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微论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元定之学旁涉术数,《发微论》即其相地之书。作者试图以儒家理学融摄相地术,其大旨主地道一刚一柔,而以此理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别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故不同于世俗方技家支离谩诞之说,而为后世所重。《发微论》一书,是蔡元定所撰相地之书。其书列 《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雌雄》、《强弱》、《顺逆》、《生死》、《微著》、《分合》、《沉浮》、《浅深论》、《饶减》、《趋避》、《裁成》、《感应》诸篇。
律吕新书
乐律学专著。二卷。宋蔡元定撰。约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生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庆元四年(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为南宋音律学家和理学家。朱熹之弟子。受平原郡王韩侂胄罢黜理学影响,被贬,死于舂陵。著有《律吕新书》、《燕乐书》(已佚,仅《宋史·乐志》中存数百字)、《洪范解》、《大衍详说》等。《律吕新说》二卷含二十三章,前附序。上卷为《律吕本源》,共十三章;下卷为《律吕辨证》,共十章。该书提出在传统十二律外加用六个变律构成十八律的理论。
穴情赋
宋蔡发著,蔡发(1089—1152)字神与,晚号牧堂老人,建州建阳人(福建),南宋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蔡元定之父。《穴情赋》的主要内容有:论脉、口义、论卦例、择地十要、论死正、论富地、论贵地、论文贵、论武贵、二十六怕、论宜忌。
易象意言
南宋蔡渊撰。一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蔡氏此书,既有师承朱熹之学,阐说《周易》义理;亦有家传其父蔡元定之说,兼述《易》数。《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于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家学也。其中惟不废互体,与朱子之学颇异。考互体之法,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曰‘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也。’是周官太卜,旧有是法矣。顾炎武《日知录》曰:“朱子《本义》不取互体之说,惟《大壮》六五云卦体似兑,有羊象焉。不言互而言似,此又创先儒所未有,不如言互体矣。”然则朱子特不以互体为主,亦未尝竟谓无是理也。渊於师说可谓通其变而酌其平矣。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渊《周易经传训解》外又有《卦爻辞旨》,论六十四卦大义,《易象意言》,杂论卦爻十翼,《象数馀论》,杂论《易》大义,并成於开禧乙丑。今悉散佚,故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而不能举其卷数。惟此书载《永乐大典》中,尚首尾完具,犹当时秘府旧本。今录而传之,俾论《易》者知蔡氏之学不徒以术数见,而朱子之徒亦未尝全弃古义焉。
和韵送陈子居被贬之任
天作之数自有初,吾人安敢操乘除。怡然就道蔡元定,大笑出门陈子居。飘瓦打人真偶尔,藉茅持世岂嫌疏。大开双眼前头路,春酒春花送客车。
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元初鲍云龙撰,方回校正。书成于元贞年同(1295-1296)。《正统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库全书》本。此书言天文象数。作者认为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以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遂根据《周易大传》,博考详究而撰此书。其书分二十五篇,论述太极体用、岁运、万物终始、动静阴阳、日月星辰、十二次、七十二侯、置闰法、河图洛书、先后天、左右旋、数原、鬼神、变化等。各篇皆先列举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朱熹、蔡元定等宋儒之说,而以自己见解附于其后。大旨以象数《易》学原理发挥程朱理学,而归本于朱子主敬之说。
古乐书
