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临证医案
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 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有小结,有助于领会治案精神。现存初刻本、1934年日升山房刻本,196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送王绪剡中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郯中。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沁园春 题王婿五文小像
楚楚五郎,有美清扬,杂佩琼瑛。羡白玉床边,右军坦腹,乌衣巷口,小女提罂。二十年来,居诸荏苒,惊见儿曹项领成。还听得,惹旁人争说,玉润冰清。更怜磊落英英。似遏末封胡旧有名。喜蜡屐重来,同探禹穴,貂裘垂敝,且住吴城。伏枥悲歌,题桥壮志,千里骅骝待一鸣。吾衰矣,赖门楣有客,归老柴荆。
虞美人 康心远所居曰双燕堂,室王絮因工写生,戏题其垂丝海棠
繁红一夕飞成雨。莫恨东君误。花开若要久长时。试与连花带蒂系情丝。海棠睡后笙歌续。故故烧银烛。怪他燕子懒寻芳。应是画梁栖稳梦初长。
木兰花慢 抗日西路某段旧称十三甫小半约十五年前何伯谦先生馆于此予工余每到话旧与藕冰清谈深宵不倦乙酉春日偶过斯地则旧观顿改故址茫然而伯谦先生与藕冰已谢世多年呜呼人亡序改景往痛深抚昔伤兹凄然成咏
十年肠断事,又蓦地,上心头。记絮语挑灯,深宵无寐,一抹梁州。人天路遥尘隔,对西风、岁岁长离忧。旧垒不归燕子,新诗待向谁酬?凝眸。旧恨几时休,春去正悠悠。剩鸾笺锦字,梦残影杳,空忆盟鸥。重来已伤非昨,况桃花人面两沉浮。辜负几番烟月,此生怎遣深愁?
兰轩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王旭撰。据明人焦 《国史经籍志》所载,《兰轩集》原本为20卷。原本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16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入辑本《兰轩集》16卷,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版本。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8为七言律诗,卷9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10为表、书、启、疏、檄,卷11为序,卷12-13为记,卷14为题跋、赞、文,卷15为说,卷16为铭、碑、传。王旭的诗,以七言律诗数量最多,以五言古诗质量最高。他的诗往往随心所欲地抒写个人情怀,并不着力于雕章琢句,常给人气格超迈的印象,比较容易感染读者。他的古文多讲学家之言,文学色彩较淡,以议论和平通达,说理细致入微见长。他身处元初盛世却困顿终身,诗文中贯穿着怀才不遇、难为当权者所用的感慨。七言绝句《扬州城下》、《燕城书怀》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医方歌括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约五千字。书中载有半夏秫米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神效散等百七十一首方剂。包括内、妇、儿等科病证所用之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述组成、主治、证治机理。歌诀音韵协调,利于习诵,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黑地黄丸等百五十首方剂,以内伤杂病为主。均以同类方剂类编,歌诀中包括药物组成、主治证候、加减衍化等内容。又博采诸家之精论,阐发制方之理,说明方剂出处、衍化来源、剂型、用量。间有王氏评论,文字不多,切中肯綮,颇多启迪。可供临床运用及方剂研究之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退思集类方歌注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吴锡人。学医于舅父高锦庭,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之书,无不精心研求,于道光、咸丰年间,名扬苏、浙。先以疡科闻名,后专攻内科,尤对肝病有独特见解。著有《医方歌诀串解》、《环溪草堂医案》及《王旭高医书六种》等,均为后人整理编辑而成。是书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全书约六万八千字。
半塘定稿
