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鬓。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 其一
太守文章耸缙绅,两湖风月助吟神。讼庭无事铃斋乐,聊屈承明侍从人。
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 其二
乐天当日咏东吴,一半勾留是此湖。历下莫将泉石恋,而今天子用真儒。
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
太守文章耸缙绅,两湖风月助吟神。讼庭无事铃斋乐,聊屈承明侍从人。乐天当日咏东吴,一半勾留是此湖。历下莫将泉石恋,而今天子用真儒。
李觏以太学助教召曾巩以进士及第归俱会郡下素闻两人之贤留饮涵虚阁
孤鸾方北游,威凤复南翔。邂逅中道遇,其音何锵锵。太平向百年,此固多美祥。扰扰都人士,争先觌辉光。虽无醴泉流,江水清且长。虽无朝阳桐,翠树茂且芳。念将万里逝,愿得少徬徨。为君赋卷阿,因以谢楚狂。
元丰类稿
诗文别集。北宋曾巩作。其集编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故名。五十卷,计诗八卷,文四十二卷,附行状墓志一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元黑口本。另有清康熙间顾崧龄刊本,附有集外文二卷。全集按诗、论、传、序、书、记、制诰、表、疏、札子、碑传、本朝政要策、金石录跋尾排列。其文平易质朴,笔力劲健。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其诗清新遒劲,七言绝句风格近于王安石。
隆平集[标点本]
北宋曾巩撰。二十卷。记太祖至英宗五朝,凡一百零六年史事。卷一至卷三分圣绪、符应、都城、官名等二十六门,每门但分若干条,不具首尾,颇似随笔札记之体。卷四以下立传二百八十四篇,各以其官为类,亦无义例,不似成书。巩曾于元丰四年(1081)七月奉诏修《五朝国史》,至五年四月罢史任,从事编纂历时八月,曾献《太祖总论》一篇,因时间仓卒,未及撰成全书,此集当为《五朝国史》之底稿。此为《隆平集》标点本。
隆平集[四库本]
《隆平集》20卷,北宋曾巩撰。曾巩曾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入史馆修太祖至英宗五朝国史,此书大概是他在史馆期间撰修的一部国史草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以此书误把《太平总类》和《太平御览》当作两书为据,怀疑它不是出于曾巩之手,《四库提要》进一步加以论证,指出曾巩之弟曾肇为他作的行状和韩维为他写的神道碑都没有提到曾巩著有《隆平集》一书,遂将此书定为伪书,说它虽为北宋故籍,但显系他人托名曾巩而作。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则引证大量材料,证明此书并非伪作,南宋人除了晁公武外,无人怀疑此书的真实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旧闻证误》、吴曾《改斋漫录》等都视此书为曾巩所作,伪托之说不能成立,余嘉锡的这一结论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此书记载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5朝历史,故尤袤《遂初堂书目》称之为《五朝隆平集》。这部书的体例不太纯正,《四库全书总目》把它列入别史类。此书前3卷体例类似会要,分为馆阁、郡县、官司、典故、户口等26门,每门分若干条,但却并非每门都是贯串5朝的系统记载,颇似随笔札记,大概是作者从会要、实录、日历等书中录出以备修5朝国史纪志而用的材料。从第4卷以下则为列传,共有284人的传文,列传也不是按照常规依时序排列,而是以官职分类,全部列传共分为宰臣、参知政事、枢密、宣微使、王后、伪国、侍从、儒学行义、武臣、夷狄、妖寇等11类。此书虽然体例驳杂,记事也较为简略,但是目前存世的记北宋历史的最早的一部史书,因此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隆平集》今有台北文海出版社据康熙四十年刊本影印出版的本子。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忆江南 其四 济南杂忆
济南好,名士古来多。曾巩文章鸣历下,并时李杜寄清歌。唐宋尽包罗。
艇斋诗话
诗话。宋曾季貍撰。一卷。季貍字裘父,自号艇斋。其曾祖父为曾巩之弟。有诗学,朱熹颇敬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读书敏求记》著录皆无卷数。有《说郛》本、《艺海珠尘》本、《琳琅秘室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丁福保搜得明钞本收入《历代诗话续编》,为最善本。本书成于南宋前期。作者曾师事吕本中,因此书中多记叙江西派诸人的遗闻轶事和见解主张,为研究江西诗派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资料。书中论诗,大体上延续了江西诗派的思路,重视来历出处,讲究夺胎换骨。
