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伯桃墓羊角哀墓
结交有羊左,是惟一时才。为闻楚王贤,翩然自燕来。一日食欲尽,俱往空双埋。伯桃乃独留,饿死梁山隈。角哀仕既达,感旧肝胆摧。念此并粮惠,告还葬遗骸。至今溧阳旁,突兀穴土堆。何人致荐奠,千花飞酒杯。精灵今在否,古木以生雷。鲁公昔过之,驻车久徘徊。感叹发篇咏,洒翰镵琼瑰。惜哉今不存,散落随尘埃。空馀郑薰记,片石昏苍苔。末世友道绝,雅歌□□颓。草木尚萎死,小怨何足怀。我思有所矫,巨燄明寒灰。兹事虽过中,义烈亦壮哉。幸逢太丘长,揭表旌泉台。寥寥千载间,下激清风回。还顾势利交,市道良可哀。
茶花女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格丽特在爱情与疾病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她生前特别喜爱茶花,人们叫她茶花女。她死后,墓碑下也堆满了茶花,这是唯一获得她真正爱情的青年阿芒放置的。阿芒曾怀着纯洁的爱迷恋过堕入娼门、不能自拔的玛格丽特。他在玛格丽特生病时百般关照,充满怜惜,因此深深打动了一向被阔佬们当作玩物的玛格丽特。二人真诚地相爱后,供养玛格丽特的老公爵停止了供给她一切费用。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为了还债,她卖掉了马车、披肩、首饰,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过新的生活。阿芒的父亲闻讯而至,他责备阿芒玷辱了门楣,但阿芒拒绝了父亲要他丢弃玛格丽特的要求。此后,玛格丽特突然不辞而别,阿芒以为她贪恋富贵而变心,便千方百计羞辱她,写匿名信辱骂她。饱受精神苦痛的玛格丽特含恨而死。阿芒从她的遗笔中得知,是父亲为了自己家庭的体面硬逼玛格丽特重过卖笑生涯的。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他将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获得更大成功。此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编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小仲马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先驱者,还创作有《半上流社会》、《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剧作,以其真切感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而著称于世。《茶花女》早在1898年就由林琴南介绍到中国,1980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振孙的中译本。
人的条件
汉娜·阿伦特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什么是人的条件?阿伦特在介绍人的条件前先提出“积极生活”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labo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劳动是与人体生命过程对应的活动,身体自发的生长、新陈代谢和最终的衰亡,都要依靠劳动的产出和输入生命过程的必需品。劳动的人之条件是生命本身。工作是与人存在的非自然性相应的活动,即人的存在既不包含在物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内,它的有死性也不能由物种的生命循环来补偿。工作的人之条件是世界性。行动,是唯一不以物或事为中介的,直接在人们之间进行的活动,与之对应的是复数性(plurality)的人之条件,即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和栖息于世界的事实。除了以上三个人之基本条件外,人也是被条件规定的存在者(conditioned beings),因为任何东西一经他们接触,就立刻变成了他们下一步存在的条件。人的条件不等于人的本性,与人的条件相应的所有人类活动和能力的总和,都不构成任何类似于人的本性的东西。
布特哈志略
西布特哈人孟定恭纂。孟定恭编著的《布特哈志略》是布特哈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地方志书。成书于民国十四年(1925)以后,钞本。另有《辽海丛书》本。不分卷,无目录,内分历代沿革、村落姓氏、人物、古迹、经政。村落姓氏中于布特哈人的生活习俗、日常生活有所介绍,可供参考。
续侠义传
章回小说。近代无名氏著。十 六回。本书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 内容与《小五义》等完全不同。书述白玉堂误入 铜网阵遇险被擒关入地牢,幸侠女翠绡相救得 与众侠重聚。颜查散上报襄阳王谋反盟单,帝 命进剿。经过艰苦战斗、多次反复终于全歼叛 逆并拿获潜逃的反党军师魏明公。翠绡受邀助 战屡建奇功,反党消灭后她奉旨与白玉堂成 婚。五鼠见朝政不明,先后辞官,遁迹江湖。玉 堂夫妇在陷空岛居住十年,生育二子,后入山 修行,不知所终。结尾打破一般侠义小说封官 厚赏的雷同格局,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在艺术 上也属一种创新。全书结构较严谨,情节亦跌 宕有致,注意人物形象刻画。有晚清刻本,前有 《侠义传》评赞。近有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排印本,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金刚三昧经论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为“论”,因此在中国、日本、朝鲜人阐述佛教的书籍中,以“论”为题名者,这是唯一的一本书。《金刚三昧经》包罗了从中国南北朝时代到唐初为止中国佛教所提出过的空思想、华严、在家佛教等的全部教理,而且混合在一起。不靠元晓的《论》,这个经很难理解。
