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路松鹤障子赠豫斋翁
张路画松气英杰,老根崭岩干屈铁。风毛瑟飒似欲动,高堂六月生霜雪。树根倚坐者谁翁,面颜恰如十五童。玄笔涂抹遽成鹤,昂藏意欲凌云空。问翁自言不记岁,曾与太古鸿濛戏。食桃落核昆崙坳,桃长今与昆崙高。桃也开花复结实,东方小儿窃其七。此论荒唐旧所闻,画笔画出真如神。愿将仙品投仙侣,常作乾坤不老人。
送张路教
北风何栗烈,木落清霜飞。天高鄞水寒,客子话别离。三载县博士,官冷苦自縻。青灯坐深夜,竹屋风凄凄。齐人报及瓜,喜色浮双眉。翩然告归去,浩气不可羁。丈夫太阿剑,断玉如切泥。绿尘凝古匣,岂终韬光辉。县邑聊小试,才大当优为。天空雁影寒,日暮烟光微。行行各自励,勿叹功名迟。
次韵张录携书见过 其一
家在屏山东复东,高轩肯过白云中。石桥自是神仙处,竹屋相传诗律工。日暮春江愁李白,山寒秋菊老龟蒙。时平莫袖挥毫手,此论于予却未公。
次韵张录携书见过 其二
君家自有神奇在,底用浓熏到马班。黄石一编灯火外,紫芒双剑斗牛间。谁能莫府初开印,闻有诗人便入山。雨过勘厅春草绿,与吾意思政相关。
酬张录南老 其一
词源倾写峡江流,曾蹋槐花月里游。梅岭诗篇一瓯雪,芹宫书册四山秋。明珠小借枯崖润,美玉那无善价酬。再战定穿三级浪,丝鞭席帽拜新休。
酬张录南老 其二
生长西江帝子州,蟪蛄强欲语春秋。溉根正喜逢张籍,拾芥宁堪拟夏侯。冷淡工夫千兔秃,飘零踪迹一萍浮。自量只合山林住,乌幕如何也见收。
次韵张录携书见过
家在屏山东复东,高轩肯过白云中。石桥自是神仙处,竹屋相传诗律工。日暮春江愁李白,山寒秋菊老龟蒙。时平莫袖挥毫手,此论于予却未公。君家自有神奇在,底用浓熏到马班。黄石一编灯火外,紫芒双剑斗牛间。谁能莫府初开印,闻有诗人便入山。雨过勘厅春草绿,与吾意思政相关。
酬张录南老
词源倾写峡江流,曾蹋槐花月里游。梅岭诗篇一瓯雪,芹宫书册四山秋。明珠小借枯崖润,美玉那无善价酬。再战定穿三级浪,丝鞭席帽拜新休。生长西江帝子州,蟪蛄强欲语春秋。溉根正喜逢张籍,拾芥宁堪拟夏侯。冷淡工夫千兔秃,飘零踪迹一萍浮。自量只合山林住,乌幕如何也见收。
答张鹿垣
筮仕得残甸,举世所唾弃。启居不遑恤,吾以遂吾志。闾左方黯惨,饷输更枯瘁。惊烽尽鸟窜,谍迹时麇至。金汤惟所画,经纬赅而备。图牒寓素心,索之在梦寐。三载枕一戈,千秋犹傲吏。晨登仲宣台,徒有昔人意。永兹兰茝言,宛其相位置。旷览晰古今,劳生耻忧悸。逝将赓郢歌,庶或附声气。
酬张路寄画佛及观音
江夏吴生久物故,画手人间无独步。尔来张子出大梁,又见丹青照缣素。奈何绝艺多自惜,未许千金换真迹。高士飞扬不易驯,贵人造请空无益。遥闻病叟耽玄理,为画释迦兼大士。贯休罗汉殊未工,虎头金粟真堪拟。精舍安居伴白云,玉毫瞻礼对垆薰。他年负入深山去,应写伽陀重赠君。
沁园春 其九 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祝英台近 寿张路钤四月初一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酒深酌。曾记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螺浦如杯,豪气怎生著。直须用了圯编,封侯万户,却归共、赤松翁约。
鄜州张路钤处见东坡所书渔父四首感叹之馀因思诸王孙伯言善歌此辞每以为乐作寄伯言视张
庾郎几尺大腰围,江北江南有好诗。今日王孙浑得似,仍知渔父醉醒时。为我高歌掩明镜,上方凉簟鬼神悲。我曹早有江湖兴,风雨轻鸥细细随。君朝明光我圁洛,愁肠只有醉为期。海外骑鲸消息断,无穷飞絮解相思。孤舟本要载西子,欲付此声知有谁。安西将军元好事,纸背题来十袭之。
送知府张路钤还阙
櫜戈未肯下灵州,白马将军今白头。将军父子重儒术,坐有绿衣人则休。六年谣颂流圁洛,卧使雕山添岞崿。看山饮水无一事,日俸岁饥欣自若。匹马飘飘朝九天,晚交送别亦潸然。烦君去路望嵩少,猿鹤相思端可怜。
陶佥宪约游厓山立张陆公祠
西风吹桂楫,公泛两厓间。落日看碑过,中流掩袂还。迹留新栋宇,名落旧江山。二百馀年下,谁无一日閒。
亲旧中年逾八十者王谨斋张菉园姚惜抱已八十者仆与光漱六作五老歌