二卷。王鹏运撰。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羊城(广州)刻本、光绪三十三年小放下庵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清名家词》本、民国三十七年金陵京华印书馆重刊本、1949年成都薛崇礼堂《清季四家词》本等多种。京华本系其侄孙王序灏、王序宁据羊城刻本重刊,卷首有小像并朱祖谋序、钟德祥光绪三十年序,附录蔡丐因《王鹏运传》及民国三十七年蔡济舒跋。《清季四家词》本,卷首增刊王鹏运自撰《半塘僧鹜传》,卷末增况周颐《半塘老人传》。王鹏运一生词作编为九集:《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各集有《薇省同声集本》、家刻本、钞本。据谭志峰《王鹏运及其词》列表统计,现存六百三十八首。词人晚年亲自删汰,选出一百三十九首,编为《半塘定稿》,交由朱祖谋校雠并作序,于光绪三十一年刻于羊城。朱氏惜《定稿》“刊落泰甚”,又编《半塘剩稿》刻印行世,收词五十馀首。朱祖谋序云:“半塘词尝刻于京师,为丙、丁、戊三集。今刻于广州者,乃君裒其前后七稿,删汰几半,仅存百许首,自定本也。”“君词于回肠荡气中,仍不掩其独往独来之概。”“君词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与周止庵(济)氏说契若针芥。”钟德祥序云:“今再读其遗词,幼(窈)眇而沈郁,义隐而指远。”王鹏运各种词集,唯《半塘定稿》流传较广,《虫秋》、《南潜》二集已佚。南京图书馆虽收藏宏富,亦仅《味梨集》等四种。
读史 其一
厥初开辟浩难名,帝降而王绪可寻。百代相因三代礼,七弦何似五弦琴。时逢否泰有消长,道在乾坤无古今。所以孟轲生战国,欲承三圣正人心。
读史
厥初开辟浩难名,帝降而王绪可寻。百代相因三代礼,七弦何似五弦琴。时逢否泰有消长,道在乾坤无古今。所以孟轲生战国,欲承三圣正人心。世以燔经咎李斯,斯文兴丧岂关渠。楚人未烈咸阳火,秦府犹存博士书。吾道不随灰烬冷,残烟空锁帝王居。独嗟先入收图籍,刀笔区区计亦疏。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汉楚兴亡事已休,至今堪叹亦堪羞。郑君不肯更名籍,项伯胡为赐姓刘。寡助固知亲亦叛,孤忠忍以主为雠。人臣贵在明大义,勿为身谋为国谋。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莫言世事祇如棋,千载是非人共知。吾道废兴时否泰,人才进退国安危。诗书未火秦犹在,党锢无钩汉亦衰。覆辙相寻多不悟,抚编太息此何时。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庚辰闰元旦作
天心重起贞元会,月纪春王序不穷。爆竹无声融晓日,冰花尽泮漾条风。夜忘守岁新人意,瑞再占云费化工。最喜太平频献寿,椒觞又进未央宫。
次韵朱德裕读豫章诗
黔安老居士,平日谩为官。梁坏哀何补,韶亡续更难。真为汉玄叹,宁作楚累看。会买皋比去,蕲无负此冠。
哀南溟
噫吁乎,郁郁葱葱何年王气来南方。开疆拓上势莫当。偶然足迹出八荒,男儿当为外国王。君不见群公逐鹿国为空,骨肉操戈同室中。杀人最多称奇功,哀哉万古之英雄。日出月落之西东,茫茫大块禹迹穷。交臂失之故步封,卑哉万古之英雄。炎洲往事堪流涕,五百年间失载记。取而代之大有人,大国小国不可纪。轩辕子孙真龙种,虬髯自王佗自帝。磨刀割破沧溟水,快哉我取人所弃。目光熊熊烛宇宙,昂头天外攫土地。岂不有意图中原,一笑置之今何世。其间称王十馀传,或数十年或百年。一二故事但口述,考之文字殊茫然。当时百蛮皆慑服,或以兵力或以贤。洪氏叶氏为最盛,洪武以后嘉道前。其人类皆雄俊悲不遇,掉头入海不回顾。云梦八九多巨区,天下之事容可图。国有真人走扶馀,为人不为真丈夫。伏波铜鼓征南服,渡泸深入文身俗。但闻地角有干戈,不知天上何年月。南荒阡陌起人烟,斩棘披荆不计年。大泽云深驱象阵,春山日暖种桑田。火齐木难誇宝藏,星罗棋布膏腴壤。何曾黼黻献冰蚕,尽有珊瑚搜铁网。越王台殿浪花中,鼓角相闻大海东。天池一击歌大风,射杀鲸鲵屠蛟龙。当年跃马亦天意,得志全凭苍莽气。鞭笞异族若牛羊,前仆后起一再厉。似闻北向望星辰,物外田园世外身。绝岛云霞三佛曙,仙山鸡犬万家春。可怜北户谁相劳,天限南风不能到。真定虚闻报汉尝,西京犹下珠崖诏。朗{王序}水草动愁思,遗恨吞吴失此时。花里但馀秦父老,草间犹见汉旌旗。空令叱咤惊四裔,成事艰难失之易。中使频传载宝归,疆臣未识怀柔计。楼船白鸟自西来,金剑尘寒铁锁开。霸业寂寥何处问,渔樵踪迹水天哀。行吟山泽来荒野,形势凄凉绝壁下。居人犹在话桑麻,夷歌数处惊戎马。海上寒山秋照红,扁舟指点有无中。庸知徐福迷仙岛,不道隗嚣有故宫。古时瓯粤非吾类,一纸羁縻至今利。行色千金壮陆生,雄心百世惊刘季。避世飘然作客星,披图初见九头经。何人吹笛家山破,看尽蛮烟万点青。嗟我乘槎来何暮,物换星移时势去。行人不识项王台,海鸥犹上田横墓。逞将姓氏考蚕丛,独抱狂愁倚红树。拔山意气今巳矣,铁戟沈沙不知处。大好金汤拱海门,七洲风物总消魂。山间射鹿迷吴苑,江上驱羊识楚孙。烟波浩荡渚宫寂,春草幽幽春潮湿。绝峡云荒水客愁,沧洲雨暖鲛人泣。虎啸龙吟接大荒,管弦哀乱怨沧桑。非关抱器思箕子,不为啼鹃吊蜀王。桄榔叶老秋阴重,欲把雄愁画云梦。人事天时不可知,立马川原意飞动。鲲鹏南徙黯伤神,一片兴亡问水滨。数着残棋犹未了,风生日落更无人。
