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集

诗文别集。南宋汪应辰撰。二十四卷。应辰,字圣锡,初名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学称玉山先生。本农家子,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高宗为改此名。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侍读。卒谥文定。政治上因主战与秦桧不和,为政多革时弊,少从吕本中,胡安国、张九成诸家学,又与吕祖谦、张栻相善,文章学问具有渊源,表侄朱熹颇引以为重。著有《石林燕语辨》。原有集五十卷,世久无传,明程敏政于文渊阁得旧本,摘抄其要,编为廷试策一卷、奏议二卷、内制一卷、杂文八卷,余散佚。嘉靖中,乡人夏浚列刻时,又附遗事、志传等二卷。清乾隆朝,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与程本互相比较,删重补缺,诠次为二十四卷,虽仅得原书之半,然其精华略备于是。应辰平生不喜为文,以为不宜敝精神,然每作辄过人,代笔制诰,温雅典实。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武英殿木活字本。另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福建刻本、广雅书局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清陆心源辑目、傅以礼录《拾遗》一卷。今人栾贵明据现残存《永乐大典》又辑得十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可补以上诸本之缺漏。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其十一

考官蔡兹取三策,三奏赏音汪应辰。天下未尝无识者,近来识者亦无人。

包孝肃奏议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制策问》之对策、《七事》、《论大臣形迹》、《论冗官财用》、《论取士》等篇,针对时弊,切中要害。而《论诏令数改易》、《请绝内降》等篇集中反映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存画一,国有常格”,方能取信于民,执法要公正公平。他希望统治者能爱民,以民为本,故上《请罢天下科率》、《请放欠》等篇,以期减轻人民负担。针对当时边备,他上《治边将》、《请择探候人》、《请发支汴河粮纲往河北》等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反映出其对边患的殷忧与关注,体现了他的国防思想。《包孝肃奏议》不仅是研究包拯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张田10卷本传至南宋初年,汪应辰因不满张本“其事之首尾,时之先后,不可考也”,故对其进行了笺注。张本和汪本的原本均已失传,今存最早的是明正统元年(1436)合肥方氏刊本,即出自张田本系统。1963年中华书局的《包拯集》即在张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并辑录了两篇佚文。1989年黄山书社的《包拯集编年校补》在现存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增辑佚文15篇,对各篇章奏逐一考辨系年,分为4卷,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东莱集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祖谦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与朱熹、张栻友善,人称“东南三贤”。他在金华城中有丽泽书院一所,是其晚年会友之地。祖谦为学主经世致用,创金华学派。他于《诗》、《书》、《春秋》皆多究古义,于十七史皆有详节。因此词多根柢,不涉游谈。其文词闳肆辨博,凌厉无前。诸体皆豪迈俊发,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之人。祖谦一生著述颇富,有《古周易》、《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左氏博议》、《大事纪》、《历代制度详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东莱集》四十卷为祖谦去世后,其弟祖俭及从子乔年先后刊补遗稿,分为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年谱遗事附录三卷,又附录拾遗一卷,共计四十卷,即今之所传之本。有《四库全书》本。

