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叶梦得游西余山

秋霖喜新霁,裹饭山中游。遥指大夫桥,閒泛野人舟。追随得胜客,雅趣同沧洲。山路已清绝,颢气况蓐收。乱石蹲狠羊,苍官耸髯虬。古寺亦何有,森森潇洒侯。忘怀一笑粲,更以大白浮。翰林廊庙姿,席珍韫天球。如何问三径,更复寻一丘。升高涩投足,陟险眩回眸。洞庭四万顷,旁占铛脚州。中有东西山,千奴熟霜秋。孤亭快写望,欲去更少休。菟裘便可卜,何必依先畴。徘徊共怀古,徂岁真如流。封侯昔此地,顾余乃诸刘。一朝失茅土,窘急须人周。雍门曲池叹,事往将何求。云木馀参错,烟岩自深幽。人生行乐耳,慎勿曲如钩。

石林词

词别集。 北宋叶梦得 (1077—1148)撰。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其词有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抄本,收词九十九首。其词受苏轼影响,颇有豪放风格,毛晋跋曰:“不作柔语殢人”,词中多有壮志难酬之慨,“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风格婉丽。随社会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风格较沉雄、清旷。这些感怀国事之作,对后来的爱国词人都有积极影响。有明毛晋刻本及影印毛本等。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著录:“《石林词》一卷。叶梦得少蕴撰。”明正统六年(1441)吴讷编《唐宋诸贤百家词》,录《石林词》1卷。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宋六十一名家词》,收有《石林词》1卷。今存词共32调,101首。

石林诗话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王安石,而不满欧阳修、 苏轼诸人。 有《历代诗话》本。此书研究唐诗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杜上。作者对杜诗尤所钟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谓《病柏》、《病桔》、《枯楠》“皆兴当时事”,“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言风,唯此公为然。”指出杜诗反映现实,寄托深远,继承了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同时对杜诗的艺术性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

建康集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集》存,而又与陈直斋著录不合。然卷末有梦得孙叶辂题跋,亦云八卷。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云:“其或《书录解题》屡经传写,误以八卷为十卷,抑或旧本残阙,亡其二卷,后人追改辂跋以伪称完帙,则均不可考矣。”是书明清以来多抄本。今传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石林遗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而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则作《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补遗》一卷《石林先生两镇建康纪年略》一卷。另有《石林奏议》十五卷(明汲古阁影宋抄本,清光绪十一年皕宋楼刻本)。此外,尚有《建康集钞》一卷(《宋诗钞初集》),《建康集补钞》一卷(《宋诗钞补》),《石林词》一卷等。

避暑录话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石林燕语

笔记。南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 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乌程(今浙江吴兴)。绍圣进士。嶶宗朝任翰林学士。高宗朝官尚书左丞、福建安抚使等职。宣和五年(1123) 归隐湖州, 随记故实旧闻,古今嘉言善行,建炎二年(1128)由其子栋编集成书。全书三百六十八则,约八万余字。十卷。记叙宋代典章制度、名人言行、宫殿建置,尤详于官制科目。《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类。有《丛书集成初编》本、《说郛》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多种版本,以后者为常见。宋宇文绍奕尝作《考异》一卷,对本书失实之处予以考证辨驳,可参读。有中华书局1984年本。

蒙斋笔谈

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文与《岩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谓郑景望,湘山人,生于元丰、元祐间,有《蒙斋笔谈》。考书中所称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与叶梦得相合,其书为剽取《岩下放言》无疑,只是删其十分之三四,且颠倒其次序,重新编排而已。又考宋史,并无郑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郑伯熊之字,见于陈傅良《止斋集》中。郑伯熊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太子侍读、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等,以学行闻名,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为永嘉学派著名学者,不会删取他人著述以为己著。厉鹗《宋诗纪事》载郑伯熊诗于四十七卷中,又载郑景望诗于三十七卷中,以郑伯熊、郑景望为二人。或许后人删除《岩下放言》以为《蒙斋笔谈》,托名为郑景望,亦未可知。是书虽为伪作,然节取《岩下放言》,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闻轶事、风俗习惯,间杂道言佛理等,亦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稗海》、《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二卷,《古今说海》、宛委山堂《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作一卷,《旧小说》 收入四则。

