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愚士诗
诗文集。明唐之淳(1350—1401)撰。四卷。之淳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初拜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同领修书事,寻卒。有《萍居稿》、《文断》等。是集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约四万七千余字。正文含诗文四卷。文含记等,诗含古诗等。此集诗文相间而总题曰诗,体例不合。集中作品亦未经简汰,金砾并存。其诗气格质实,无元季纤秾之习。其塞外诸作,记山川物产,颇具史料价值。《会稽怀古》诗一卷,凡五言古诗三十首,乃其少作,题下各有小序,仿阮阅、曾极、张尧同之例。所作如《舜庙》、《禹庙》等能不沿袭旧例而有己见。其文则思路敏捷,方孝孺尝极推之。有《四库全书》本。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并称“南宋说《诗》之善本”。正文之前有《诗缉目录》一卷,篇目下标明诗旨,附有林希逸序和《自序》二篇,另有《诗缉条例》若干,为阅读《诗缉》的指南。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对《诗序》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然后再对音训,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诗经》注本中并不多见,便于入门和学习,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该书的特色还有:其一,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而他则认为:“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发前人之未发,也更近情理。其二注重“以诗言诗”(林希逸序语)。严粲早有诗名,解诗主张“涵咏三百篇之性情,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道:“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各物异同,考证尤为精核,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从总体上看仍恪守“风雅正变”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个别地方,还有讹误。《诗缉》影响较大,其说常为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唐莫尧《诗经全译》等所引用。现存善本有《严氏诗缉》元刻本(残存二卷一册),现藏北京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朝奉大夫臣严粲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六册,明赵藩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 其一
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相彼蟭螟巢,微生物无数。吾窥显微镜,蠕动纷生聚。视虱如车轮,其体骨已巨。虱体之血轮,有地球国土。析之万亿千,辗转孽生谱。累析及至微,须费几时序。吾人之一瞬,彼已寿千古。精心冥推想,比例难疏举。然则六十年,岂止亿岁许。以观我众生,宇宙乐仰俛。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
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相彼蟭螟巢,微生物无数。吾窥显微镜,蠕动纷生聚。视虱如车轮,其体骨已巨。虱体之血轮,有地球国土。析之万亿千,辗转孽生谱。累析及至微,须费几时序。吾人之一瞬,彼已寿千古。精心冥推想,比例难疏举。然则六十年,岂止亿岁许。以观我众生,宇宙乐仰俛。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遗世四言诗
维予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纾。予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事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龙驾浮。青要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波不濡。逍遥太极,何虑何忧。游戏仙都,顾悯群愚。年命之逝,如川之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传。驰走索死,不肯暂休。予之圣师,体道之真。升腾变化,松乔为邻。维予同学,一十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年。中多怠惰,志行不坚。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投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流俗,富贵所牵。神丹一成,升彼九天。寿同三光,何但亿千。惟予垂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放五经,避世自匿。三十馀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奉事圣师,承颜悦色。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传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白既成,货财千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予得度世,神丹之力。
