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兰亭考

作者: 桑世昌字数:4.5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二卷。按《兰亭序》为行书法帖。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中叙述王氏真迹流传的各种说法。真迹原为王氏子孙掌握,后至南朝陈天嘉时,为王氏七代孙智永所得。唐时为太宗李世民所得,推为王书代表,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最著。又有一种说法,石晋之乱时,弃石刻于中山,宋初归李学究所得。李死,其子摹以售人,为定武帅宋祁所得,以石刻之。现今石刻首推“定武本”。书中还考证了王羲之作《兰亭序》的年岁。《辨笔阵图》曾说:“羲之年三十三书兰亭”。桑氏考证,王羲之生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到永和九年(353)兰亭修禊时,应当是五十一岁,纠正了三十三岁之误。至其入法一门,以及书苑禁经诸条,不若姜夔考证之精密,所以曾宏父、陶宗仪等人,都称赞姜考,而不用本书。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 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山谷论书

作者: 黄庭坚字数:3.62 千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书论。宋代黄庭坚撰。散见《山谷文集》和《山谷题跋》。内容包括甚广,整理绎绪,大要有三:(1)认为“墨池笔冢,非传者之妄也”,故异常重视字内功夫,并从用笔、用墨、读帖、临摹等方面予以阐发。用笔主张“悬腕”、“高执笔”,提倡“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读帖强调要“观之入神”、“会之于心”;临摹认为“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不能学魏晋人用字多破体;用墨主张不宜过浓,也不宜过淡。此均经验之谈。其中“高执笔”为后人学大草及草书开了新门径,山谷于此成尤存巨功。(2)“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胸中有万卷书”。他认为,要使书艺脱俗,仅凭字内功夫犹难奏效,须求之于字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品道德,所谓“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二是渊博学识,所谓“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并认为苏轼书所以能脱俗,就在于“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唐代张怀瓘“先文而后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苏轼所说的“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的观点尤相契合,体现出宋人所重的文人趣味。三是触物感悟。他认为:“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亦即以自然为法。并认为自己草书,是“得江山之物”,用笔“少进”乃“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结果。(3)“凡书百病,惟不可俗。”他论书专重“韵”,“韵”乃“俗”之反,于此提出品鉴书法的三个标准,即不俗、韵胜、字中有笔。所谓不俗,是指书法要体现书家的完美人格和渊深学养。所谓韵胜,是指书家精神世界与字的结体得势高度统一。所谓字中有笔,既指全幅体势新巧,抖擞峻拔,亦指笔画别出心裁,欹正相生。这些见解对后世书论颇有影响。

金石录

作者: 赵明诚字数:12.1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赵明诚编著。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诚)人。明诚雅好金石,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搜求,金石碑刻家藏甚丰。后来,他受到欧阳修《集古录》的启发,编写了这部《金石录》。全书凡30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前10卷为目录,共收金石碑铭凡2,000种,其中也有少量宋代资料;后20卷为辨证,对2,000种资料中的502种作了题跋。题跋着重记叙材料的出处和收藏过程,兼及材料本身的形制特点,一般不考证其所负载的铭文,例如卷13“玉玺”文条:“右玉玺文,元符中咸阳所获传国玺也。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将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之,凡二本,以其一见遗焉。”本书材料宏富,考订精审,为研究古代金石文字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版本较多,初刻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后版本迭出,有焦竑从秘府钞出本、文嘉从宋刻影钞本、顺治四年(1647)谢世箕刻本、雅雨堂丛书本、三长物斋的重校刊本等。

诗童子问

作者: 辅广字数:13.6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辅广撰 辅广,宋逵子,字汉卿,号潜庵 (一说潜斋)。师事吕祖谦及朱熹。宁宗初伪学禁严,学徒多避去,广不为动。嘉定初上政府书,反复于是非成败之际,筑传贻书院,教授学者,时称传贻先生。著有《四书纂疏》、《六经集解》、《通鉴集义》、《诗童子问》、《日新录》等书。《诗童子问》之大旨,主于羽翼《诗集传》,叙述平日闻于朱子之说,故曰童子问。卷首载大序小序,采录《尚书》、《周礼》、《论语》说诗之言,各为注释。又备录诸儒辨说,以明读诗之法。书中不载经文,惟录其篇目,分章训诂。末一卷则惟论叶韵。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二十卷,其中有胡一中序,言阅建阳书市,购得而锓诸梓。而且载朱子《集传》于上,《童子问》于下。此本仅十卷,不载朱子《集传》,也无一中序,故卷数减半,并非有所缺佚。其说多掊击诗序,颇为过当。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诗考

