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中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25卷。刘敏中撰。本集主要版本有元刊本,相当罕见。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由于未见传本,又据《永乐大典》辑出刘敏中诗文,重编为《中庵集》20卷,为不完全之本。元刊本《中庵集》25卷,卷首有元统二年(1334)吴善序,元统二年韩性序。题为“正议大夫、前户部尚书魏谊编类”。正文之前,为两卷目录,每卷目录之后署有“后学钱塘叶森校正”。卷1—3为碑记,卷4—11为碑铭、墓志,卷12—13为序,卷14为铭、赞、颂,卷15为表笺、册、奏议,卷16为经疑、策问、杂著,卷17为赋、诗,卷18—23为诗,卷24—25为词。刘敏中的诗文大都平正通达,无勾章棘句之习,在元代文臣当中,与元明善、马祖常大致相当。由于很长一个时期《中庵集》25卷原刊本隐而不显,《四库全书》辑本《中庵集》20卷多有缺失,而且一般人也难于见到,所以对刘敏中的诗文较少有人论及。刘敏中久居枢要之职,他的文章多有可以参证史传之处。
平宋录
一名《大元混一平宋实录》,又称《丙子平宋录》。史书。元刘敏中撰。三卷。是书旧题杭州路司狱燕山平安庆撰,实为刊刻时未加详究之误。前有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郑琦、方回、周明三人之序。卷一、卷二记载元丞相伯颜率兵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九月至十三年五月攻下临安,及宋幼主北迁之事。与《元史·伯颜传》所载大致相符。但亦不乏可补史缺或据以考证史事之处。卷三有《元世祖封瀛国公诏》、《巴(伯)颜贺表》及追赠河南路统军郑江事,皆《元史》所遗,颇可资参考。书中于伯彦多有溢美之词,于元兵乱杀无辜等事却均未提及。《文渊阁书目》有《元平宋录》一部,未注卷数。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此书为十卷,不见传本。此书最早刊刻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另有1921年影印本,收入《墨海金壶》丛书。
送刘东郊之闽中 其二
四海为家客,闽中又此回。不须行旅断,已是夜猿哀。马甲随潮入,鲛宫向月开。知君重怀古,独上钓龙台。
送刘东郊之闽中 其一
节序逢摇落,况当君远行。难为今日别,并见古人情。客路千江雨,秋心万木声。蔗洲如已过,应近越王城。
送刘东郊之闽中
节序逢摇落,况当君远行。难为今日别,并见古人情。客路千江雨,秋心万木声。蔗洲如已过,应近越王城。四海为家客,闽中又此回。不须行旅断,已是夜猿哀。马甲随潮入,鲛宫向月开。知君重怀古,独上钓龙台。
中书吏刘敏
暮市芦兮龙江,旦载归兮入治事。妇织席兮力养,悬诸梁兮磁瓦器。吏也廉若此,风示尔多士。士果当以吏为师,官奴可给前致辞。事母何预他人事,浣衣者妇哺者,儿此语可勒孝子祠。
䂬溪诗话
《䂬溪诗话》十卷,宋黄彻常明撰。《书录解题》谓是莆田人,而《八闽通志》则云邵武人,举绍兴十五年进士,殆家本莆田而占籍于邵武者也。编中持论多本少陵。自言官辰、沅逾年。顾志州郡官师者,不载姓氏,集亦失传。其送弟诗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过江莫与马同船。”语浅情真,不失风雅之旨矣。康熙戊子三月,小长芦朱彝尊识于曝书亭。 吾家诗学,肇自莆阳监察公昆弟。厥后文节为江西鼻祖,而闽中一派,流衍特长,论者以晚唐体目之。不知宗法有本,厚人伦,维风教,常明公《䂬溪诗话》具在,可考而知也。模自壬午入闽,得拜族尊莘田先生。先生官四会令,罢归家居,萧然环堵,焚香著书,不特文章媲美前人,气节尤与常明公符合,益信君子之泽,未有艾焉。新安鲍君以文近有丛书之刻,模因检所藏曝书亭旧钞,亟请开雕。以文复购善本,校其讹脱,详载前后序跋,又皆竹垞先生当日所未见,而常明公之生平功绩,于以灿然。发潜阐幽,以文高谊,感不朽矣。乾隆丙申阳月,无双后裔黄模敬书。
送兵部陆学士赴漕闽中
宣风一面得瓯闽,丹舸乘流破月痕。玉色暂辞当牖坐,衣香初隔止车门。帝台回望相竿远,仙峤重过射的存。曾颂天禧金石刻,定应宽利赋朝恩。
过杨忠悯公军府留题
总是田家门下客,谁于军府若为情?林花满树莺都散,雨水平池草自生。街上相逢惊故吏,马前迎拜泣残兵。能言楼上题诗处,犹有将军旧姓名。
赠刘以道佥宪之闽中
南徼持风纪,中台辍俊贤。拜恩分雨露,执法动星躔。九派扬帆外,三山揽辔前。威传风偃草,操凛月行天。邪畏神羊触,乔欢谷鸟迁。列城皆拥传,遥夜尚窥编。候馆明丹荔,灵峰肃紫烟。舶通溟海客,筵会幔亭仙。未厌飞蓬远,惟听荐藁先。临分赠长剑,挥手帝城边。
与林蕴同之蜀途次嘉陵江认得越鸟声呈林林亦闽中人也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送州官解任
小郡凋零不可为,长官贤厚莫能欺。政声邻邑皆传说,心事同僚尽得知。堪笑青蝇工点污,敢将白璧强瑕疵。清时公论终难泯,遗爱空留去后思。
历代诗 其十一 西晋
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
历代诗 三皇五帝