孟子音义
经书注释。北宋孙奭撰。2卷,卷首 1卷。孙奭奉敕校定,东汉赵岐注。当时因与王旭等 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孟子手音》二书, 并兼引了陆善经《孟子注》以成本书。《孟子音义》能 推究本文,参考旧注,采诸儒之善,删减不同说法之 烦。同时证以字书,质诸经训,疏其疑滞,略其阙遗。 今流传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日本东都书肆翻刻宋 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安邱韩氏岱云刊本、续 《粤雅堂丛书》本、《抱经堂丛书》本、道光二十三年 (1843)许氏影宋一卷本、黄荛圃翻蜀大字《三经音 义》 本。
柏斋集
诗文集。明何瑭(1474—1543)撰。十一卷,文十卷, 诗一卷。嘉靖己酉(1549)郑王所刻。其论学以格致为 宗,这一思想集中在《送湛若水序》中,谓:“甘泉以存心 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 良知之说,而瑭独以躬行为本。卷首有贾待问序,嘉靖二十八年(1549)郑王序等序文。卷一为讲章、奏疏等,卷二至卷一○为文,卷一一为诗(其前有嘉靖四年自序)。
海上尘天影
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又名《断肠碑》。六十章。题“梁溪司香旧尉编”。据序知,作者为邹弢(1850—1931),字翰飞,别署潇湘馆侍者、瘦鹤词人等,江苏无锡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石印本,1993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清光绪石印本。卷首除王序外,尚有珍锦、题词及缘根。《海上尘天影》叙写随女娲一同补天的万花总主杜兰香,被封为畹香宫幽梦灵妃,后因获罪遭遣,贬谪人间为富家女儿汪畹香,其座下仙鹤亦下凡尘世为饱学之士韩秋鹤。畹香张榜出题量才择婿,秋鹤以和诗而获首选,无奈已有妻室,只得作罢,畹香遂与秀才贾倚玉订亲。
四溟集
十卷。明谢榛撰,谢榛,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人。李攀龙、王世贞组织诗社,榛为长,攀龙次之,并为“五子”、“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攀龙等排斥,客游诸藩王间。著有《四溟集》、《诗家直说》、《四溟诗话》等。其诗颇受时人推重,近体更为人们叹赏,以律、绝见长。据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七记载,《四溟集》在赵府凡三刻。首刻于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题名为《四溟旅人集》,康王序之,凡四卷。傅增湘曾于文友书坊见之,今已不存。二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题名为《四溟山人全集》,凡二十四卷。原题:“东郡谢榛著,东郡苏潢、赤城陈养才同校,东郡张秀彦同阅,新安程兆相详校。”刻本版心上方有“赵府冰玉堂”五字。前面除有康王序外,还有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康王曾孙恒易道人序,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 苏祐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张泰征序,以及刑云路序。后有苏潢、陈善才、程兆相跋。集中卷一为五言古体,卷二、三为七言古体,卷四至卷十为五言律诗,卷十一至卷十五为七言律诗,卷十六为五言排律,卷十七为七言排律,卷十八为五言绝句,卷十九、二十为七言绝句,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 《诗家直说》。三刻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是就万历二十四年刻本重加校订,仍为二十四卷本。万历四十年(1612年),盛以进依赵邸旧本重为选辑修订,题名为《四溟山人诗》,凡十卷,另有《诗家直说》二卷则置之卷首。实际是将二十四卷本中每二卷合为一卷。《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取其诗十卷,将《诗家直说》移至诗文评中。现存有明万历年盛以进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
古今诗删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