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员外挽辞二首 其一

对未延宣室,文尝荐子虚。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

苏洵员外挽辞二首 其二

族本西州望,来为上国光。文章追典诰,议论极皇王。美德惊埋玉,环材痛坏梁。时名谁可嗣,父子尽贤良。

苏洵员外挽辞二首

对未延宣室,文尝荐子虚。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族本西州望,来为上国光。文章追典诰,议论极皇王。美德惊埋玉,环材痛坏梁。时名谁可嗣,父子尽贤良。

嘉祐集

文集。亦名《嘉祐新集》、《老泉先生集》。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累官秘书省校书郎。是集凡十六卷,附录二卷,有《心术》,《远虑》二篇, 《权书》、《衡论》各十篇。其《审势》、《强弱》、《攻守》、《用间》、《驭将》、《法制》、《心书》、《权书序》等八篇为兵法专论。如《心术》篇强调“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攻守》篇提出攻守有三道:一为正,二为奇,三为伏,认为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等等。其《六国论》,以六国之亡喻宋赂之不当。有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婺州州学刻本,题曰《嘉祐新集》;清康熙间苏州邵仁泓刊本,题曰《老泉先生集》;《四部备要》本,为十五卷。

权书

1卷。苏洵撰。北宋兵学著作。《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权书序》)。该书十篇可分为前后两组。分心术、法制、强弱、攻守、用间、孙武、子贡、六国、高帝、项籍10篇,是军事理论书,也包含政论、史论。作者论述了将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指挥军队、分析敌情、措置强弱、进攻防守,也论及与军事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简略而精当。此书在《嘉祐集》卷二、卷三。《宋史·艺文志》将《嘉祐集》归入集部。

谥法

四卷。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山 (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及《谥法》、《嘉珰集》。所谓“谥法”,即我国古代贵族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此法宋代尤为流行;且自周公所作《谥法》之后,历代言谥者如刘熙、沈约、贺琛、王彦威、苏冕等之书皆杂糅附益。故苏询奉诏编定六家谥法时,对《春秋广谥》及各代言谥之本详加考订,写成此书。书中共取一百六十八谥,三百十一条,其中新改者二十三条,新补者十七条,另有七去八类。对前代诸家旧文刊削甚多,较之诸家,义例最为严整。郑樵在《通志·谥略》中称其“断然有所去取,善恶有一定之论,实前人所不及。”并根据此书加以增补写成《谥略》。虽然书中亦不免疏失之处,如尧舜禹汤桀纣皆为帝王之名而非谥号,但老泉沿袭前讹,概行载入。书中所收僻字,后世已不再流传,难以辨认。但本书之斟酌损益及字义之审定均确有实据,故为礼家所宗。曾巩在为苏询所作的墓志上记载本书有三卷,故本书现行之四卷可能为后人所析。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明杨志仁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闻秦修敬讣

太守官封处士名,十年诗社忽凋零。伤心忍读苏洵传,好事争誇许劭评。下榻独怀它夜永,濯缨谁爱此泉清。故山回首相从地,一曲哀歌万古情。

东坡易传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城遗言》:“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今‘蒙’卦就是辙解。”书为苏氏父子三人所著,成于苏轼之手。解《易》近于王弼,但王弼惟畅玄风,此书则切于人事。文辞博辨,足资启发。《四库全书》作九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作十一卷。

文章轨范

七卷。宋谢枋得 (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 (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 (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迫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 (今北京),乃绝食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迭山集》。此集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共六十九篇。而韩愈之文居三十一,柳宗元、欧阳修之文各五,苏洵之文四,苏轼之文十二。其余诸葛亮、陶潜、杜牧、范仲淹、王安石、李斠、李格非、辛弃疾人各一篇。前二卷题曰“放胆文”,后五卷题曰“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其六卷《岳阳楼记》一篇,七卷《祭田横文》、《上海直讲书》、《三槐堂铭表忠观碑》、《后赤壁赋》、《阿房宫赋》、《送李愿归盘谷序》七篇,皆有圈点而无批注。盖偶无独见,即不填缀以塞白,犹古人淳实之意。其《前出师表》、《归去来辞》,乃并圈点亦无之,则似有所寓意。其门人王渊济跋,谓汉丞相、晋处士之大义清节,乃枋得所深致意。非附会。前有王守仁序,称为当时举业而作。旧本以“王侯将相有种乎”七字分标七卷。近刻以“九重春色醉仙桃”七字易之。观第三卷批有先熟侯王两集之语,则此本为枋得原题,清刻乃以意改窜。虽无关大义,亦足见坊刻之好改古书,不可据为典要。有《谢迭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四库全书》本。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散文总集。共一百六十四卷。明代茅坤编。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后落职归隐至终。本书辑唐代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古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在编排上,此书首列原序,次列论例,分述八家文体风格,各家文选前亦各有序,述其特色,所评精当,要言不烦,后列作者《本传》,选文题目下均有圈点批评,指示文章的要旨与特色。全书所选虽非精审,但篇幅繁简适中,既便于作文、论文家参考,又利于初学,因此,后世流传较广,“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清桐城派选编《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皆以八大家古文为主,清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八卷亦由本书而成。有清代坊刻本,《四库全书》本。

