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雅词
词选。宋曾慥辑。慥,字端伯,号至游子,泉州(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建炎间,曾任江西转运判官。绍兴九年(1139),以右朝散大夫行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为太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次年,升太府卿,旋落职提举洪州玉隆观。十四年(1144),起知虔州。十八年(1148),移知荆南府。历知夔州、庐州。二十五年正月(1155)卒。曾慥博学多闻,编撰有《百家诗选》、《类说》、《高斋漫录》、《集仙传》、《至游子》、《道枢》、《真诰篇》等。事迹散见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各卷。《乐府雅词》前有曾氏自序,谓该书成于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是书分三卷,《拾遗》二卷,所收多为北宋及南渡名家词作。正集三卷大体按时间顺序录欧阳修、王安石、张子野等34家词人词作723首;拾遗二卷收词171首。曾氏选词以“雅”为尚,“涉谐谑则去之”,故于欧阳修“艳词”及以鄙俚著称的柳永、黄庭坚、曹组等人词作皆摒弃不录。卷首收有无名氏《调笑》一套8首、郑仅《调笑》一套12首、晁补之《调笑》一套9首、无名氏《九张机》两套14首等转踏曲及董颖所作大曲《薄媚》一套10首,皆为他书未曾收录者,“是又足资词家之考证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是书宋刻本早佚,现今流传诸本皆自明抄本而出,主要有《四库全书》本、《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顾肇声家抄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曹元忠校本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本。
高斋诗话
宋代论诗著作。又称《高斋词话》。原卷数不详。曾慥著。此书成于南宋初,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书中所重在于记载故事,考订名物,辨识出处,有关诗学见解者较少。其中如苏轼讥秦观作词学柳永,尤为后人称引。曾慥有《高斋漫录》,也见于著录,今所传为辑佚本。《高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五条,罗得二十三条。郭绍虞疑本书系自《高斋漫录》中辑出别行者,罗根泽谓《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二十三条“几尽全书”。 《高斋诗话》所载王安石、苏轼辨“落英”一事,亦见《西清诗话》,然西清以苏为欧阳修,诗句有小异。《苕溪渔隐丛话》曾据欧、苏全集并无“秋英”二句,谓:“不知西清、高斋何从得此?”此一轶事,显系他人假托。惟王、苏(欧)“落英”之辨,为宋人常谈,且与诗学不无关涉。此外,书中于用事、袭意,亦有所及。
类说
《类说》60卷,宋曾慥编纂。一书专门录汉魏以来笔记小说,每书摘抄数条至数十条不等,体例略仿唐马总《意林》。今书引录的书籍种数,《直斋书录解题》称凡260余种,据今本统计,只有223种。《类说》引书虽然均系节录,但对原文不予改动,因此本书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作者在南宋初年所能看到的许多书,今已亡佚不存,《类说》只保存了它们的部分佚文,弥足珍贵。此书还具有很高的辑佚校勘价值,南宋以前保存至今的笔记小说,许多书的内容都有所散逸,文字的衍夺讹窜不可胜计,后世校勘辑补这些古籍时,常需求助于此书。明清以来,有些学者将《类说》视为丛书之祖,这种看法不尽妥当。一般来说,丛书应该是若干部完整著作的汇录,而《类说》和与其同时出现的朱胜非《绀珠集》,以及陶宗仪的《说郛》等书,都是节抄诸家著作而汇录成书,这类著作很容易和丛书界限不清,它们已具有丛书的雏形,但尚不能称为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把《类说》归入杂家类,较为恰当。《中国丛书综录》将《说郛》著录在内,但对《类说》、《绀珠集》性质完全相同的著作却摒弃不录,可见丛书的概念亦属不清。至于前人有将《类说》视为类书的,更是事出无由,因为该书不以类分,与类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高斋漫录
笔记。宋曾慥著。此书所记皆 北宋之事,“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 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 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一些有关朝廷 典章制度的记载,可补史志所未备,有较高史 学价值。又书中记王安石、苏轼事迹颇多,故于 文学史研究亦可资参考。本书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卷一一著录为二卷,但原书已佚,仅 《学海类编》等书中收有残篇。清修《四库全 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若干条,其篇幅较 《学海》本多十之三四,又将《大典》无而《学海》 有者并入,合为一卷。故今存传本为二种:《学 海类编》、《古今说海》、《历代小史》等为一种, 卷帙较少;《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 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为一种,篇数较多。