一千個美國人
「凡是人權和産權衝突的時候,人權必勝。」——林肯 一千個美國人,妨羅了造編一兩千萬同胞的國家大業 。 這一千個人有興趣的是牽權而不是公共鍋利。這是維两蒙州共和黨參議員自由份子艾鏗(George D. Aiken)的報告。 參院接潸辯論,公司集團被提名了,看來它們較大衆自身還强大有力。但是這件事美國人從未聽到一些什麼,因為我們國家,是唯一真有新聞自由,而新聞自由在這件事上所表現的却是封鎖新聞的;表 現林肯所說的人權產權衝突的大多數事例也是如此。又有一次,參院獨佔調査委員會報告,二百家最大的非金融性的公司控制潸美國經濟,後來在一九 四〇到一九四七年的報告中,獨佔(自由企業的敵人)的成長給徹底暴露了,並且强調它對於國家的危害。但是這件事大衆還是毫無所聞,因為五千萬份的日報也許有四千九百五十萬份是不刊載這項消息 我們的司法部,為强有力的集團所困擾,爲預算局所宰割,將經費減到無可再減,却能對全國八個最大的銀行家族提出控訴,某些人獨佔了抵押業,某些人控制了住屋,以及某些人為了確保利潤,
持社成立大会登峨眉金顶
万仞拄天西,雄瑰百岳仰。石老嘘雾冷,飞泉万壑响。烟湿裹瘦筇,忽出层云上。触天石峨峨,拍石云作浪。下视惟一气,八表白瀁漭。如巨桴泛海,宙合失所向。桑海岂足嗟,但嗟道久丧。萧条百劫后,戮力誓吾党。杲杲佛不语,绝顶风浩荡。
由老君犁沟径云台峰侧南逾擦耳崖至金天洞
西峰菡萏如,到此瓣一展。乘之如步虚,上下轻且软。或云苦县翁,于此事清畎。其旁有青牛,怪事理莫遣。舍之度云台,细路绕香篆。仰视天无余,俯瞰地有限。或为怪风遏,前行后仍转。或为烂云迷,始定终乃舛。趣苦赏莫延,思艰力难勉。失喜重隒来,有洞若可款。弹指开双扉,两脚一萧散。回头盼来踪,几度幸而免。猿狖之所愁,而我独游衍。岂其异术操,所恃惟一敢。
望首阳山
首阳之山不甚高,并无悬崖峭壁干云霄。首阳之山不甚奇,亦无灵芝仙桂纷葳蕤。古来仁人志士矢节捐躯时,或有龙泉饮鸩酒。否则万仞之渊竟投身,否则三尺之组竟缳首。而乃伯夷叔齐特创一奇局,不入周廷裹其足。不食周粟枵其腹,采薇采薇歌一曲。颓然饿倒荒山麓,遂令首阳一山尊之埒嵩岳。乃知仁人志士所恃惟一死,死无一定惟其是。君臣之义无可逃,父母之身不可毁。空山槁饿两无伤,全受全归仍孝子。不然叩马谏东征,胡不即死左右兵,而使西山片石千古垂芳名。
小逻辑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后,他的学生在编订全集时,附加学生听课笔记作为“附释”。1817年《哲学全书》出版第1版,1827年出第2版。第2版篇幅比第1版增加了一倍,而“小逻辑”增加88页,1830年出第3版,全书比第2版只增加65页,“小逻辑”部分比第2版增加8页。该书经黑格尔前后十多年的精心修改,最足以代表他的逻辑系统。该书比《大逻辑》篇幅少一半,内容精练,行文简明扼要,可以看成是《大逻辑》的提要和补充。比《大逻辑》增加了若干章节,如关于逻辑的性质和方法,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以及概念的推论等。同时也删去一些部分。在该书所增加部分中,指出“逻辑学”是研究纯粹概念或理念的科学,只有纯粹概念才是唯一可以把握“绝对精神”或真理的方式。该书强调近代哲学最主要的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统一的性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指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第二种态度是指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第三种态度是指“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作者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批判这三种态度的错误,并指出其根源。说明他们依据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直接性与间接性完全割裂开来。用抽象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对象,不懂得有限的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区别,从而否定理性思维的作用,因而他们都无法真正把握对象。指出只有依靠理性思维,通过概念形式,才能把握无限的真理。该书分为三大部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是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辩证逻辑体系最精练、最概括的表述。其主要内容与《逻辑学》一书体系相同,参见《逻辑学》。
九辩
中国古代长篇抒情诗。原收于《楚辞》。战国时宋玉所作。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寒微,曾为楚顷襄王小臣,终生怀才不遇。东汉王逸言其为屈原弟子,无确证。但其辞赋创作显然是受屈原影响,其作品继承了屈原作品的某些语言、体制特点。《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辞赋16篇,《隋书·经籍志》有《宋玉集》3卷。但现存署名宋玉的作品,多数为后人伪托之作,《九辩》是唯一的一篇可以确信为宋玉作品的诗。
社会哲学概论