藏斋诗话
“赵元礼好为诗,以余力为随笔。近复摘随笔中之谈诗者以为诗话”。《藏斋诗话》主要内容是谈诗论诗。一是,结合具体诗作,对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等唐宋诗词大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点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如他认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诗具有“磊落刚健”的特点;杜甫的“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一诗体现了诗人的“抱负”;韩愈“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一诗表达了作者的“倔强”气;苏东坡“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一诗“坦白阔大”。正因为这些大家具有不同风格,并且这些诗作均记录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故赵元礼认为,“熟读此等诗可以变化气质”。二是,记录了城南诗社的一些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赵元礼晚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天津,且在1921年与严修、金息侯、王仁安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城南诗社”,因此,《藏斋诗话》记载很多这方面的情况,这也是该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论诗
未曾删订未堪存,古作三千亦太繁。一自圣人编得所,至今学者擅专门。全经穷尽须三颂,要旨参来蔽一言。若问正葩何自始,温柔敦厚是诗源。离骚赋祖兼诗祖,未有无情更有诗。会意不须求甚解,阙疑乃可赏其奇。沉冤到底谁哀诉,异悟回头自苦思。学得歌章维九辨,萧萧秋气不胜悲。生风啸虎擅刘曹,莫角奇才是两豪。后世几曾追汉魏,当年直欲薄风骚。非非想挂羚羊角,作作芒含玉兔毫。我辈筑坛思学步,端应品格树清高。晋氏清言亦雅骚,元音莫杂土音操。不随里耳嫌声大,乃唱歌喉擅曲高。六代烟花空剩粉,三唐滋味足流膏。浸淫初盛参中晚,全豹窥来一世豪。诗仙诗鬼又诗囚,去取多偏各有由。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后来五代仅戋戋,大宋风华三百年。漫恨流波尽沧海,请看涌斛出源泉。西昆纵有新声仿,南渡非无古调传。诗运亦随炎运转,要知气数使之然。金元诗味少渊涵,风格萧疏却不惭。劲气由来在西北,和声可得似东南。百年上下兴亡叠,两代源流正变参。学杜遗山推首出,一家笼尽百家谈。元后明诗辨体裁,扢扬一代亦多才。七贤久已风流继,四子先将气运开。谁把新音翻始作,转教别调失原来。可知当日虞山论,乘隙而攻匪忌猜。国朝雅咏直赓歌,名作如林较昔多。百代风谣归采录,万家韵学受包罗。言诗派本圣贤衍,入乐声真天地和。鸣盛都由性情正,宁徒景物善吟哦。
诗补传
三十卷。范处义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着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序,以就已说”(《自序》),于是写了《诗补传》这部南宋尊序的代表作。《诗补传》,原称《逸斋诗补传》,全书共分三部分,正文之前有《序》、《诗补传篇目》、《明序篇》三篇,提出尊序的理由及《诗经》篇目的写作年代。说诗部分一诗一题,先释《诗序》,再释正文,注音夹于句中。《附说》部分对风、雅、颂的含义及《诗经》中的有关音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训释。如果说,南宋初期,郑樵是疑序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范氏则是尊序的代表,他认为“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明序篇》)。书中对《诗序》和《毛传》进行再解释,对我们理解传统的《诗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词气畅达,有许多地方已突破《毛传》的局限。对诗义的体会方面也有许多精微独到之处。为了维护《诗序》的权威,范氏引用了许多三家诗的资料加以对照,在客观上开了整理、研究三家诗的先声,宋末王应麟作《诗考》,清人范家相作《三家诗拾遗》,均受其影响。该书的局限也很明显,过分拘守《诗序》,没能作更多的开拓与探索,脱离文学说诗,强作解人,亦有不少错解文义的地方。此外在资料运用上也有失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他:“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也一瑕。”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风骚旨格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梧溪集
