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集

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诗文及学术著作集。了翁号鹤山,故名。109卷。魏了翁生平著述宏富,先是各自为集,此本是后人取其生平著作合编而成。原本100卷,后新增10卷,为刊行者所续入。凡制学文3卷,《周礼折衷》4卷,拾遗1卷,师友雅言2卷。其目共为110卷,而后序称107卷,因重订时,失于检勘,以《周礼折衷》并为3卷,以师友雅言并为1卷,又缺拾遗1卷,故实止此数。后重加校定,仍其所缺,析其所并,定为109卷。了翁的思想资料主要见于此集中。推尊理学,认为圣学的兴衰关系着世道的治乱,主张褒赠周(敦颐)、程(顥、颐),“开阐正学” ,以示学者趣向 (《鹤山集》卷5)。又主张“正心” “养心”,发挥了邵雍 “心为太极” 的思想,认为 “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 (同书卷16) ,而人与天地同生于一本 (即心) 。了翁笃志经术,造诣精粹,无狂躁、空疏迂腐之习。此集是研究其理学思想及宋代理学统治地位确立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此书取有关《礼记》注疏,据事列类,摘取要义,删节注疏,存其简当,去其繁冗。每段之前,各有标目,以便观览理解。《礼记正义》疏文繁多义理丰富,但不易得其涯略,此书将其删汰过半,又甚精允,可作为研究《礼记正义》的精本。书中第五卷《王制》分上、下,实有三十四卷。今存本缺《曲礼》上、下两篇,故实存三十二卷。今存《四库全书》。

经外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两卷重复相见者。当属随手记录,以备考证之文,最初并无意单独成书,后人得其稿本,传写成书。书中颇有冗琐之处,如摘抄古诗十九首及素问等条,并无多大意义;龟字元绪、桑字子明之类,亦伤冗滥。但全书大体精核,如所录邹淮所记星象之数,杨鼎臣方圆相生图,吴沆《问对录》论明堂制度,任直翁易心学,先天环中图等,皆可与史书相参。又如,论虞仲房所编《说文》五音谱失李焘本意; 论李焘疑《说文》籀体为吕忱窜入之非;论像设始于招魂;论常元楷壅门为劣;论师不专在传授,友不专在讲习,精神气貌之间,自有相激发处;论陆贽识权字在程颐之前;论韩愈上李实书与顺宗实录相矛盾;论保蜀碑只知颂扬吴氏之功,而不知伤中国 (指中原政权)之体,等等,皆有见解。又引古诗“凛凛岁云暮”一首,次句作“蝼蛄多鸣悲”,与宋本《玉台新咏》合,亦可证今本《文选》之误。足资治文史者参考。今有《四库全书》、《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古今考

《古今考》宋魏了翁撰。了翁有《周易要义》,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即汉纪随文辨理,作《古今考》。《古今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然惟有二十馀页,摘《汉书·高帝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略为辨论,与序相应。自东坡《胡麻赋》以下,皆杂记他事,注曰以下杂识诸条附。考方回所补《了翁古今考》,仍以原书为第一卷,无此诸条。知为后人以篇页寥寥,不盈卷轴,窜入他文以足之。陈继儒《秘笈》所载,大抵此类也。

鹤山笔录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 (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 《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皆有真趣,卓乎不说名家。毛氏《津逮》既镌其题跋而不及此,想汲古阁中亦无此藏本也。”悔馀老人为查慎行别号,竹坨不知为何人。四库馆臣修《四库全书》时考证,朱彝尊《曝书亭集》无此书跋,而查慎行补注苏诗亦无一字引此书,跋中“辨核纪录,皆有真趣”二语,文义不通,怀疑其书不出查慎行之笔。陆煊将其书刻入《奇晋斋丛书》时,又作跋语云,“《唐宋丛书》曾刻魏了翁《经外杂钞》二卷,此才及十分之三,大段相类,而互有异同。”其实,《鹤山笔录》就是节录 《经外杂钞》,杂记经史文化诸事,并注以自己的见解。《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怀疑当时书贩所为。但其节录 《经外杂钞》之文,具有参考价值,可供治文史者参证。今有《奇晋斋丛书》、《函海》、《学海类编》等丛书本。

