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宰乌程县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墟墓今千载,昆云亦一城。本怀深闭蓄,馀论略施行。故自有仁政,能传家世声。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一
美色绝殊众,暗香时著人。齐州终自别,不比岭头春。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二
可但深宜晚,须知巧耐寒。北人浑未识,祇作棣棠看。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三
旧作酴醾白,新翻蛱蝶黄。不须多变态,固自有真香。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四
不独看花懒,吟诗味亦忘。此花谁可赋,顾曲有周郎。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美色绝殊众,暗香时著人。齐州终自别,不比岭头春。可但深宜晚,须知巧耐寒。北人浑未识,祇作棣棠看。旧作酴醾白,新翻蛱蝶黄。不须多变态,固自有真香。不独看花懒,吟诗味亦忘。此花谁可赋,顾曲有周郎。
赠陈师道
陈侯学诗如学道,又似秋虫噫寒草。日晏肠鸣不俛眉,得意古人便忘老。君不见向来河伯负两河,观海乃知身一蠡。旅床争席方归去,秋水黏天不自多。春风吹园动花鸟,霜月入户寒皎皎。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呻吟成声可管弦,能与不能安足言。
赠陈师道判官
自从梅老死,诗言失平淡。我欲回众航,力弱不可缆。栖迟二十年,时时漫孤啖。忽逢陈夫子,两目海水湛。为我聊一吟,粹芳超俗艳。又如赵氏璧,毫发绝瑕玷。愈多愈精好,璀璀摘骊颔。借令李杜在,决敌未应敢。低头亟趋降,吞声就诛贬。招来君尚谦,且曰吾与点。穷朝把樽酒,金斝红浪飐。胡为眷幕府,半百尚壈坎。幽兰没萧艾,明珠混野芡。何当叩相阁,斯人愿收敛。置之翰林中,万丈看光焰。
次后山陈师道见寄韵
故人南北叹乖离,忽把清诗慰所思。松茂雪霜无改色,鸡鸣风雨不愆时。著书子已通蝌蚪,窃食吾方逐鸒斯。便欲去为林下友,懒随年少乐新知。
咏乌代陈师道
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
得书知二弟附陈师道舟上汴
儿童闻太丘,邂逅两心投。与汝今为伴,知吾不复忧。园桃已解萼,沙水欲惊舟。一见南飞雁,江边肯更留。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四
漆开辞未信,颜回恃有田。为贫仕何愧,得已非自贤。破褐坐穷阎,声华飞日边。苦节勿匏瓜,仲尼任苍天。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二
辰极不改北,沧溟日输东。圣道亦如是,昧者自异同。哇郑迷世习,舍鱼当取熊。蓍龟期吾子,此语闻先翁。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一
癯槁岩下士,迹隐心捷径。汗颜尘中夫,谄笑幸游骋。贤哉陈夫子,两不伤厥性。洁身风波涂,独若万钧锭。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三
君气久已浩,君志复何求。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藜藿鄙膏粱,絺绤傲狐裘。德辉下可览,安用翔九州。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癯槁岩下士,迹隐心捷径。汗颜尘中夫,谄笑幸游骋。贤哉陈夫子,两不伤厥性。洁身风波涂,独若万钧锭。辰极不改北,沧溟日输东。圣道亦如是,昧者自异同。哇郑迷世习,舍鱼当取熊。蓍龟期吾子,此语闻先翁。君气久已浩,君志复何求。同声久绝和,一见忘百忧。藜藿鄙膏粱,絺绤傲狐裘。德辉下可览,安用翔九州。漆开辞未信,颜回恃有田。为贫仕何愧,得已非自贤。破褐坐穷阎,声华飞日边。苦节勿匏瓜,仲尼任苍天。
后山诗注
宋诗别集注本。宋陈师道撰,宋任渊注。十二卷。任渊的《后山诗注》与其《山谷内集注》并行,《山谷内集注》刊行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由此推断《后山诗注》问世也不会晚于此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四中说:“原本六卷,此本(浙江巡抚采进本)作十二卷,则渊作注时每卷厘为二也。”《后山诗注》之前有后山门人彭城魏衍所编的《后山集》、刻本现存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为最早,刻本前有绍兴二年(1132)汝南谢克家序,其中收诗六卷,与《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原本六卷”相合。