战国策注
汉人高诱撰。《隋书·经籍志》录为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增至三十二卷。北宋时存十卷(篇)。宋人曾巩校定《战国策》三十三篇,高诱注十篇。宋人姚宏绍兴十六年(1146)据曾本及高诱残注重加校定,即今通行的三十三卷高注本。宋人鲍彪绍兴十七年(1147)参考《史记》诸书为之作注,存高注之旧,又正其衍脱。地理本《汉书·地理志》,字训本《说文》。移《西周》为首卷,稍改刘向校定次序。元人吴师道又作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战国策》点校本,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姚宏本为底本,汇集鲍、吴诸人之注及黄丕烈《战国策札记》,分四百九十七章,附录序、提要、1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释文、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鲍本篇目次序表等。
曾公遗录
大臣日录。北宋曾布撰。残本3卷。布字子宣,曾巩弟,嘉祐进士。元祐八年(1093)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元符三年(1100)十月入相,崇宁元年(1102)六月罢相,先后在政府9年。宋制,皇帝有日历、实录,大臣有日录,记每日之行事、奏对,是编即曾布所记日录。原本久佚,卷帙不详。今本辑自《永乐大典》,仅七、八、九3卷。起自元符二年三月,止于元符三年七月。有事记事,无事书日,以示每日必录。所记多出亲见,多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采撷,有裨于研究北宋哲、徽之际历史。有《藉香零拾》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据以影印出版。
新序
刘向撰。原书30篇,《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隋、唐史志均作30卷。至宋代原书已残,由曾巩重新辑成10卷,即今传本。其书取材于先秦至汉初经史诸子书,内容时限起自舜、禹时,讫于汉初。篇目分为“杂事”(卷1至卷5)、“刺奢”(卷6)、“节士”(卷7)、“义勇”(卷8)、“善谋”(卷9、卷10),共165条。卷3末“邹阳上书”、卷7末“苏武”、卷10全部11条,共13条为汉代材料,其余记先秦事(据《汉魏丛书》本统计)。刘向主旨是取古书嘉言善行材料为宣扬儒家道德服务。从书中内容看,由于取材来源驳杂,故事与说教不合,所叙史实与其它史传也不合,故不能作为经史著作看,只能归入小说。刘向叙事情节极简略,却偏重议论。有意义的故事集中在“杂事”、“刺奢”中,如卷1孙叔敖见两头蛇、虎会谏赵简子,卷2无盐女,卷3乐毅、邹阳、燕惠王往来书信,卷5叶公好龙,卷6卫灵公论宛春等。传世版本主要有《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清人卢文绍有《新序校补》1卷,收入《抱经堂丛书》。清人王仁俊辑《新序佚文》1卷,收入《经籍佚文》。今人马达撰《新序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念奴娇·谢张汝老序先君竹居诗剩,次用上韵
避兵南服,溯居近长安,神交不易。每借好诗供浊酒,以沫相濡久矣。地轴风回,天阊云净,握手古欢比。晚来细论,吟髭捻断余几。独念先子残篇,儒医遗韵,雅洽先生意。百炼雄文宜弁首,尺幅波澜万里。望重欧阳,感深曾巩,异代情非异。全荒家学,敢拟踏歌酬李。
忆江南 济南杂忆
济南好,昔日我曾经。万里黄河萦北郭,齐烟九点列如屏。一望佛山青。济南好,秀色满华山。十里稻花开水面,芙蓉天上露云鬟。相对意闲闲。济南好,潇洒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云水总模糊。济南好,名士古来多。曾巩文章鸣历下,并时李杜寄清歌。唐宋尽包罗。济南好,历下水中亭。七十二泉清澈底,游船如织画中停。风景逼西泠。济南好,忠烈铁公祠。燕啄皇孙臣子恨,城门一击总嫌迟。碧血写英姿。济南好,文诚忆丁公。十四经刊崇朴学,堂开尚志整文风。一代想儒宗。济南好,勤果记张公。一代治河成伟绩,千秋俎豆祭祀隆。遗爱在山东。济南好,伟略想效公。力挽狂澜拒北伐,枪炮声里杜河工。慷慨是英雄。济南好,趵突起飞泉。三月桃花溪水活,庙中吕祖袅清烟。坐久境如仙。
