《韦丹》、《灵应》、《柳毅》、《薛伟》、《淳于棼》、《张直方》、《东郭先生》。选材精当。其中《负情侬》一篇出自宋懋澄《九龠集》,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所本。《韦十一娘》一篇,为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故事所本。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时辈似君稀,青春战胜归。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称意人皆羡,还家马若飞。一枝谁不折,棣萼独相辉。
南楚新闻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南楚地域约为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一带,唐末社会,于此最为动荡,既有梁崇义、李希烈等藩镇作乱,又有农民造反、戍卒兵变,王仙芝、黄巢农民军亦活跃在这一带。《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三卷。现存《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但均系残本。 《太平广记》引有佚文。将以上各本所存篇目进行比勘, 《说郛》本辑有十七则,《唐人说荟》本辑有二十三则,《太平广记》辑有十四则,汰去重复,目前尚存二十九则, 《广记》所辑每条有标题。
李宰新成假山
夫子绝俗姿,趣尚豁云海。花移洛下品,池割天潢派。中间叠嵯峨,石手纷磊磊。功侔一篑始,正尔临爽垲。罗浮穷南势,迎目出巧怪。洗昏新罅发,秘匿若有待。骞腾天吴揖,耸削虬尾摆。当头七八峰,缥缈散青霭。直下三四溪,何年取东汇。洞指白鹿迷,路认桃源改。时时攻冥烦,潇洒递天籁。得非缘夜半,提挈有真宰。俗物卑培塿,高标想衡岱。我家香垆傍,登蹑素心在。一从羁官缀,未省识?嵬。俯窥搀云骨,逸兴几十倍。无为议真假,自可蠲尘浼。何日升君堂,把酒取一快。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委箧仅逾百轴偶成自叹因寄乐天
近来章奏小年诗,一种成空尽可悲。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催身易老缘多事,报主深恩在几时。天遣两家无嗣子,欲将文集与它谁。
凤翔刘明复龙图刊李茂正德政碑勒移维摩塑像文求诗因寄
龟趺螭首势嵬然,轻重由来在所镌。名削奸臣磨伪说,像迁居士记真诠。精文本自精诚出,妙手幡因妙相传。以善辟邪殊可敬,为公嗟叹作诗篇。
次和焦治中云洞纪游十四韵
是身虚空中,如云本无有。游行又其寄,纵乐安得久。嵌岩大磈质,镵削奇鬼手。栋宇起何年,名称出谁口。忆昔扳藤蔓,淩空讶鸡狗。疏疏石生窾,剡剡室悬斗。乘峻开栈梯,缘明挂窗牖。岂无题壁堂,多逢斫畬叟。贤侯韦平家,雅韵王谢友。骊珠百四十,模写已八九。坐我南楼床,浇我北海酒。人生主客意,如此岂云偶。风花命浮沉,木雁天可否。悠然付一嘘,山灵倘回首。
太宗
唐之英主太宗尔,太原开基安可侈。掩耳先为突厥臣,化家独赖世民子。剪薛除萧诸伪夷,擒充戮窦群凶止。白旄黄钺六年收,玄武霜戈今日起。宇宙功高人共推,禁门蹀血谁能已。显德初传百善臻,贞观政要千年纪。文武之用各随时,谏争无讳从兹始。师古王图未足多,世南圣德何须拟。为忠为良岂异臣,及尧及舜惟徵耻。瀛洲二九漫标形,凌烟三八徒誇美。可怜侯许亦丹青,托孤亡赖归英李。长孙终奈雉奴何,女王竟属才人矣。
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
江南十月方肃霜,小槽初滴鹅儿黄。颇思指动异味尝,门正张罗谁末将。披绵强来推不去,枯虾欲进止之户。羊膻豕腥尤可厌,肪截脂凝在何处。草玄子云黄门郎,遗我黑质而白章。形之硬语弩力强,写以奇字侔史苍。愧无纤手色倾国,压糟磨刀走臧获。喜于左手持蟹黄,美胜八珍熟熊白。古来狸首歌侯门,名以牛后真屈君。从今玉汝洗俗谚,好与纨袖陪梁园。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往马水口宿烟麓陀庵
