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赠逍遥子
身在逍遥境,开庵寓此身。红尘不到处,白日独閒人。月满云山夜,花留玉洞春。坐中无俗客,猿鹤故相亲。
寄逍遥子
自从夫子仙山去,闻说山中分外清。半夜洞天松月白,野猿吟和读书声。
析疑指迷论
析疑指迷论,元朝道士逍遥子牛道淳撰。约成书于大德三年(1299)。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元贞二年(1296年)作者自序、大德二年(1298)刘道真跋及大德三年(1299年)王道亨序。书分为〈析疑〉、〈指迷〉二篇,采问答体。前篇论心性道物,如回答甚么是「全真」、「心性」、「性命」、「体用」、「命基」、「五行」、「道物」、「止念」、「万法圆通」、「安心之法」、「造化机」、「学则有序」、「道本无修」、「金丹」等问题。后篇论性命内丹,讲道本无问、道不可传、得意忘言、顿悟渐悟、明心悟性、养命之理、炼丹之要、炼丹之法等问题。其要旨为指示全真性命之理、修行之序,以破学人之疑迷,故名「析疑指迷」。作者认为人之心性「元无一物,等同太虚,本来清静」,为万法之本,名之曰「全真」。心性以虚寂为体,觉照为用,体即用,用即体,「体用俱忘,全真而已」。明心见性之要,在于一念起时,顿然回光,返本还元,内丹之道亦以修心为上,「若一念不生,即脱生死」。又称修道者若宁心于虚极之乡,息虑于无为之域,心寂然不动,则精自秘而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全书发挥全真道性命之说,乃元代丹书中较为重要者。
与刘象正字
独居三岛上,花竹映柴关。道广群仙惜,名成万事闲。病多唯纵酒,静极不思山。唯有逍遥子,时时自往还。
怀李希声
木落野空旷,天迥江湖深。登楼眺遐荒,朔风吹壮襟。望望不能去,勤我思贤心。此心何所思,思我逍遥子。挂冠卧秋斋,阅世齐愠喜。念昔造其室,微言契名理。击考天玉球,四坐清音起。别来越三祀,洋洋犹在耳。宵长梦寐勤,月明渡淮水。
幽居洞
珞珞郑太玉,编茅此幽居。使隐逐羽客,鹤来聆道书。密竹海日照,幽花松露濡。彼美逍遥子,抟扶安所如。
送琴师闵谏廷游罗浮兼寄博罗张孟奇
可道奇游是采真,峰头爽气入秋新。玲珑山水弦中调,缥缈烟霞物外身。湛露深杯酬玉女,寒梅幽梦访花神。欲寻上界逍遥子,好问西园笠屐人。
养生类要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方药十六则,均可有选择地应用。惟其中秋石、红铅系童便及室女月经制剂,辑者袭用传说,认为“红铅真阳”,“秋石真阴”,“以阴阳真一之气滋补元气”,“元气凝,寿命延长立可必矣”,其说尚待研究。今存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 吴氏木石山房家刻重刊本。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
后红楼梦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 30回。无名氏伪托曹雪芹撰。卷首有“逍遥子漫题”的序,称“同人相传雪芹尚有《后红楼梦》三十卷。”“顷白云外史、散花居士竟访得原稿,并无缺残”。序后又有“白云外史”和“散花居士”的题词。该书是第一部《红楼梦》续书,有嘉庆年间坊刻本,中有图赞共60叶。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殆。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宝黛婚后,黛玉整顿家事,定家法,立规矩,恩威并举,颇有果效。后宝玉中进士,诗文得上赏识,得授侍读学士。时惜春入宫,得封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因黛玉见解精当,视为知己。仲妃省亲,贾府遵术士张梅隐之言,勤俭操持而礼数周到。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
题水月桥
长空瑩如磨,平湖净无滓。万里夜寥寥,清光堕寒水。松风吹更圆,沙鸟睡不起。徒劳野猿捕,漫作玄珠比。相对倚朱栏,时有逍遥子。
还至别业五首 其五
驾言俯长河,行行至南浦。荆棘一何深,没我旧时渡。三年滞行旅,今日返其素。阶上兰蕙花,是我昔所树。摇落萧艾旁,芬香日以故。洲渚郁苍苍,瞻彼鸥与鹭。若或见其俦,翩翩翔且顾。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悟。行矣事者耕,秉耒躬晨雾。寄谢逍遥子,与尔谐中路。
