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太师文彦博

四纪忠劳著,三朝闻望隆。享兹难老祉,报在不言功。富矣勋弥大,居焉貌甚冲。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七言四韵诗一首

出处逢时道不殊,当年功立老閒居。来膺冕绂三公命,归奉云章五色书。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镇宠仍疏。琼林诏饯衣冠盛,岂止都门百两车。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五言六韵诗一首

晓日清明霁,华林物色新。诏颁慈惠宴,恩厚老成人。衮冕三川客,杯觞四府臣。献酬同饱德,恺乐尽含醇。帝惜营丘去,民思尹氏均。宸章一褒贲,道不愧如仁。

依韵恭和圣制俯同太师文彦博玉津园赐宴席上述怀

上苑张瑶席,春风万象新。谁知挂冠客,曾是钓璜人。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曲成双凤舞,酒入百花醇。日月恩华满,朝廷喜气均。天章照黄发,异数极君仁。

潞公集

诗文集。北宋文彦博撰。40卷。彦博四朝名臣,封潞国公,因以名集。其诗文南渡后颇有散佚,少子文及甫追辑成20卷,称《略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文潞公文集》40卷,《补遗》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文彦博集》30卷,今似不存。40卷宋本《潞公集》明代秘阁犹有庋藏,《文渊阁书目》和《内阁书目》皆有著录,其后失传。现存以明嘉靖五年(1526)平阳守王溱刊刻的40卷本为最古,远过于文及甫辑本,应是在《略集》本基础上重辑的,辑者不详。另有清抄本《文潞公文集》40卷。嘉靖本脱讹甚多,收入《四库全书》时已有所校正。《四库全书》本共40卷,其中古赋1卷、律赋1卷、古诗1卷、律诗4卷、挽词1卷、论1卷、表启1卷、序1卷、碑记墓志1卷、杂文1卷、孝经解1卷,其余26卷皆奏议、札子,包括陈乞3卷、举官3卷、辞免3卷、奏议17卷。《潞公集》上自朝廷典册、章奏议论,下及词赋歌诗、序记杂文都有涉及,对于政治、军事尤殷殷关注。宋叶梦得评《潞公集》说:其“重德伟度,足以镇服四夷;精识远虑,足以错综万务;博闻强识,足以贯通九流;谠论嘉言,足以弼成百度”;“未尝有意于为文,而因事辄见,操笔立成”;“文章不事雕饰,议论通达,卓然经济之言”;《潞公集》中奏札下多注年月,亦可与正史相参考。

代柬答吴方伯

星芒垂戒向天津,仁爱天心见十分。唐介偶谐文彦博,汉昭终辨霍将军。心悬南极看珠斗,目断青山隔暮云。风景八壶堪日醉,为君聊寄一慇勤。

介休

介休侧看未成峰,揽古难舒磊块胸。不见异人文彦博,岂无名士郭林宗。近邻雍绛频输粟,往岁燕云尚举烽。衰草夕阳残雪路,原田每每说尧封。

清平道中遇京使问讯

两骑驰驱自帝畿,途中相问故迟迟。旧年人去今年返,正月音来二月知。执政尚留文彦博,除书未有介之推。湖川岁歉民饥甚,大旱云霓今属谁。

寿三原王冢宰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春延鹤算应无极,天驻仙颜老更童。万姓每思文彦博,三边犹惮寇莱公。千钧何处逢乌获,吟望青山话未穷。

碧云騢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碧云騢为马名,序称“世以旋毛为丑,此以旋毛为贵,虽贵矣,病可去乎?”书中批评文彦博、范仲淹等北宋名臣,故名。旧题梅尧臣著, 自北宋末起即有人疑为非梅作,王铚以为魏泰作,而邵博则不同意其说。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顾氏文房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诸名臣事迹,多揭其短。如谓赵稹、郑缙、高若讷、夏竦等,均因与中官有关系而得进官,梁适、苏绅有奸邪之迹,刘沆因张贵妃而进,张观为政无能,等等。

四喜记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女郑琼英见宋祁叫了他一声小宋,宋祁遂作〔鹧鸪天〕词遣怀。此词传达禁中,仁宗皇帝不仅不怪罪,反将郑赐予宋祁为夫人。事出《花庵绝妙词选》注。剧中还穿插宋祁与妓女董青霞的相爱,以及宋氏兄弟在他乡遇文彦博和慧云和尚等情节。俗传《四喜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全剧皆演此诗意,故名。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撰。《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着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寿林大司马四十韵

当代论耆德,先生第一人。行年老益壮,浴已日犹新。九牧衣冠胄,三朝柱石臣。时流立标准,前辈想丰神。伊昔遭平世,超然充大宾。东寮注柳肃,内史倒陈遵。奇思过常调,修能异等伦。一生随日驭,十载在成均。古学薰移俗,名贤类受甄。牵裾留短草,启事起枯鳞。琼佩辞仙仗,金陵秉大钧。岂无云锦线,可补舜衣鹑。鸿运丁天厌,元龟卜世屯。文狸翔粉堞,玉玦下枫宸。温国言归洛,宣尼罢问津。岁功成者退,初服誓当伸。几杖苍生慕,松筠白发亲。起居全矍铄,容色愈温纯。不论临卑幼,都如饮酪醇。达尊人代少,幽意岁华频。寄癖泉山麓,移舟越水滨。犹能作小楷,亦称戴高巾。奚用推洪范,终然比大椿。寿临文彦博,子得范纯仁。极北陈情切,滇南税驾真。言将欢菽水,不是忆鲈莼。臣父深思子,臣儿愿委身。明王念勋旧,温语蔼丝纶。李密近还蜀,张良未谢秦。银鱼绾房杜,玉树集陈荀。莱綵偏宜晚,潘舆每及晨。风吹绿野暮,花发锦堂春。刺史宣前烈,春官振后尘。品题惟凤鸟,图画必麒麟。二月山川丽,全闽气象臻。嵩乎钟匪物,甫也降兹辰。度曲来鹓鹤,称杯拜缙绅。龙门登尚忝,骥尾附何因。感激吾将仕,沾濡俗到淳。太平若有象,早晚下蒲轮。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撰。龚博通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文字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太玄》“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都颇有见地。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太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对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艺海珠尘》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十万卷楼丛书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宋人小说》本等。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时必尝征郡国名家之谱,使上之中书,故温乃得见而序之耳。自尔以来,谱学特盛、林宝尝萃之以着「元和姓纂」;今谱中有「古仕籍考」一篇,记载简当、而引据又多秘籍,殊非后人所能;则宝与蕴二人者或居其一欤!宋、明迄今,修辑日繁,顾卷帙虽多,而名篇转少;试覆而校之,除「仕籍考」、「世系表」而外,其足资考证者,仅有「林氏世纪源流」及明林志「晋安世谱校正序」二篇。而所谓「世纪源流」者,既阙撰人名氏,又琐碎不成片段;于是林志一篇,乃益为凤毛麟角矣。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以君臣对答的方式,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胄、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方便后人参考前人经验,以古为镜,择善而从。可能因为与作者吴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吴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澎湖八景

鳞猎韡纹样碧澜,湛然心迹等泉观。千里渊■涵晖远,一鉴渟泓照影寒。虚受自然容万派,曜灵终古浴双丸。鱼龙出没蛟宫近,欲取珊瑚作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