二卷。清应撝谦(1615—1683)撰。撝谦字嗣寅、潜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元定之《律吕新书》,而参以注疏及朱熹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頖宫礼乐疏》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核,颇得要领。撝谦著书,于前人论著之不当之处一一批驳,建立己说,虽有未合之处,但瑕不掩瑜,其精审处往往足资考证。是书有清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宝彝室集刊》本。
律吕新论
二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录甚多,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次论五声、黄钟之宫、黄钟之长、黄钟之积、十二律、三分损益、二变声、变律。下卷首论琴,次论四清声、旋宫、乐调、造律、候气,最后为律吕余论。该书大旨以琴音立说。古人都以管定律、汉代的京房作准定数,由十二律生成六十律,后又生成三百六十律,这是以弦求声之开端。江永之说大约便根源于此。然而管音弦音在生声取律上稍有不同,所以难免有点牵强。然而其论黄钟之积、论宋儒算术之错误、论律生于历诸条都能自出新意。江永深精算法,所以对律度都能推算精确。至于定黄钟之宫,则根据蔡邕之《月令》中的章句以校定《吕氏春秋》的讹误,并纠正《汉书·艺文志》删削的错误。江永能发前人所未发,所以其说可以作为一家之学。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葬书
古代堪舆术书。旧本题晋郭璞撰。一卷。论葬事的宜忌。被堪舆家尊为“葬经”。书中所说的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诸条,为“风水”之说所本。《四库全书总目》:“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芜杂,为删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吴澄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纯者为内篇,精粗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
钟律通考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张邦奇序,谓其本之《仪礼》经传,参之蔡氏之说,历考古今制度,辨正百家之得失,以求合乎声气之元。今考是书,大端不失古法。书中颇有杜撰无稽之处,然其中亦不乏可采者。如《左传》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蔡元定谓五声之后二变不容为调,朱熹谓蕤宾以下不可为宫,是书则谓朱熹之说与《礼记》所云似有未合,故从元定。是书于朱蔡异同之法能够并列,参互详审,颇为不苟。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性理群书句解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编,熊刚大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分类编次。首列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横渠(张载)、康节(邵雍)、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遗像及传道支派,然后分别为《赞》、《训》、《戒》、《箴》、《规》、《铭》、《诗》、《赋》、《序》、《记》、《说》、《录》、《辨》、《论》、《图》、《正蒙》、《皇极经世》、《通书》、《文》、《七贤行实》等二十门目。编者于“七贤”中列司马光,与后来讲学诸家迥异。按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冬,筑竹林精舍,率诸生行舍菜之礼于先圣、先师,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七先生从祀。《集》中载其祝文中有: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之语。则朱子序列学统,本来有司马光。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熊节受业于朱熹,故不敢恣为高论,一仍师制而已。此书中所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罗仲素、范浚、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等所作也间有采录;其上及范质者,因朱熹撰《小学》曾收录其诗。旁及苏轼者,则因苏轼曾撰司马光《行状》之故。此书将有关“七贤”的遗文汇集在一起,保存了程朱理学的部分原始资料。明永乐中诏修《性理大全》,其所录诸儒之语,皆本《近恩录》而使内容增加;所录诸儒之文,则由此书而丰富。并且其“性理”之名,亦由此书而得。熊刚大所注解,盖为训课童蒙而作,所释甚为浅近。有元刻本,明代范氏天一阁本,《四库全书》本。
竟山乐录