诸真圣胎神用诀
道家气功著作。编者不详。书中收有海蟾真人 (刘操,五代,北宋初人)、朗然子 (刘希岳,北宋时人)之说,估计出自宋人之手。一卷。全书共载玉皇、海蟾真人、玄葫真人、袁天纲、于真人、徐神公、烟萝子、达摩禅师、李真人子明、抱朴子、亢仓子、元宪真人、何仙姑、张果老、侯真人、鬼谷子、黄帝、陈希夷、逍遥子、张天师、郭真人、中央黄老君、柳真人、骊山老母、李仙姑、天台道人、刘真人、朗然子、百障内视、曹仙姑共三十种胎息诀法,是辑录道家胎息诀法最集中、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历代传本首篇均无标题,据汪茂和先生考定为《玉皇圣胎神用诀》。古人传道,多系师徒口耳相传。本书所载各家诀法,亦多为门内弟子整理而流传者,虽然层次不齐,但一般不离清静本旨。强调澄心息虑,忘情无我,从而达到心定神宁,气凝精固,倒也抓住了养生方法之根本。载 《道藏》第五百七十册。
还至别业五首
游子倦行役,岁暮返旧疆。旧疆郁垒垒,观者嗟道旁。入门见所亲,涕下各沾裳。束发去家园,骨肉参以商。山川阻悠邈,一别永相望。何晤今兹夕,还复登高堂。兄弟敕中厨,堂上罗酒浆。酒中阿母言,见汝重彷徨。汝今幸来归,汝父在何方。闻之亦陨涕,四座莫不伤。父老闻我旋,走书来相存。长者毡貂貐,幼者奉衣巾。盘飧多礼膳,络绎在吾门。仓皇出肃客,俱我平生亲。长揖失次第,各各叙寒温。坐中起相劳,行路多风尘。如何客子颜,反若生阳春。自汝远行游,乡国难具陈。豺虎满路衢,白日愁行人。朝餐藜与藿,夕卧无安衾。饥寒且不保,骨肉含苦辛。父老重起词,方与子所云。子其勿语人,恐令长吏嗔。结发游艺林,翩翩二三子。闻我返田庐,亦复来相视。峨峨切云冠,跄跄东郭履。入门将我衣,叹息伤情理。长跽前谢客,故人心乃尔。昔者远行迈,悠悠三千里。寒暑忽以流,眷念桑与梓。况我同心者,怆凄何能已。客请勿复叹,主人聊唯唯。堂上列旨酒,堂下荐嘉鲤。今日乐且乐,欢娱从此始。驱车出郭门,远望陌与阡。四顾以彷徨,我马忽不前。别家仅俯仰,所历何推迁。高台或为池,崇冈或为田。墟里千百家,萧条无人烟。壮者日以衰,老者长相捐。纷纷少年子,白马鸣华鞭。旦夕成老丑,短褐不被肩。昔者人所钦,今者太可怜。见之感我心,泪下如流泉。驾言俯长河,行行至南浦。荆棘一何深,没我旧时渡。三年滞行旅,今日返其素。阶上兰蕙花,是我昔所树。摇落萧艾旁,芬香日以故。洲渚郁苍苍,瞻彼鸥与鹭。若或见其俦,翩翩翔且顾。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悟。行矣事者耕,秉耒躬晨雾。寄谢逍遥子,与尔谐中路。
满庭芳 赠陈公王先生
逍遥自在,云水遨游。身如不系孤舟。坦荡无拘无管,无喜无忧。时时恣情歌舞,任傍人、笑□飍飍。清贫志,且随缘度日,誓不贫求。处世鹧空相似,如莲花不著,水之踪由。便把三坛等施,六度齐修。自然果圆无漏,心清静、超彼优游。稽首礼,无上尊圣,佛道仙俦。
减字木兰花
逍遥自在。去去来来无挂碍。一片灵空。处处圆明无不通。无分内外。莹彻周沙含法界。遍照无私。明月高穹秋夜时。
逍遥歌 其一
逍遥自在何拘束,天地希夷无返覆。勿把他心向外求,真宗理道相和睦。
逍遥歌
逍遥自在何拘束,天地希夷无返覆。勿把他心向外求,真宗理道相和睦。人间天上尽修行,七宝山高混太清。玉树玄珠明照室,命根悟者转增盈。虚无入有何踪迹,非是神光化金液。廓落方圆在杳冥,南来北去断消息。奇哉离燄烹铅水,清静之中藏奥旨。出没门庭景异常,十洲隐大神仙子。绵绵若论太幽深,即是流珠不是金。万卷经文兼在目,机关绝妙有浮沈。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瑶池浴凤通霄汉,金阙光舒何灿烂。丹成可验不狐疑,常娥偷窃月中看。春间花卉一齐开,天上优游谁肯来。洞里烟霞牢秘隐,水精宫殿白皑皑。密藏无使等闲知,碧落真如在两仪。理外消停造化实,相逢遇偶勿怀疑。直须意遣凡庸道,所以难言论秘奥。先令顿悟了然空,方扣玄关驱烦恼。从来教法甚分明,几许心迷事不成。弃世比图闲自性,精修道路必长生。归童返老超升界,正定威仪勿懈怠。开闭善能若苦勤,奋迅光阴同一泰。凡流学者不坚持,生灭门中故不知。走缩阴阳无住相,非难非易细推之。含胎十月无休歇,或作金兮或似雪。认取还丹莫乱求,猕猴水底弄明月。
自嘲答友人 其一
未是逍遥自在身,IQ过剩掷乾坤。落潭太浅才难尽,见路不平气欲伸。笑悟鸡毛当令箭,偶餐豹胆作诗人。平生积善凭医术,得免名山愧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