仪礼要义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在靖州建鹤山书院。着有《九经要义》、《经外杂钞》、《师友雅言》、《鹤山全集》。《仪礼要义》是《九经要义》之一篇。《仪礼要义》每篇名物条目,以西汉郑玄、唐贾公彦《仪礼注疏》为主,并以保持《注疏》之原为宗,进行删繁取精,录于下方,体例与《周易要义》略同。《仪礼要义》可视为郑贾注疏之提要,为读郑贾注疏之门经,于初学者最为有功。版本有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刊本;清补罗书屋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振绮堂景宋钞本;江苏局本;清初汲古阁钞本;《五经要义》本。

尚书要义

十七卷,《序说》一卷。宋魏了翁撰。了翁贬居靖州时,着《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尚书要义》乃其中之一。《尚书》文词古奥,唐人已称该书“佶屈聱牙”,此书伪孔传随文作注,不少古词古义赖之以明,唐孔颖达依孔传作正义,虽诠释传文不肯与伪孔稍立同异,然原原本本,考据灿然。惜《正义》过于浩翰,学者难以卒业。了翁摘取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便于检阅,使学者尽得《尚书》注疏之精华而不为其芜杂所烦扰。该书原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总目》据浙江郑大节家藏本着录,作十七卷,称“原目二十卷,中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并佚,无别本可以校补,今亦姑仍其阙焉。”而文渊阁库书《提要》、文溯阁库书《提要》均称此书缺六卷,所缺者为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卷,《总目》但云缺三卷,与库书实有卷数不合。此书现有清震无咎斋抄本,存十五卷,所缺者与库书同,今藏北京图书馆,该馆另藏一种清抄本,《尚书要义》二十卷、《序说》一卷俱完好无缺,《故宫普通书目》着录江苏书局刊本,亦全。

春秋左传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此书亦其所辑《九经要义》之一。其体例亦同于诸经要义,乃节录先儒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序第。魏了翁《李明复春秋集义序》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本朝先正,谓此为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余惧益深,乃裒萃以附于经,尚虑观书未广,择理未精,故未敢轻出。李君乃先得我心而为是书。”此书对前人《左传》注疏中日月名氏之曲说烦重琐屑者,多刊除不录,而于名物制度,则削繁举要,使之本末灿然。宋儒之治《春秋》,多弃三传,而治《左传》,则多废杜氏之注与孔氏之疏。而此书之释经义,则尊杜非服而驳刘炫,俨然杜氏之忠臣。其训诂亦重考证,决非空言释经之徒可比。如其释“口”,则引《说文》及《左传》昭七年所引《正考父鼎铭》以证孔疏之说;释“豭”则引《尔雅》等等。原书六十卷,后散佚,至明代已只存三十卷。现存有宋刻本。

周易要义

南宋魏了翁撰。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系魏氏所撰《九经要义》中的第一种,其大旨欲熔象数、义理于一炉以解说《易》义,故采摭旧说至为严谨,自下己意亦多精当。《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方回《桐江集》有《周易集义跋》,载了翁尝言:‘辞变象占,《易》之纲领,而繇彖象爻之辞,画爻位虚之别,互反飞伏之说,乘承比应之例,一有不知,则义理阙焉。’盖其大旨主于以象数求义理,折衷于汉学、宋学之间。

