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 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偃松图
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赠苏轼兄弟
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夫欲别无他祝,以愿双封万户侯。
题苏轼雨竹图
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
题苏轼墨竹
径尺筼筜墨浅深,雪堂健笔势千寻。纵饶凝露春梢色,不比凌霜挺节心。
送曾子固苏轼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荀杨亦二国,自接大儒躅。各去百数年,高下非近局。钩陈豹尾科,登俊何炳缛。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古何相辽阔,今何相迩续。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录。正如唐虞时,元凯同启沃。何言五百载,此论不可告。二君从兹归,名价同惊俗。
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
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巾流嵽嶪如补陀,八功德水澄无波。精蓝信宿可留憩,层楼阿阁何须多。青雀黄龙尽收楫,笳吹笙歌送西日。帆樯远近挂红灯,照入江天星点赤。髯翁醉醒风雅魄,奇句孤吟深夜黑。信耶非耶漫强明,律中要使鬼神惊。六百年来人莫识,我偶拈庚答风物。滥觞远忆巴岷山,土鼓云门拳石顽。清赏凭高兴未已,烹茶更试中泠水。
黄扶升陶昭美苏式容何玉琪过访次韵奉答
不厌拖鞋礼数疏,江干长得接高车。经多乱世应探道,阅尽时人莫读书。白发可堪频过雁,黄尘何事苦乘驴。山中无限清凉地,岂独田田几叶蕖。
往昔四续六首 其二 苏轼黄庭坚
往昔读杂文,吾爱坡与谷。二君工书画,神妙穷笔墨。举世重文诗,书堂竟诵读。我只知杂著,题跋与尺牍。妙得自然趣,情味满短幅。有似所作画,怪石间竹木。独惜多忧患,文字致讼狱。坡老流海南,回首望巴蜀。涪翁宜州住,城楼雨濯足。声名比李杜,遭遇乃更酷。
偶为十绝句 其七 苏轼
欲书花叶寄朝云,不合时宜岂可闻。织锦诗才惊百代,天涯何处一逢君。
《鸣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时弗与,民咸思之。鸣泉故基堙圮殆尽,眉山苏轼搔首踟蹰,作《鸣泉思》以思之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茅庐肃肃,昔有人焉。其高如山,其清如泉。其心金与玉,其道砥与弦。执德没世,落月入地,英名皎然,阳曦丽天。旧隐寂寂,新篁娟娟。思彼君子,我心如悬。谷鸟在上,岩花炫前。鸣泉鸣泉,能使我菀结而华颠。
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十一 开先寺后有读书台。杜甫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苏轼诗亦云:“匡山头白好归来”。余登斯台,有感其言,因为此诗。余所谓“归来”与杜苏所云不同也
残阳明灭读书台,万树鹃声次第催。占得匡山一片石,未妨头白不归来。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由宋代 苏轼 所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东坡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轼的一些重要的诗论见解。书中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称“子美诗外,别有事在”;同时十分重视丰富生活阅历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的重要意义,认为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诗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而杜甫“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的诗句,“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此外,书中对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等议论,常为后世论诗者所称行。另有《东坡诗话补遗》1卷,为日本人近藤元粹所辑,见《萤雪轩丛书》。
东坡词
一卷。苏轼撰。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东坡词》,未言卷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著录长沙刘氏书坊《百家词》本《东坡词》二卷。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东坡词》一卷,据万历三十四年(1606)茅维所编《苏东坡全集》(七十五卷,末二卷为《东坡词》,三百十六首)及万历四十六年(1618)焦竑所编《苏长公二妙集》(二十二卷,末二卷为《东坡诗馀》,据茅本增补二十首)二本重编。毛晋跋云:“东坡诗文不啻千亿刻,独长短句罕见。
东坡全集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麻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黜鼠赋》等。其中以《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文赋写得最好,也最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蜀刊大字本、明茅氏刊本、陈明卿刊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刊宋本、清蔡士英刊本、康熙中刊本、道光中眉州刊本等。
论书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能自创新意。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成东坡《论书》。
渔樵闲话录
又名《渔樵闲话》。笔记小说。旧题宋苏轼著。上下二篇。此书借渔樵之间对话,谈诸如祸福成败一类人生道理,“其间往往辄语及朝政故事”(上篇),并常以唐人小说(如唐明皇故事、裴铏《传奇》)为议论之喻。明赵开美称其“句句名喻,非理则不入,非喻则不启”(书前识语),然《四库全书总目》云:“晁公武《读书志》(卷三下)中有此书,作《渔樵闲话》,无‘录’字,公武又云:‘设为问答及史传杂史,不知何人所为’,亦不言出自轼手,书中多引唐人小说,议论皆极浅鄙,疑宋时流俗相传有是书,而明人重刻者复假轼以行耳。”有《宝颜堂秘笈》、《龙威秘书》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