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 (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 《十元人集》。刘体仁 《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 《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 (收于 《元人十种诗》) 行世。
说郛
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六,宋。卷七,元。卷八,辽、金、外域。卷九,书法 (书法理论)。总之,此书几乎将三皇时期至元代的各朝代能书之人包揽无余,总计四百五十人,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书人大全。其记人体例是先记该人主要生平及其性情特点,然后记其书法风格,擅写书体等等。所记或详或略,多则洋洋数百言,少则只言片语,也有只录其姓名而不知其事者。此书记能书人及书体等多有精当的考证。如“仓颉”条中论蝌蚪文:“书文象虾蟆子形,故曰科斗。今人不识,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此书不仅有汉字书史,又于卷八设“外域”部分,记天竺、日本及我国少数民族如西夏、大理、回回等书史,特别是还列举不少天竺古字母的写法。此书后又有陶氏补遗一卷,摭采至为繁富。其体例仍从三皇始,补历代遗漏书人。此书版本有明朱统鉷重刊《书史会要》合刻本,此本将其父朱谋垔撰《书史会要续编》(参见该条)续陶氏之书,并题为卷十,移其次于陶氏补遗之前。其它版本有元刊巾箱本、明洪武九年(1376)刊本、明崇祯八年刊无续本、明抄本、八千卷楼有抄本、清抄本、《百川学海》本,无卷数。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明洪武本影印本。
南村辍耕录
一名《辍耕录》。笔记。元末明初陶宗仪(?—1396)撰。三十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作者曾隐居松江,劳作之暇,顺手笔记杂事贮破盎中,积累十年,发录成编,以“辍耕”为名。共五百八十五条,二十余万字。所载极为丰富,于天文历算、地理气象、典章文物、掌故琐闻、宗教迷信、民间风俗,以及小说戏剧、诗词书画等,皆有记载,是一部汇辑历史琐闻的笔记,文献价值很高。材料多源于《国朝文类》、《癸辛杂识》等当代和前代人著作,亦有得于闻见者,均为较原始的元史资料。其于元代宗室、民族、典章制度和元末农民起义,叙述尤详,如“大元宗室世系”、“氏族”、“置台宪”、“官制资品”、“宫阙制度”、“纪隆平”等条。其述宋宫建置及元代纺织技术的传播,亦较详,均可补史缺。对元戏剧之院本、杂剧、曲名、歌调考订颇精,又言及园林、制墨、裱画、印篆、斵琴、髹漆、发烛等民间工艺,于了解当时文化发展与民生情状颇资参考。间有佳作,文学上多可采;诸多佚书内容亦赖以保存。 惟其编现芜杂,颇失条理,明初诸大家如宋景濂、高季迪、杨维桢、王逢原等人文集可补其未备。有明万历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善本;通行本有《津逮秘书》、《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三编》等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排印本,北京汉学研究所编有《辍耕录通检》。
双珠记
明代传奇剧本。沈鲸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元陶宗仪《辍耕录·贞烈墓》,人物姓名及情节已有改动。写唐王楫代伯父谪戍,挈妻子至郧阳投军。离家时,母以家传双珠中一颗与之,留作纪念。至戍所后,营长李克成谋占楫妻郭氏,陷害楫入狱。郭氏暗将明珠系于其子九龄颈上,卖与陕西客商,然后投渊自杀,神灵护之使不死。郭氏上京鸣冤,遇楫母避乱上京,同寄寓于母姊韩媪亲戚家。适朝中大臣袁天纲被征召进京路过,郭氏托袁救夫。袁天纲乃谏天子,大赦天下,王楫免死,改谪剑南。楫友陈时策时为边将,劝楫从军,共立边功。楫妹慧姬入宫为宫女,因在寒衣上题诗,为陈时策所得,天子赐两人结婚。慧姬赴剑南途中,将双珠中另一颗遗失,被人拾到去韩媪家易酒。楫子九龄已长大成人,应科举中状元。后来,珠联人合,全家团圆。吕天成称赞此剧“情节极苦,串合最巧,观之惨然”(《曲品》)。昆曲演出有《二探》、《卖子》、《投渊》、《天打》、《中军》。今存明刻本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影印。
陈辅之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陈辅著。此书成于北宋,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曾慥《类说》、张鎡《仕学规范》、陶宗仪《说郛》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就所得见者观之,书中记杂事,录诗句,间附评议。作者论诗较重内容,于杜甫的“乃心王室”及范仲淹的“兼济加泽”均有褒扬。《陈辅之诗话》,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旧有《说郛》本,存十二则,《类说》本,存十三则,均系节本。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画史会要》也于元代止,所录明代画人则另为一卷,列之外域,就连明太祖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也列于外域,实甚于拘泥。又目录中以宋为第二卷,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而书中实以北宋为第二卷,南宋、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又削去南宋之号,只以“都钱塘”三字为卷端标目。错迂更甚。究其原因,为明之末年,士大夫多喜著书而又竞尚狂禅,以潦草脱落为高尚,不再以精审为事。所以顾炎武《日知录》 中说万历以后所著之书皆以 “壮月朔” 为“牡丹朔”之类。此书材料前四卷明以前多采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夏文彦《图绘宝鉴》等著作。至明代则全为自行搜辑。第五卷录前人论画之作,多杂芜而不知所从来。此书虽采集不甚丰富,又多疏漏,但宋、元、金、明诸画家颇赖以知其始末。所以《佩文斋书画谱》之画家传中多引此书为据。后世论画者也不可轻看此书。此书成于崇祯四年(1631)。其主要版本有明刊本、八千卷楼抄本。
本朝茶法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原为 《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说郛》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薳、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考证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 《考古质疑》仿佛相近,只是文笔稍差。但征引繁富,订讹正舛,多为可取。
