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松雪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孟頫子赵雍请湖州总管何贞立为文稿作序,湖州沈璜(伯玉)据赵雍所藏诗文稿辑成《松雪斋集》,并增加《外集》刊行,计赋五,古诗一百八十四,律诗一百五十,绝句一百四十,杂著五,序二十,记十二,碑制二十六,制诰、策题、批答二十五,赞十,铭一,题跋五,乐府二十,此外有赵孟頫行状、谥文一卷及《目录》一卷,合为一十二卷。这是赵氏诗文集的最初刻本,简称元沈氏刊本。该刻本与戴表元当日所序本当有不同,戴序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戊戌(1298),二十多年后赵孟頫才去世,其间必有不少新作诗文,或由赵本人、或由其子增入集中。沈氏本以后多有翻刻。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江元禧所编《松雪斋集》,寥寥数篇,不是足本。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从友人处借得原刻本,校正讹缺,广辑他书及石刻所载,合之家藏墨迹,编成《续集》一卷,又将《元史》本传载于集首,一并刊行,这就是城书室本。现有任道斌校点本《赵孟頫集》,大致以《松雪斋集》元沈氏刊本为底本,参校城书室本,补辑赵孟頫词《巫山一段雲》十二首及文《翠寒集序》,《附录》中增入了《四库总目提要·松雪斋集题要》,这是现在最完备的赵氏诗文集,于1986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玉带生歌
玉带生,吾语汝。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参军谁,谢皋羽。僚佐谁,邓中甫。弟子谁,王炎午。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
唐诗鼓吹
诗总集。题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十卷。录唐九十六家七律五百九十六首(序称五百八十余首),为专选唐人七律之滥觞。书前有元赵孟頫、姚燧诸序,说明鼓吹原系军乐,以“鼓吹”名之,盖取其音声“宏壮震厉”。所选中晚唐人居多,尤以五代谭用之为数量之冠,不免轻重倒置;编次紊乱,误收宋人胡宿诗,亦常为人诟病,致使不少人怀疑此书非出于元好问之手。但书中佳篇实不少,且时有感怀伤时、沉著悲凉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大抵遒健宏畅,无宋末江湖、四灵琐碎寒俭之习”,并非虚誉。有数种元刻本和明初刻本存世,《四库全书》亦加收录。后明廖文炳以郝注较简略,别撰详解附其上,成《唐诗鼓吹注解大全》十卷,有万历刻本。清钱朝鼒等又以廖解浅陋,削其大半,另增新注,成《唐诗鼓吹笺注》十卷,有顺治、乾隆刻本。另外,为本书作评的尚有清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朱三锡《东喦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赵执信《手批唐诗鼓吹》、吴汝纶《评点唐诗鼓吹》诸种,各有传本行世。
仪礼集说
十七卷。宋敖继公撰。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今广东五华县)人,后居吴兴(浙江乌程县)。宋咸淳进士,对策忤时相,竟归而不仕;入元,赵孟頫尝从其受业。敖继公邃通经术,动循礼法,官信州教授。《仪礼集说》成于1301年,书前有自序,称郑玄《仪礼》注,糟粕多精华少,删去与经不符的,意义又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以自己见解。并怀疑《丧服》一篇违悖经义,非子夏作。郑注简约古奥,贾疏则繁,《仪礼集说》依《仪礼》十七篇各为一卷,对郑玄注都有所取,对不取的不攻驳。敖继公逐字逐句研求,务畅其旨,对《仪礼》有所发挥。卷未各附《正误》一篇,考辨字句颇详。《丧服》一篇以其兼《释记》文,作于《记》后,怀疑为郑玄散附《经记》之下,而设移其原秩序。《仪礼》十三篇之《记》,朱熹《经传通解》皆分属经文条条之下,敖继公则认为诸篇之《记》,有特为一条而发者,有兼有两条而发者,有兼为数条而发者,也有于《经礼》之见别见他《礼》而发者,故不移摘其文,恐失《记》之意。敖继公治学严谨,对前儒有所怀疑,既不废其言,又不发无据之言,对后世研究《仪礼》有参考价值。版本有元版大字本、陆有元刊元印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政化程敏政刊本;清乾隆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修补本;清抄本。
宋谢文节公桥亭卜砚歌
团湖坪,三寸镝。建阳市,一片石。更无鸲鹆好纹留,应作蟾蜍清泪滴。自从历劫厓山麓,坑云五色无人斸。荆棘难寻秘阁顽,泥涂何况桥亭卜。不怨魏行省,但笑留承旨。无劳程集贤,犹有赵处士。始知神物难久埋,南溪七十三间开。得之地下窜狐兔,捧出座上生云雷。铜爵香姜不足数,玉带水云乃其伍。肯草蠲除诏,留伴赵孟頫。愿写生祭文,移赠王炎午。石飞海立五百年,砚兮砚兮尔良苦。忆当流落朝天桥,早识三日无江潮。祇为赵氏一块肉,未入杨家七客寮。好事留传阅兵燹,黑者隃麋碧者藓。鼠肝虫臂已不惜,龙眼犀纹那可辨。重其人者物可悲,一书却聘生光辉。警鹤徙倚詹尹市,饥凤太息曹娥碑。呜呼宝祐初开蕊珠榜,放胆文章慨以慷。三十功名石不言,凄凉资国蜘蛛网。
一元子玉带歌
临濠龙种岐海死,以数茎发为终始。鼎移社屋逾三纪,毅魄犹依故辽邸。可怜赤嵌城,夜夜荒鸡鸣。可怜竹沪溪,年年杜鹃啼。九十年来同声哭,绝岛无祠荐秋菊。薶香亦剩几抔土,遗带还馀一束玉。带兮带兮当年玉人用意琢百鹿,那知一旅无成莽驰逐。幸也末路完其璞,皓洁奇姿出陈椟。君不见七客寮中信国砚,玉带生歌酬唱遍。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我今为带作此歌,歌成信手书擘窠。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