作者: 王应麟字数:3.06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宋王应麟著。此编专考三家《诗》说。《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者。其后,《韩诗》亦仅存《韩诗外传》,《韩故》、《韩诗内传》、《韩说》皆佚。王应麟收集各书所引三家《诗》说,以存三家逸文。又旁搜广讨,著《诗异字异义》、《逸诗》,附于其后。所辑各条,一一注明出处,所引《韩诗》最多,《鲁诗》、《齐诗》仅寥寥数条。因《韩诗》后亡,唐以来注家所引较多。卷末有《补遗》,掇拾所阙。明代董斯张补十九条,其中“子华子清风婉兮”一条,出北宋伪书。清会稽人范家相因王应麟书著《三家诗拾遗》,共十卷,最为完备。并摘王应麟书所录《逸诗》,如《楚辞》之“驾辨”、夏侯玄辨乐论之“网罟丰年”,《穆天子传》之“黄竹”,《吕氏春秋》之“燕燕破斧”等,以为皆出子书杂说,更不应录及殷商以前所言。但王应麟书筚路蓝缕之功终不可灭。今存《四库全书》。

小学

作者: 朱熹字数:5.14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中国南宋朱熹(1130~1200)编著。这是一部古代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本。1187年写成。全书共6卷,385章,分为内外篇。内篇4卷,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题,分别阐明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五伦之教,恭敬修养工夫;辑录历代思想家的行为、表现等。外篇2卷,以《嘉言》、《善行》为题,分别辑录了汉至宋代诸多思想家的言论和行为表现、格言政事,具体形象地给学生举出榜样。该书既有封建道德的理论说教,又把古代贤人的“嘉言懿行”汇集起来,使儿童通过此书,即读、即讲、即知、即行,以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从小树立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目的。宋代以后,此书成为历代各类学校,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入门教材,影响甚大。该书注释校勘本主要有:明代陈选《小学集注》,清代张伯行《小学集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朱子小学节本》等。

定性书

作者: 程颢字数:1.70 千字、 更新:2022-07-06

又称《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答张横渠子厚先生书》,北宋程颢著。论述己性不分内外物我,主张通过定性的方法,达到廓然大公、顺应万事而不动情感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为此,程颢特作《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表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张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张载“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既然以“己性”为内,“以外物为外”,就不免要产生“己性”为外物引诱、“定性未能不动”的问题。程颢主张“性”无内外,宇宙之心同为一体,没有物我之分和主、客观之别。“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若能懂得不“以内外为二本”,就不会产生不能“定”的问题。世上一般人受外物之累而丧失“天理”的根本原因是“自私”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自私”就会为追逐私利行为无所顾忌,和“廓然大公”相对立;“用智”就不能明白顺应自然的道理,和“物来顺应”相对立。程颢认为,“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做到了“内外两忘”,应顺万事而不动感情,就能达到“定性”的道德精神境界,“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程颢的“定性”即“定心”。他作定性说的目的,是反对张载道德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为“灭私欲,存天理”提供理论依据。

礼记要义

作者: 魏了翁字数:0 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此书取有关《礼记》注疏,据事列类,摘取要义,删节注疏,存其简当,去其繁冗。每段之前,各有标目,以便观览理解。《礼记正义》疏文繁多义理丰富,但不易得其涯略,此书将其删汰过半,又甚精允,可作为研究《礼记正义》的精本。书中第五卷《王制》分上、下,实有三十四卷。今存本缺《曲礼》上、下两篇,故实存三十二卷。今存《四库全书》。

叙古千文

作者: 胡寅字数:397 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宋胡寅 (1098—1156)撰。黄灏 (生卒年不详) 注。胡寅字明仲,崇安 (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弟之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授校书郎,受学于杨时。金人南侵,上书高宗,建议兴师北向,反对遣使讲和。著作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等。黄灏字商伯,都昌(今属江西)人。擢进士第,光宗即位 (1190),官太常寺簿。是书综合史事,故名“叙古”。卷末有朱熹、李昴英二跋。朱氏云:“叙事立言,昭陈法戒,实有春秋经世之志。至于发明道统,开示德门,又于卒章深致意焉。新学小童,朝夕讽之而问其义,亦足以养正于蒙矣。”李氏云:“其叙古字,凡千不重。虽饮席间谈笑成之,而上下数千载,关系大处,包撮略尽,兴君昏主之理乱,哲佐悖臣之功罪,吾道异端之正偏,一字森严,百世确论。”是书有《粤雅堂丛书》本。

家范[全译本]

作者: 司马光字数:12.2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北宋名儒司马光所撰关于修身齐家之规范。10卷。唐狄仁杰著有《家范》10卷,史志虽载其目,但书已不传,司马光取仁杰书旧名,加以甄辑以为后学准绳。首载《周易·家人卜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诗·思齐》篇语,作为全书之序。其后自 “治家”至 “乳母”凡19篇,皆杂采史事可为法则者,亦间有司马光论说。认为 “治家莫如礼” ,齐家的规范应是: 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 (《家范》卷2) ; 为人父者,“爱子教之以义” (同书卷3) ;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同上) ; 为子者,则以孝为天经地义,为行动之准则。此书节目备具,简明扼要,切于日用,且大旨归于义理,以敏德为行本,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修身齐家的规范。《四库全书》、《留余草堂丛书》收录。另有《朱文端公藏书》、《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收录清朱轼评点的《家范》。此本为《家范》译文本。


1 95 96 97 98 99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