叶氏春秋传

二十卷。叶梦得撰。其平生着述颇多,除《春秋传》外,还着有《春秋考》、《春秋谳》、《春秋指要总例》、《石林春秋》、《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叶梦得认为,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尽废三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力主《左氏》而轻《公羊》、《穀梁》,皆不免有失偏颇。故此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于事则考于义,不得于义则考于事,相互发明。他评三传得失说:“《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经故也;《公羊》、《穀梁》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不知传故也。”因而他要斟酌三家,以求史实与大义之契合。如隐五年《经》:“春,公矢鱼于棠”。《公羊》、《穀梁》作“观鱼”。《公羊》以远观为讥,《穀梁》以亲卑者之事为非正,而《左传》则训矢为陈,以陈鱼而观之为非礼。杜预《集解》亦云“书陈鱼以示非礼”。而孔颖达《五义》则调和三传之说,认为陈鱼是“谓使捕鱼之人陈设取鱼之备,观其取鱼以为戏乐。”叶氏认为,“矢”字当从《左传》,且云“矢,射也。古者天子、诸侯将祭,必亲射牲,因而获禽亦以共祭。春,献鱼之节也。公将以盘游,盖托射以祭焉,以公为荒矣。于是公子驱谏曰‘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非其矢也。”’叶氏经文虽从《左传》,但解释则创新说,而其详于考证而少空谈。重视训诂和史实,正是叶氏治学之特点。此书于宋宁宗开禧中与《春秋考》、《春秋谳》一道,由梦得之孙叶筠刻于南剑州,此本今仍存,此外还有康熙《通志堂经解》本。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传,于《公羊》、《穀梁》多所驳诘。又认为《左传》作者不是孔子学生,乃战国时人,对《左传》亦多所批评。如认为诸侯世相朝为衰世之事,宰孔劝晋献公及鲁穆姜悔过之言皆是附会,批评十二次分十二国之谬,认为夹谷之会孔子沮齐景公事出于假托,堕郈、堕费不是孔子本意,诸侯出入有恶无恶、诸侯之卒或日或不日不必皆属褒贬,鲁侯之至与不至不可拘泥于成例等等。其论重训诂、详史实,虽有不当之处,但往往多出精深之论,叶梦得《春秋考序》自言其《春秋传》、《春秋谳》、《春秋考》三书关系:“自《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考》而推之,知吾所择而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此书最早刻于开禧年间,原为三十卷。其中记《左传》四百四十二条,记《公羊》三百四十条,记《穀梁》四百四十条。元程端学作《春秋辨疑》时曾对此书多加引用,可见尚为完本。明时散佚。今本亦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分《左传谳》十卷,《公羊谳》、《穀梁谳》各六卷。但《左传》缺九十条,《公羊》缺六十五条,《穀梁》缺八十四条,已非完帙。此书无刻本传世,现存传抄《永乐大典》本。

春秋考

十六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辨定考究,无不精详。《四库提要》亦誉此书“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今观此书,其持论较为平和公允,较少凿空之论。如其云:《春秋》者,古史之凡,而其目则在史”。又云:“《公羊》张三世、藉位以鲁以托王义、黜周为二王后,不足据。”又云“《春秋》虽讳国恶,但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贤者讳。”虽不尽正确,但较诸儒之说《春秋》者,则稍胜一筹。叶氏好发新说,如此书《统论》释《春秋》书名云:“春者,阳之中。秋者,阴之中,天道所以生杀万物者;《春秋》赏罚之法,法者天也,岂古之史概以是为名,特鲁能守之不易乎?”此书于宋宁宗开禧年间由其孙叶筠刻于南剑州,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可知其时尚有传本。明代藏书家皆不着录,可知已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其内容占原书十之八九。现存有宋开禧叶筠刻本、闽覆本。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后传本卷次不一。明商维浚《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题曰湘山郑景望撰,其文全与《岩下放言》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称郑景望为北宋元本、元祐间人,比叶梦得生平为早。所录郑景望颍川一诗,亦取自 《蒙斋笔谈》一书。又《岩下放言》旧无刻本,因之有人怀疑叶梦得剽取郑景望之书而作。然考书中称先祖魏公;又称余绍圣间春试不第;又称大观初,余适在翰林;又称在颍州时,初自翰林免官;又称余守许昌时,洛中方营西内;又称遭钱塘兵乱;又称余镇福唐;又称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数十万;又称余顷罢镇建康等。所述仕履皆与叶梦得本传相合。书中又称曾撰《老子解》、《论语释言》二书。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论语类,确有叶梦得《论语释言》十卷,道家类中有叶梦得《老子解》二卷,并所载《老子解》中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本韩非子之说,以为四支九窍云云。亦与《岩下放言》所述相符。据此可知,是书非为剽窃 《蒙斋笔谈》而作,当为后人剽剽窃此书伪作《蒙斋笔谈》。商维浚误信伪书,未加详考即收入 《稗海》,给后人带来了混乱。书中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文掌故,风俗文化等,颇为繁杂。书中多提倡佛道之说,沈作喆、王宗傅、杨简等人以佛理说《易》,实萌芽于此,体现三教合流之趋势。梦得学问博洽,多知故事,其所记录,颇有可采,足资治史者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石林遗书》、《观古堂所刊书》、《郋园先生全书》作三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北山小集