将苑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荆南倡和诗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其一。同时遂昌郑元祐为之序,二人亦自有序。其后,周砥从张士诚死于兵事,而马治入明为内邱县知县,迁建昌府知府。马治与高启友善,遂以此集手录本付之,几经辗转,增益了高启后序及徐贲题志,经李应祯,张弼校正付梓。集后附录数首,皆周砥在荆南前后所作,及马治赋周砥哀词、与其追和之诗。周砥以吟咏擅长,与顾仲英往来,《玉山雅集》、《玉山纪游》诸编中多载所作,格调皆极谐宛。而其与马治荆南唱和之时,正值元末丧乱之际,感时伤事,尤情致缠绵。马治诗稍逊周砥,亦隽句络绎,工力差能相抵。二人均无全集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编者人隔两朝,无时代可归,而以周砥为主,将此书缀于元人之末;且认为周砥断断不可编于明,一则囿于封建观念,一则囿于体例所限。此书有四库本。
山中白云词
宋张炎 (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其人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多有以“春水词”压卷者,词家传诵至今。然本书所收他调,似此者尚多。如贺铸之称贺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张炎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灭元时已三十有余,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所以其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倍写其身世盛衰之感,绝非以翦红刻翠为工。至于张炎研究声律,尤得其奥,以之上接姜夔,可谓江东后起之秀。张炎之词,世无完帙流传。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间,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付刊。其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即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元送张炎序,则仍并录,以存其旧。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彊村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了吴则虞校辑的 《山中白云词》。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东坡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轼的一些重要的诗论见解。书中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称“子美诗外,别有事在”;同时十分重视丰富生活阅历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的重要意义,认为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诗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而杜甫“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的诗句,“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此外,书中对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等议论,常为后世论诗者所称行。另有《东坡诗话补遗》1卷,为日本人近藤元粹所辑,见《萤雪轩丛书》。
白石道人歌曲
一名《白石道人词集》、《白石词》。词集。南宋姜夔(号白石道人)作。大都作四卷,别集一卷。集中《越九歌》十首,旁注律吕字谱;琴曲《古怨》用减字谱;令、慢、自制曲中,有十七首附宋俗字谱。近人朱孝臧《疆春丛书》本分六卷,附有清代张文虎的《舒艺室余笔·校白石歌曲》。集中收作者谱写的祀神曲《越九歌》十首,旁注律吕字谱,自度曲令、慢、近、犯十七首,旁注工尺谱;琴曲《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现存本均与《白石道人诗集》合印,有清乾隆八年陆钟辉据元代陶宗仪手钞刻印本
漫叟诗话
诗话。宋佚名撰。一卷。此编不署撰人,原有《说郛》本及《萤雪轩》本,系残卷。今人郭绍虞补辑成今本。总六十一则。杂记诗人轶事及诗句等。较为零碎,间有价值较大之资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有《漫叟见闻录》1卷,并云“不知撰人”。研究者多疑《漫叟诗话》或与其实为一书,或是由其中辑出论诗内容别行者。此书约成于南渡前后,早已散佚。陶宗仪《说郛》有节本,仅12则。《郡斋读书志》小说类有《漫叟见闻录》一卷,云“不知撰人,建炎中所撰也”。罗根泽疑二书“或即一书”(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附录《两宋诗话辑校叙录》)。
桐江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卷数及著者均不详。唯书中有“程进道绍兴初帅闽中”之语,知其人已入南宋。成书当在绍兴十八年(1148)之前,而书中引《西清诗话》。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后亡佚,陶宗仪《说郛》仅存5则,今人郭绍虞搜求于《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佚文23则,编入《宋诗话辑佚》。其内容主于记事,多录唐宋诗人佳句,而品藻则较简略。
东维子集[标点本]
诗文集。 元杨维祯(1296—1370)撰。三十卷,附录一卷。维祯有《铁崖古乐府》已著录。是集为维祯诗文别集的最早刊本。刻于明嘉靖间。集中以文为主。凡文二十八卷,收文四百三十四篇;诗歌二卷,计五十三首。附录一卷,为其门生等唱和之诗二十四首。世评维祯诗奇特,好异想,格调似李贺。文章多文从字顺,平达可观。以记、序为多,三百三十余篇,多为应学者名流之请而作,其中又多诗文别集序言。所述文学见解、论诗文之高下颇有见地。在文学创作上,极力提倡自然,反对无病呻吟。其论文《正统辨》原不在集中,清编《四库全书》时遵圣喻从陶宗仪《辍耕录》中补入。有明嘉靖间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