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集

宋代诗文别集。张载著。中华书局编校,并于1978年出版。此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张子全书》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古逸丛书》本《周易系辞精义》参校。其内容首先把朱熹注《西铭》归入《正蒙》并删去朱注,列为第1;其次据历代著录改称《易说》为《横渠易说》,列为第2;《经学理窟》列为第3;《张子语录》3卷及《后录》2卷列为第4,因该部分系以南宋吴坚刻《张子语录》为底本,故将此本所无的《张子抄释》之最后7条附在《语录》卷末;《全书》的《文集》部分连《杂诗》在内仅存10篇,编校者据南宋吕祖谦《宋文鉴》补入4篇,改称《文集佚存》,列为第5;最后附入旧有的《性理拾遗》、《近思录拾遗》。此外,书前有张岱年撰《关於张载的思想和著作》,书后附录有《行状》、史传及各本序文。到目前为止,在张载别集的诸本中,这是最完整的本子。

张载扬言扬州燕子无屋可居即船为巢命黄叔鱼赋诗今年春余始见叔鱼诗于宣城遂同赋

塞北胡儿归去日,扬州燕子却来时。空寻画舸藏风雨,更为傍人话别离。回首凄迷春水路,伤心零落旧巢泥。斜阳不见乌衣巷,一读君诗泪欲垂。

张载杨示元道州诗卷罗仲共有诗在卷尾次其韵

吾道嗟牢落,斯文得主盟。马从西极到,凤入九霄鸣。翰墨推前辈,篇章集大成。向来侯叔喜,何得有新声。

读张载扬所示近诗颇怀其人

眼中人物欠曹刘,老矣逢君接胜游。诗与漫郎推行辈,字从坡老得源流。羸骖又踏千山去,黄菊空催九日愁。横槊想多秋后句,诗成须着锦囊收。

张子全书

文别集。北宋张载著,明沈自彰编刻。共15卷(含附录1卷)。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家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祐进士。为云岩令。神宗间授崇文院校书,晚年任知太常礼院。为北宋理学家。全书分为《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易说》三卷,《语录抄》与《文集抄》各一卷,《拾遗》一卷,及采宋元诸儒论张载及行状作为《附录》一卷。

张子语录

宋张载(1020—1077)讲学记录。张载一生治学、讲学,在关中影响很大,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齐名,为宋理学四大派之一。书中涉及哲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对闻见之知,穷理尽性有重要论述。认为“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穷理即是学也,所观所求皆学也”。对教学方法,修养方法也多有论述。单行本有《横渠语录》,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与张载其他著作并编于《张子丛书》,有《国学基本丛书》本。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收录较完整。

西铭

北宋张载著。原名《订顽》,曾书於张载书室西墉,程颐改称今名。其写成在《模渠易说》之后,《正蒙》之前,后来也编入《正蒙》中,即《乾称篇》首段。全篇根据张载的气一元论宇宙观和人之本性即天地之性的人性论,宣扬一种仁孝、兼爱和乐天顺命的道德思想,认为应该把一切人,自君主以至穷苦无告的人,都看作兄弟,把天地间的万物看作自己的朋友,人活着就要遵循天道,努力作为,直到问心无愧地死去。文中的“乾称父,坤称母”是譬喻之辞。单册初刻于清乾隆六年(1736年)。《西铭》全文共三百一拾五个字。

经学理窟

北宋思想家张载所撰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门人纂集而成。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谓一卷,清嘉靖本作五卷,凡十二篇。对儒家所提倡的思想、制度、礼俗均有阐释。《周礼篇》针对宋代社会之弊,提出关于实行“井田” 、“封建” 、“均平” 等主张,以求解决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不合理现象。提倡井田制,认为“井田卒归于封建乃定”。试图以此解决 当时社会贫富不均问题和调整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 矛盾。主张一种“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 应其所急”的“市易之政”。

正蒙

北宋张载著,苏昞篇次,凡17篇。主要篇目有《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作于1070至1076年间,1077年始出示弟子,随后传播开来。张载以批判佛教、道教,宏扬儒学为己任,书名即取纠正蒙昧之意(一说取从童蒙立志做圣人之意)。提出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对佛教“一切唯心”和道家“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对宋以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张载死后,本书由其门人苏炳效法《论语》、《孟子》篇次章句,分《太和》、《参两》、《天道》等篇刻印流传。现存最早版本为宋《诸儒鸣道集》本。明、清时代注本较多,较重要的有刘玑《正蒙会稿》本、高攀龙、徐必达的《正蒙释》本、王夫之《船山遗书》本、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张载集》本。

