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二老堂诗话
诗话。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一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此编总四十六题,题各成篇,以记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是书为偏重训释词句之诗话。有《历代诗话》本。著于周必大晚年,即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至嘉泰四年(1204)间,原载其《平园集》中,系后人抄出别行而单独成书。书中以考证为主,每则均有小标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必大学问博洽,又熟于掌故,故所论多主于考证。”实则主于考证也反映了当时诗学的风气。
文忠集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必大卒,其子纶与曾三异、彭权夏、许凌、罗克宣遵刻欧集之例,订校其集,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刻于吉州,计《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园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玉蕊辨证》一卷、《乐府》一卷、《书稿》十五卷及《附录》五卷。今有残本。其《辛巳亲征录》一卷、《壬午龙飞录》一卷、《癸未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丁亥遊山录》三卷、《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二卷,以涉及时事未刊。此后不久,吉守郑子敬为补刻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的《周益公集》二百卷,即此书。《解题》并称有年谱一卷。今按,年谱乃其子周纶撰,开禧刻时当已有。《宋史·艺文志》著录时,缺《承事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周益公文集》五十二册,云缺。至清初,传益稀。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抄本著录,定名《文忠集》,合《思陵录》二卷为一卷,附录作四卷,共二百零四卷。吉人欧阳棨取《四库全书》本、彭邦畴校本、张观察抄本互勘,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年谱》一卷及《省斋文稿》至《承明集》前十一种共一百六十二卷,于文宗咸丰元年(1851),续刻馀三十八卷及附录五卷,共二百零六卷,复宋本之旧。
二老堂杂志
宋代笔记。5卷。周必著 。周必大学问博洽、熟于掌故,著述甚伙。此书前4卷为札记随笔,考证名物故事,典章制度,间及当朝逸事,丛残琐语。以其用力不多,殊乏可采。卷5为周必大所作游记数篇,乃从附载之例。《郑堂读书记》卷五六著录。本书内容较杂,大抵卷一谈经史、卷二卷三记宋代典章制度与君臣言行,卷四为琐谈,辨字、记梦、物候、医方杂见其中,卷五为游记,诸如《记昆山登览》、《记金陵登览》、《记西湖登览》,写景状物记胜抒情
淳熙玉堂杂记
笔记。 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三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另著有《省斋集》、《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亲聆皇帝玉音之处为玉堂(或称翰林院),有所问对思考,笔录成文,得五十余条,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以记翰林故事为主,凡銮坡制度沿革、一时宣诏奏对诸事,多有记述。其中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等,皆能援引古义,合于典礼。尤以琐闻遗事,脍炙人口。与洪遵《翰苑群书》、程俱《麟台故事》、洪迈《容斋随笔》参照阅览,可备考证唐宋典制之需。有明汲古阁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亲征录
《亲征录》一卷,一作《辛巳亲征录》,南宋周必大撰。是书即选自其中的杂著类,记自绍兴三十一年十月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间朝廷军政大事,由于事皆周氏亲历,故史料价值颇高。本整理本即以《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本为底本。
澹庵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胡铨撰。杨万里于淳熙七年(1180)为胡铨所作行状说:“公有《澹庵文集》一百卷,《周易拾遗》十卷、《书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经筵二礼议义》一卷、《奏议》三卷、《学礼编》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周必大所撰神道碑也说其集“总一百卷”,又著录其余诸书凡98卷。但到了庆元五年(1199)杨万里为《澹庵文集》作序时却又说:“先生即没后二十年,其子澥与其族子焕、族孙秘,裒集先生之诗文七十卷,目曰《澹庵文集》,欲刻版以传,贫未能也。”后经蔡必胜、雷孝友、颜棫等人相助,始成其事。可见其集原稿为100卷、初刻本为7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澹庵集》78卷,或经后人另编。惜宋刻诸本均已不传。北京图书馆现藏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练月楼刻《胡澹庵先生文集》32卷本。但《四库全书》辑入本仅存文5卷、诗1卷,显系后人掇拾重编。此本卷1为制策,卷2为奏疏、表,卷3为诗12题18首,卷4为记、序、跋、卷5为墓志铭、祭文、传,卷6为书、颂、疏,并附词15阙。书后附录作者传记、神道碑、行状,后人题跋及《诚斋诗话》中的评论;卷首载杨万里序。杨序称:“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其为诗盖自牴斥时宰,谪置岭海,愁狖酸骨,饥蛟血牙、风呻雨喟、涛谲波诡,有非人间世之所堪耐者”。周必大所撰神道碑文则谓其文章“雄深雅健、清新藻丽,下笔辄数百言。尤刻意诗骚,用事深远、措词奇崛”。杨万里所撰行状又称其文章“骏奔轧忽,幽纷轇轕,隐帙奇字,旁抠远撷。”本集除6卷、32卷两种版本。尚有清抄25卷本、清初抄30卷本。
