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一所唱
知其雄兮守其雌,知其白兮守其黑。知荣守辱兮,为道者损。损之又损兮,乃至无极。
西岳华山志
一作《华山志》。金人王处一撰。一卷。处一有《云光集》已著录。此集收华州图经、华山灵异、无忧树等五十三条,多为神话传说,故事性强,且与名胜古迹相吻合,亦具地学内容。石羊城传说记牧羊人成仙,兼述一奇石形状,文字优美,娓娓动听,《文仙谷》一条收诗四首,末首有“四海遨游一野人,两台霜雪是精神”句,浓缩古代道士形神观,颇有特点。所引《昭文馆记》、《方域志》佚书,颇具史料价值。此集兼备文学、地学和道学知识,在金代古籍中颇为珍贵。有《(正统)道藏》本。
云光集
道教书,4卷。金王处一著。因其在荣成铁槎山云光洞修道9年,故名。该书辑其所作诗歌赋600余首。主张脱尘离俗,清静无为,修心养性,悟真返本;保气全神,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认为“心是道,道是心”。通过修炼,能使心道合一。
体玄真人显异录
不题撰人。录中《熟食遍众》故事,称王处一向门人王志坚 等显异迹。据此,该录当撰于全真第三、四代之时,即金元之际。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体玄真人即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本书 辑显异故事19则。
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元朝全真道道士李道谦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及其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王处一、丘处机、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人年谱,八人合为一编。据卷末所载至元辛未年(1271)李道谦后序称:作者「遍考师真文集及诸家所撰传记,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间出处事迹。详节编次,通为一谱」。按王重阳降世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八人中出生最早。丘处机卒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在八人中去世最晚。本书概要记述此一百一十六年间重阳祖师七大弟子生平事迹,创教弘道活动及其主要著述,是为研究早期全真道教史之重要资料。
金莲正宗记
元朝全真道道士秦志安编撰。樗栎道人秦志安为《玄都宝藏》的编校人之一,书成于元太宗十三年辛丑岁(1241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全真道教史著作,书中收入十四篇全真道祖师传记。相传王重阳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莲」,暗合北七真之数,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书。十四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海蟾真人刘操、重阳真人王嚞、玉蟾真人和德瑾、灵阳真人李公(佚名),以及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全真七子。每人一传,记述其生平事蹟,传后附赞语。传文较为详尽,但其中加入不少神话传说故事。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全真祖师的生平事蹟,尤其是他们的修道、传教行为,保存了大量有关全真道和创立过程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据卷首序文称:全真教「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丘处机)」,后世全真道史书皆承袭此说。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又名《全真正宗仙源像传》,元朝全真道道士谢西蟾、刘志玄编撰。书成于泰定四年(1327),原本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真部谱录类,原书上卷辑录「列圣诏书」数篇,包括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见丘神仙(丘处机)诏书、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封全真道五祖七真制词、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五祖七真制词,以及封赠丘处机十八弟子之制词等。下卷收入混元老子及全真道五祖七真传记,五祖即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喦。海蟾子刘操、重阳子王嚞。七真即王重阳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每人一传,略述其生平事迹及历代帝皇封号。每传前有图像,后附赞语。
金莲仙史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四卷二十四回。自序署“台南青阳道人潘昶明广”。《金莲仙始》是演绎全真教有关人物史迹的章回体小说。叙述了南宋咸阳人王重阳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后,在陕西省户县祖庵镇修“活死人墓”以修道,后往山东宁海度化了马丹阳、孙不二、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七位弟子,创立全真教。后七真又各创立门派,广传全真教。丘处机又受成吉思汗召见,赐掌天下道教,全真教臻于鼎盛。后元世祖忽必烈对诸仙真又各加以敕封,众仙升天聚会。此书描绘道教事迹,力求\"朝代、地址、年月、姓氏悉斑斑可考,从而给人一种可信的感觉,不失一部研究全真教史的著作。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两团圆》或《儿女团圆》。杨文奎撰;一说高茂卿撰。末本。叙白鹭村韩弘道老而无子。其妾春梅有孕,指望承嗣。韩兄已死,有寡嫂与2侄。嫂、侄恐春梅产下男孩子,平分家产,便调唆韩妻将春梅逐出。春梅不肯再嫁,沿街乞讨。新庄店有一富户俞循礼亦老而无子。其妻有孕,冀得一男。临产前,又适值俞外出讨帐。俞妻弟王兽医,夜间行医归家,路遇春梅临产,将所产男婴抱于姐姐。取名添添。俞妻所产女婴王抱回自己家中抚养。王嘱俞家知情者,不得泄于俞循礼。13年后,王向俞借牛具一用而不得,与俞互诟。俞詈王为“无后之绝户”;王亦斥俞无嗣。并欲寻春梅以证。王兽医曾借韩弘道10锭钞。韩不但不要王还钱,连借钱文书也退还给王。王感其德,悯其无嗣。韩夫妇将旧事相告。王方知姐夫之子乃是韩姓。遂具述13年前事。王到俞家塾告诉添添其生父所在,竟携之归韩。俞诘其生女何在,王遂以养女归之。韩感俞无嗣,求其女为婚配。又将春梅寻回。合家团圆,皆大欢喜。此剧大半以元曲家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为蓝本,但曲折波澜,场面结构,远胜于《老生儿》。杨讷亦著有《两团圆》(佚)杂剧。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静学文集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安徽广德,会齐泰来奔,知事不可为,乃书绝命词,自经于元妙观。逻捕其家,妻金氏及二女并殉。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 (1776)谥忠节。史称王叔英在建文朝尝上资治八策。又称方孝儒欲行井田,王叔英贻之书曰: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受其利。难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是集三十篇,仅存序、记二体,而所上八策及贻方孝儒书并无之。案徐敬孚跋,称杨士奇尝欲纂集王叔英之文,求无完本,深悼之惜。成化年,谢世修曾欲募刻以广其传。盖搜葺重编,非其旧本。卷首林佑序作于洪武中者,乃后人所录入,非即为此本所作。王叔英尝自云:“赵孟之贵非所慕,陶朱之富非所愿。使吾文如圣贤,是吾心也。”观此集,如人所评:“大抵皆规昌黎,稍失之拘。而简朴有度,非漫无裁制者比。”所存虽少,已可见其生平。前有黄绾所为传,称“其文章有原本,知时达势,为用世之儒,盖不诬。”此集有两淮马裕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