道枢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并列。于每一篇目下用四言韵语提示该篇要旨与传授本末。
皇孙寿诗二首 其二
曾簉蓬莱挹德风,日亲儒保罄寅恭。学穷奥阃包贤圣,人仰英明肖祖宗。綵服近天仍乐孺,帝觞拜赐更从容。应刘寿语年年事,九万香笺未阙供。
和厦门李子德原韵三首 其二
曾造清时五凤楼,文章无价盍归休?年华不驻人偏老,天地无情气已秋!栗里弃官潜幸免,淮阴降等哙贻羞。芒鞋竹杖随来往,閒作人间汗漫游。
读广琴操
朝阳有异士,曾造重华庭。一鼓南风曲,万物为和平。东姬及汉晋,秦楚无馀声。彼或怨以怒,又或淫而倾。素弦不为理,千载怀幽贞。美哉昌黎伯,掇拾风雅英。颀然作十操,拟托周孔名。辞情或微隐,古意谁能徵。抱琴适东海,乃遇邹阳生。广操一紬绎,援琴为我听。三叹有遗音,始足扩其情。天地既寥廓,日月行清明。夜忽梦圣哲,吾衰感精灵。起谢抱琴士,伐木何丁丁。长揖出门去,幽思秋冥冥。
多丽
问前身,业缘曾造何因。恁胡涂、随风坠落,轻尝弱草栖尘。怅前途、铜驼泣汉,追故主、禾黍思邠。赋就牢骚,生来婞直,感时伤遇不由人。便强作、脂韦滑笏,啼笑总非真。终留得、几番侘傺,两字嶙峋。更难堪、连朝止酒,清秋一病经旬。药炉温、疏烟避鹤,蒲扇静、凉籁驱蚊。击节高阁,解衣起舞,狂花败叶莫须嗔。惜少却、嵇康咸籍,把臂入山林。无聊赖,旧愁新恨,绕梦纷纭。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三
昔我谢事时,曾造老衲境。谓言方闲去,如醉不得醒。至要无多言,退步心自领。一朝桶底脱,露出囊中颖。有如暗室中,照耀赖烛炳。
莲花鲊为顾从母夫人寿
采花曾入水云乡,谁有仙人服食方。分饷恰如芦菔味,开包犹带芰荷香。瑶池阿母亲曾造,画桨吴姬恐未尝。更折碧筒来送酒,一时称寿献高堂。
桂阳往嘉禾道中(三首) 其二
大邑值通衢,易为贼所趋。谁曾造轮轨,今且入崎岖。力锻林间灶,闲沽村里垆。生涯真羡此,最贱乱时儒。
梅花引
嵋山老。头白早。人间善恶都曾造。也曾穷。也曾通。穷通得失,浑如一梦中。因穷落得身无辱,因闲落得心无事,莫才高。莫名高。才名高显,于身展转劳。知事少。烦恼少。心忘腹热何时了。眼休抬。口休开。纷纷是非,如何得到来。独来独往无伴侣,自斟自酌无荣辱,任人非。任人疑。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
探梅
我归及初夏,正值梅黄时。曾得二三友,共赋梅仁诗。当时梅树下,捋实攀条枝。顾此廊庙物,弃之或涂泥。岂不盘实供,酸涩终见遗。古来遇不遇,物理亦可推。凉风八九月,叶尽条枝痿。精华虽内腴,知者良亦希。而况腔壳中,认此一性微。古今咏梅者,此趣谁得知。仁者天地心,生生无穷期。维此生之性,物物皆有之。安得似此梅,独秉纯阳姿。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却于坤复间,微微见端倪。凝阴不翕固,阳德无繇施。所以探梅人,用意常在兹。清霜十月旦,吟边发新题。梅亦顾我笑,笑我世俗为。无华亦无实,此境正自奇。半年不我问,觌面当何辞。见花始知树,识趣毋乃卑。我今对梅语,此道何足疑。自守固尔分,求知岂其宜。伯夷合饿死,箕子当明夷。啮雪海上郎,履霜野中儿。今我故来意,岂伊常情窥。入冬雨霜多,玄冥张其威。婉娈荆棘间,正恐不自持。探梅愿梅早,我独愿梅迟。腊前与冬后,生意真如丝。微阳不爱护,迓续今其谁。忆昔少年日,看花来京师。买舟西湖上,曾造孤山涯。孤山不可往,葛岭高巍巍。豺枭正嘷舞,龙鹓何处飞。不待岁月换,已觉人民非。逋仙唤不起,岁晏亦径归。归来三十年,清梦常依依。春事有代换,梅心无改移。春光年年有,我发自早衰。但与梅久要,处处不暂离。所至必种梅,殷勤废培滋。培滋不见盛,雪压还霜欺。气候固多乖,人事亦如违。行行去寻芳,三年海南陲。雪霜不到地,生意当融怡。旧来种梅处,更自荒弗治。甚者斧为薪,令人重怀悲。拂衣归去来,天风吹人衣。舍南有古树,久矣阅岁期。至刚肯受磷,至洁宁为缁。廊庙未觉高,山林岂云卑。但得馀蒂在,一任羌管吹。明年烟雨中,青子还累累。更看萌檗生,生性常不亏。新根连旧根,不断生生机。生机日以长,清阴渐成蹊。从此种千树,春暗花垂垂。东风一解冻,万卉纷芳菲。
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
次公礼法醉全宽,岸帜高吟一水寒。乱后江声仍北固,座中人影半南冠。自伤钩党名曾噪,颇怪坑儒策未完。狎客冷消三阁烬,却留寄字满琅玕。
陈辅之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陈辅著。此书成于北宋,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曾慥《类说》、张鎡《仕学规范》、陶宗仪《说郛》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就所得见者观之,书中记杂事,录诗句,间附评议。作者论诗较重内容,于杜甫的“乃心王室”及范仲淹的“兼济加泽”均有褒扬。《陈辅之诗话》,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旧有《说郛》本,存十二则,《类说》本,存十三则,均系节本。
说郛
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蜀王本纪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等。是书属杂史杂传体志怪。 书中主要记载秦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 柏、 鱼凫、 望帝、 开明帝等神话传说和怪异故事。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庐陵官下记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小,描写细腻,语言平易浅近,不乏生趣。今据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辑录,仅存《蛙谜》、《借书》、《盗》、《梦》、《盗侠》、《牡丹》等10余篇,可由此窥其书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