古文关键

文论著作。2卷。南宋吕祖谦编著。南宋前期,散文创作日趋繁荣,与之相应,以指点散文写作技巧为宗旨的各类文选、文论著作亦纷纷问世。祖谦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和散文作家,于散文创作和鉴赏有独特而精深的见解,遂编此书,选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张耒八家散文共62篇,一一标举其命意布局,评论其长短得失,以实例示学古文者以门径,故名“关键”。卷首有《总论》1篇,下分《看文字法》、《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看诸家文法》、《论作文法》、《论文字病》等8节,概述了阅读和写作散文的基本法则,所论颇多新颖精当之处。如提出:“学文须熟看韩、柳、欧、苏,先见文字体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句处。”阅读中,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关于写作,其云:“为文之妙在叙事状情,辞源浩渺不失之冗,意思新转处多则不缓”;关键在于“笔健而不粗,意深而不晦,句新而不怪,语新而不狂。常中有变,正中有奇。题常则意新,意常则语新。结前生后,曲折斡旋,转换有力,反复操纵”。对入选之文,祖谦亦逐篇进行具体的讲评,并加以批语,使读者既得其要领,又对行文的段落间架和开合变化有所领悟。故此书刊行后,风行一时,深得推崇。后世传本有明嘉靖刊本、清康熙徐氏刊本以及《四库全书》本、《金华丛书》本等。

宋景文笔记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笔记》。三卷,北宋宋祁撰。宋祁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所见所闻,遇有心得,即加以笔录,日积月累,完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曰《释俗》,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包括官员服饰、写书用纸、俚语音乐及遗闻轶事等。中卷曰《考订》(《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考古》),考订名物音训,也涉及文章史事。下卷曰《杂说》,分《庭戒诸儿》、《治戒》、《左志》、《右铭》几个部分。主要论述有关治国之道、君臣关系、为人处世原则等,是为教子而作的。书中颇多精详之论,其中,如论汉高祖吕后一条,后来为苏洵撰写《高祖论》所采纳。又如萧该《汉书音义》早已亡失,也赖此书存其略。今传有《四库全书》本、《百川学海》本、《学津讨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洪范统一

一卷。宋赵善湘(生卒年不详)撰。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南宋经学家。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文水郡公,赠少师。绍定中,李全进犯淮东,善湘以江淮制置使讨之,屡建战功,《宋史》有传。所着除《洪范统一》之外,尚有《周易约说》、《周易或问》、《中庸约说》、《大学解》、《论语大义》、《孟子解》、《春秋三传通义》以及诗词杂着等书。《洪范统一》又称《洪范统论》。《洪范》为《尚书》重要篇目,其作者及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善湘注《洪范》,参考欧阳修《唐志》、苏洵《洪范图论》,对汉儒旧说多所驳正,定“皇极”为九畴之统,每畴之中,如五行则水、火、木、金皆统于土;五事则貌、言、神、听皆统于思,以为得其统而九畴可一以贯之。善湘注《洪范》,正当学界门户森严之时,然此书释“皇极”为大中,与陆九渊之说合;又谓“九畴”皆运于君心,发为至治,复合于朱熹“建极”之旨,取舍之间,不存门户之见,其学风亦属难能可贵。该书原本久佚,库书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现存《函海》本、《艺海珠尘》本、经苑本及文澜阁传抄本。

