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郡斋读书志
目录著作。晁公武撰。宋孝宗淳熙年间,门人杜鹏举在蜀刻4卷本。此后门人姚应绩重新编定20卷,亦在蜀刊刻。淳祐九年,游钧在衢州重刻20卷本,是为衢本。次年,黎安朝延赵希弁在袁州重刻4卷本,赵希弁据自己藏书写成《读书附志》1卷,录衢州本姚应绩增加的一些书编为《读书后志》2卷,又另撰《考异》,一并刊行,是为袁本。衢本、袁本自宋代刊刻后,久已绝迹,仅赖抄本流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海宁陈师曾得袁本不全抄本,刻为袖珍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汪士钟得瞿中溶的旧钞衢本,请李富孙详校刊行。清末王先谦又据陈师曾所刻袁本,与衢本对勘,整理成新的衢本。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图书时,发现宋淳熙刻袁州真本,1931至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收入《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3编。晁公武(约1105—1180),字子止,中国宋代澶州清丰(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世居京师昭德坊,故世称昭德先生。本书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每部有总论,即大序,每类有小序。小序末标明,均编入每类第1部书的提要之内。提要的形式和内容,大体仿《崇文总目》,而偏重于考证。在每书之下,或述作者略历,或论书之要旨,或辨明学派渊源,或胪举不同学说,并加考订,为后世了解宋代及宋代以前的古籍,提供了依据。本书不仅是宋代有名的提要目录,也是中国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目录。
巢氏诸病源候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四库》著录本,为明·汪济川方广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论》,五年四月乙未,命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于《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引导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此书传本极少,清末周学海取家藏旧本,以日本刻本及《外台秘要》校定,刊入丛书中。
五代史补
杂史著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五代补录》。北宋陶岳撰。5卷。岳以薛居正《旧五代史》多阙略,乃网罗散失,多取五代十国遗事,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书。凡107事,今本载梁21事,后唐、后晋、后汉各20事,后周23事,共104事,当有缺佚。是书颇近小说,然叙事首尾详具,率得其实,多为欧阳修《新五代史》及《资治通鉴》所采用,亦可补薛史所未及。有《忏花庵丛书》、《豫章丛书》等本。
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者不详。《旧唐书·艺文志》入乙部起居注类,《新唐书·艺文志》书名作《汉武帝故事》。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作者始称“世言班固撰”,故《宋史·艺文志》从之,径书班固之名。然司马光《通鉴考异》云:“《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是以即晁氏亦又谓:“唐·张东子(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实际上,当为六朝人托名所作。以汉武帝为中心人物,记载了其一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比如“金屋藏娇”“浮海求仙”“死葬茂陵”等事,又兼及司马相如、公孙弘、东方朔、陈皇后、卫子夫、钩弋夫人等当时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今有《古今说海》本、 《历代小史》本、 《古今逸史》本及《粤雅堂丛书》本、《问经堂丛书》本等。
公是先生弟子记
理学书名。北宋刘敞(世称公是先生)著。据刘敞墓志,《弟子记》本作5卷,《郡斋读书志》作1卷,后《四库全书》本厘定为4卷。《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敞自记问答之言,当必有据也。”据此,乃敞自记讲学中问答而托名于弟子。其内容大旨在发挥孔孟正统儒学思想,攻击王安石者甚多,对二程、苏轼、欧阳修等学说亦予以排斥。所见在当时独成一家之言。如认为“道”与“仁义礼智”无别无二,“弃仁义礼智则安用道?”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对“学不可行者”、“言不可用者”,君子则“弗取”、“弗询”。又以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语攻击王安石自命为“圣人”,等等。对宋代学术流于空谈心性颇有纠弊的作用。是研究刘敞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有宋蜀中刊本、乾道七年(1171)江溥重刊本、淳熙元年(1174)赵不黯增补本及《知不足斋丛书》一卷本等。
三略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古三坟
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张商英得于比阳民舍;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于唐州,疑是北宋人所著。三坟之名虽见于《左传》,但西周以来的各种书籍都没有引用其说,汉唐以来也不见著录。此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之《易》,《归藏》为神农之《易》,乾、坤为黄帝之《易》,各衍为64卦。并杂以《河图》、《代姓纪》等谶书的内容,又以燧人氏为有巢氏的儿子,伏羲氏为燧人氏的儿子。宋元以来,唯郑樵一人信其书。明代何镗刻入《汉魏丛书》,题为晋阮咸注,伪中生伪。
桂苑丛谈
五代严子休撰。一卷。《新唐志》《四库全书》均入小说家类。作者有题唐冯翊著,此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引李淑《邯郸书目》称作者姓严,则此书是严某字子休,号“冯翊子”者所作,清四库馆臣考为江南人。全书共记故事二十八条。前十条皆载唐咸通以后鬼神怪异及琐细之事,后十八条为史遗,其中十二条记唐代杂事,余六条记南北朝事。前十条均有标题,如《张绰有道术》、《太尉朱崖辩狱》等,记晚唐时事,有志怪内容。后十八条题“史遗”,杂采前朝史事。
东溪试茶录
宋代茶书,宋子安撰,1卷,今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二、《通考·经籍考》卷四五均著录为朱子安撰,实误。清末王先谦寓目的旧抄本和四部丛刊本《晁志》均作宋子安,《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三著录的宋刊本和百川学海本《试茶录》也正作宋子安撰,两宋之际成书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也引作宋子安撰,《宋史·艺文志四》也称作者为宋子安,作朱子安当为传写之讹。今存十来个版本中,当以陆心源著录的宋刊本及百川学海本为最早。东溪属建安,当时是茶叶集散地。该书分绪论和八个题目。前五分叙焙名、北苑、壑源、佛岭、沙溪,说明诸焙沿革及其所属各个茶园的位置和特点;后三分叙茶名、采茶、茶病,讨论了采摘时间与方法。
戎幕闲谈
