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馀甘。
次韵孔平仲学士详定次口占
多士盈廷待指南,老枚何幸接徐严。子亭覆实参高议,时引清风拂画檐。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四
治生非所长,儿女惊满屋。作官又迂疏,不望载朱毂。因缘挂罪罟,未许即潜伏。空馀读书病,日与古人逐。老妻怜眼昏,入夜屏灯烛。上官念贫寠,时节馈醪肉。衰年类蒲柳,世事剧麻粟。数日望归田,寄语先栽竹。文章亦细事,勤苦定何足。君诗四相攻,欲看守陴哭。愧无即墨巧,不解火牛触。自非太学生,彫琢事干禄。安心已近道,闭口岂非福。胡为调狂词,玉石相落碌。腹中抱丹砂,舌下漱白玉。作诗虽云好,未免乱心目。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鸿鹄。摩诘非不言,遗韵寄终曲。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一
昔在京城南,成均对茅屋。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文成剧翻水,赋罢有馀烛。连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一官粗包裹,万卷中自足。还如白司马,日听杜鹃哭。我来万里外,命与江波触。罪重惭故人,囊空仰微禄。已为达士笑,尚谓愚者福。米盐日草草,奔走常碌碌。尺书慰贫病,佳句烂圭玉。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但愿洗馀愆,躬耕江一曲。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三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二
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宁从市井游,与众同碌碌。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恐在庐山中,飞翔逐黄鹄。试用物色寻,应歌紫芝曲。
答孔平仲二偈 其一
熟睡将经作枕头,君家事业太悠悠。要须睡著元非睡,未可昏昏便尔休。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其一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
和孔平仲
园池方喜共追寻,正是槐榆夹路阴。双烛纵谈樽酒绿,一枰销日纸窗深。波涛万字惊人笔,尘土千钟异俗心。佳句从来知寡和,愧将沙砾报黄金。
答孔平仲二偈 其二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其二
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昔在京城南,成均对茅屋。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文成剧翻水,赋罢有馀烛。连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一官粗包裹,万卷中自足。还如白司马,日听杜鹃哭。我来万里外,命与江波触。罪重惭故人,囊空仰微禄。已为达士笑,尚谓愚者福。米盐日草草,奔走常碌碌。尺书慰贫病,佳句烂圭玉。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但愿洗馀愆,躬耕江一曲。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宁从市井游,与众同碌碌。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恐在庐山中,飞翔逐黄鹄。试用物色寻,应歌紫芝曲。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治生非所长,儿女惊满屋。作官又迂疏,不望载朱毂。因缘挂罪罟,未许即潜伏。空馀读书病,日与古人逐。老妻怜眼昏,入夜屏灯烛。上官念贫寠,时节馈醪肉。衰年类蒲柳,世事剧麻粟。数日望归田,寄语先栽竹。文章亦细事,勤苦定何足。君诗四相攻,欲看守陴哭。愧无即墨巧,不解火牛触。自非太学生,彫琢事干禄。安心已近道,闭口岂非福。胡为调狂词,玉石相落碌。腹中抱丹砂,舌下漱白玉。作诗虽云好,未免乱心目。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鸿鹄。摩诘非不言,遗韵寄终曲。
答孔平仲二偈
熟睡将经作枕头,君家事业太悠悠。要须睡著元非睡,未可昏昏便尔休。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孔氏谈苑
笔记。旧题宋孔平仲著。此书记事以北宋为主,偶亦及唐代传闻,而内容则较杂,自朝野逸事、士大夫言行至民俗民谚、异闻传说均有涉及,其中亦有关于宋代文人诗词创作(如“王曾赋梅花诗”、“王介甫江宁夹口诗”、“范文正赋有将相器”等条)与诗歌主张(如“作诗如杂剧”、“作诗贵圆熟”等条)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书“颇病芜杂”,且有“不合当时体制”者,“必非孔氏真本”,而疑为不知典故者“摭拾成编”而成。本书有四卷及五卷两种不同传本,两者内容相同而有异文。《郡斋读书志》卷五著录五卷本,《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二著录四卷本。四卷本讹脱较多。四卷本有《宝颜堂秘笈》与《四库全书》本,五卷本则有《艺海珠尘》与《丛书集成初编》本。
珩璜新论
《珩璜[héng huáng]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孔平仲著。此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书已有2名。四库采进诸本,刊本皆题《杂说》,抄本皆题《珩璜新论》。以考证旧闻为主,其间也有托古事以发议论的内容。可供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学者参考。今传各版本篇卷、内容略有差异。
续世说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孔平仲撰。本书编集南朝刘宋至五代间朝野遗事,以续刘义庆《世说新语》,故名。有《宛委别藏》本、 《守山阁丛书》本、 《粤雅堂丛书》本等、十二卷,三十八篇。旨在增广《世说新语》,续其所未备,故名。内容多记叙自南朝宋至五代后周历代君臣的言行,兼及神仙鬼怪之事,保存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资料,对士族的纵欲亦有所非议。本书依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目,所记时代则承《世说》,自刘宋至五代。著者为撰此书,“囊括诸史,派引群义,疏剔繁辞,揆叙名理”(秦果《序》),较广泛地收采了这一时期士大夫的轶事。
清江三孔集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父。治平二年(1065)进士。官金部郎中。事迹见《宋史》本传。是集收孔氏三兄弟之诗文。孔文仲兄弟与苏轼、苏辙同时,并以文章名一世。故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语。南渡后遗文散佚,王始访求而刻。前有庆元五年(1199)周必大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文仲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与此本合。文仲诗仅七首,然吕祖谦《宋文鉴》载其《早行》古诗一首,乃佚而不收。《宋文鉴》编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舍人集》编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在其后二十一年,不应不见,不知王是否有所去取。武仲侍郎集,青词、斋文同题曰制,于例未安,似非原目。平仲郎中集古律诗外,别出诗戏三卷,皆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盖仿 《松陵集》杂体别为一卷例。案王士祯《居易录》,载宋荦寄三孔文集,通仅五卷,惜其已非庆元之旧。王士祯、宋荦皆家富图籍,而所见尚非完帙。此本独全,则足应重视。有 《四库全书》 本。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