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苇航纪谈

作者: 蒋津字数:2.51 千字、 更新:2022-07-06

笔记。宋蒋津著,五卷。原书已佚。《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有摘录。其中《说郛》涵芬楼本存有十则,宛委山堂 本存有十一则(含前者之十则)。书中记有嘉泰间事,知著者为南宋后期人。书中内容甚杂,或记奇闻异事,或考辨俗语(如“冤家”),或记朝 廷君臣言行,亦谈文学,如记苏轼在杭州之遗 迹,引述前人诗话并评林逋咏梅佳句等,此外, 也有记他事而涉及陆游、杨万里者。

训世评话

作者: 李边字数:3.77 万字、 更新:2022-07-06

《训世评话》是朝鲜早期一部非常独特的汉语课本。它既不同于当时朝鲜人学习汉语所常使用的“百、三、千”和四书五经等来自中国的汉语课本,也不同于朝鲜人自己编写的《老乞大》、《朴通事》等“会话体”汉语课本,是朝鲜人李边在采集中国及朝鲜古代“名贤节妇”故事的基础上,译以当时汉语白话,用“评一话体”编撰的一部汉语课本。因此,它无论是在朝鲜汉语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汉语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余师录

作者: 王正德字数:3.6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 (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内容以常见者居多,也包括当时的遗籍。宋人论文,多区分门户,务为溢美、溢恶之辞。此书采集众说,不参论断,去取之间,颇为不苟。据序称:“是书《宋志》不著录。《文渊阁书目》载王正德《余师录》一部,一册,亦久无传本。惟载于《永乐大典》中,首尾虽完备,却不分卷数。今约略篇页,定为四卷。”有《永乐大典》本。

文则

作者: 陈骙字数:1.98 万字、 更新:2022-07-06

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二卷。南宋陈騤(kui)著。《文则》所谓的“文”,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包括诗在内的文学与应用作品,狭义则指文辞。它虽可宽泛地列入文学理论著作,但所论着眼于句法、修辞、用语、文体等细处小处。共六十二条,显得比较烦琐,体例也比较杂乱,有时则不乏精辟见解。所论的依据及举例均本之于先秦诸子与六经。《文则》论及为文的一般原则,如主张语言协调,简洁,不可强搜古语以叙今事,以意为主,等等,都较为允当。其论句法,如助词的作用,倒装句法的功能,以及文辞的上下相接、彼此交错等等,都较细致,为过去所少见。在修辞方面如论比喻以达其情,罗列了直喻、隐喻、类喻、诘喻等十种方法,可谓辨析细微,发前人所未发。最后论“序”、“说”、“问”、“记”、“传”、“解”、“辩”、“论”等近二十种文体,都从六经、诸子中寻其渊源所自。这种各类皆备于先秦之说,上承刘勰,下启章学诚之论。《文则》的弊端,一是过分琐细,二是多为“死法”,但毕竟是古代句法、修辞学较早、较集中的探索,对后人有启发意义。要重视作品语言文字的提炼、修饰、安排,以便更好地达意抒情,这是我们应予把握的精神实质之所在。至于书中所讲的种种方法,既不必一意遵循,亦不必一概否定。

颍川语小

作者: 陈昉字数:1.41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 (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论文多辨别经史句法,又颇似陈骙《文则》。全书分上、下二卷,大体考据详核,如辨女娲补天非炼石,则取张湛之说;辨同姓不必同氏,则从许慎之论;以及名称字义沿讹袭谬而不知者,皆一一订证。书中还保留不少风俗习惯的资料,如“国朝之令,非妇女小儿不准衣纯红黄,唐制庶人服黄,系铜铁带,非庶人不服黄,与本朝之制不同”。为后人研究唐宋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也有疏舛之处,如谓履端为闰月之名,则未考 《左传疏》、《史记注》; 谓叵罗不知何器,则未考《北史·祖珽传》及李白、岑参诗;谓只字毛诗以外别无所出,则未考楚词大招;谓䤩尾讹为獭尾,由黄幡绰,则未考王建诗及王得臣《麈史》; 谓林逋诗郭索钩輈用本草语,则未考扬子法言及李群玉诗等等。比起王观国 《学林》、王应麟《困学纪闻》来,稍逊一筹。但比起那些专记俳谐、叙述神怪的书籍来,有益之处很多,足资研究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印,后原本散失,仅靠《永乐大典》保存部分内容。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 《永乐大典》中按韵抄出,以类相从,编为上下二卷,以广流传。今传本尚有《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本。