昔从良涿行,兹山在云际。昨夕宿兹山,云乃出衣袂。四徒夹一舆,两膝拳至鼻。一里转百盘,锯牙不得直。结苇以为庐,削木冒金髻。夜钟但超悬,晨鸡聊一嘒。巉岩既高骞,巑岏复孤厉。回思燕赵时,筑城遏胡骑。安得尽如斯,脱甲开户寐。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此书原题翁葆光述,实际应为元人戴起宗《悟真篇注疏》之附录。《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改为单行本一卷。书中收入宋元道士诗文数篇。其中《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三乘秘要诗》主要申说翁葆光分《悟真篇》为三卷之旨。考辨一篇、《金丹法象》一篇,前者辨析「薛道光注」之伪,后者解释有关内丹之术语。又白云子《叙》一篇。言陈达灵传授翁葆光注之事。《悟真篇本末事蹟》一篇,记述张伯端、薛道光二人事蹟。
送洪内翰知太平府
文章有正派,此派公独传。中绝仅如线,鸾胶真续弦。自有科举累,吾道几弃捐。相挻入茫昧,一律争谈玄。谁洗新学肠,少愈自圣颠。斯文日琢丧,未丧关诸天。上帝实惠顾,为时生此贤。高文破崖岸,天地发大全。论事似陆贽,实录如史迁。绪馀寄吟咏,直追风雅篇。根本于丘轲,道德其渊源。如奏清庙瑟,三叹遗音存。如闻阳春曲,和者奚寡焉。公昔在西掖,丝纶代王言。胥吏俱腕脱,思涌惊飞泉。玉堂久挥翰,夜席屡为前。禁中得颇牧,可但词采专。草书招赞普,传檄定幽燕。欲清塞北尘,自许素志坚。经纶天下手,绘像期凌烟。异论忽矛盾,去国何翩然。申伯宣辅相,有时于蕃宣。帆锦落天东,寒色与江连。雪意聚忽散,雁字整复偏。行行采石江,斗酒酹谪仙。古来文士贵,宠数极异恩。金井沃醉面,落笔动至尊。愿言投谮者,以雪千载冤。伟哉扶靴气,宁复事拘挛。异世傥同调,一系五湖船。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原题「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书成于元代。原书三卷,并附《直指详说》一卷,有《四库全书》本、《道书全集》本。又《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是书,分作八卷。据编首序文,此书注者翁葆光乃张伯端再传弟子,因有感于世传《悟真篇》版本舛谬,注解有违原意,乃据陆思诚家传《悟真篇》真本,「课解真文」。翁氏依《阴符经》分章之旨,将《悟真篇》丹法分作三卷:「上卷以炼金丹为强兵战胜之术,中卷以运火金液丹为富国安民之法,下卷以九转大还丹为神仙抱一之道,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其注属南宗阴阳派丹法,对后世颇有影响。元人戴起宗又为翁注作疏,阐发翁氏未尽之义。复撰《金丹法象》一篇,解释有关内丹术语。并著文辨析世传「薛道光注」之伪。书末附录宋元道士所撰内丹诗文数篇。
击缶
不爱种松树,以我非长年。不爱种竹竿,以我无閒缘。所爱一杯酒,吟咏诗百篇。酒能陶我性,诗能俟采官。得达至尊听,可使黎庶欢。诗还开国初,政似结绳前。委事一二人,削此机务烦。万一洪荒地,无人拾马鞭。
望江南 其八
南市好,游戏看双髽。折苇一茎黏蛱蝶,削签三寸射虾蟆。留意水行蛇。
温热经纬
温热病专著。5卷。清·王士雄(孟英)编撰于1852年(咸丰2年)。该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天士)、薛(生白)诸家之辩为纬”,故以“经纬”名书。卷1为“内经伏气温热篇”,辑录了《内经》中与温热病有关的条文,各条文之下又引用了诸家的注解,间附王氏自己的心得,以阐明温热病的病源、证候、诊断及治疗原则等;卷2录“仲景伏气温病篇、仲景伏气热病篇、仲景外感热病篇、仲景湿温篇、仲景疫病篇”,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确立随症论治的法则;卷3收叶香岩的《外感温热篇》和《三时伏气外感篇》;卷4录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集中了清代颇有影响的几部温热病专论。除了征引章虚谷、华岫云、吴鞠通等人对以上有关篇章的阐释而外,王孟英自家的注说也很丰富(包括校勘和评议);卷5为“方论”,选方112首,附以诸家及王氏的方义解说。此书为清代温病学说的总汇,淹贯各家之长,立论持平,不抱门户之见。该书以资料汇辑为主,也有不少地方发挥王氏的新见解,如他认为“阳邪为热、阴邪为暑”的说法不妥,暑即是热,不可妄立阳暑、阴暑之类的名目,且认为云暑多兼湿则可,“暑必兼湿”则不可,对暑、湿、火三气的性能体用,卓有见地。因此,该书成为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热病专著,对温病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清代以来,争相翻刻,至今有30余种版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