说苑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鲍溶诗集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 (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也与他有交往。著有《鲍溶诗集》。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具备。”(《唐才子传》)。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记述中,晚唐诗歌流派,以鲍溶为 “博解宏拔主。”《鲍溶诗集》,《四库全书》以江南叶裕家抄本收录,六卷,《外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说:“其集宋史馆旧本五卷,讹题鲍防,曾巩始据《唐文粹》、《唐诗类选》考证,又以欧阳修本参校,增多三十三篇,合旧本共二百三十三篇,厘为六卷。宋代曾巩校订时又增加欧阳修家藏本所载的三十三首集外诗。此书宋刊本未见著录。明有毛氏汲古阁刊本六卷,《集外》诗一卷,清人席启寓辑刊 《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也有《鲍溶集》六卷,《补遗》一卷。较好的善本还有旧藏天一阁(现存北京图书馆)的明抄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鲍溶集》五卷,另 《全唐诗》卷四八五一四八七录存其诗三卷。
忠惠集
宋文别集。翟汝文撰。此书为其子翟耆年所编。《宋史·艺文志》著录为30卷,明代以来散佚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各韵辑其文章重编为10卷。卷1为内制,卷2至卷4为外制,卷5为赋、表,卷6亦为表,卷7为状、札子、封事,卷8为策问、露布、序、书,卷9为启,卷10为铭、祭文、祝文。另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分巽埋铭》,系其子翟耆年请人所作。《四库全书总目》说翟汝文“尝从苏轼、黄庭坚、曾巩游,故所为文章尚有熙宁、元祐遗风。史称其为中书舍人时,外制典雅,一时称之。盖当北宋之季,如汪藻、孙觌皆以四六著名,惟汝文能与之颉颃。”“今观其文大都根柢深重,措词雄健,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者庶几足以当之。非南宋表启涂饰剽掇之比,其为作者所推,非徒然也。”
旴江集
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宋李觏(1009—1059)撰。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皇祐初 (1060),因其俊辩能文,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中(1060),为国子监奏,后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人称“旴江先生”。李觏文格次于欧阳修、曾巩,对经学有很高的造诣,其文反对浮靡流宕,注重实用,主张羽翼六经,不拘泥于古人。他虽不以诗名,但其诗也别有风致。《湘山野录》载觏在望海亭席上作“山鸟不知红粉乐,一声拍板便惊飞”句,把一同饮酒而闻官妓唱歌才一开口,便越墙攀树而逃的陈烈的形象描写得维妙维肖。所著《旴江文集》三十七卷,前有《年谱》一卷,后有制诰、荐章之类为《外集》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载《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集部》。
后山集
二十四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官至秘书省正字。此集为门人彭城魏衍所编。《四库全书》本为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此本为明马暾所传,松江赵鸿烈所重刊。凡诗七百六十五篇,编八卷。文一百七十一篇,编九卷。谈丛编四卷。诗话、理究、长短句各一卷。又非魏衍之旧本。方回瀛奎律髓说是后人重编之。陈师道受业于曾巩,又学诗于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中重要作家。其五言古诗出入郊岛之间,意所孤诣,殆不可攀。但生硬之处,却未脱江西之风。七言古诗学韩愈,间似黄庭坚,而颇伤謇直。篇什不多,其自知非所长。五言律诗,佳处往往逼杜甫,失之僻涩。七言律诗风骨磊落,而间失之太快太尽。五七言绝句纯为杜甫遣兴之格,未合中声。长短句亦自为别调,不甚当行。其词不如诗。诗中绝句不如古诗,古诗不如律诗。律诗则七言不如五言。纵观其诗,形式刻意学杜甫、黄庭坚,力求风格简古,内容多写个人感慨。其古文在当日殊不擅名。但为文简严密栗,不在李翱、孙樵下。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