省心杂言

一卷。宋李邦献(生卒年不详)撰。李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为尹焞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焞亦因和靖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泌所编《朱子语录》续类内,有《省心录》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据,当定为沈本。云云。史无定论。今考 《永乐大典》具载是书,共二百余条,盖依宋时椠本全帙录入。前有祁宽、郑望之、沈浚、汪应辰、王大实五序;后有马藻、项安世、乐章三跋,并有邦献孙耆冈及四世孙景初跋三首,皆谓是书邦献所作。耆冈且言曾见手稿。其说出于李氏子孙,可证。又考王安礼为沈道原作 《墓志》,具列所著 《诗》、《传》、《论语解》等书,并无 《省心杂言》之名。足证确非道原作。宋濂考之未审。是书简要,质而能该,于范世励俗之道颇有发明,谨理正谬误,定为李氏之书,而考证其异同。有 《永乐大典》本。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夜寐若无三斗酒,夙兴不待五更钟。浩歌閒把铁如意,□慕先生忆卧龙。颠杨仆墨诋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独能有眼识延平,濂洛渊源集大成。早负性资专问学,后生岂可少先生。乡国追封初岂意,师垣极品亦何心。考功郎议一字□,□相斯文上帝临。王道浪谈行霸说,儒言阴用佐禅机。贪狼弧矢观星象,天遣吾公辟此非。本无极老谓主静,不远复翁言内腴。纸上仙方谁解服,尾公羽化上天衢。草制无知傅伯寿,问诗不答陈傅良。王淮林栗胡纮辈,仲尼日月曾何伤。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谁欤著定会陔录,梭象终输与遁翁。四世东南保太平,有君无相庙堂轻。具知人眼识朱子,独赵汝愚陈俊卿。澹庵老荐此诗人,屈道何妨可致身。负鼎干汤公岂肯,本来馀事压黄陈。考官蔡兹取三策,三奏赏音汪应辰。天下未尝无识者,近来识者亦无人。开禧嘉定擅权臣,地下眉头想更颦。侂远传衣至亡国,止缘不用读书人。

梅溪集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 (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 (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出知绍兴府。张浚北伐失利,主和者乘机攻击,十朋上疏劝孝宗勿为群议动摇。后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等。颇有政绩,人绘而祠之。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忠。十朋政治上反对和议,主张恢复。每以诸葛亮、寇准、范仲淹、韩琦、唐介自比,为朱熹、张栻推重。学以孔孟为正宗,以韩愈、欧阳修,司马光为师,是绍兴末乾道初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刘琪集序称其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汪应辰亦称其“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畅明白。”著有《会稽三赋》、《论语解》、《东坡诗集注》等。所著 《梅溪集》五十四卷为正统五年温州教授何㶇所校,知府刘谦刻之,黄淮为序。共奏议五卷,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九卷。并附以汪应辰所作墓志铭。后有其子宣教郎闻礼跋。今见《四库全书》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另有 《梅溪王先生文集》五十四卷见 《四部丛刊》。

送邓善之翰林应奉并呈交代汪亲家

海内师儒四十强,皋比一撤即鹓行。声名久动黄金阙,相貌宜登白玉堂。真学士当专翰墨,寡言人定镇岩廊。交承正是吾姻娅,为谢鱼龙老子汪。

次韵内弟汪英春来弟家省母二首 其一

菽水可欢须且住,粟布相容何必去。纵然有约奉归轩,也待春程香煖处。

次韵内弟汪英春来弟家省母二首

菽水可欢须且住,粟布相容何必去。纵然有约奉归轩,也待春程香煖处。绿衣何曾解老怀,彩褐朅来舞春阶。方知无忝所生处,不犯河魁也是斋。

祷雨诗为陈应辰鍊师赋

己酉季夏天亢阳,木槁草悴黍稌黄。黔黎蒲伏号穹苍,如瞽无相何伥伥。有司骏奔走郡望,女巫舞雩纷浩倡。箕毕槱燎光载明,闭阳崇阴禜门行。精诚不格天梦梦,共牺行空火云扬。安得天瓢酌天潢,净涤炎歊化清凉。玄都中人衣朱裳,服食太和日月芒。赤子罹毒未渠央,起叱风雷掩晹光。紫鹅赤鸡飞符章,檄召皓灵三山宫。深铃掷火万骑骧,玄冥前驱回禄藏。丰隆屏翳翼两相,少女风来舞商羊。阴云四合大雨滂,槁者浡然枯者生。奚用暴巫及㷊尪,至人无为道自充。积精所致与天通,故能弭菑驱厉阳。我歌乌足为报贶,愿子长年身受庆。

汪文彬载酒率诸人过予溪堂观芝草以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为韵探得煌字

天瑞必应诚,和气可致祥。我如拆袜线,平生无寸长。胡为蓬荜下,灵芝秀煌煌。诸人喜事者,载酒来溪堂。环观三叹息,作诗助揄扬。似闻天道远,吉凶命靡常。在德虽为瑞,无德恐为殃。愿服朋友戒,修德敢怠荒。

