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空翠纷纷冷不流,风云常是护灵湫。山神鞭起龙行雨,散作炎州六月秋。
寒山
黄牛岩下水弯弯,葛帔篮舆自往还。不是湘累莫相问,祗应枯瘁似寒山。
寒山
紧峭江风结冻云,棨帘不暖拨灰人。山中幸有梅花历,开到南枝便是春。山影飘摇落雁风,寒歌断续钓鱼翁。一溪霜叶如猩血,夺尽斜阳十里红。
寒山
寒山一息影,岐路总忘机。敢望充藜藿,其如断蕨薇!徘徊贪有发,惆怅赋无衣。此地兼烽火,孤踪何所依!
寒山
飞雨过群岭,篮舆陟翠微。幽径入松际,轻风吹人衣。高士有遗迹,想见疏凿时。老屋就深树,寒泉泻平池。墓梅双虬龙,屈铁盘高枝。缅怀硕人轴,偕隐赋乐饥。已辞梁栋材,自远太庙牺。一门擅文藻,渊雅良可师。予亦慕高隐,愿采商山芝。鹿门期可遂,怀古生遐思。
寒山子诗集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五十六首。相传即允令寺僧道翘寻寒山平日所写之诗,于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厅壁得。所书诗句三百余首。又拾得土地堂壁上所书偈言,并纂集成卷。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宋时又名《三隐集》,淳熙十六年 (1189)沙门道南所作记中有记载。《唐书·艺文志》亦载“寒山诗入释家类,作七卷。”此集并为一卷,并以拾得、丰干诗别为一卷附于后。由明新安吴明春校刻。其诗内容广泛,既有劝人弃恶从善之诗,也有描写服食、求仙生活之作,亦有讥讽时世,同情民生的篇什。其诗语言通俗,如同口语,形式自由。大抵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机趣横溢,亦足以资劝戒。在唐代诗僧独具一格。其诗亦被后人称为 “寒山体”。现存宋本有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一所著录的原汲古阁藏本《寒山子诗集》一卷。《四部丛刊》即用建德周氏覆《天禄琳琅》宋本影印。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著录《三隐诗集》一卷,即淳熙十六年(1189)天台国清寺僧志南刊本。及1926年,董康在日本图书寮所见的东皋寺本(南宋宝祐三年(1255)行果就江东漕司本所重刻。元代有高丽覆宋本。明刊本有,天台僧永乐十四年(1416)重刻宋淳熙刊本,名为《天台三圣诗集》,正德十一年(1516)闽建阳书坊慎独斋刻本,万历七年(1579)王宗沐刊本。清代有金陵刻本、择是居仿宋刻本、广州刻本等。其中以《择是居丛书》本为最佳。
寒山 其一
紧峭江风结冻云,棨帘不暖拨灰人。山中幸有梅花历,开到南枝便是春。
寒山 其二
山影飘摇落雁风,寒歌断续钓鱼翁。一溪霜叶如猩血,夺尽斜阳十里红。
寒山扫地赞
横也扫,竖也扫。七佛之师,狼藉不少。
寒山把蕉叶执笔赞
吟诗吟未就,执笔且搜枯。欲写芭蕉上,依前一字无。
寒山赞 其一
一句子,少机杼。作是思惟时,吾心在何许。芭蕉叶上三更雨。
寒山赞 其二
一见重岩壁立,挺然气宇争高。默默思量觅句,可怜走却金毛。
寒山赞
做诗无题目,只要写心源。心源虽难搆,浅深在目前。白云抱幽石,藤花树上纡。丰干不识你,道你是文殊。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 其二
自有一经,不肯受持。却从他觅,可煞愚痴。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 其一
手持经卷,付与同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寒山拾得望月赞
木叶题诗,寺厨执爨。遇夜乘闲,林间舒散。一片冰壶无影像,分明照破渠肝胆。堪笑当时天台山中,也无一个具眼。
寒山题诗赞
国清窃得残羹饭,也学人前弄竹篙。欲写断崖无活句,心如秋月待如何。
寒山拾得赞
寒拾相逢便拍肩,双收双放笑掀天。古今一片闲田地,露出寻常茗帚边。
寒山拾得赞
指东画西,眼笑眉垂。心似秋月,发如乱丝。吟句不成句,题诗不是诗。丰干轻饶舌,败缺一时知。善哉苦哉,敢称七佛之师。
寒山赞
没伎俩,爱吟诗。一句子,少人知。寥寥静听松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