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藏斋诗话
“赵元礼好为诗,以余力为随笔。近复摘随笔中之谈诗者以为诗话”。《藏斋诗话》主要内容是谈诗论诗。一是,结合具体诗作,对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等唐宋诗词大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点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如他认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诗具有“磊落刚健”的特点;杜甫的“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一诗体现了诗人的“抱负”;韩愈“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一诗表达了作者的“倔强”气;苏东坡“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一诗“坦白阔大”。正因为这些大家具有不同风格,并且这些诗作均记录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故赵元礼认为,“熟读此等诗可以变化气质”。二是,记录了城南诗社的一些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赵元礼晚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天津,且在1921年与严修、金息侯、王仁安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城南诗社”,因此,《藏斋诗话》记载很多这方面的情况,这也是该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观莳
男妇呼深树,盘餐聚一村。蝇蚊庭草湿,星月路泥浑。晚斋犹占雨,人眠不待昏。还期集余力,苗影接山根。
荆门雨后谒陆子静祠观蒙泉
剧暑暂以收,晴鸠唤犹涩。人侵野潦去,树抱残云湿。幽幽叩藤萝,踽踽惬间寂。山光落户牖,空翠若可摘。我行发隆冬,徂夏不遑息。宁知静翁静,适与劳者适。溪流何浑浑,山泉自清激。遥遥宇宙内,心理俨可识。当时牛刀手,游仞乃余力。物情各怀新,犹疑奉颜色。
寄屈翁山
皇舆产万物,维南聚珍奇。螭珠或径寸,出浦光陆离。珊瑚八九尺,铁网笼其枝。象犀与翡翠,玳瑁兼玻璃。由来贡尚方,筐篚不少遗。宝气之所钟,自然萃文词。屈子间世出,抱才实不羁。乃知三闾后,根源浩难窥。八极恣挥■,摩霄翅高垂。苍茫洞庭野,寂默闻咸池。跻岳攀云松,浮湘咏江蓠。自楚投建业,扬帆快风吹。纵览故宫阙,顿兴《黍离》悲。复过淮阴市,吊古抵下邳。心输漂母饭,勇惜博浪椎。英雄事已矣,千载若可追。放荡齐鲁郊,扬鞭路逶迤。直穷岱宗顶,瞰海腾晨曦。曩迹搜层崖,遍读封禅碑。性豪任所往,身轻无一斋。犯雪度雁门,白草连边陲。飞扬逐射猎,箭叫如饿鸱。獐鹿佐柈馔,筝琶列蛾眉。饮酣横槊歌,慷慨惊健儿。孤踪转西北,过秦车载脂。河工仍壮观,襟带思昔时。空寻渭川竹,浪采商颜芝。感彼帝王业,陵墓飒以衰。客久习土俗,荏苒岁月移。欲藏韦布名,转使卿相知。招延到上国,翰墨纷淋漓。天子方右文,荐贤在皋夔。脱身竟不顾,肯被好爵縻。鼓枻东入吴,潇洒开襟期。春风亦媚容,花秾闹黄鹂。一上姑苏台,便辞震泽湄。累月留槜李,结友倾肝脾。宝剑脱相赠,典裘劝金卮。谈锋各雄骜,如车驾騧骊。挥戈动压垒,搴旗辄登陴。同调罢相斗,望尘徒盱睢。倾心廿余载,几易裘与絺。吾党奈索莫,抱华无由摛。最惜庚申间,邓尉梅纷披。闻欲访筚门,匆匆值临歧。欣逢铁桥叟,张丈穆之。下榻曾淹迟。每尝羡学殖,屈指无肩随。奄有汉魏作,摇毫洗浮靡。继获兰溪邮,忽枉璆琳贻。开缄炫众目,词藻何葳蕤。鲍谢许力敌,贾董为气劘。巨壑扬波澜,罔敢测一蠡。迄今栖罗浮,身隐誉益驰。凿泉通丹岩,扩地增新榱。奉母洁修滫瀡,余力视东菑。阖户拥万卷,此乐应忘疲。余从高凉还,重切倚闾思。满衣鸰原泪,家孟兄任高凉,洒向天之涯。浩叹当兹辰,廉吏不可为。读书贵立德,恤民宽以慈。邦人颇怀惠,无由愬彤墀。尚冀一言重,惄焉若调饥。乘间愿握手,舣棹枳树篱。释此风尘色,挹君熊豹姿。雄谈溯上古,窔奥穷轩羲。再聆瑶琴韵,宫商发朱丝。鄙怀蓄已久,儗共吐嵚崎。不尔入山林,恐贻达士嗤。
书于立斋自戒并示诸子
晦以昭明德,怯以成勇功。用拙巧莫尚,持静动攸宗。惟柔养真刚,自下升高崇。虚可使实积,小乃与大通。守约博有归,味淡甘无穷。万里以是观,一心须自融。戒哉骄与盈,外强中空空。
题唐德明秀才玉立斋