春秋左傳要義

臣等謹案春秋左傅要義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亦所輯九經要義之一也其書節録註疏之文每條之前各為標题而系以先後次第與諸經要義體例並同考了翁序李明復春秋集義云余嘗覽諸儒之傳至本朝先正……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20卷,南宋陈思撰。陈思乃临安市贾,其书编成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魏了翁、陈振孙、孔山居士3篇序,其中陈振孙序说:“始欧阳公为《集古录》,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先后;赵德甫《金石录》乃自三代秦汉而下叙次亡,而不著所在郡邑;及郑渔仲作系时、系地二录,亦疏略弗备;其他如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之类,于所在详矣,而考订或缺焉。都人陈思,一旦取诸家所录,辑为一编,以今九城京府州县为本,而系其名物于左,昔人辨证审定之语具著之。”此书按地登载碑刻,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凡石刻可考郡县者,均分别辑入各路之下,最后一卷收录不详其地者。每碑之下均引录前人考证,并注明其出处。其中所引《寰宇访碑录》、《诸道石刻录》、《集古后录》、《复斋碑录》、《京兆金石录》、《元丰碑目》等书,今皆散佚不传,借此可见其涯略。就是所引存世著作,也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初朱彝尊就曾辑录此书所引《隶续》佚文,以补今本《隶续》之阙。《宝刻丛编》今天的传本均有所残佚,《四库全书》本残阙较多,较完备的版本是《十万卷楼丛书》本,已经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这个版本缺卷情况如下:第11(秦风路、河东路)、12(淮南东路、西路)、16(荆湖南路、北路)、17(成都府路)共4卷全缺,第15卷江南东路缺饶州以下,江南西路全缺,第18卷梓州路和利州路只存渠、巴、文3州,其余均缺。

续古今考

三十七卷,南宋末元初方回撰。阳山人,魏方翁曾撰《古今考》,未成而卒。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续古今考》也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所记,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借《汉书》所载名物,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掺杂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广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推阐为一卷。该书征引广泛,考证精核,可供研究古代文化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

学斋占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 (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遇有所得,质之于师友而不谬也,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学斋占毕》史绳祖自序),以成是书。全书共分四卷,分门别类,一事一条,共一百二十九条。主要考证经史疑义。间有疏舛之处,如,君子怀刑,训“刑” 为 “型” 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训 “与” 为“许”;以凡事物之九数皆为乾元之九;以禹于周易直鼎卦;以至解黄庭坚诗以讥苏轼等,皆失于穿凿。又如,讥杜预注左传误称逸书,而不知古文之晚出; 谓“市井”字出《后汉书·循吏传》,而不知本出《国语》;谓双声诗始姚合,而不知先有齐王融,等等,皆疏于考证。综观全书,精确者为多,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百川学海》、《学津讨原》、《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四卷,《稗海》本作《学斋占毕纂》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学斋占哗》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两宋名贤小集

宋诗总集。三百八十卷。南宋陈思编纂,元陈世隆补辑。陈思,生卒年不详,或称陈道人,南宋末年临安商贾,曾入仕为“成忠郎缉熙殿国史实录院秘书搜访”(其《小字录》书后题衔)。编刻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精华》等。陈世隆字彦龙,又字彦高,钱唐人,思之从孙,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殁于兵。编纂《宋诗拾遗》二十三卷。此编为北宋、南宋诗人小集之合编,始编于绍定间、前有绍定三年(1230)魏了翁《序》,谓:“予无他嗜,惟书癖不可医,临安鬻书人陈思多为予收揽散逸,叩其书颠末,辄对如响。一日以其所梓《圣宋群贤小集》见寄,且求一言。盖屡却而请不已,发而眎之,球玉琳琅,粲然在目。”至于陈思原编为多少卷,世隆增辑若干卷,今已不可知。所谓朱彝尊之《跋》所云世隆“于思所编六十馀家外,增辑百四十家,稿本散逸,曹溶复补缀之”,纯属无稽之谈。此书本以抄本流传,凡四十二册、三百八十卷,亦为“四库”馆臣所分。今人王重民言陈起曾编诸江湖诗人小集,“陈思继陈起之后继续搜辑,世隆因其家世旧藏,益以元初所出,曾勒为一编。此本虽经明、清人附益传录,其源尚出旧帙”(《中国善本书提要》)。全书所收起自杨亿,终于潘音,共收二百五十六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一百五十七家,误。)书中后部包括《江湖小集》中的绝大部分,其中也有少量与《江湖后集》所录南宋江湖诗人作品相重复。此集搜罗宏富,两宋许多小家诗作赖此以传。每家之前皆有评传,细致而详尽,可资参考。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清顾修“读画斋”刻本。