乐学著作。清毛奇龄撰。是书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六字循环成七调。如四为领调,则乙为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又除羽无清声,置乙、凡二字不用,复从六而推。高四为宫清,高上为商清,高尺为角清,高工为徵清,合之宫为九声。盖箫笛色字谱及金元曲调,其动荡曲折,总不出此九声之环转。伶官递相授受,称为唐乐之遗法。奇龄遂据以解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以攻司马迁《律书》、蔡元定《律吕新书》之说,欲举古来所渭“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者一切废之,并伶州鸠所对亦斥为妄言。夫宁王《笛色谱》果否为唐人之旧,未可知也。即真出唐人,而唐之雅乐固未闻能与三代比。乃执其优伶剩谱以定天地之元音,举汉氏以来诸儒授受去古未远者悉指为谬。揆以事理,似乎未然。惟宁王《谱》今已不传,存录是编,俾唐以来教坊旧调,金以来院本遗音,犹有考焉,亦技艺之一种也。是书本奇龄作,而托於其父镜所传,故题曰《竟山乐录》。竟山者,镜之字也。末一卷为《采衣堂论乐浅说》十四条,称出自其兄仁和教谕万龄,而词气亦宛似奇龄。无可佐证,亦姑妄听之焉。有《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入其中《声律》、《乐器不是乐》、《乐书不是乐》、《乐不分古今》等章节。
初夏同汤中允嘉宾黄仪部贞父张民部孟奇刘民部元定米明府仲诏沈虞部季彪徐兵部鸣卿毕秘书孟侯邓兵部玄度蔡兵部敬夫李孝廉伯远刘孝廉百世集草桥赋诗效骆体
北阙晴霞绕,西山爽气来。车尘纷郭市,花影傍郊台。入夏薰风试,辞春落絮催。谁人怀雅尚,何处骋新裁。新裁属桂苑,雅尚存兰坂。燃藜志独勤,拄笏心常远。且听蝉鸣初,勿愁莺唤晚。遂拟逐邹枚,相将挟刘阮。阮饮何如刘,枚文亦似邹。琼瑶堪并照,鸾鹤可为俦。珠小随星聚,蝇微附骥游。便应疏礼法,敢谓厕风流。流深透寒沼,丛薄间疏筱。胜事草桥边,逸兴云林表。驱车尚患迟,策驷休嫌杳。景物颇同吴,风色常如晓。晓意在潜鳞,知心付绿蘋。丹花纷满把,芳味暗沾唇。共问土城迹,难寻野渡津。颓基留怆念,宿莽迥清神。神游九州隘,念决秋毫界。秘理搜根荄,虚襟消芥蒂。楚骚盛怀芳,齐谐多志怪。偶谈岂用伸,就奕何妨败。败英起扑衣,密柳暗藏扉。挂瓢思任性,抱瓮羡忘机。日夕牛羊下,烟沉鸟雀归。群公犹致恋,贱子欲何依。依依良有以,矫矫私自喜。获遇李君车,愿进张良履。不誇簪绂随,但歆色笑迩。冀北蹇从鞭,司南迷可指。指喻论难穷,圜连辨莫终。彭殇宁异岁,鹏燕共乘风。过去应成幻,将来岂尽空。异时一念至,幽思满怀中。
送蔡元鼎佥宪之官河南少参
作器心知渐几分,三年埏埴每劳君。准人自信堪常伯,新旭旋看散冻云。世事纷纷咸定命,吾心浩浩本无垠。中原老稚歌乔梓,瞻拜嵩灵祝早闻。
去国呈蔡元度
去国黄流急,搔头白发新。牛衣还卒岁,狗监定何人。奏傔宁妨跛,为郎正碍贫。鄙文无恙否,酱瓿盍相亲。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觉哀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披榛亦扪萝,度此幽涧曲。寒藤绕苍壁,杉桂杂篁竹。云泉固膏肓,大胜溪壑欲。彼哉机士怀,冰炭甚寒燠。劳生垢浊中,长夜不知晓。幽人自超然,下视正胶扰。中冠及鸡晨,梦觉常了了。登车大梁下,扫迹金川湄。佳人倚脩竹,铅华为谁施。滔滔大块间,一一穷途悲。今晨尺一书,趣驾当及时。磐石久不固,慇勤济时危。豺狼尚纵横,蔓草恐复滋。当宁正尝胆,诸公力猷为。老子意不浅,长哦江汉诗。汝年近知非,我老过艾服。向来万金书,一纸百过读。安知复一处,林壑时追逐。茅茨稍经营,粳稌今已熟。壶觞悦情语,步屧三径竹。安能舍冰墟,虮虱吊汤沐。相期戢良规,不辱在知足。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石磴萦巃嵷,幽泉高下鸣。蒲团荫嘉树,兀坐已忘情。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谁言一丘壑,傥与汗漫期。胡尘暗中原,世路日以艰。脱身九死中,自笑老且顽。才志本不竞,拂衣谢尘寰。相从莫逆人,云萝共跻攀。固知千里驹,未免山复山。我已卜西谷,背崖结三间。岂无风篁岭,亦有明月湾。平生真远游,旧观忽以还。儿童钓遨处,陈迹犹班班。叠嶂蔼空翠,暗泉响馀潺。采芝嵁岩下,长谣想商颜。逋客不复驾,居然掩云关。从来悟泡影,岂但忘触蛮。所幸戎马际,馀生得长闲。大音无成亏,寂然无瑕谪。莫嗟无往还,正自主忘客。谈玄口挂壁,对镜心似石。相向两无言,秋山倚空碧。老空嗜酒肉,早岁事禅寂。归来山中舍,杖屦不停迹。高门走县薄,两版扃四壁。醉来见闲卧,度此风雨夕。遥遥慧日峰,法涌分一滴。应笑北山人,藜羹比香积。急涧无止水,秋兰无故丛。别来今几年,坐阅毗岚风。交亲半鬼箓,生者仍衰穷。及兹过君家,樽酒一笑同。知我厌鼙鼓,烦君韵丝桐。相携步林壑,暂觉万虑空。樗社寄庄叟,醉乡着无功。醒来百忧集,尚寐期无聪。长夏久不雨,良田失欣荣。尘生畎浍间,小大空营营。麻粟半乾死,所忧负春耕。嗷嗷走香火,灵湫汲寒清。梵呗喧里社,油云被嘉生。俄然下甘泽,驩声接柴荆。年年镐京宴,及此万宝成。偷生得一饱,感慨难为情。顾念龙在野,悲歌泪纵横。