金缕曲 题嫂汪玉英拈花倚鹿小照并挽之

画里添呜咽。记茫茫、几番欢聚,几番离别。十数年来浑似梦,愁绪那堪细说。剩幼女、情怀难割。何事天公耽播弄,起寒灰、滚滚都成劫。盈串泪,向空滴。孤坟母子遥相接。最凄凉、荒烟细雨,白杨萧瑟。料得泉台长夜里,不省伤心欲绝。早悟彻、红尘完缺。一笑拈花芳草地,算今生、疑案先归结。回首处,暮云合。

清明日同傅元瞻阎才元周济美曾原伯宇文子友宇文子英汪冲之王谦仲集樱朱园分韵得食字二十韵

宦情随推移,世事分限域。帝城冠盖会,千里或咫尺。赏僚尽英贤,了事即馀日。念我契阔情,招邀见怀忆。春事日光辉,湖山好颜色。徐行失前骑,可望不可即。徜徉大堤上,徙倚长桥侧。游龙䀭生花,意极反寥阒。山房启烟扉,僧话寄禅寂。同来妙人物,高论倾历历。朋簪忽逢会,并辔随休适。将军万金园,花竹照燕席。高情发清旷,绝巘疲危陟。俯视天壤间,锦绣蒙山泽。太平岂无象,黔首何知德。须臾碧云暮,过羽杯行疾。投林暝鸦还,隔浦灯火湿。呼车各零乱,红烛明青壁。良辰尚多欢,整整三分一。后会傥相从,前言未应食。

次韵汪慎斋见遗

慰籍无官身始轻,尘缘婴我事还生。白云丹壑鸥沙梦,骇鹤惊猿凤诏声。霄汉旧游空窃禄,林丘甘遁已忘名。谁关风雨他乡念,况复南征旅雁鸣。

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其五

晋季有诗人,忽如古伯夷。其人果为谁,请读渊明诗。同时颜谢流,望风悉披靡。东阡西陌间,黍稷何薿薿。烹葵酌浊醪,世味无复美。百万呼卢公,枉为寄奴死。漫仕心未安,托辞避邮史。自挽何谓亡,宇宙与终始。眷言尘缨客,试问沧浪水。