谨斋地上飞行仙,往来滇南东西川。薄宦归来清俸钱,一童一屐摇长鞭。今朝跳上过江船,菉园当时美少年。方瞳碧眼窥残编,耳聋那知尘俗喧。饮酒食肉夜安眠,左右就养后昆贤。惜抱清显天下传,翰墨文章谁比肩。钟山之旁砚为田,欲归不归岂流连。名家旧物惟青毡,雨耕虚度殊索然。不材散木徒迁延,旧游空忆歌舞筵。冷吟细响如秋蝉,愿诣帝所闻钧天。漱六一第四十年,谁能置之冠盖前。第力垂竭神明全,倔强不杖不受怜。
湘春夜月 莲衣词,为米楼赋。用张渌卿调
过横塘,艳魂花外吹香。试问卅六鸳鸯,若个梦成双。自分莲心独苦,又澹烟疏雨,替作凄凉。只闹红一舸,而今甚处,闲了斜阳。艳歌忽起,素波乍冷,残月昏黄。解佩归来,算只有、一重烟水,摇曳愁长。泪珠揾也,等几时、还赋清湘。怕再过、那秋风江上,并刀未剪,已断柔肠。
伤寒缵论
二卷。清张璐撰。张氏博览 《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原书残佚较多,证治不全,广搜前人之论,撰成《伤寒绪论》二卷。书名含义为:“缵者,祖仲景之义;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 《缵论》先载原文,次附注释,末录正方一百一十三首。《绪论》首载六经传变、合病并病、标本治法及正伤寒以下四十证,又分别表里,如发热头痛、结胸自利之类。末录杂方一百二十余首。《缵论》部分将王叔和整理本重加编次,采喻昌等诸家注文,附以己见。《绪论》部分博采前人方论,对 《伤寒论》证治加以补充,虽编次有所变异,个别方剂组方尚不够严密,但对伤寒从症状、色、舌等方面加以辨证,颇有独到之处。此书文字朴实,内容丰富,先后采用七十余家之著作,广证博引,为研究《伤寒论》有价值的参考书。有康熙六年 (1667) 刻本。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而选辑较为精审。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治例。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个人所发议论,大抵不外折衷或综合上述诸位医家的观点,很少新的创见。其医学思想,似与薛己、张介宾等相近,并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经验。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门下未分子目。本书由于引录诸家之说较详备,理论联系实际较密切,选方实用,故颇为读者所欢迎,流传较广。建国后锦章书局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先后出版排印本。
本经逢原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水、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虫、龙虫、鱼、介、禽、兽、人等三十二部,收集药物七百余种。书名虽曰 “本经”,但实际取自《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临床常用药。内容以讨论药理为多,介绍个人用药心得,加以发挥。对所采药物叙述性味、产地、性状、鉴别、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再引证《神农本草经》原文及各家学说。务使之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由于张氏本人临床经验丰富,论述颇有见地,故此书切合实用,深受后世医家推崇。此书与诸医书比较有独到之处。如李时珍之书多主考订,缪希雍之书多有博辨,而此书则多“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云。”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长州张氏隽永堂刊本,嘉庆六年(1801)金闾书业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