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剡源集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戴表元撰,戴表元别号剡源先生,故名。《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此集编刊于明万历年间,卷首有明万历九年(1581)戴洵叙,周汝砺小引,《元史》本传,洪武四年(1371)宋濂序,万历元年(1573)周仪序及戴表元撰《戴剡源先生自序》。据以上诸文,可知入明后戴表元文集即很难得见,宋濂以修《元史》之需,派专人到四明搜求到《剡源文集》28卷,洪武四年由乡人夏君与戴表元后人刻于国子监。明代中期以后,28卷本《剡源文集》亦已失传。嘉靖年间,周仪得到戴表元的全集,便校订补辑为今之30卷本。本集卷1—6为记,卷7—14为序,卷15—16为墓表,卷17为墓表、墓碣,卷18—19为题辞,卷20为跋、铭、箴、赞、述、碑,卷21为赋,卷22为史论,卷23为杂著、祭文,卷24为书启、疏、传等,卷25—26为讲义,卷27为五言古诗、排律,卷28为七言古诗,卷29为五言、七言律诗,卷30为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据周仪《重辑戴剡源先生文集序》,戴表元的文已备载于此,而诗“仅备诸体,而散落尚繁”。
牧潜集
元代诗文别集。7卷。释圆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释圆至去世后,由释行魁将他的诗文结集刊印,并请戴表元及方回作序,洪焱祖作跋(洪焱祖,《四库全书》本作洪乔祖)。今传《牧潜集》卷首有崇祯十二年(1639)释明河序,序中说:原书有方回及姚广孝序,故明河此序题为《书姚序后》。并说本集有元刻本、明初翻刻本,两本内容大致相同,诗略有出入。明河序本,由明末大藏书家毛晋刊行于世。现存《牧潜集》主要版本,如《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都出于毛晋刻本。本集卷1为诗,卷2为铭,卷3为碑记,卷4为序,卷5为书,卷6为杂著,卷7为榜疏。卷末收有元大德三年(1299)洪焱祖(或误题洪乔祖)跋,洪跋名为《天隐禅师文集序》,洪焱祖跋中说,他在大德三年冬天见到了圆至的《天隐禅师文集》1卷,集名与卷数均与今传《牧潜集》不一致,当是为1卷本《天隐禅师文集》所作,明初翻刻《牧潜集》时,加上了姚广孝序,又从别处辑入了洪跋。今传《牧潜集》卷首未见有方回、姚广孝二序,仅有释明仁《书姚序后》1篇代序,方、姚二序当为毛晋重刻《牧潜集》时略去。
山村遗集
元代诗文别集。1卷。仇远撰。仇远另撰有《金渊集》,内容与本集并不重复。《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清人项梦昶据墨迹及各种有关书籍所编,并非原本。卷首有方回序,牟巘序,方凤序,戴表元序,魏骥序(为《兴观集》作)等有关资料。本集正文以诗排在前,文排在后,计诗148首,遗句8则,文15篇。并以仇远撰《稗史》单独置于最末。卷末附录有关仇远的唱和、题咏的诗、文。最后是清乾隆五年(1740)项梦昶的跋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年项梦昶古香书屋刊本。
湛渊集
诗文别集。一卷。元白珽著。白珽诗与仇远齐名,人称“仇、白”,戴表元称他为“穷书生”,月泉吟社第十八名唐楚友即白珽寓名。成化《杭州府志》载《湛渊集》八卷,《文渊阁书目》尚著录,后佚。此一卷本为清高宗乾隆(1736—1795)时杭州沈崧町所辑,凡赋二篇、诗六十三首、文六篇,冠以戴表元序,附以宋濂所作墓志。因系散佚之后重辑,大略只存什一。其中又不免间杂伪作,如《杭州府志》所载《三月八日过西马塍》一首,中四句全与月泉吟社诗同,而诗中又以“塍”字与“晴”、“声”、“名”字同押,这显然据明《洪武正韵》,当非白珽所作。集中《游后湖赋》又载方回《桐江续集》中。此集有《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作三卷。八千卷楼有抄本,题作《湛渊遗稿》三卷、补遗一卷。
松雪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孟頫子赵雍请湖州总管何贞立为文稿作序,湖州沈璜(伯玉)据赵雍所藏诗文稿辑成《松雪斋集》,并增加《外集》刊行,计赋五,古诗一百八十四,律诗一百五十,绝句一百四十,杂著五,序二十,记十二,碑制二十六,制诰、策题、批答二十五,赞十,铭一,题跋五,乐府二十,此外有赵孟頫行状、谥文一卷及《目录》一卷,合为一十二卷。这是赵氏诗文集的最初刻本,简称元沈氏刊本。该刻本与戴表元当日所序本当有不同,戴序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戊戌(1298),二十多年后赵孟頫才去世,其间必有不少新作诗文,或由赵本人、或由其子增入集中。沈氏本以后多有翻刻。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江元禧所编《松雪斋集》,寥寥数篇,不是足本。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从友人处借得原刻本,校正讹缺,广辑他书及石刻所载,合之家藏墨迹,编成《续集》一卷,又将《元史》本传载于集首,一并刊行,这就是城书室本。