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周易观彖

作者: 李光地字数:9.8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李光地撰。十二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本,大旨在阐述《易》理,兼参《易》象。《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在前也。其《语录》及《榕村全集》所载,颇申明先天诸图;而是编则惟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然亦不竟其说。余皆发明《易》理,兼证以《易》象,而数则略焉。盖亦谓邵子之学为《易》外别传也。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亦未竟其说。其余均是发明易理,兼证易象,于数学则略而不谈。

周易章句证异

作者: 翟均廉字数:8.6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翟均廉撰。11卷。翟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此书取《周易》古今各本互相考校,将其篇章次序及字句、句读之异同逐卦逐爻悉为排列,校勘颇为精密,间或附以己意,以“廉按”二字别之。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此书考证《周易》历代各种版本篇章、句读之异同,其辨析校勘颇为详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取《周易》古今诸本同异之处,互相考证。例如,李鼎祚《周易集解》每卦卦辞前,皆冠以《序卦》之文。周燔则于卦辞前列《大象》卦辞,后列《彖传》。赵汝梅卦辞前列《大象》,卦辞后列《彖传》,次《文言》、爻辞。李过、方逢辰乾卦卦辞后,列 《彖传》,次《文言》,次《大象》,次爻辞。

周易筮述

作者: 王宏撰字数:10.2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曰《变占》,尊圣经,黜《易林》,稽之《左传》,与朱子大同小异;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极》、曰《中爻》,中爻即互体;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气》,卦气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卷六曰《卦辞》;其卷七曰《左传国语占》、曰《余论》;其卷八曰《推验》,采之陆氏,其涉于太异可骇者弗载。其书虽专为筮书而设,而大旨辟焦、京之术,阐文、周之理,立论悉推本于经义。较之方技者流,实区以别。故进而列之《易》类,不以术数论焉。”

周易玩辞困学记

作者: 张次仲字数:27.01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张次仲撰。十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尽弃象数、谶纬旧说,专主义理,其大旨多切于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不敢侈谈象数,又雅不信谶纬之说,惟于语言文字间求其谛当有益于身心者,辄便疏录,岁久成帙。经二十余年,凡六、七易稿而后成。持论最为笃实。于《乾》卦遵用王弼本,以便解诂,而仍列郑康成本于简端。前集诸儒之论及己论数十条为《读易大意》。其所论辨,如谓八卦因重之法,自十六、三十二以至六十四,卦变某卦自某卦来,皆夫子所不言。河图洛书之外,别无他图。后人依托夫子之言而支离蔓衍。又谓一卦六爻如主伯亚旅,无此以为君子,彼以为小人,反背错综之理。盖扫除轇轕之说,独以义理为宗旨,虽尽废诸家义例,未免开臆断之门。然其尽废诸图,则实有劖削榛芜之力。且大旨切于人事,于学者较为有裨。视绘画连篇,徒类算经奕谱,而《易》理转置不讲者,胜之远矣。”

易经衷论

作者: 张英字数:3.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张英撰。二卷。《张文端集》本。此书专辨六十四卦经传之旨,不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每卦各为一篇以诠解大意,而不列原文。解说以朱熹《易本义》为宗,但又不固守朱熹之说。如坎卦:朱熹以“贰用缶”为句,此书则从程颐《易传》,以“贰”字应属上句,断为“樽酒簋贰”。

易经通注

作者: 傅以渐字数:9.95 万字、 更新:2022-07-07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代以前诸儒之说汇为一书,虽对易理多所发明,但其中异同互存

易汉学

作者: 惠栋字数:4.1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经训堂丛书》本。此书大旨,乃追考汉《易》学说,掇拾其余绪,陈述其要例。全书所考,凡孟喜《易》二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二卷(干宝《易》附见)、郑玄《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末一卷为惠氏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传》自称五世传孟氏《易》;以郑玄次京房者,以《后汉书》称玄通京氏《易》也;

易笺

作者: 陈法字数:13.7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八卷,清陈法著。以《易》是专言人事之书,彖辞、爻辞所言天地,雷、风等象也不是讲阴阳。《系辞》所说错综指揲蓍而言,谓错综七八六九之数, 以确定各卦之象。来知德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故被斥为颠倒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以为《易》专言人事,故彖爻之辞未尝言天、地、雷、风诸象,亦并不言阴阳。考《震》彖言‘震惊百里’,即象震雷;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词不言象者,未为尽合。然其持论之大旨,则切实不支。至来知德以伏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法则谓:‘《大传》所云错综者,以揲蓍而言,错综其七八九六之数,遂定诸卦之象,今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也。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也。先儒虽言卦变,未有易其阴阳刚柔之实,颠倒其上下之位者。今以《乾》为《坤》,以水为火,以上为下,混淆汨没,而《易》象反自此亡矣。”

易小帖

作者: 毛奇龄字数:3.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五卷,清毛奇龄著。实为毛奇龄论《易》之语,由弟子编次成书。旧目原为十卷,后删为八卷,最后定为五卷。全书论说一百四十三条,皆讲《易》杂说,与毛奇龄《仲氏易》相发明。书中多引前人训诂,以纠近人说《易》之误,其说多申汉儒之论,而对王弼,陈抟驳斥最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种是其自编,余皆出其门人之手,故中间有附入门人语者。此《小帖》凡一百四十三条,皆讲《易》之杂说,与《仲氏易》相为引伸。朱彝尊《经义考》云:皆西河氏纪说《易》之可议者。今观其书,徵引前人之训诂以纠近代说《易》之失,于王弼、陈抟二派攻击尤力。

易原就正

作者: 包仪字数:15.72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包仪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颇取陈抟、邵雍先天之学。然亦多能发明《易》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世》而无由求得其书。自顺治辛卯至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乃得其书于王可南家。至江宁寄食僧寺,玩求其旨者一年,始有所得。盖亦孤寒之士,刻志自立者也。仪之学既从邵子入,故于陈抟先天图信之甚笃。其《凡例》并谓:行世《易》说,种不胜数,要皆未尝读《皇极经世》,无怪乎各逞私智而总非立象尽意、观象玩辞之本旨。其持论尤谬于一偏。然其书发挥明简,词意了然,乃非抛荒经义、排比黑白、徒类算经者可比。其谓洛书无与于《易》,则差胜他家之缴绕。每爻皆注所变之卦,亦尚用《左氏》筮法,颇为近古。盖其学虽兼讲先天,而实则发明《易》理者为多。其盛推图学,特假以为重焉耳。”


1 92 93 94 95 96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