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余干县道中口占
绿树萧疏古渡头,人家几处映沙流。炎风六月余千驿,一带蝉声送客舟。
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
风生帘幕撼层波,况值清秋一半过。堂上簪裾方鹭集,案间图史已星罗。东篱采菊朝尝酒,北里吹竽夜听歌。早晚奏名闻黼坐,望中无奈白云何。
水龙吟 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中有仙翁,苎衫乌帽,笔床谈麈。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暮至余干用刘随州韵
杨叶青青柳叶齐,烟村渺渺楚江西。湖边芳草连天绿,马上春禽尽日啼。渡水暝云千片落,到城新月一痕低。游人元自耽风景,翻向黄昏忆故蹊。
题平林烟雨图二首 其二
旧游长忆在余干,几对琵琶烟雨寒。白发无情人易老,画中浑似梦中看。
过弋阳
颇忆文房旧日题,余干水落弋阳溪。平沙渺渺孤城在,朝暮犹闻山鸟啼。
易像钞
明胡居仁(1434—1484)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其事迹见《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称读《易》二十年,有所得则抄积之,手定成帙,取先儒图书论说合于心得者录之。
宋名臣奏议
一百五十卷。赵汝愚编。赵汝愚(1140—1196),南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字子直。宋宗室,乾道 (1165—1173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寻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 (1190—1194) 初召为吏部尚书,除知枢密院事。绍熙五年(1194),与韩侂胄共立宁宗,任右丞相,引用朱熹,彭龟年,图论黜侂胄未果,反被侂胄的宗室为相不利社稷为由,黜知福州,继责永州安置,途经衡州暴疾死,后追谥忠定。有《国朝诸臣奏议》、《赵忠定公奏议》、《诗文集》、《太祖实录举要》。《诸臣奏议》书前有淳熙十三年(1186)札子,称尝备数三馆,获观秘府四库所藏,及累朝史乘所载忠臣良七便宜章奏,收拾编缀,殆千余卷,文字纠繁,疲于检阅,后出知福州时,因政事之暇,因事为目,以类分次,而去其重复与不合者,获余数百卷,厘为百余门。始自建隆 (960—963),迄于靖康(1126—1127),推寻岁月,粗见本末。共分为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学、礼乐、赏刑、财赋、兵制、方域、边防、总议十二门,子目一百一十四,每篇之末,各附注其人所居之官,与奏进之年月,亦极详核。此书以事而分,可以参考古今,尽其事之沿革利弊。
题平林烟雨图二首
昔从三泖载舟还,风起湖心烟满山。白鸟沧波春浩浩,暗红垂绿雨斑斑。旧游长忆在余干,几对琵琶烟雨寒。白发无情人易老,画中浑似梦中看。
古城集
诗文集。明张吉(1451-1518)撰。六卷,补遗一卷。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自号古城,余干(今属江西)人。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诸经及宋儒,以陆象山为正宗。有《陆学订疑》。是集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御题张吉古城集》。正文含疏、书、序等四卷,诗二卷,补遗一卷。此集第二卷即《陆学订疑》,为其宗陆学之代表作,以笃实着称。其诗文则以平正通达见长。《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吉“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又谓“以刚正之气发为文章,固不与雕章绘句同日而论矣。”有《四库全书》本。
同文馆唱和诗
十卷。宋邓忠臣等 (生卒年不详)撰。忠臣,字谨思,别号玉池先生。湖南长沙人。熙宁进士,官大理丞,迁考功郎。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时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他为试院,因录同舍唱和之作,汇为一编。按《宋史·艺文志》有苏易简《禁林宴会集》,欧阳修 《礼部唱和诗集》。此书独不著录。《宋志》最为舛漏,恐为偶遗之。其相与酬答者,邓忠臣而外,为张耒、晁补之、蔡肇、余干、耿南仲、商倚、曹辅、柳子文、李公麟、孔武仲等共十一人。又有名曰向、曰益二人。益疑即温益,向则不知何人。张来、晁补之、蔡肇、耿南仲、李公麟、孔武仲、温益七人《宋史》有传。邓忠臣、商倚并入元祐党籍。惟余干、柳子文行事不概见。曹辅并非靖康时为枢管者,楼钥误合为一,王应麟《困学记闻》已辨之。集中不著唱和年月。考《宋史》张耒、晁补之传,俱称元祐初为校书郎。又据曹辅诗云:“九人同日锁重闱”,而柳子文又有“毛遂未至空连房”句,注云:“周舍十九人,余独后入”。疑试官许先后入院,宋制本自如此。时共事十九人,而集中阙其八人,盖古人真朴,不强为其所不能。诸家专集,惟张耒《柯山集》、晁补之《鸡肋集》、孔武仲 《清江三孔集》,至清尚存于世。其余如蔡肇之《丹阳集》、邓忠臣之《玉池集》,已佚不传。其余并有集无集亦不可考。残篇阙句,借此以获见一斑。即有集诸人,以集本校之,亦颇互异。如晁补之五言官醪持饷妇,《鸡肋集》 “官醪”作 “宫壶”。七言诗似凉风凄有兴句,《鸡肋集》“凄有兴”作“来有思”。此类颇多,题目亦往往不相合,亦未尝不藉为参订之助。此集收入《四库存全书》存目。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 (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师。授左春圬左谕德。辞不就职,归里后,以读书授徒终志。著有《康斋集》。其集初刻于江西抚州,因岁久早已不存。后有弘治七年 (1494)江浦吴泰刻本,正德十年 (1515)彭杰刻本,嘉靖五年 (1526)林维德刻本,此本乃崇祯五年(1632)江南提学副使陈维新所刻。凡十二卷。分为诗七卷,奏疏、书、杂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目录一卷,跋、赞、铭、启、墓志、墓表、祭文一卷。其诗自永乐八年 (1410)至正统六年 (1441),皆以年编次,内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东游稿》、《适闽稿》、《东游饶川稿》等诸集。而所注某稿止此之后,又有附赘之诗,亦以编年续入。其人,颇好自我标榜,不仅替权臣的年谱作序,还屡称梦见孔子、朱子,或孔子来访,其妻亦称梦见孔子相访,因而颇受世人诋毁、讥讽。然吴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功未可以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洸漾恣肆之谈。有些小诗,如“风来夜帎寒,云宿晓窗雨。旅思共秋生,遥思故山侣”(《秋晚》)等,皆写很清新,富有情致。有明嘉靖、崇祯刻本存世。
愚公谷三首 其一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愚公谷三首 其二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愚公谷三首 其三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复拜东阳郡,遥驰北阙心。行春五马急,向夜一猿深。山过康郎近,星看婺女临。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馀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馀干赠别张二十二侍御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愚公谷三首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馀干见游存诚
世家兄弟久随流,少不同嬉老宦游。身似舟空长信浪,官如萍转偶同州。论文共酌三斟酒,决胜公围一局楸。三百里溪明月夜,得心情处便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