遂初堂书目

私人藏书书目。南宋尤袤撰。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遂初堂藏书为近世之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作者作的《益斋书目》,其名与此书不同,但马瑞临《文献通考》引杨序列《遂初堂书目》条下,知为一书。今本无此序,而有毛并一序,魏了翁、陆友仁二跋。此书分经为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分史为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分子为十二门:儒学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分集为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其例略与史志同。惟一书而兼载数本,以资互考,首创版本目录学先河,多为后人仿效。此书无解题,另外还不载诸书卷数及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传写者删削。其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等无类可附者,是从宋代新出现的书籍实际出发,“为例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然此书分类也有不妥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宋人目录存于今者,《崇文总目》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

汉上易集传

十一卷,宋朱震著。据书前《进书表》,此书之作始于政和丙申(1116年),完成于绍兴甲寅(1134年),历十八年而成。大旨以象数之学为主,多发明卦变、互体、伏卦、反卦、纳甲等说。为反对象数之学的讥诋。但魏了翁以为,《汉上易》太烦,却不可废。其《进周易表》称:“以《易传》为纲,……包括异同,补苴罅漏,庶几道离而复合。”其中对六十四卦之解说引用程颐《伊川易传》处近百条,多属政治思想及修养方法。《卦图》及《丛说》中保存大量象数学资料。《四库全书》、《直斋书录解题》俱作十一卷。题曰 “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老庄虚无之失。

易学启蒙小传

南宋税与权撰。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大旨,乃引据旧说,阐发邵雍“后天《易》”之义,以补述朱熹《易学启蒙》之所未备。《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朱子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义。至与袁枢论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覆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之说。与权从魏了翁讲明邵氏诸书,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

宋诗钞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宋诗钞补》;其书既补选原缺十六家之诗,又少量补选其他各家之诗,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

全金元词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所列作品多注明出处。如在元好问名下,注明“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德明子。生于明昌元年(1190),兴定三年(1219)进士。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六十八。有《遗山集》”。于作品后注明:“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间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其后又加有长篇案语,考述各本异同。所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对于清末各家所辑刊的词集,如王鹏运刻刘因《樵庵词》,江标刻张野《古山乐府》、程文海《雪楼乐府》、萨都刺《雁门集》,朱孝臧刻邱处机《磻溪词》、张伯淳《养蒙先生词》、陈栎《定宇诗余》、安熙《默庵乐府》、李道纯《清庵先生词》、赵雍《赵待制词》、张雨《贞居词》、谢应芳《龟巢词》等,多非善本,该书均据善本、足本予以补正。各词集因版本不同,卷数及所收词篇目均不相同,该书均予比较,选择完本,对一些词篇并能进行补遗。如朱孝臧刻吴镇《梅花道人词》仅11首,该书从《珊瑚纲·名画题跋》等书中增补17首。耶律铸《双溪醉隐乐府》仅4首,赵万里从《永乐大典》人字韵中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行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2首。赵万里辑卢挚《疏斋词》原为17首,周泳先据《永乐大典》湖字韵补1首,该书又从《永乐大典》林字韵中增补1首,席字韵中增补3首。该书为词总集,意在纲罗散失,对于魏了翁等许多选集不选的作家及作品,以及《道藏》中所收大量金元道士词等,均予收录。书前有《引用书目》,共引用书200余种,并有详细的校勘考证,补正了不少讹误和遗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金元词的全貌。1979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2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