诗文别集。一作《北山集》、《程俱集》。宋程俱撰。此集为程俱所自编(见叶梦得序),凡四十卷。集中之诗,间于题下注所作年份,其年份多处先后失次,当是编而未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北山小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程俱集》三十四卷,当是另一系统的刊本。《文渊阁书目》未见著录,说明至明时,传世已稀。此书宋刊本,明末为钱谦益绛雲楼所藏,至清高宗乾隆(1736—1795)末,辗转归黄丕烈。据钱大昕跋,此宋刊本,乃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吴兴官��刊本。今通行本,为涵芬楼影印江安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影宋写本,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俱十九岁时,米芾读其诗,誉为李太白后身。然今存少数少年所作殊无李白风致,或少作多有散失。贺铸《庆湖遗老集》附录有俱所撰《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其文不见于此集,知俱中年所作亦有散失。惜不得《宋史·艺文志》二十四卷本之详。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五卷。章冲撰。章冲,字茂深,湖州吴兴 (今属浙江省)人,祖籍建州浦城 (今属福建省)。章祐曾孙,叶梦得之婿。官朝散大夫,孝宗淳熙 (1174—1189年) 中尝知台州。叶梦得精于《春秋》之学,章冲亦究心于《左传》,以《左传》“事不传义,每载一事,或先经以发其端,或后经以终其旨。有越二三君数十年而后备近者,亦或十数年有一人而数事相关,有一事而先后若异。臣君之名字有数语之间而称谓不同,间见错出,常病其不属。”(书序)为使其“大小之事”,“一览尽见”,遂“捃摭惟迁,各从其类”,抄录《左传》而成《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全书大体依《左传》每年之中所记史事分类标题,并用 《左传》十二公纪年为序。年下共系三百五十七目,有一年之下一目者,亦有一年之中多至七目者。其中,也有少数年份的史事未录。总的来说,《左传》原文叙事较详,则此书即立有类目,犹如提要。其书“掇其英精,会其离析,各备其事之本末”,以及立目细碎,都表现出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异趣。该书刊于孝宗淳熙乙巳(1185),晚袁枢十年,显示着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始跃居史坛的趋势。传本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解经》本,后者多附录一卷。

韩内翰别集

唐诗别集。韩偓撰。韩偓号玉山樵人,曾任翰林学士,故又名《玉山樵人集》。《崇文总目》载《韩偓诗》1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1卷,又载《香奁集》1卷。《郡斋读书志》作《韩偓诗》2卷,《香奁集》不载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则作《香奁集》2卷,《入内廷后诗集》1卷,《别集》3卷。各书著录均不相同。关于《香奁集》,早在宋代就有争议。沈括《梦溪笔谈》认为《香奁集》是和凝所作:“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而葛立方《韵语阳秋》却认为《香奁集》是韩偓作品,非和凝作。叶梦得则认为《香奁集》系韩熙载作。现存韩偓诗集的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1卷,《香奁集》1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1卷,抄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录《韩偓诗集》1卷,《韩内翰香奁集》3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4卷,《香奁集》3卷,附录2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四库全书》所收,与毛晋本同源,题名《韩内翰别集》1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四部丛刊》以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题名《玉樵山人集》,并附《香奁集》。