脚气集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撰。此书据其子车惟一跋,当成于咸淳十年(1274),因病脚气,作书自娱,故名《脚气集》。车若水少学为文,晚乃刻意讲学,入理学一途。此书多论经学,体例与语录为近。其于经义分歧,颇持门户之见;谈及艺文,或不免冬烘。此书体例颇与语录相近,于经史百家之言皆有论述,间及杂说琐事。好立异论,如论《诗》而改小序,论《春秋》而主夏正,论《礼记》而掊击汉儒,论文谓李邕诸碑文不成文,理不成理。但书中很多论说仍有可取之处。如论《周礼》载师乃园廛之征,非田赋之制,驳苏洵说之误,可供考证经义参考。书中对朱熹《四书集注》服膺备至,但并不苟同,如谓《大学》“格物”这“格”难以训“至”,当从旧训,作比方思量之义;谓《论语》“惟求则非邦也与”以后,皆圣人之言,稍与朱熹所论不同。又谓《诗集传》当于纲领之后列诸家名氏,使之有传。再如论蔡琰《胡笳十八拍》之伪;论《文中子》“鼓荡之什”为妄;论钱塘非吴境,不得有子胥之潮;论王羲之贴不宜字字皆凿然有理;论击壤为以杖击地;论应劭注《汉书》误以夏姬为丹姬,等等,都很有见地,可供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宋人小说》本、《抱经楼丛刊》本。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 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妙绝古今

通代散文总集。4卷。宋代汤汉编。此书旧本无编辑者姓名。仅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赣巡抚谈恺刊书序和南安知府王廷幹跋,均称其为宋人所选。《宋史·艺文志》亦无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据元人赵访《东山存稿》考证,认为是汤汉所编。此书所编皆古代散文,始于春秋左传,终至北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所选文章79篇。先秦文章取《左传》、《国语》、《庄子》、《列子》、《孙子》、《荀子》、西汉文章取《史记》、扬雄《答客难》、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诸葛亮《出师表》,唐代文章取韩愈《获麟解》、《答李翊书》等、柳宗元《梓人传》、杜牧《守论》,宋代文章取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欧阳修《泷岗阡表》等、曾巩《新序·目录序》、徐稚《祠堂记》、王安石《书洪范传后》等、苏洵《族谱引》、苏轼《六一居士集序》等。此书编选目的在于为学习古文者提供精良的选本,所选篇目皆“体近乎古而义切于用者”,“云妙绝古今者,谓文章必有法程而凡操觚染翰者固当究心乎体要欤”(王廷幹《序》)。此书在编选意图上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相似,体例上仅以夹注形式简注难读难解的字词,未加品题和评点。有明刊本、《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 (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评论亦或未为公允。故取“储欣所选十家之文,录其言之尤雅者若干首,合而编之,以便观览。”其中,有经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评论者,以黄色恭书篇首,爱新觉罗·弘历的评论则用朱笔书于篇后。至于前人评跋及姓名、事迹,有资考证者,则各以紫色、绿色分别系于篇末。集中选入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愈十卷,收各类散文九十九篇;柳宗元八卷,收各类散文八十八篇;李翱二卷,收各类散文十三篇;孙樵一卷,收各类散文十篇;欧阳修十二卷,收各类散文八十一篇;苏洵四卷,收各类散文二十七篇;苏轼十三卷,收各类散文八十四篇;苏辙三卷,收入各类散文二十三篇;曾巩四卷,收各类散文二十二篇;王安石一卷,收入各类散文十八篇。因此书是在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基础上选编而成,又集中了数代文人的评跋,加之有皇帝御笔,必然在清代颇为流行,成为最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有乾隆三年(1738)御定本。另有若干清代坊刻本。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而推广之,其书虽嫌庞杂泛滥,然其搜集之功,盖不可没。书中所引杨绘、顾临、周范、李定、司马光、张沂、上官公裕、王日休、王当、黄君愈、颜复、胡伸、王安石、王雱、张纲、孔武仲、孔文仲、陈鹏飞、孙觉、朱震、苏洵、吴孜、朱正大、苏子才等诸家《书》注,均已久佚,赖此书得存其一二。该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六卷,原本久佚,库书从《永乐大典》录出,析为五十卷。惜《永乐大典》所载犹有缺遗,此书旧貌已无从恢复。今存本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此外尚有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减字木兰花·吾弟雅会在济南办自作诗书法展览,余与苏醒附展数幅

书为心画。差有诗心来笔下。鼓瑟吹篪。病羽还能结伴飞。悠悠书道。未必名家真个好。无意求名。野鹜家鸡任品评。

1 2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