中国瞿秋白(1899~1935)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4年上海社会科学学会编辑的《社会科学讲义》第1~4集上。该书侧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我与非我的关系,认识与实质以及灵魂与自然的关系,……直到如今,这个问题还是哲学中根本问题”。区分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认为二者都是荒谬的。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指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变动意识也随之变动。该书还论述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指出人类脱离必然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王国,正在于人逐渐认识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因果联系,认为自由并不是想象中的放纵自流,而乃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达到人的目的。该书初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指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的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还论述了事物的质量互变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总之,该书对于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开拓性和奠基的意义。
说儒
胡适著。写于1934年3—5月。发表于1934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共分六节。指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认为儒的生活是以治丧相礼为职业。指出孔子的伟大贡献在于把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并把柔逊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并具体论述了“孔子的伟大贡献正在这种博大的‘择善’的新精神”,“没有那狭义的领域观念”,“他的眼光注视在那整个的人群”。指出“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这样平等的教育观必定是很震动社会的一个革命学说”。“因为孔子深信教育可以摧破一切阶级的领域,所以他终身‘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还指出孔子提倡的是那“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孔子自己的人格就是这种弘毅的人格”。又说,孔子并没有抹杀“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这几百年的“儒者遗风”,“不过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在那个标举‘成人’、‘成仁’为理想境界的新学风里,柔逊谦卑不过是其一端而已”。在孔、老关系上,认为“孔子和老子本是一家”,“老子代表儒的正统,而孔子早已超过了那正统的儒。”“老子仍旧代表那随顺取容的亡国遗民的心理,孔子早已怀抱着‘天下宗予’的东周建国的大雄心了。”“老子的人生哲学乃是千百年的世故的结晶……孔子……的性情人格不容许他走这条极端的路,所以他渐渐地回到他所谓‘中庸’的路上去,要从刚毅进取的方面造成一种能负荷全人类担子的人格。”后收入《胡适论学近著》。
朱子
朱熹xī(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贫穷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宋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又因朱熹别号“紫阳”,故世称“紫阳学派”。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也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的科目。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学生。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及佛、道教思想而形成。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其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还著有一千二百五十多首诗作,有着不容忽视的造诣和成就。
一室
坐眠惟一室,贫与病相依。风急夜沽酒,月明秋捣衣。异乡身是寄,久客事俱非。忽忽谁可语,满庭黄叶飞。
示小厮二首 其二
晨兴略整案头书,十日庭中始扫除。未免丁宁惟一事,临池莫钓放生鱼。
示小厮二首
偷闲打睡汝何尤,骂詈榜笞我所羞。但搢一鞭随小蹇,不妨村路共闲游。晨兴略整案头书,十日庭中始扫除。未免丁宁惟一事,临池莫钓放生鱼。
即事二首 其一
心与岩泉静,形如野鹤臞。朝餐美藜藿,夜学讲唐虞。婢老无钗泽,僮寒阙裤襦。所欣惟一事,无吏督残租。
即事二首
心与岩泉静,形如野鹤臞。朝餐美藜藿,夜学讲唐虞。婢老无钗泽,僮寒阙裤襦。所欣惟一事,无吏督残租。穄饭流匙滑,葵羹出釜香。有时留野客,亦复饷邻墙。老圃传占法,行僧遗药方。未为全绝物,终胜利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