往追双玉人,芒屦踏岩谷。阿咸今独往,宰上森拱木。公来定何时,旧唱犹能续。寻壑复穿云,仙山看飞鹿。密云弥四极,纷纷乱空华。斯须失千嶂,僵木忽以芽。眼中万株春,璀璨通岩涯。迨此凡艳熄,坤舆净无瑕。苍根移远梅,不惮涧谷遐。含冰伴幽独,思虑无由邪。宝树发银界,无脩證三耶。皎皎天宇外,何劳凌绛霞。名山昔远游,老罢无复睹。永怀避世士,往往寄农圃。移家白云根,及此未春雨。桃梅足新栽,把玩喜欲舞。可无紫琅玕,叶作翠凤羽。宠光松菊径,萧散烟霞聚。雌雄比嶰谷,颜色盖南浦。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咄嗟勿留情,万物乃吾府。春霖接岁寒,鲑菜已久索。谁持玉轮菌,侑我金凿落。安知老瓦盆,平昔滋味薄。得此径陶然,朱颜忽如昨。故岁聿其除,微阳已潜回。始兹鱼上冰,殷地惊春雷。急雨暗清夜,飞流散岩隈。迟明起四顾,妙境神所开。未信小有洞,苍崖隔凡埃。琤淙十九泉,漱玉松风哀。褰裳喜欲狂,幽兴不可裁。妙喜真断取,呼猿定飞来。相与俯清駃,传杯聊溯洄。
于太常寺听陈国蔡子元所校正声乐诗
维阳成礼乐,治定昔君临。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犹须务衣食,未免事农桑。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昼扉扃白版,夜碓埽黄粱。隙地治场圃,闲时粪土疆。枳篱编刺夹,薤垄擘科秧。穑力嫌身病,农心愿岁穰。朝衣典杯酒,佩剑博牛羊。困倚栽松锸,饥提采蕨筐。引泉来后涧,移竹下前冈。生计虽勤苦,家资甚渺茫。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弟病仍扶杖,妻愁不出房。传衣念褴缕,举案笑糟糠。犬吠村胥闹,蝉鸣织妇忙。纳租看县贴,输粟问军仓。夕歇攀村树,秋行绕野塘。云容阴惨澹,月色冷悠扬。荞麦铺花白,棠梨间叶黄。早寒风摵摵,新霁月苍苍。园菜迎霜死,庭芜过雨荒。檐空愁宿燕,壁闇思啼螀。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病骸浑似木,老鬓欲成霜。少睡知年长,端忧觉夜长。旧游多废忘,往事偶思量。忽忆烟霄路,常陪剑履行。登朝思检束,入阁学趋跄。命偶风云会,恩覃雨露霶。沾枯发枝叶,磨钝起锋铓。崔閤连镳骛,钱兄接翼翔。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同日升金马,分宵直未央。共词加宠命,合表谢恩光。厩马骄初跨,天厨味始尝。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青缣衾薄絮,朱里幕高张。昼食恒连案,宵眠每并床。差肩承诏旨,连署进封章。起草偏同视,疑文最共详。灭私容点窜,穷理析毫芒。便共输肝胆,何曾异肺肠。慎微参石奋,决密与张汤。禁闼青交琐,宫垣紫界墙。井阑排菡萏,檐瓦斗鸳鸯。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风枝万年动,温树四时芳。宿露凝金掌,晨晖上璧珰。砌筠涂绿粉,庭果滴红浆。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传呼鞭索索,拜舞佩锵锵。仙仗环双阙,神兵辟两厢。火翻红尾旆,冰卓白竿枪。滉瀁经鱼藻,深沈近浴堂。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毬簇桃花绮,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尊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浅酌看红药,徐吟把绿杨。宴回过御陌,行歇入僧房。白鹿原东脚,青龙寺北廊。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风凉。下直闲如社,寻芳醉似狂。有时还后到,无处不相将。鸡鹤初虽杂,萧兰久乃彰。来燕隗贵重,去鲁孔恓惶。聚散期难定,飞沈势不常。五年同昼夜,一别似参商。屈折孤生竹,销摧百鍊钢。途穷任憔悴,道在肯徬徨。尚念遗簪折,仍怜病雀疮。恤寒分赐帛,救馁减馀粮。药物来盈裹,书题寄满箱。殷勤翰林主,珍重礼闱郎。喣沫诚多谢,抟扶岂所望。提携劳气力,吹簸不飞扬。拙劣才何用,龙钟分自当。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习隐将时背,干名与道妨。外身宗老氏,齐物学蒙庄。疏放遗千虑,愚蒙守一方。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劻勷。愤懑胸须豁,交加臂莫攘。珠沈犹是宝,金跃未为祥。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渐闲亲道友,因病事医王。息乱归禅定,存神入坐亡。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不动为吾志,无何是我乡。可怜身与世,从此两相忘。
二十二日雨 其二
涧水应添润,山云定不虚。夜光离复合,朝气惨而舒。履亩禾须穫,窥园菜可锄。稀疏遍篱落,微密上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