海陵集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 (今江苏泰州市) 人,一说江宁 (江苏南京) 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郎。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直学士院,翰林学士等职。累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著有《海陵集》。此集共二十三卷。据集前有周必大序称,“其子准裒遗稿得二十三卷。”可知是集为周准所编。集中前二卷除《槛泉赋》外皆为诗,卷三至卷五奏议、札子、奏状,卷六至卷十为表,笺启,卷十一、十二为内制,卷十三卷至二十为外制,卷二十一、二十二为各体杂文,卷二十三为碑铭。周必大序称,其久官于朝,“故其诗文因事而作者少,集中内外制词居其半。”但集中赠答唱和之作寥寥无几,奏议之类亦多不关国家大政。其文章堂皇、娴雅,犹有北宋馆阁遗风,而非南渡诸人可比。另有《外集》一卷,其中使金诸诗及中原民谣十章,疑是后人掇拾附之。此集除有《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海陵丛刻》本等存世。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是宋代罗大经创作的一部文言轶事小说。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
欧阳文忠公全集
153卷,《附录》5卷,宋欧阳修撰。此为周必大所编定,然必大原序又称郡人孙谦益承直郎丁朝佐遍搜旧本,与乡贡进士曾三异等互相编校,起绍熙辛亥,迄庆元庚辰,则是非三异独校,亦非必大自辑,与振孙所言俱不合。包括《居士集》50卷(为欧阳修自定)、《外集》25卷、《易童子问》3卷、《外制集》3卷、《内制集》8卷、《归田录》2卷、《诗话》1卷、《长短句》3卷等。该集有宋刊大字本、北宋吉州公使库刊本、元周益公刊本、明天顺辛巳程氏刊本、明天顺壬午刊本、弘治壬子刊本、正德壬申刊本、嘉靖丁酉刊本、嘉靖庚申何迁刊本、康熙曾弘校刊本、乾隆间裔孙世和重刊本、《四部丛刊》本等。
檆溪居士集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卢溪集
诗文别集。一作《泸溪集》、《卢溪文集》、《卢溪先生文集》。宋王庭珪撰。有五十卷本,即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庭珪行状》所云之本。原本已佚。今存最早刊本。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本,即《四库全书》所收之本。有七卷本,为诗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有著录,已佚。有十卷本,《宋史·艺文志》著录,亦佚。有二十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著录,篇第与嘉靖本大体不异,惟逐卷归并;卷一有校正、重刊衔名两行,当是明代重刊,可以改正嘉靖本误脱之处颇多,系从旧本出,傅氏著录者为明写本。《四库全书》本附录有韩驹等多人跋,最末为元顺帝至正(1341—1368)间欧阳玄跋,疑元时有刊本。卷一至卷八为古体诗,卷九至卷二四为近体诗,卷二五为换词,共七百六十一首。后二十五卷为杂文。卷末附残篇诗句若干首。另有《卢溪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今存。其他著述《易解》、《论语讲义》《沧海遗珠》等九种,均早佚。
湖山集
诗文别集。宋吴芾著。芾集最早 为其子吴洪编辑,周必大为之序,称“《湖山集》 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 卷”;而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宋史 ·艺文志》则称“《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 卷,《和陶诗》三卷,《附录》三卷”;朱熹《吴公神 道碑》、《宋史·吴芾传》又称“表奏五卷,诗文 三十卷”。然原本亡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 乐大典》中辑出。十卷,除卷十末附文二篇外, 余均为诗。卷一为《和陶诗》,卷二、三为五古, 卷四为七古,卷五为五律,卷六、七、八为七律, 卷九、一○为绝句,卷首有周必大《湖山集序》。 另有《台州丛书》本,乃道光间仙居王魏胜手录 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又经黄岩王舟瑶据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校补而成。有《补遗》一 卷,乃王舟瑶从《事文类聚》等书辑出吴芾散文 五篇。又有《仙居丛书》(第一集)本、《宋人集》 丁编本。前者除正集、补遗外,尚有附录一卷, 后者有辑补一卷。
文苑英华
中国古代诗文总集。北宋李昉等编。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雍熙3年(987)成书。后经4次修订,由周必大(1126—1204)等校定,刊刻行世。本书选录上起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与《昭明文选》时限恰相衔接,收作家2 200多人,作品近2万篇,其中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诗、赋等38集,各类又下分若干门目,比《昭明文选》分目更细。是一部继《文选》之后的大型诗文汇编,与宋初官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合称四大类书,内容浩繁,所辑文献相当丰富,计515万字左右,虽有繁滥之弊,却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订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它不仅因收录有大批诏诰、书判、表疏、碑志等可用来考订载籍的得失,补充史传的简漏,而且因唐人诗文得以大量的保存,尤其是收有不少唐人作品全卷,明清人辑补编订唐人文集、纂辑《古诗记》、《全唐诗》、《全唐文》等总集,均以本书作为重要的材料来源和校勘依据。本书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1204)和明嘉靖四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566—1567)曾两次重刻,万历年间并修补重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和明刊本860卷校订影印,末收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10卷、芬格《文苑英华辨证拾遗》,又附《作者姓名索引》以备检索,以四角号码为序,并于作者名下分列所收作品篇题,按书中收录次序排列,使用十分简便。编者注:本版本缺卷五百十六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傅忠肃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傅察撰。三卷。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年十八岁登大观进士。蔡京欲以女妻之弗受。曾官兵部、吏部员外郎。后被金人掳去,不屈死。此集系宋人傅伯寿编成,首冠周必大序。收诗一百十七首,颂、表三十二篇。作者年仅三十七岁遭国难,无大著作以发挥才气,所存大抵为酬赠篇什,骈丽之作为多。“然其深厚尔雅,亦自足资讽诵”。“诗文虽属无多,固当与李若水之《忠愍集》并传不朽”(《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本堂集