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恭惟天地心,物物息相禅。诗人卜丰年,生意寓雪霰。彼但言其消,譬梦幻泡电。痴悯狙公赋,忿斥蜗国战。焉知往圣作,视世岂邮传。向明赞化育,司牧必南面。寸丹对上穹,退以学自练。至其出为物,遇暍忍不扇。吾目故未瞽,此道若有见。自养非所养,焉敢事荒燕。渴心望古人,无井可不凿。但勤驽马驾,定胜屠门嚼。长怀谪仙翁,英爽谢冥漠。兹山肯神游,曷日旌?落。惚恍琴高鱼,飘摇子晋鹤。空馀泣鬼诗,光燄耿如昨。升天人有分,换骨岂无药。舐鼎化鸡犬,此语君勿噱。读书三万卷,太白亦可学。采芑采于田,采芹采于水。岂弟君子心,作人岂异此。神农昔尝药,志在起人死。百圣一乐育,亦如尝药然。医国得一士,亿万性命悬。诡诞王母桃,幻虚太华莲。孰为返魂草,足扶天地颠。嗟嗟燕昭王,海上求神仙。不务长尔国,徒欲长尔年。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鲁叟。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力禦异端侮,圣门俨先后。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晋季有诗人,忽如古伯夷。其人果为谁,请读渊明诗。同时颜谢流,望风悉披靡。东阡西陌间,黍稷何薿薿。烹葵酌浊醪,世味无复美。百万呼卢公,枉为寄奴死。漫仕心未安,托辞避邮史。自挽何谓亡,宇宙与终始。眷言尘缨客,试问沧浪水。夏葵时丹卉,秋菊培金蕤。曷不蓻菽粟,犹足疗调饥。曰予心不然,求饱何党之。倾日与傲霜,志定节不移。怀古睇此物,聊足慰我思。不见恩泽侯,崇侈事台池。失势一蹉跌,书堂荆棘滋。岂复有绯紫,走趋列宾墀。小圃异金谷,应无坠楼悲。占易用九六,初爻变乾坤。时当退且慎,复命归厥根。浑天日夜转,中星异旦昏。北辰俨不动,帝居华盖尊。于人是为心,君子严操存。肯受外物汩,澡扰摇精魂。皇泽苏旱暵,时雨翻天盆。敢不效微力,先后风雷奔。九关守虎豹,崇墉方言言。馁也自其分,秉耒耕荒原。江左瑜盖辈,岂必贤虞翻。汤网无厄羽,文治无困麟。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如何杏坛上,鸣鼓攻门人。材有善不善,大匠严选抡。所以获麟笔,有秋斯有春。鱼龙古仙翁,诸人赖私淑。五教绍虞敷,六艺极周郁。邦侯绝相知,异君大雅姿。胡欲撤皋比,不愿为人师。老我羽已铩,栖此鹪鹩枝。君当上青云,阿阁巢长离。亿劫日月曜,万古河江流。惟有人寿短,况不皆白头。石火仅微吐,草露已遽收。下士惑齐物,祖述逍遥游。说梦悔蚁国,悟空惊蜃楼。实践我异是,钻仰师尼丘。志学至从心,绝笔于春秋。相鲁故匪泰,厄陈初何忧。比彭十不一,聘辙半九州。中道叹不行,尝欲乘桴浮。颜子夭穷巷,季路戕凶矛。是亦各有命,岂伊圣门羞。人生苟闻道,寒饥胜王侯。修身以俟死,言行无悔尤。寄语夜读子,继晷崇膏油。

忆旧八首 其二

吾慕魏阶平,为人忠且诚。论文备今古,琢句含精英。焦尾琴堪听,磨云月更明。前途良未艾,何以老诸生。吾慕陈梅岑,春华努力深。文章消宦气,诗句杂仙心。骏誉鹏抟海,蜚声鹤在阴。四经留旧迹,遗线尚堪寻。吾慕汪桂山,英风非等閒。开樽酒无量,脱稿诗不删。珊网登遗宝,蒲鞭警庶顽。会须膺上荐,翘首列仙班。吾慕李约亭,老吏著芳型。论事有先见,立言持正经。金银清夜气,仁寿出祥刑。几忆亲甘苦,居然两鬓星。吾慕郭古樵,才思若涌潮。所居皆福地,一去杳云霄。鱼柬新诗寄,芦关旧雨遥。诗牌遗法在,几度共相招。吾慕章纫香,英华独擅场。砚田无歉薄,腹笥见缥缃。既探申韩秘,尤争李杜长。得朋良足乐,相忆复相望。

都粘三忠庙吊古 其六

舳舻破海已无功,泪洒慈元几夜风。故国山河汪浪里,新祠樽俎夕阳中。一生未雪程婴志,万死难灰祖逖衷。我亦临流愈慷慨,敢将成败论英雄。

复斋日记

笔记。此书又名《两湖麈谈录》明许浩著。二卷。卷首有作者于弘治八年(1495)自序一篇,谓此书为 “随笔记录”而成,与叶盛《水东日记》“事多相 同”。唯《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此书皆纪叙明初 以来朝野事迹,与叶盛《水东日记》颇相出入。” “其中如杨荣料敌、于谦治兵、汪直乱政诸条, 叙述颇详。然如谓王振初时闲邪纳诲,以成英 庙盛德,不为无补,则纰缪殊甚。至于‘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一诗,乃明初高启 《张节妇词》。载于本集,而以为章纶之母所作,亦失实也。”此书上卷记分宜人陈寿的故事,即 《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所本,此外尚有范仲淹、王冕、高启文学活动的记叙和作品品评,以及一些不经见的诗文纪事,可补文学史料之阙。有《涵芬楼秘笈》本,《历代小史》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则为一卷。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