梅花百咏
一卷 本书为元冯子振与释明本唱和诗集。冯子振号海粟,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今属湖南)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俗姓孙,号中峰,钱塘(今属浙江)人,居吴山圣水寺。明本工于吟咏,与赵孟頫友善;冯子振以文章名显一世,意颇轻之。一次,赵孟頫与明本同访冯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韵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本书中所载七言绝句一百首,即当时所唱和。后又附春字韵七律一百首,则仅有明本和章,而子振原唱已不复见。《宋史·艺文志》载李祺《梅花百咏》 一卷,久佚不传;端平中张道洽作梅花诗三百余首,也仅在方回《瀛奎律髓》存若干首。冯子振才思奔放,一题衍至百篇,且往往能出奇制胜,已为不易;而明本所和亦颇雕镂尽致,足以壁垒相当。明本所著《中峰广录》虽有传本,只有偈颂数十首,不载此诗;而子振著作,唯《元文类》诸书略见一二,全集久佚无存。此集虽属游戏之作,但由此可见其才华过人。其诗别本,互有同异。东阁梅一首,中峰和章原阙,而别见于韦德珪集。此书有四库本,《元诗选》三集、二集,分别选有冯子振、明本的 《梅花百咏》。
鲸背吟集
诗别集。元宋无著。一卷。卷首有作者至元二十八年(1291)自序。所收三十三首七言绝句,皆至元二十八年从事征东幕府浮于海上所作,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卷末有自跋云:“子弟录于海中诗成此帙……姑记一时风波之兴。”有商务印书馆《说郛》本、《四库全书》所收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署题元朱晞颜撰,序末署其字曰名世。按元赵孟頫为宋无所作《翠寒集序》,谓宋无旧字晞颜,先世自晋陵迁吴,冒朱姓。至元中,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当行时病痿,宋无代父入海抵竹岛,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元诗选》录《鲸背吟》二十二首,于其序末注引赵孟頫序,认为“则知晞颜即子虚(宋无字)无疑也”。但《四库全书》认为《鲸背吟序》“与代父入征东幕府情事渺不相涉;与赵孟頫序所称,西溪王公以茂才举之,辞不就者亦不合”,故仍署朱晞颜而不归宋无。
白云集
三卷。元释英撰。释英字存实,号白云,俗姓厉,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是唐诗人厉玄之后人。自幼好学不倦,稍长即以诗为文坛主流。曾出游江湖,与赵孟頫结识。后在天目山出家。著有《白云集》。此集共三卷。前有至元二十九年(1292)牟山献、赵孟頫、胡长孺、林昉、赵孟若等人序。据孟頫序称,其集“凡诗一百五十首,分为三卷。”今存的《白云集》仅有诗约一百首,各卷亦未按体裁分类编次,不知为何人所精选刊行。其诗号称“诗不离禅,禅不离诗”,“超然有出世外之趣”。较为平白自然,不事雕琢,亦缺乏雄浑宏伟之气。有《元诗选初集》本行世。
全宋词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 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 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全宋词>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
松乡集
又名《松乡先生文集》。诗文集。元任士林(1253—1309)撰。十卷。士林字叔实,号松乡,浙江奉化人。至大初举为安定书院山长。诗文颇有法,得赵孟頫赏识。是集收各类文二百四十余篇,诗七十余首,疏表二十二章。文以墓志居多,大抵刻意摹仿韩愈,言辞古朴。诗追步唐人,并以振衰起废、冲破宋末腐气为己任,但其功底尚浅,犹未脱江湖派纤佻之窠。有《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九年(1890)刻本较为通行。
容台集
十七卷。明董其昌撰。董其昌,字玄宰,号容台、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精于鉴赏、善于书画,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著有《容台文集》及《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是集为董其昌诗文集。凡十七卷,文九卷,诗四卷,别集四卷。初刻于崇祯三年(1630)。集前有陈继儒序。其昌以书画称名当世,论者比之赵孟頫。集中其诗文多为率尔而成,无暇研炼,故未能与孟頫比肩。然其一些小诗却楚楚有致,清新感人;一些随笔,文气也很清新流畅。是集崇祯八年(1635)曾重刻。为十九卷,(计,文集十卷,诗集四卷,别集五卷)并有黄道周、叶有声、沈鼎科序。明崇三年 (1630) 初刻本及崇祯八年(1635) 增刻本均存世。
翠寒集