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 其二
先生饮至和,尺宅如鉴光。馀力暨酒醴,百瓮春朝阳。洗我朱墨尘,凌风龟鹤肠。醉乡更饱历,歧路久已荒。休吏闭斋阁,三盏通真梁。到处百虑息,其俗如陶唐。
顺宁杂著
清刘靖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见《明史·土司传》及毛奇龄《蛮司合志》,而猛缅奉氏之废独详于是书。所记物产数事,亦见于志书,而未知其详。对研究土司制度有参考价值。
绝域纪略
风土记。清方拱乾撰。一卷。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有说铃、昭代丛书、小方壶斋丛钞、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版本。内容分:流传(沿革)、天时、土地、宫室、树畜(五谷杂粮、土特产、动植物)、风俗、饮食等等。这是黑龙江牡丹地区传世的第一部风土记。系作者亲身见闻,是研究清初黑龙江、吉林历史的珍贵资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已出新标点本。
海国闻见录
中外交通著作。清陈伦炯撰。二卷。伦炯字资斋,福建同安人。官浙江提督。任炯父陈昂康熙二十年从施入台湾。少从其父,熟谙海道形势,及袭父荫,任澎湖副将、台澎镇总兵官,又为浙江宁波水师提督,皆滨海地, 雍正八年(1730)遂以平生见闻撰是书 约六千七百字。其版本有清乾隆刻本、《昭代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等。1985年,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以《昭代丛书》本为底本,与《艺海珠尘》等本互校并加注释的《海国闻见录》校注本,校注者李长傅,整理者陈代光。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
六府萃百感,攻愁须酒兵。故人如我知,侵月走双罂。手裂绛泥封,瓦盆贮瑶琼。我生百世后,见此圣之清。一饮肺肠润,再饮毛骨轻。何必跨茅龙,超然欲遐征。先生饮至和,尺宅如鉴光。馀力暨酒醴,百瓮春朝阳。洗我朱墨尘,凌风龟鹤肠。醉乡更饱历,歧路久已荒。休吏闭斋阁,三盏通真梁。到处百虑息,其俗如陶唐。苦怀茅屋底,夜归船轧轧。酒榼对鱼篮,照路燃藁秸。及门呼弟昆,长少常七八。酣肠如有神,造化不管辖。朅来久欠此,君乃饷甘滑。大醉今复狂,醒来恐愁杀。冠豸取能触,佩剑取能割。饮酒移气体,我亦嗜清辣。举白欲下咽,丹腑已通达。温温坎离间,正气自旋斡。于焉养真勇,险语犯天闼。千钟建太平,岂徒为消渴。
泰山纪胜
记胜著作。清孔贞瑄撰。一卷。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山东曲阜人。顺治举人。曾官大姚知县。著有《聊园全集》等。此《记》约一万四千字,记游山东泰山见闻。分段记事,段各一景,泰山主要景物,几包罗无遗。所记景物,实感较强,可资旅游之参考。有《龙威秘书》本, 《泰山丛书第一集》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卜魁纪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英和(1771—1840)纂。一卷。英和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 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流放黑龙江,九年纂成是志,系《卜魁城赋》自注语汇辑成约三千字。凡民风、物产、官制、兵防皆有所记。如嫩江沿岸出产之与宝石、玛瑙相似奇石,库贮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等各类火炮四十三门,火药局、铁匠局及旗营水师、贡赋户口、少数民族、官学等设施种种。虽非方志体,却为《龙沙纪略》、 《黑龙江外记》之后有关今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得之亲身见间与实地考查,故多可征信。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排印本。
滇南杂记
