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子篇 其四 蜀郡张佳胤

才士地不乏,岷峨所钟英。之子试为令,快若刃发硎。循吏在中牟,亦足垂其名。改途遵词苑,方驾结齐盟。雅郑纷奏前,至耳选其正。白雪发高倡,下流皆令声。安得凌风翰,长翱于玉京。

蠛蠓集

五卷。明卢楠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又有传奇《想当然》一本。是集为卢楠所自编,以后虽多次翻刻,但编次内容基本上未变,凡五卷。其中杂文二卷,赋一卷,诗二卷。初由冯清、梁相于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刊刻。前有作者自序。万历三年 (1575年) 窦宝泉翻刻之,前面增有万历二年 (1574年) 张佳胤序、万历三年 (1575年)穆文熙序等。万历三十年 (1602年)张自忠又重刻此集,并增有张自忠序。据自序称“蠛蠓者,醯鸡也,取其洁于自奉,介以自守。且又系狱事,类蠛蠓之厄燕吭罹蛛网,振其音而暗暗者,故以名集。”今观是集,其诗才气横放,词情回荡,并无拘挛局促之态,即使是近体诗,亦写得自然、圆润,陈子龙《明诗选》称其诗“排荡自春,有越石清刚之气”。其亦能文,但成就不如其诗。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尽言集

奏议集。宋刘安世著。十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十三卷。安世原有《尽言集》、《元城集》二集,前者收录谏章,后者为文集。《元城集》唯《宋史·艺文志》著录,题《刘安世文集》,久已失传。《尽言集》则因淳熙五年(1178)括苍守梁安世所刻而流布后世。括苍本久无著录,今唯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南海孔氏岳雪楼影宋抄本。明有隆庆五年(1571)张佳胤、王叔杲刻本。今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著录山东巡抚采进本,据《四库全书总目》称即隆庆本。《四部丛刊续编》亦据隆庆本影印。卷首有明隆庆五年石星、张应福二序,十三卷均为奏议,末附淳熙五年梁安世跋。

沧溟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著。初刻于隆庆间。凡30卷,其中诗14卷,文16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为1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张佳胤序,末有张履道后序。以后多次翻刻,有万历三年(1575)胡来贡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吴用光刻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升刻本等,皆为30卷本。《四库全书》收录本也是30卷本。此外,还有32卷本、31卷本。万历二年(1574)徐中行刻本,凡32卷,明自新斋余泰垣刻本,与徐刻本卷帙相同。万历二十六年对隆庆刻本的重修本,题《沧溟先生集》,凡31卷,附录1卷,附录补遗1卷。其实,这30卷本、32卷本、31卷本内容大致相同,并无多少差异。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四库馆臣曾评其集说:“明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李梦阳为冠,何景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后攀龙先逝,而世贞名位日昌,声气日广,著述日富,坛坫遂跻攀龙上。然尊北地,排长沙,续前七子之焰者,攀龙实首倡也。殷士儋作攀龙墓志,称文自西汉以来,诗自天宝以下,若为其毫素污者,辄不忍为。故所作一字一句,摹拟古人,骤然读之,斑驳陆离,如见秦汉间人,高华伟丽,如见开元、天宝间人也。至万历间,公安袁宏道兄弟始以赝古诋之。天启中,临川艾南英排之尤力。今观其集,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然攀龙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汰其肤廓,撷其英华,固亦豪杰之士。誉者过情,毁者亦太甚矣。”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分17节。不题撰者姓名。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款一行,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故王国维、罗振玉皆以为宋人作。然鲁迅以为“逮于元朝,张家亦或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书叙唐玄奘取经故事。情节与后世所传不尽相同,但为《西游记》之蓝本。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猴行者的加入,虽尚是“白衣秀士”,已自称“花果山紫云洞铜头铁额猕猴王”,主动帮助唐僧取经,战胜了妖魔,其次有深沙神出现,为沙和尚原型,再是途中遇到多起阻难,出现过火焰山、女人国,入王母池等情节,均为《西游记》所本。为研究《西游记》来源重要参考书 是编传世有二本,一为日本德富苏绛藏本,名为《大唐三藏取经记》三卷,缺第二卷。一即本书,上卷缺第一则,中卷缺第八则。二本虽命名有别,内容全同。前者为罗振玉收入所编《吉石庵丛书》中。后者亦有罗氏影宋本。

张家湾舟中

被罪承恩岭外游,思乡何处仲宣楼。风霜万里蛮荒夜,烟雨三江泽国秋。不信功名成梦觉,早闻富贵等云浮。令人却羡桐江叟,长拥羊裘把钓钩。

张家湾

扁舟带晚色,小泊张家湾。寒光荡虚碧,缥渺冲瀜间。北风吹黄芦,惨戚游子颜。区区短篷卧,十梦尝九还。须臾桃花溪,咫尺石井山。隔枕忽惊觉,水鸟鸣关关。

张家湾

张家湾口望都城,犹是行人半日程。羸马似龙谙旧主,临河相顾一长鸣。

张家湾志哀

五年此地往来过,人事悲欢奈尔何。涕泪偏从寒夜堕,月华空自海门多。天边衰柳连村郭,囊里残书废蓼莪。沙际一灯人语寂,北风流水共悲歌。

张家湾棹歌四首 其一

当年海运数朱张,湾泊帆樯正渺茫。帮着擢船愁水涩,隔舱相唤剥南粮。

张家湾棹歌四首 其二

转湾脱堑水生衣,惆怅轻船载月归。约略寄居三百石,尽拈香纸礼天妃。

张家湾棹歌四首 其三

百年漕运最称能,今岁河洪见未曾。司马中丞新领敕,圣神天子坐中兴。

张家湾棹歌四首 其四

张湾水出北山头,十里洪身九里洲。惟有老渔知进退,深滩撒网浅滩揫。

张家湾东遇王参政德华

晋溪北上我南游,潞水东头半日留。何处可忘君父念,此行须为庙堂谋。百年雅颂知能夏,千里歌讴望有秋。指日王师收战绩,勿言江左旧风流。

张家湾有感

人境繁华我寂寥,张家湾上自招邀。宝瓶载得淋漓蜜,共拨残灯醉一宵。

张家湾棹歌四首

当年海运数朱张,湾泊帆樯正渺茫。帮着擢船愁水涩,隔舱相唤剥南粮。转湾脱堑水生衣,惆怅轻船载月归。约略寄居三百石,尽拈香纸礼天妃。百年漕运最称能,今岁河洪见未曾。司马中丞新领敕,圣神天子坐中兴。张湾水出北山头,十里洪身九里洲。惟有老渔知进退,深滩撒网浅滩揫。

张家湾题壁

木落西风起,行人发浩歌。河从蒲口浅,树到蔡村多。寺古留残碣,池荒剩败荷。张湾城北路,雨后示曾过。

发张家湾

回首都门道,停桡野水头。沙明回古寺,树转抱江流。北极黄金殿,南天綵鹢舟。青山他日梦,遥落五云游。

至张家湾柬陈嘉谟冬官主事二首 其一

才离艨艟又僦车,客行巳喜近京华。元龙是我同年契,濯足清醪肯为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