元诗文集。7卷。王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梧溪集》原名《澂江棹歌》,系王逢生前自编。前6卷刊行于元末,第7卷则是王逢死后由其子王掖刊行于明洪武年间。景泰七年(1456)陈敏政据元至正及明洪武旧板补刻,刊行于世。卷首有元至正十九年(1359)周伯琦序,杨维桢序,至正六年汪泽民序。本集未按诗的体裁类编。卷末有明景泰七年陈敏政后序。王逢是元代遗民,他集中常有咏历代尽忠守节之事的诗,其中有涉及南宋亡国史实的,但这并不是表示他有民族意识,而正是以胜国遗民自居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还有不少作品写元末的社会动乱,而且往往以小序注出本事,所以杨维桢曾将他与杜甫作比较,并说:“《梧溪集》者,江阴王逢氏遭丧乱之所作也。予读其诗,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纲罗俗谣与民讴,……亦杜史之流欤!”(《梧溪集序》)尽管王逢的诗无法与杜诗比肩,元末战乱的性质也与“安史之乱”不同,但这部分作品的确是《梧溪集》的精华所在。目前较常见的版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被收入《丛书集成》)。
胥台集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服膺李梦阳,颇受李的器重,曾赋《相逢行》赠之。李梦阳属纩之日,遗言必袁袠生表墓。袁袠创作也深受李梦阳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是编诗不失体格而特乏坚苍,文亦俊爽而酝酿未免少薄。”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永之诗,雄词快句,下笔凌厉,而直易之篇,伤于易尽,无复顿挫含蓄之妙,惟五律独多合作。其与顾华玉论诗,谓四言必以三百篇为法,而取材于汉魏。今玩集中,此体了无高唱,欲副斯言,眇若河汉矣。”
黎岳集
一卷。《附录》一卷。唐李频撰。李频,字德新,寿昌 (今属浙江省)人。大中进士,诗人,官至秘书郎、建州刺史。李频为人正直,做地方官时,能抑制豪强,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颇有政绩。死后,归葬故里,乡民在黎山立庙纪念他。著有《建州刺史集》又名《黎岳集》。李频的诗多是律诗,其中五律最多,自称“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北梦琐言》卷七)《唐才子传》称其诗“体制多与刘随州相抗”。高棅说他与刘沧、马戴、李群玉 “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 (《唐诗品汇总叙》)。《黎岳集》又名《建州刺史集》。后人敬李频,尊黎山曰 “黎岳”,此集因得其名。初罕传本。真德秀得本于三馆,欲刻未果。嘉熙三年(1239)年,金华王埜始求得旧本锓版。元元贞及后至元间,李频裔孙邦材、会同,明永乐中河南师祜,正统中广州彭森,先后重刊四次。此本即是正统所刻。凡诗一九五首,较全唐诗所载少八首。而《送刘山人归洞庭》一首,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又《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诗,误作 《送宋震先辈赴青州》,题与诗两不相应。不及席氏唐百家诗本之完善。末为附录,则为历朝庙祀敕书碑记及刻诗序、跋。张复、彭森二序皆称初刻出真德秀,与王埜序称德秀欲刻不果者自相矛盾,也未说明原因。此集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卷五八七——五八九录存其诗三卷,卷八八四录存其诗二首; 《全唐诗补遗》与《全唐诗续补遗》亦有所收。此集为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金针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白居易撰。《郡斋读书志》卷二二及《宋史·艺文志》八均著录为三卷,今本仅一卷。晁公武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针而愈,诗犹是也,故曰《金针集》。”《因话录》卷三云,白居易等五人“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风骚要式》亦引白氏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则《金针诗格》者,实即授人以金针之谓。这类书实际上与科举考试有关。此书究竟是否白居易所撰,后人颇致怀疑,且今本卷数与原书不同,内容又与旧题梅尧臣之《续金针诗格》相类似,究出何人之手,难以确论。然宋人征引此书,以范温《诗眼》为最早,则其成书至迟不会晚于北宋初年。其节目有:“诗有内外意”、“诗有三体”、“诗有四格”、“诗有四炼”、“诗有五忌”、“诗有八病”、“诗有五理”、“诗有三体格”、“诗有喜怒哀乐四得之辞”、“诗有上中下”、“诗有四齐梁格”、“诗有扇对格”、“诗有七义例”、“诗有物象比”等,多属诗法之类。其中“诗有内外意”颇得后人重视。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唐音
十四卷。元杨士宏(生卒年不详)编。杨士宏,字伯谦,襄城 (今属河南)人。是书收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卷前有杨士宏所撰 《唐音姓氏并序》。是书分为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编者自记称十五卷,系遗响有一子卷。其 “始音”只录王、杨、卢、骆四家;“正音”则诗以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又以时代划分,以初唐、盛唐为一类共六十五人,中唐、晚唐各为一类,分别为四十八人和四十九人。“遗响”则选收诸家之作,且附以僧诗共十三人,不分诗体,女子诗,然李、杜、韩三家不录。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备述选诗之难,谓选唐诗者唯杨士宏之 《唐音》; 而 “排律”之名亦即始于本书。是书题为张震辑注,其人仕履、朝代未详,其注颇为弇陋,只可做一家之言。然此书积十年之力而成,取舍很得功力。《唐音》成于至正四年 (1344年)。除有 《四库全书》本外,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明初建安叶氏刊本等版本。