地理杂志。清吴应枚撰。 一卷。应枚字颖庵,号小颖,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大理寺卿。著有《滇南杂诗》。吴氏于雍正十一年(1733)入滇,以见闻纂为是编。分新正元日、岁首、梯田、点苍山、感通寺等三十余条。记述风俗、习尚、山川名胜、物产、建筑等,多简略。滇中条载其地铁索桥最多,惟保山县跨澜沧江者,长达三十余丈。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扈从西巡日录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至之处欢迎盛典,亦一一具载。卷末附高士奇沿途所作诗二十四首。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四库全书》本、《昭代丛书》(道光本丙集第三帙)本、《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帙)本等。
天台风俗志
《天台风俗志》一卷,记台州府天台县风物民情。天台县隶属于今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此为天台建县之始。《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以《天台风俗志》为阙名,根据附录《天台山文化·民间聚会》可知,著者为清末民初天台陈锺琪。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费锡章;道光十八年;林鸿年、高人鉴;同治五年,赵新、于光甲(其人选以翰林院侍讲、检讨、编修、修撰及内阁中书舍人为准,但亦有例外)。每使或由正使、或由副使,例有撰述;惟体例不一,巳非明代「使录」型式。本书所收「使录」,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及「中山纪略」(前种「使录」附属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李鼎元「使琉球记」;此外,计有赵文楷「槎上存稿」(为纪行诗稿,非「使录」)、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黄景福「中山见闻异」、钱氏(原脱作者名)「琉球实录」、姚文栋(译)「琉球说略」、中根淑「琉球形势」(译文)、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归日本办」等八种。除王撰「琉球入大学始末」及赵撰「槎上存稿」(后者据「太湖赵氏家集丛刻」)两种外,全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柳边纪略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一道柳条篱笆。康熙初,杨宾父坐罪被放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是书所记为其前往省视其父时的一路见闻。书成于康熙后期。约五十五万字。冠有自序。正文记述柳边内外形势、山川、官制、驿站、物产、风俗等。为现存最早的记述清代吉林、辽宁广大地区地理山川、物产风俗的私人著述。首叙柳边起止,二十一边门位置,次叙由京至宁古塔二千八百七十八里,四十六站及区间里数。书中所记宁古塔所统三十六个民族部落名称及所处区域,记宁古塔东北、鞑靼海岸八个部族入贡情况以及与宁古塔的政治、经济联系等,均为研究东北史地重要资料。对鞑靼海产海豹皮、黑龙江大发哈(大马哈)鱼、席百北大鹿等东北特产,各族人婚姻、待客、宗教活动等习俗都有较详记载。卷末附七十五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多为抒怀之作。地理记载有疏失,如不知黄龙府曾设于开原,呼叆江(今叆河)为鸭绿江等。有《昭代丛书》本、《辽海丛书》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等本。
泰山道里记
记胜著作。清聂钦撰。一卷。聂钦字剑光,山东泰安人。光绪十一年(1885)夏游泰山后成此篇,三万三千字。为考证泰山长、宽、高度,广征《尚书》、 《山海经》、 《通典》、 《水经注》、历朝《一统志》等几十部古籍。自泰安城记至朗公谷,沿途名胜古迹、溪泉沟洞、岭谷岩峰、园林寺院无不备载,有关碑刻考述尤详,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追述名人游迹,多据自然景物、旧址遗存,考古谈今,保存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开篇所述地名沿革、历代泰山高宽周长也有参考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艺海珠尘》本、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