现有任道斌校点本《赵孟頫集》,大致以《松雪斋集》元沈氏刊本为底本,参校城书室本,补辑赵孟頫词《巫山一段雲》十二首及文《翠寒集序》,《附录》中增入了《四库总目提要·松雪斋集题要》,这是现在最完备的赵氏诗文集,于1986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画鉴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编次成帙,名曰 《画鉴》。” 元代汤垕 (厚) 著。汤垕 (约13 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字君载,号采真子, 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妙于鉴古和书画欣 赏,对书画见多识广,17、8岁时就 “见图 画爱玩不去手”,所著 《画论》、《画鉴》,就 是他对平生所见书画的鉴别经验的总结。该 书论述分为吴 (三国) 画、晋画、六朝画、 唐画、五代画、宋画、元画等,从曹不兴始, 至龚开、陈琳,评论画迹,划分画派,分析 技法特点,鉴别真伪优劣,体例类似米芾 《画史》。行文有条不紊,持论代表了元代绘 画审美倾向。他不但论述历代画家并也论及 外国画。所记均本人所见各家画迹,述各家 善长、画法特点及其画的内容,辨其真伪, 所议颇为精到,但此书并不以考证见长,而 多偏于笔墨气韵之间,也是一部颇为重要的 著录书。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认为本书 “深切著名,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 后附 《杂论》 (一作 《画论》) 一卷,有二十 三则,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颜氏学记
晚清戴望编撰。十卷。戴望十四岁读颜元书,崇颜李之学,以为“周公孔子之道”(《颜氏学记序》),遂萌“条其言行及授受源流,传诸将来”(同上)之愿。后得赵㧑叔之助,于1869年编成此书。《序》称“如颜氏者,可谓百世之师”。书中专文评介颜元、李塨及颜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王源、程绵庄之生平言行,摘要汇编颜、李、王、程年谱或代表著作中之精要论述,均能忠实于颜李学说原貌。卷十《颜李弟子录》介绍颜元弟子一百八人、私淑二人,李塨弟子九十七人。本书之作正值颜李之学衰微之时,对振兴其学有一定作用,是研究颜李学派的重要参考书。初版为同治十年冶城山馆本,另有光绪二十年龙山白书院本、光绪间蜕庐朱氏本、《国学丛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
清庵莹蟾子语录
清庵莹蟾子语录,元朝全真道士李道纯撰述,弟子柴元皋、赵道可等人编集。约成书于至元戊子年(1288)。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李道纯讲道语录及诗词丹诀,分别由柴元皋等六位弟子每人编成一卷。李道纯号清庵,又号莹蟾子,本为南宗创始人白玉蟾的再传弟子,其丹法融汇三教,在内丹法中自成一家,被后世道教称之为内丹「中派」。其语录主要论述修炼心性与金丹之道。谓修炼心性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运默会,仔细参详。中下之士须先穷物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上智之人则不然,但穷得一理尽,万理自通,尽性至命一时都了,如禅家戒、定、慧一同也。」其说融摄禅宗、理学之心性论,而归本于道教性命双修。其金丹说则祖述张伯端,分丹法为顿渐二种。谓渐教起手之初,先炼精化炁,渐次炼炁化神,然后炼神还虚。「顿教则不然,以精、炁、神谓之元药物,下手一时都了。」又分炼丹大药为九事,并解释内丹术语数十条。全书阐明三教合一之旨。谓道家之金丹、与儒家之太极、佛家之圆觉,皆体同名异,「只是本来一灵而已」。援引儒佛入道,为此书之显著特点。书中思想观点与李道纯《中和集》相表里,同为元代道教重要理论著作。本书卷首有嘿庵广蟾子柴元皋撰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序文,卷末有元混然子王道渊后序。书中每卷由一弟子编录:李道纯为元代道教中融通三教之代表人物,阐述三教合一之旨,援儒佛入道,为该语录的显著特色。
西游原旨
小说评点本。清刘一明评点。一百回。有回评和夹批。其评继陈士斌《西游真诠》后,进一步阐发“三教一家之理”。然于谈玄说道中也涉及若干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问题。原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嘉庆二十四年(1819)有湖南常德护国庵复刊本。亦有不载《西游》原文的评注单行本。清人刘一明所作《西游原旨》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清代众多《西游记》证道本之一。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的代表人物,刘一明对《西游记》做了一番试图阐述金丹大道的工作,似乎比其他证道本作者的评点更系统更广泛。不光如此,他对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关于儒释道三教思想、阴阳五行以及《周易》理论等中国传统思想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阐发,对小说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缘缘堂随笔