轶事小说集。唐韦绚撰。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此书是韦绚在文宗大和中为李德裕从事时,记录李德裕的一些日常言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是韦绚做西川巡官时,记李文饶所谈。李德裕字文饶,曾于大和四年至大和六年迁西川节度使,韦绚当在此时为西川巡官。《说郛》录有此书,书前有韦绚自序。序曰: “赞皇公博物好奇,尤善语古今异事。当镇蜀时,资佐宣吐,亹亹不知倦焉。乃谓绚曰: ‘能随而纪之,亦足以资于闻见。’《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1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原书已散佚,现存残本1卷。有《类说》本、《说郛》本、《旧小说》本。《太平广记》引本书共15则。
稽神录
笔记小说。五代南唐徐铉(916—991)撰。六卷。铉有《骑省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二十年功夫,收记一百五十则神怪之事,初编十卷。内容非神即怪,少有灾异。所录怪异,皆以劝善惩恶为宗旨,文字亦简率质直。如人食马粪。鬼虎害人、蝙蝠阻路、古尸升天、土龙出而人亡、地震则国灭等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其自序称:“自乙未岁至乙卯凡二十年,仅百五十事。”即本书始作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迄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为徐铉未入宋时所作。
柳氏叙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撰。《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着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金针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白居易撰。《郡斋读书志》卷二二及《宋史·艺文志》八均著录为三卷,今本仅一卷。晁公武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针而愈,诗犹是也,故曰《金针集》。”《因话录》卷三云,白居易等五人“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风骚要式》亦引白氏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则《金针诗格》者,实即授人以金针之谓。这类书实际上与科举考试有关。此书究竟是否白居易所撰,后人颇致怀疑,且今本卷数与原书不同,内容又与旧题梅尧臣之《续金针诗格》相类似,究出何人之手,难以确论。然宋人征引此书,以范温《诗眼》为最早,则其成书至迟不会晚于北宋初年。其节目有:“诗有内外意”、“诗有三体”、“诗有四格”、“诗有四炼”、“诗有五忌”、“诗有八病”、“诗有五理”、“诗有三体格”、“诗有喜怒哀乐四得之辞”、“诗有上中下”、“诗有四齐梁格”、“诗有扇对格”、“诗有七义例”、“诗有物象比”等,多属诗法之类。其中“诗有内外意”颇得后人重视。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古今岁时杂咏
四十六卷。宋蒲积中(生卒年不详)编。蒲积中,眉山 (今属四川) 人。本书之前,宋绶有《岁时杂咏》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宣献昔在中书第三阁,手编古诗及魏、晋迄唐人岁时章什,厘为十八卷,现增益为二十卷。蒲积中因其原本,续为此书。书前自序称:宣献所集,允称广博。然本朝欧阳、苏、黄诸人逢时感慨,发为辞章,不在古人下。因取其卷目而择今代之诗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锓版以传。书中所增唯宋人之诗,而目类则一仍其旧。晁公武载绶原本诗一千五百零六首,而此本二千七百四十九首,比《岁时杂咏》增加了一千二百四十三首,其搜采可谓宏博。自卷一至卷四十二为元日至除夜二十八目;其后四卷则收只题月令而无节序之诗。古来时令之诗,摘录编类,至清以此本最为完备,不只是歌咏之林,亦典故之薮,实用价值较大。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陵阳集
诗别集。或称《陵阳先生诗集》。四卷。宋韩驹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韩子苍集》三卷,并云:“王黼尝命子苍咏其家藏《太乙真人图》诗,盛传一世。宣和间,独以能诗称云。”可知此三卷本为诗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陵阳集》所五十卷,另录诗集《陵阳集》四卷、《别集》二卷。《宋史·艺文志》著录《陵阳集》十五卷、《别集》三卷。这些卷次不同之本,皆轶。现传四卷本之《陵阳集》乃取自黄汝嘉于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所刻《江西诗派》。《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江西诗派》一百三十七卷、《续派》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吕本中《江西宗派诗集》一百十五卷、曾竑《江西续宗派诗集》二卷。因今存韩集乃明末从江西诗派总集中所抄,故卷首次行有“江西诗派”四字,卷中语涉宋帝皆空格,尚存旧式。《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清末宣统二年(1913)沈曾植刊江西诗派韩驹、饶节二家集,刻《陵阳先生诗》四卷、《校勘记》一卷。
东坡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轼的一些重要的诗论见解。书中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称“子美诗外,别有事在”;同时十分重视丰富生活阅历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的重要意义,认为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诗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而杜甫“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的诗句,“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此外,书中对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等议论,常为后世论诗者所称行。另有《东坡诗话补遗》1卷,为日本人近藤元粹所辑,见《萤雪轩丛书》。
舆地广记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1117)年间。作者结合历史故实来记述政区沿革。首叙历代政区,次按元丰时4京、23路分区,分述州县建置沿革;每路下附有外化州县。运用略古详今、纵横解剖的著作方法,使其原委详明,纵横兼备,系统清晰,条理分明,颇便于检索。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经学理窟
北宋思想家张载所撰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门人纂集而成。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谓一卷,清嘉靖本作五卷,凡十二篇。对儒家所提倡的思想、制度、礼俗均有阐释。《周礼篇》针对宋代社会之弊,提出关于实行“井田” 、“封建” 、“均平” 等主张,以求解决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不合理现象。提倡井田制,认为“井田卒归于封建乃定”。试图以此解决 当时社会贫富不均问题和调整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 矛盾。主张一种“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 应其所急”的“市易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