藏春集
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的。卷1—3,是七律;卷4是七绝,卷5是乐府(词),清人辑本《藏春乐府》即本于此;卷6为附录,并署商挺编。前5卷为诗词,诗全系七言近体,这是诗家中比较少见的。《元史》本传说刘秉忠有文集10卷,此5卷(不计附录)当为半数,可能尚有文5卷已佚去。《四库全书总目》说:“所作大都平正通达,无噍杀之音。史称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虽推之稍过,然如小诗中‘鸣鸠唤住西山雨,桑叶如云麦始华’之类,亦未尝不时露风致也。”刘秉忠经历丰富,见识广博,所作诗歌视野开阔,场景多变。如《九日满坦山》、《江上寄别》、《寄友人》、《过居庸关》、《过天井关》都是可读之作。小诗《驼车行》云:“驼顶丁当响巨铃,万车轧轧一齐鸣。当年不离沙陀地,辗断金源鼓笛声。”刘秉忠随蒙古铁骑踏遍大江南北,这里却将征战杀伐化为一种情致。刘秉忠另有《刘文贞公全集》32卷传世,但是传本极少见。而《藏春集》的传世善本较多,现存有明刻本,并有十余种清抄本。
此山集
元诗别集。10卷。周权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4卷本。10卷本是原刊本。卷首有延祐六年(1319)袁桷序,元统二年(1334)欧阳玄序,陈旅序。卷1为赋,卷2—9为诗,卷10为词。卷末有元人的《此山堂题咏六首》,后至元五年(1339)柳贯跋,谢端跋,元统二年揭傒斯跋。《四库全书》所收4卷本,诗是按体裁分类的;10卷本末分诗体,署为陈旅校选、欧阳玄批点。欧阳玄评他的诗:“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无轻靡之习,而有春容之风。”他的确以从容自然为诗,不刻意追求奇崛之貌,这一点在元代中期诗坛是比较少见的。他的《吕梁洪赋》,欧阳玄批云“甚佳”。该赋显示出措词准确、长于形象的描述等特点。陈旅说:“此山诗不但简澹和平,而语多奇隽。”他的律诗多有警句,如“香浮夜月梨花雪,绿染春风柳拂烟”(卷9《晚春》);“谁家桃李迷荒棘,高陇牛羊卧古坟”(卷4《村行》);“云归天际山容淡,日落江头雁影横”(卷5《秋日》)。正可与陈旅的评语相印证。
傲轩吟稿
元诗别集。胡天游撰。一卷。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 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当元际乱时隐居不仕。约卒于至正末。其诗兵焚之余仅存十一,收入顾嗣立《元诗选》。计存各类诗一百一十六首。悲怆苍凉,多抒发身逢世乱,才华不得施展之叹。感情真挚。《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不多见,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清抄本(丁丙跋)等。集中的诗是按体裁类编的,但最后1篇为《述志赋》。卷末无附录。其集兵燹之余,篇什散落,存者仅什之一。明弘治间,其七世裔孙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孙大器复编次重刻。观其诗,大多悲壮激烈,长歌慷慨之中,能发乎情,止乎礼义,身处末季,惓惓然想见太平,犹有诗人忠厚之遗。
诗集传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传的《诗序》非一人所作之说,实从其说而来。唐人成伯瑜《毛诗指说》已有《小序》首句为子夏所作之说,苏氏可能有所继承,但苏辙之说从整体上不同于成伯瑜,而且有更充分的理论根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苏辙之说“不为无见”,“不为无征”。苏辙之说对后代说《诗》很有影响,南宋程大昌《诗论》、李樗、黄櫄《毛诗集解》均有承袭。《诗集传》的体例也有独到之处,只录并只解说《小序》首句,删汰以下余文。一诗一解,先释语词,再解章意与诗旨。不录他说,只断己意。全书简洁明净,便于阅读与研讨。书中许多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认为十五国风的排列是以“亡之先后”为顺序,可谓独创。在词章和章法的诠释上也有精到之处,一些有关诗作历史背景的考订也见功力。但从总体上看,仍囿于《诗序》的说诗体系,仍是王者之化、后妃之德。甚至把许多爱情诗说成是讽刺诗。书中还不时透露出对妇女的轻视,书中个别诠解不仅穿凿附会,甚至是荒谬的。该书在南宋有较大影响,《吕氏家塾读诗记》、《诗补传》、《诗缉》等着作多次采录其说。由于到明代才出现较少的刊本,从而影响其对后代的流传。版本有《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明刊两苏经解本。《诗集传》二十卷,明焦氏刊本。
段氏毛诗集解
二十五卷,宋段昌武著。此书旧题《丛桂毛诗集解》,因段昌武居室名“丛桂”而来。书中首为《学诗总说》,分《诗之理》、《寓诗之乐》、《读诗之法》三则;次为《论诗总说》,分《诗之世》、《诗之次》、《诗之序》、《诗之体》、《诗之派》五则。其后依章疏解,大体仿吕祖谦《读诗记》,但词义较为浅显。原书为三十卷,明代唯朱睦㮮《万卷堂》有宋椠完本。后遭开封大水所淹没。今本为孙承泽家钞本,仅存二十五卷,其《周颂·清庙之什》之下皆无。朱彝尊《经义考》载,是书三十卷,注曰缺;又别载《读诗总说》一卷,注曰存。《读诗总说》不见传本,疑即为书首的《学诗总说》和《论诗总说》。
丼泉子
客有罗浮君,羽衣行翩翩。长揖谢世事,鍊性三十春。沆瀣不满口,貌如藐姑神。问道广成子,空同高嶙峋。挂瓢椅树枝,振舄天风门。朅来吊延陵,晤言东海滨。示我紫尸术,挺身入层云。誓将结瑶华,引手长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