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晨梦》、《艺术三味》等等。散文集在艺术上代表了丰子恺早期的风格特色,它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以朴素洒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了真挚自然的感情,有一种淡泊飘逸的风格。
元宪集
又名《宋元宪集》。诗文别集,北宋宋庠(996—1066)撰。三十六卷。庠字公序,初名郊,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曾任平章事、枢密使,被包拯弹劾,出任地方官。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封莒国公,谥元宪。原集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卷一至卷十五收各体诗及词赋八百三十八首,卷十六至三十六收颂、表、制文、札子、行状、墓志铭、祭文、祝文、序、记等各体文五百八十三篇。庠与弟祁少时同作《落花》诗“一夜春风拂苑墙,归来何处剩凄凉。汉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脍炙得名,其诗中名章秀句,络绎缤纷,乃晚唐纤体。其文多馆阁之作,沉博绝丽,均为一代之作者。 《蚕说》一篇,阐述封建社会奢侈之风种种弊端,用骈偶铺叙、夸张烘托之法,词藻华美,语句整齐,代表北宋初期之文风。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活字、福建、广雅书局)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另《四库全书》本作四十卷,题名《宋元宪集》。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可补清人辑本之缺遗。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经类著作。金刘完素(约1120—1200) 撰。一卷。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 (今属河北) 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长期行医于民间,颇负盛名。研究 《内经·素问》十载,对运气学说造诣尤深。因其擅用寒凉药物,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另撰有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宣明论方》 、《三消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荟萃》 等。传其学者有荆山浮屠、穆大黄、马宗素等。是书约成于天德四年(1152)。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病机十九条,将病症归纳整理为“五运本病”和“六气本病”十一条病机,凡二百二十七字,逐条逐证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尤其增列燥气为病一则,提出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将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的十七种病症扩大为五十余种。提出“六气所伤皆热”、“六气皆能化火”观点,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朱丹溪及清季温病学家均有较深影响。此书不仅为刘氏“火热论”代表著作,更是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医论方法及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刘河间伤寒三(六)书》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一斛珠 海珠一役,王广龄厅长、汤觉顿代表死之,徐君勉跳而免。起事者意在徐,而徐反免,有幸不幸存焉
惊雷蛰起。孽龙腥喷波成紫。封姨过处花纷坠。血不登盘,狼藉殷冠履。鱼服閒游忘上饵。庭槐风倒魔王喜。虾蟆胆落争趋避。今日园林,中有伤心史。