元诗别集。1卷。宋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明刊本,3卷;毛晋汲古阁刊本(编入《元人十种诗》),1卷。汲古阁刊本流传较广,《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汲古阁刊本。本集卷首有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序,延祐七年(1320)冯子振序,后至元二年(1336)宋无自序。明刊本尚有至元三十一年(1294)邓光荐序。卷末有毛晋跋。冯子振序曾摘录出宋无诗中的佳句若干则,对宋无诗评价相当高。宋无的七言古诗纯学李贺、温庭筠,其他各体,也显然受到李贺的影响,如“神娲蹋云去补天,留下一团焦黑烟”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他的某些诗由于刻意出新,反而失之于生涩纤弱。本集所载的诗篇,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较优秀,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则比较逊色。
俨山集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一百卷。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进士。曾官太常卿兼侍读、詹事府詹事。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于世。善书,仿李邕、赵孟頫体。平生著述甚多。有《南迁日记》、《蜀都杂钞》、《书辑》、《玉堂漫笔》等。其集由其子陆揖编辑,于嘉靖二十五年至嘉靖三十年(1546—1551)陆续刊刻行世。陆揖先发其所藏稿,编成《俨山文集》100卷,外集40卷,后又搜散佚随笔札录,编成续集10卷。文集前有徐阶、费寀序,末有文徵明后序。
书法三昧
一卷。书论。元代佚名。此书卷前有明人胡翰序,序中说:此书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以此定为元人所作。书中前部是书法三昧歌,四言二十二名,后部是书法八则,有下笔、布置、运笔、学纲目、大结构、结构径庭,发笔先后、名人字体。所论简练明确,无愧三昧之意。颇便初学。元时曾为鲜于枢、赵孟頫等人所宝爱,后归周伯琦携至吴中,世人始知有此一书,伯琦死后书才传出。卷后附洪武十五年(1382年)一跋,盖亦胡翰所记。有《格致丛书》本、《六艺之一录》本、《书法正传》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本。
书指
二卷。书论。明代汤临初撰。临初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二则,下卷分十一则。其内容大体是尊崇晋、唐书法,元代推崇赵孟頫一家,认为宋人评书多不可据,对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评书多有指谪。崇尚书法古朴自然: “书贵质不贵工,贵淡不贵艳,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学书而不穷篆隶,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对执笔、运笔、笔意、王右军笔势特点,对骨法、肉法、大小字法等都有深刻论述,如论骨法、肉法云: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臃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对赵孟頫、怀素、程邈之书也有精确评论。有明刊本、《六艺之一录》本。
墨池琐录
四卷。书论。明代杨慎撰。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11岁能诗,受业于李东阳门下,以博学名于世。正德年间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曾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后被谪戍云南,颇多感愤,卒谥文宪。一生好学穷理,老而弥笃。著作丰富,有杂著百余种行世。究心书学,醉墨淋漓。是书颇抑颜真卿、米芾,推崇赵孟頫,谓赵得晋人法而为右军后一人而已。全书皆论书之语,或采前人之说,或抒己见。如:“书法惟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生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真务简而便。’此四诀者,可谓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矣。” “古文如春,籀如夏,篆如秋,隶如冬,八分、行、草,岁之余闰也”等等。
书辑
三卷。书论。明代陆深著。深(1410—1472年),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少年时以文章有名,善书法,仿学李北海、赵孟頫。著作颇多,有《俨山集》、《俨山外集》等。所撰《书辑》分上中下三辑。上辑前列征引书目一百四十二种,下分“述”、“典通”、“释通”、“笔论”四篇;前三篇是摘采前人关于六书及各体书的论述;后一篇是摘采前人关于笔法的论述,其中包括指法、腕法、手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等等。
钝吟书要
一卷。书论。清代冯班撰。冯班,清初诗人、书家。字定远,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诸生,明亡,佯狂避世。是编论书以《翰林要诀》为依归,尤重执笔与结字,其中谓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最为精审。大旨宗钟、王、颜、柳,虽是陈说,而持论颇新;宋人书仅推蔡君谟,元人书仅推赵孟頫,明人书则绝不许肯,未免过为高论。又指出画有南北,书亦有南北,此开书分南北派之先声。文附《书法正传》以行,另有《昭代丛书》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