大鹤山人词话

郑文焯撰,龙沐勋辑。大鹤山人郑文焯为近代词学大家,批校宋人词集甚多,朱黄满纸,颇具新意,然散落海内藏家。1933年龙沐勋附记:“友人唐圭璋君,方议汇刊词话,属为搜辑遗佚,因拟汇录先生批校各集,兼及遗札中之有关于词学者,为《大鹤山人词话》若干卷,以报唐君,并先揭载本刊(《词学季刊》),为海内治词者之助云。”是编辑录《东坡乐府》(据《彊村丛书》本)批校语二十五则,如《永遇乐》(天末山横)一首,文焯按:“此词又见《石林词》,元刻既无之,毛本又以意题作‘眺望’,当据元刻及叶梦得词,删去此阕。”有的则用评语,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评语云:“煞拍画龙点睛,此亦词中一格。”另有附录“郑大鹤先生论词手简”五通、“大鹤山人词集跋尾”十一则、“大鹤山人论词遗札”二十四则,还有戴正诚辑“大鹤先生手札汇钞”十九则等,对研究郑文焯词学观点皆有助益。《词话丛编》据《词学季刊》辑入。

丹阳词

词别集。南宋葛胜仲(1072—1144)撰。一卷。胜仲有《丹阳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九十二首,词风力追二晏(晏殊、 晏几道),而终乏才力,成就远不可比肩二晏。取材面较窄。以《点绛唇·县斋愁坐作》及《蓦山溪》二词为代表作。有词家章法,词味颇浓。有《宋六十名家词》本,汲古阁刊本,毛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天津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本(北京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本,用毛刻本。《全宋词》收录其词82首。葛胜仲词清壮和雅,与叶梦得词风相近。

坦庵词

又名《坦庵长短句》。词别集。南宋赵师侠(一作“师使”)撰。一卷。师侠,字介之,新淦(今属江西)人。燕王德昭七世孙,淳熙进士,曾为江华郡丞,宦迹遍及湘、赣、闽。与叶梦得有交往。此集收词一百五十四首,为其门人尹觉编成。毛晋以为其词“多富贵气”。另一面,词人虽为宗室子弟,然长期浮沉于州县下僚,志趣高洁,思慕山林、摹景状物,有自然淡远之特色。故毛晋亦评此集立于词林可以“存一淡妆,以愧浓抹。”如“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天一阁藏抄本、汲古阁刊本、陆贻典校本(北京图书馆藏书)、《四库全书》本。《全宋词》收其词54首。赵师侠词风致淡远,但内容与意境均时见重复。

王直方诗话

诗话。北宋王直方撰。六卷。此书名称各家称引颇不一致,或称《王立之诗话》、《归叟诗话》、《兰台诗话》、《诗文发源》,此外尚有称《王子立诗话》、《王子直诗话》者。多杂录北宋苏、黄、王等人作诗佚事及论诗之语。郭绍虞《宋诗话考》云:“书中述事处多,论诗语少。即论诗之语,亦以转述他人者多而自得者少。”其中误漏者亦在所不少,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叶梦得《石林诗话》、赵令畤《侯鲭录》、张邦基《墨庄漫录》、吴曾《能改斋漫录》、洪迈《容斋随笔》、陈鹄《耆旧续闻》、陈岩肖《庚溪诗话》于其皆有纠补。然是书在宋诗话中为较早出者,直方所交游,又多当时名流,故其所录,亦有足资参考者。初著录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为六卷;《遂初堂书目》亦著录然不言卷数。明以还,已不见诸家著录。考宋曾慥辑《类说》所收是书仅一卷,已为删节之本,知是书早已遗佚。郭绍虞乃从《类说》、《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修辞鉴衡》等书中辑出凡三百零六条,收入《宋诗话辑佚》中,可见其貌。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薳、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考证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 《考古质疑》仿佛相近,只是文笔稍差。但征引繁富,订讹正舛,多为可取。

春秋三传辨疑

《春秋》学著作。元程端学撰。二十卷。程端学,字时叔,至治进士,官至太常博士。通《春秋》。此书外,另有《春秋本义》、《春秋或问》。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辨于下。大抵先存一必欲废传之心,而百计以求其瑕颣。求之不得,则以“不可信”一语否定。盖不信“三传”之说,创始于啖助、赵匡。其后析为三派:孙复《尊王发微》以下,弃传而不驳传者;刘敞《春秋权衡》以下,驳三传之义例者;叶梦得《春秋谳》以下,驳三传之典故者。至于端学,乃兼三派而用之,并以《左传》为伪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其为“妄构虚辟,深诬先哲”。然此书于研求书法,纠正是非,亦千虑不无一得,固不可概屏其说。有《四库全书》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