辟邪集
唐元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短暂传播,仅与中国社会发生肤浅短暂的关系。明朝后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采取接近儒学、以儒释耶、著书传教的策略,促进了天主教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但利氏的附儒被一些士人视为窃儒而害儒之举,他在附儒的同时对佛教进行的严厉抨击,又遭致了佛僧争取反天主教儒士的支持去共同反对天主教。晚明思想界讲求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三教“一犹三,三犹一,如宝鼎之三足”,因此佛教附和儒家更有优势。随着利玛窦《天主实义》影响的增大及利玛窦之后艾儒略在闽浙一带传教卓有成果,反天主教思潮也在相应地发展,一些反天主教的文章或著作也陆续出现。在“迩来利艾实繁有徒,邪风益炽”的背景下,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也以儒生钟始声的名义,撰写了《辟邪集》,包括《天学初征》、《天学再征》两篇正文,几篇书信和序、跋。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鸿烈》,又称作《淮南鸿烈》、《淮南内篇》、《淮南王书》、《刘安子》,作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书名“鸿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发挥天人感应之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被视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书中所述自然论和宇宙生成论理性清晰,为后人信服,对后世道教和理学都有所影响。
至大金陵新志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历代兴衰演义
原书《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有雍正间刋本,四十四回。本书删去原先四十一至四十四回(各朝年号丶儒家道德丶历朝各地物产丶历朝各地灾异风俗),另增二十回,总计六十回。内容: 原书一至四十回记叙盘古开天至清兵南下统一全国之大事。本书由清康熙时期,平西王吴三桂绞死明朱桂王一事写起,至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派代表签订和约,将上海改为商埠一事止,着重在民国之事。
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是“北派五大家”王度庐代表之作,豆瓣评分8.3!李安导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影视原著!本书讲述清朝年间九门提督之女玉娇龙与沙漠大盗罗小虎的爱情悲剧。玉娇龙为了维护家庭的声誉,不得不嫁给鲁翰林,但又始终与罗小虎割不断情丝。不久。玉娇龙假装跳崖殉母,道出了无爱的家庭。玉娇龙与罗小虎相遇后,悲喜交加,但不愿作盗妇,于是消然离去,独走大漠。江湖文化意识与贵族文化意识的冲突,爱与恨的情感纠葛及其矛盾,使小说中的悲剧蕴涵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反讽。
宋词三百首
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工词学。所作词在《强村语丛》,又刻《强村丛书》,收唐、五代、宋、金、元人词多种。《宋词三百首》为朱氏所编宋词选本。朱孝臧有感于清代词学两派之偏颇,故编此选,对于两宋词并重,有宋一代较重要的词人的代表词作多被选入,有些一般词人的作品也予以选录。计选宋词七十九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其选词宗旨以典雅浑成为主,提倡“拙、重、大”之标准,凡涉恻艳小慧之词皆不入选。是选较《词综》精善,比张惠言《词选》全面。但因编者宗尚吴文英,并由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故而吴、周两家词入选最多,而苏轼、辛弃疾作品则显得少些。编次则首录帝王、末录女流,其他作者依时为序,沿袭旧的选编体例。《宋词三百首》,1924年成书,有原刻本,1958年,新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唐圭璋为本书作笺,成于1931年,有神州国光社本,后又加注,成《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收广采,征引繁富,收录与作品有关的遗事、珍闻及后人评论。吴梅序其书,称之有三善,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新版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