南宋学者陈著著。凡九十四卷。其中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三卷,但有目无书,盖传写时遗佚。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其语录之体不及周必大、楼錀、陆游、杨万里之“淹雅”,又勉推佛老二氏往往过当,不及朱熹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至南宋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该集既有真德秀的“甄别”之风,又有胡寅的“攻驳”之风,可谓“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四库全书·提要》称收此集之目的在于“存备一家”(《提要》)。该集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学思想。认为“人之所学何事?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与俞察院浙》)。又认为性出于天,道出于性,教出于道,三者一贯,“人受血气而生,心统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静不能不动于感,而性之欲出矣。欲所当欲,则亦天性也;欲非所欲,则血气之私也。欲,其善恶之机乎!”(《剡学讲义》)司马迁“以欲为善”,陈祥道“认欲为恶”。张载的“气之性”,张栻的“性之欲”,朱熹的“欲即情”,说明了“欲”本身并不就是“善”或“恶”,而是“善恶之机”。“欲”只可“寡”,不可“无”、不可“纵”、不可“贪”、不可“绝”。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大纠正。有路有钞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欧阳文忠集
别集名。北宋欧阳修(谥文忠)作。153卷(凡《居士集》、《外集》、《易童子问》、《外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114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19卷,《集古录跋尾》10卷,书简10卷)。附录5卷(年谱、行状、墓志、传文等)。其中《居士集》是作者晚年自己编定,并有苏轼写的《居士集序》,其余都是南宋周必大所编定。《近体乐府》、《诗话》为后人单独印行,称《六一词》、《六一诗话》。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著名的文学家。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文笔纡徐曲折,语言平易流畅。其诗风格清新雄健,平易疏朗,议论化、散文化特点较明显。词则更富于情韵。代表性的作品,散文如《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等;诗如《食糟民》、《边户》、《戏答元珍》等。
欧阳文粹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 (1163),上 “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家,致力于著书。淳熙中 (1181左右),更名同,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帝将授之以官,他却渡江而归。光宗亲策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陈亮未赴任而卒。端平初,追谥文毅。所编撰《欧阳文粹》二十卷,虽不及欧阳修著述的十分之一二,然“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迥然不同。如 ‘正统论’、‘吉州学记’、‘泷冈阡表’ 皆是也”。(《周必大序》)。亮还著有《龙川文集》、《三国纪年》等,并行于世。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鸿庆居士集
宋代诗文别集。42卷。孙觌撰。前7卷为诗,其余各卷依次为表状、书、启、记、外制、札子、杂文、序、跋、铭、赞、墓志铭、行状、传等各体文章。其中书3卷、启8卷、记3卷、外制3卷、墓志铭8卷。卷端列周必大序。据周序说,此集为作者之子编定,旧日尚有闽、蜀刻本,但其中混杂有他人之作。另外还编有外集。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57卷本(仅存33卷)、明刻14卷本及明钞70卷本。另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尚有明刻17卷本。由于作者曾对李纲、岳飞等抗金将领横加诬辞,而对万俟等奸佞极表好感,因而《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人品颇不足道,“然觌所为诗文颇工,尤长于四六,与汪藻、洪迈、周必大声价相埒。必大为作集序,称其名章隽句晚而愈精,亦所谓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也。”
浮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仲并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此集16卷,其书至明初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犹载录,当于此后即佚而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重编为10卷。前3卷为诗词,以下各卷载奏议、书、序、跋、记、赞、行状、墓志、祭文、表、启及杂著等各体文章。又将周必大《平园集》中所载《浮山集序》移录于卷端。周序称其集16卷系仲并外孙、南安太守孟猷所编,“君之古律如王良,造父驭骏马、驾轻车,有奔轶绝尘之势”;“其四六叙事虽闳肆而关键实密,属对虽切而非骈俪所能拘”;“其它论时事、条利害,深切明白,务在可行”;“杂著题跋清雅可爱,复以馀力出入释氏、游戏、歌词,无不过人”。《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古文颇高简有法度,四六能以散行为排偶,尤得欧、苏之遗;诗亦清隽拔俗。”以此可以略见其诗文风格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