横渠易说

易学著作。北宋张载著,亦称《易说》。三卷,《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等十传为一卷,末又有《总论》十一则。所谓《总论》十一则,实际是零简片断的若干佚文,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分别将《总论》移到有关各文之下,逐条注明。本书是张载较早的著作,其以“气”为万物之本的唯物论观点已经基本形成。他认为“天惟运动一气,鼓万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凡有皆象,凡象皆气”。著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张载学术发展由《中庸》而佛、道,由佛、道而天文、医学,最终以《易传》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此书是张载早年的著作,但已具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张子正蒙注

《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的精粹,具体表现在这部著作里。朱熹曾经给这书做过注解,名《正蒙解》,虽然也表示推崇,大部分却把他的理论歪曲了。后来做注的,明朝有高攀龙、陈伯达,清朝有李光地、冉觐祖、张伯行、王植等,都不及王夫之所注的精确。王夫之的这部《张子正蒙注》,不但充分阐明作者的思想,更进一步发展了张载哲学,而且对于原著上有些观点表示不同的见解,对于字句的错误也作了不少的校正。《张子正蒙注》曾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出版,由古籍出版社据太平洋书店本排印。

乱中杂感五首 其五 同胞

同胞视生民,其言始张载。非有仁人心,此理亦殊晦。原野厌人肉,本旨究安在。争城求不杀,毋乃类犬吠。

近思录译文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吕祖谦共辑周敦颐、张载、程顥、程颐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之言,取子夏“切问近思” 之义以名。凡14卷。成书于淳熙二年 (1175年) 。周、张二程之书,博大精深,初学者不知所择,无从入门。朱熹与祖谦从《太极图说》、《易通》、《西铭》、《正蒙》、《经学理窟》、《二程遗书》、《易传》中,摘录有关体用的论述,分类编排。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14门,共622条、道体论 “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近思录》卷1) 。为学论述“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 (同书卷2) 。出处论 “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 (同书卷7) 。此书使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使骛于高远,实为性理诸书之祖,为《五经》之阶梯,“入圣之基” (《近思录·原序》)。此本为《近思录》白话译文。

张子抄释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二、《正蒙》各篇第三至十九,卷三至卷四《经学理窟》第一至十一,卷五为语录七十余条,卷六为书、记、戒、贺书、策问、边议、论边事状、经略司画一等若干条,最后为张载《行状》。此书所录,皆张载著述之精华,较《张子全书》为精要,发其大旨,颇便初学。故《四库全书》收入子部·儒家类,又有《惜阴轩丛书》本。

沈一惠诗次韵谢之

世途羞困辱,不复顾交情。众稚怜张载,诸公厌祢衡。仁心矜废物,佳句写真诚。喜悦驱车至,思心正若萦。

题张光禄纪游画卷六首 其一 琼楼观海

辽阳使者日临关,公子趋庭望海山。倚马挥毫铭已勒,恰如张载剑门还。

题张光禄纪游画卷六首 琼楼观海

辽阳使者日临关,公子趋庭望海山。倚马挥毫铭已勒,恰如张载剑门还。汉家宫殿曲江头,更向慈恩寺里游。应是金钱曾诏赐,玉笙瑶管醉高秋。白草黄沙羽猎齐,将军鏖战马频嘶。筹边已断匈奴臂,百万蒐田大夏西。谁似南游美少年,扁舟桃叶渡头烟。乌衣朱雀今何在,惟有长干古寺禅。吴王宫里树啼乌,伍子祠前草亦芜。头白山僧忘说法,剑池西畔梵堂孤。稽首清都宝殿前,五云晴日丽中天。三呼犹似嵩山下,长为君王祝万年。

兴元沈氏庄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露沾荒草行人过,月上高林宿鸟还。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

送张状元监丞通理陕郊先觐亲蜀道

苑树樱残罢宴瓯,骊驹籍籍望西州。左思丽赋都中贵,张载新铭剑外留。几日戏裳贪洁膳,即时归雨劝耕畴。如何蔽芾甘棠国,再见临淄第一流。

成都

五丁力尽蜀川通,千古成都绿酎浓。白帝仓空蛙在井,青天路险剑为峰。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张载勒铭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