混沌凿开知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但闻前史载三皇,伏羲神农及黄帝。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尧舜天位传禹王,禹之子启传太康。仲康王相少康后,王宁王槐及王芒。王泄不降王扃立,王廑孔甲何淫荒。王皋之后有王发,桀放南巢夏始亡。十七君馀四百岁,夏之天下遂为商。商汤兴时民戴后,外丙仲壬继其后。太甲沃丁及太庚,小甲雍己及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传沃甲。祖丁相继有南庚,阳甲之后是盘庚。盘庚能复兴商邑,不幸小辛小乙立。武丁有德号高宗,祖庚祖甲又无功。廪辛庚丁逢武乙,太丁帝乙衰王室。末有纣辛名曰受,民心遂归周武后。六百馀年三十主,周得天下商遂亡。后稷文王世几传,武王方得天下全。成康昭穆及共懿,孝夷之后厉兼宣。幽王见杀平王立,以上凡经四百年。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始皇继周称皇帝,传子胡亥为二世。子婴灞上降汉王,四十馀年非久计。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东汉之光武,高皇九世孙。诛莽中兴后,依前十二传。明章称显肃,乃及和殇安。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终当孝献帝,汉室遂三分。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馀年为魏虏。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宋武是刘裕,传位从东晋。荥阳与文帝,遂传武帝骏。前废乃有明,后废乃立顺。八主六十年,萧齐因继运。齐主萧道成,乃是萧何孙。武帝郁林王,海陵鸣帝鸾。东昏至和帝,七主不足论。二十有四年,萧梁遂建元。萧衍梁武帝,其子号简文。孝元恭皇帝,前后共四君。五十有六载,大位俱于陈。陈武名霸先,文帝废帝传。宣帝及后主,共三十二年。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杨坚隋高皇,炀帝遂淫荒。恭帝不足道,四海正扰攘。三主四十年,天下禅于唐。唐祖是李渊,太宗高则天。中宗曾见废,睿宗传与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及昭哀,二十一君传。二百九十四,朱梁称元年。梁主是朱温,篡唐都汴宋。友圭及末帝,灭于李克用。庄宗克用子,灭梁又称唐。明宗与悯潞,灭于石敬瑭。敬瑭晋高祖,其子号少主。虏为负义侯,契丹入中土。晋亡汉始立,知远实姓刘。传子称隐帝,二世遂为周。周家有太祖,姓郭乃名威。世宗及恭帝,仅能十载期。共五十三年,天命遂有归。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宗哲宗世。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两朝诚鲜俪。
赠张使君佥宪闽中
长安冠履集如云,风尘中识张使君。牙校双鞚雕玉勒,马上揖鞭见颜色。翩然顾我苑西庐,倾情倒意无所惜。君本金陵贵公子,论交早结天下士。学士声华在禁林,中丞风采振邦纪。祖先父后何显荣,君也有身期自致。朅来献策复几年,龙剑郁盘斗间气。聊抒旧学试郎官,忽都新章荐司隶。锦衣贵人嘘雷电,当朝气势谁不羡。君持三尺坐幕庭,指击腰间推豪健。丈夫跻仕当雄俊,况今执法名逾峻。绣斧未经闽蟜舄,霜鞯已拂燕台骏。燕台闽峤通武夷,青溪九曲流葳蕤。幔亭玉女袅相柱,桂壑芝岩纷蔽亏。怜君标格迥凡俗,叹君美才堪钧轴。高情云海自潇疏,长志簪缨岂束缚。待成功业报天朝,相期汗漫招黄鹄。
戚将军赠宝剑歌 其十
季狂耽酒胜冯驩,醉里侯门策懒干。应为闽中鱼价贱,未曾留借蒯缑弹。
戚将军赠宝剑歌
暂脱将军铁裲裆,辘轳垂首匣无光。十年侠血沾犹暖,不试燕然顶上霜。铸成胡冶笑相看,朵朵莲花映日寒。自是君家第三剑,当年不遣赠来丹。永夜清铅泪自流,不从飞将取封侯。由来龙蹻山人晓,踏上瑶京十二楼。毋嫌声价抵千金,一寸纯钩一寸心。欲识命轻恩重处,灞陵风雨夜来深。曾向沧流剸怒鲸,酒阑分手赠书生。芙蓉涩尽鱼鳞老,总为人间事渐平。霜华出匣影迷离,懒傍商山刈紫芝。腰下长镰来便妒,不须风雨论雄雌。都督吴钩月并悬,中丞长铗字龙泉。相逢莫道延津事,且诵庄生第几篇。虎丘山头夜泊舟,青锋相为割离愁。吴王墓里三千剑,白虎于今不敢游。螭头衔玉虎丝绦,白昼凌霜夜吼涛。东海王生身渐老,可能酬得吕虔刀。季狂耽酒胜冯驩,醉里侯门策懒干。应为闽中鱼价贱,未曾留借蒯缑弹。
予自闽中北还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 其二
两浙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今年苦恼苏常地,易子营生不计钱。
予自闽中北还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 其一
今秋湖泺两相通,差遣虽频力易攻。度险却防连夜发,溯流还怕打头风。
予自闽中北还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 其三
朝来回棹喜空船,坐唱吴歌踏两舷。淘米墩头风浪起,最防吹入太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