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庵集
二十二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深喜之。欲往受业,被其父阻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1529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后官至春坊左赞善。著有《念庵集》、《冬游记》。是集凡二十二卷,为罗洪先六世孙罗继洪于清雍正六年(1723)所刻。洪先为文三变,初效李梦阳,后既从唐顺之等相讲磨,晚乃自成一家。其诗颇近击壤派,但其中亦有不少朗爽之作,亦颇堪訡诵。其诗文刻本甚多,有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安如磐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四卷;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刘珍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集》,凡十三卷;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甄津刻本,卷帙与刘珍刻本相同; 隆庆元年 (1567年)苏士润等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八卷、《外集》十五卷、《别集》四卷,前有其门人胡直序;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 陈于廷刻本,名《后莲洞罗先生文集》,凡二十五卷。现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静思集
元诗别集。10卷。郭钰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罗洪先序。罗大已就是为杨允孚《滦京杂咏》写跋语的人,《静思集》中关于杨允孚的诗作很多。罗大已在序中评郭钰诗“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并称郭钰有经济、能自守。据罗洪先序,本集为郭钰后裔郭廷昭编次付梓。卷1为歌行,卷2为五言古诗,卷3—5为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9为七言律诗,卷10为五、七言长律(各1首)、五六七言绝句、词及铭(各1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集的编次提出了批评,认为“廷昭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这个意见是有根据的。郭钰身处江山易代之际,转侧兵戈,流离失所,亲眼目睹时事危机之状,然而,无论国事还是自身的命运他都无法左右,所以,他的诗基调悲凄沉郁,读之使人心情沉重,颇具感染力。《静思集》传本比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数种清抄善本传世。
衡庐精舍藏稿
诗文集。明胡直(1517—1585)撰。三十卷,续稿十一卷。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直少攻古文词,后从欧阳德、罗洪先学,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尝与门人讲学螺水。他公开接受佛教“三界唯心”之观点,反对程朱“穷理致知”之学说。有《胡子衡齐》。是集为其门人郭子章所刻。直家泰和,西距衡山不千里,北距庐山亦不千里,故取“衡庐”名其书屋,亦因以名集。约万历间成书,三十八万二千余字。卷首有子章之原序与《衡庐精舍藏稿》及续稿目录。正文含赋一卷,古乐府一卷,古近体诗五卷,序、记等十九卷,杂著四卷,续稿含诗、赋一卷,文十卷,收其诗赋《双松赋》,《枯鱼过河泣》、《昭君怨》、《嘲梦四绝》,文《太极图说辨后语》、《游峨嵋山记》、《念庵先生行状》等作品。大抵雅健有格,无抄撮语录之习。部分诗文颇含哲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笃实近理”,然亦指摘其部分文章“疾恶太严, 嬉笑怒骂”,“言之过欤”。有《四库全书》本。
一峰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 (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提举,李贤卒复官,改南京供职,不久引疾归,以授徒讲学终。著有 《一峰集》。罗伦的诗文集于弘治初年由王昂开始刊刻,其版毁于火。正德年间,罗伦之子罗干任江阴教官,又重新刊刻,不久又毁。是集为嘉靖二十八年 (1549)刻本,张吉任永丰知县,嘱教谕林应芳搜集罗伦诗文稿,校刊而成。共十四卷。集前有罗洪先、聂豹二人序及罗伦遗像,并正德十六年(1521)制诰、陈宪章所撰传。《一峰集》另有万历十八年 (1590)刻本,吴期炤任永丰知县,此时嘉靖二十八年 (1549)刻本又已蚀败,吴期炤又请邹元标重校,并且还购得罗伦手录《梦稿》,计诗三百余首,合策奏序记诗文编为十卷,刊刻行世;集前有吴期炤邹元标序。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已,要求自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风烈而雷迅,迁善犹风,改过犹雷”。其文章自具清刚之气。黄宗羲认为其文 “刚毅之气,形于笔端,芒寒色正”。其诗虽非所长,但抒情写景之作,尚有几分艺术魅力。还应指出,其集中的纪梦诗甚多,但构思雷同,缺乏创造性。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解学士文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朔二序。此本传世较少,近世藏书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广。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罗洪先与缙从孙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础上(从此本首录黄、蔡二序,可知罗、解曾见黄氏刻本),蒐辑散亡,稍剔其伪,重编缙集,分为十卷,其中诗集部分,先将应制之作另编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体编排,依次为四古、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绝、七律、赋、词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传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间,缙十世孙解悦重编解集,并加补葺校勘,厘为十六卷,诗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