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中说:“先生既殁,其子丰登以全稿授衍曰:‘先人实知子,子为编次而状其行。’衍既状其行矣,……今又受其所遗甲乙丙稿,皆先生亲笔,合而校之……衍今离诗为六卷,类文为十四卷,次皆从旧,合二十卷,目录一卷,又手书之。”诗文卷数与《后山居士文集》同,编次皆从陈师道亲定旧本,以岁月为序。任渊即用魏本作注,任渊绪正仅限于《示三子》等数篇,并在目录之下作了说明,编次按后山诗写作年月先后为序,自元丰六年(1083)始,皆为陈师道三十一岁以后的诗,独有《赠二苏公》一篇为少作。任渊作注每首诗下都释词阐义,注释所引材料出处都比较精审,然小误亦所不免。《后山诗注》有宋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明弘治杨一清序刊本、清武英殿本,《四部丛刊》本借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朝鲜活字本影印,卷首有政和五年(1115)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和王云政和六年的题记,以及任渊的《后山诗注目录年谱》。
后山诗话
又称《后山居士诗话》或《陈无己诗话》。诗论专著。宋陈师道撰。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别集类中著录《后山集》时称《诗话》一卷,而同书卷二十二文史类下又著录《后山诗话》二卷。一卷本与二卷本无大异。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的创作俱有不满之词,与陈氏思想、创作倾向不符,且记有陈师道身后之事,故南宋陆游疑非陈氏所作(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其说。但师道的门人魏衍编《后山集》时已提及此书,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曾称引。郭绍虞在《宋诗话考》中认为“师道确有诗话”,但“原稿未及刊行,他人得之复加增益,遂致事实牴牾,启人疑窦”。
后山集
二十四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官至秘书省正字。此集为门人彭城魏衍所编。《四库全书》本为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此本为明马暾所传,松江赵鸿烈所重刊。凡诗七百六十五篇,编八卷。文一百七十一篇,编九卷。谈丛编四卷。诗话、理究、长短句各一卷。又非魏衍之旧本。方回瀛奎律髓说是后人重编之。陈师道受业于曾巩,又学诗于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中重要作家。其五言古诗出入郊岛之间,意所孤诣,殆不可攀。但生硬之处,却未脱江西之风。七言古诗学韩愈,间似黄庭坚,而颇伤謇直。篇什不多,其自知非所长。五言律诗,佳处往往逼杜甫,失之僻涩。七言律诗风骨磊落,而间失之太快太尽。五七言绝句纯为杜甫遣兴之格,未合中声。长短句亦自为别调,不甚当行。其词不如诗。诗中绝句不如古诗,古诗不如律诗。律诗则七言不如五言。纵观其诗,形式刻意学杜甫、黄庭坚,力求风格简古,内容多写个人感慨。其古文在当日殊不擅名。但为文简严密栗,不在李翱、孙樵下。有《四库全书》本。
后山谈丛
四卷。宋陈师道 (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博学精深,熟通诸经,喜作诗,与苏轼、黄庭坚、秦观、张来、晁补之、李荐并称“苏门六君子”。由苏轼等荐为棣州 (今徐州)教授,徽宗时,官至秘书省正字。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传于世。此书陆游《老学庵笔记》疑为后人伪托,或以为是其少时所作。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考证: 陈师道《后山集》前,有其门人魏衍附记,称 《谈丛》、《诗话》别自为卷,故此书确为陈师道所作。此书所记皆宋代政事、边防、朝野琐事、文人轶闻等,共二百七十一条,对研究宋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笔简洁高古,颇具文学性。有 《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后山集》后附刊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李伟国点校本,与 《萍州可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