萤雪丛说

作者: 俞成字数:1.09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卷。南宋俞成(生卒年不详)撰。俞成字元德,东阳 (今浙江金华)人。是书卷首有庆元庚申 (1200)俞成自序,称年四十后即不应科举,“优游黄卷,考究讨论,付之书记,囊萤映雪,无所不为,尘积日久,遂成一编,目曰 《萤雪丛说》,”以 “囊萤映雪”,“照耀方册”,“以见其学之笃而志之锐也。”其书多言揣摩科举之学,而谆谆于假对之法。一事一记,共分致字说、谷字说、忍字说、声律对偶假借用字、诗题用全句对、记史法、解书诀、歌颂、祝寿、祭文、四凶辨、赋假人名体状题意、赋善使事、韵学、诗随景物下语、诗人警句、史臣不载人臣实事、功臣特进朝清、试画工形容诗题、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文章话法、注题目出处、文字节要、以论语法言章句戏有官君子、梦见主盟道学、不责酒过、忠恕违道不远、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解书、评论词赋破题、用复变夷、天堂地狱、善恶有报等六十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皆迂鄙,所记契丹祭文之事,盖本孙奕《示儿编》,不能纠驳其非,仍述为美谈,尤齐东之语。其解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二句,谓过当宥而大者不在所宥,故曰无大,故当刑而小者不在所刑,故曰无小。又训皋陶陈谟为射策之义。皆穿凿附会,无可取也。”其实,书中所记,多作者追求科举经验之谈,间及遗闻琐事,未能全废,亦可参考。今有 《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稗海》、《金华丛书》、《儒学警悟》、宛委山堂 《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

演繁露

作者: 程大昌字数:7.1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又称《程氏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南宋程大昌撰。绍兴中,董仲舒《春秋繁露》初出,其本不完。大昌见《通典》所引“剑之在左”诸条、《太平御览》所引“禾实于野”诸条有伪,因谓董仲舒原书必因一事一物而断之己意,乃精心探索,自为一编,撰成此书,仿董仲舒《春秋繁露》之名而定书名。全书以格物知为宗旨,《自序》谓,格物致知之书,“先秦则《尔雅》,入汉则《繁露》,其后转而为释名。《尔雅》正谬刊误皆小学也,而论事谈理者必稽焉”。“故《尔雅》得与经比。《繁露》以下既杂载后世之制,则其书往往晦伏不扬,此贵耳贱目之过也”(《演繁露》程大昌自序)。因此,大昌不限古今,收载三代至宋时杂事,共四百八十八则,不分类,演入书中。晚年寓居乡里,又为《续编》六卷,分制度、文类、诗事、谈助四门,共二百二十九则。体例名晰,广征博引,以考证名物典故为多,其中以宋朝制度尤详。引书皆注出处,卷帙较繁者注明卷数,于考据之法为善。《四库全书总目》说大昌所著“精深明确,足为典据”。该书对于研究三代至宋,尤其是宋朝政治、社会、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清照旷阁刻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等。《续古逸丛书》本为十卷,《儒学警悟》本为六卷,《唐宋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为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节录五十七则,不分卷。

养疴漫笔

作者: 赵溍字数:4.69 千字、 更新:2022-07-06

笔记。宋赵溍著。所记内容颇杂,奇闻异事、医术药方、市井传闻、两宋君臣轶事,皆见卷中。其中有较多文字涉及宋代文人及文学创作,如宋太祖与李煜谈诗,靖康难后中原某驿壁所题爱国诗,金人翟钦甫之诗才等等。然亦带有较多传说成分,如记苏轼知贡举泄试题与李方叔而为章惇二子所得,记陈亮与辛弃疾交而陈惧辛害而盗其骏马以逃事等。今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说郛》(宛委山堂本)、《学海类编》等本。

学斋占毕

作者: 史绳祖字数:3.4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 (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遇有所得,质之于师友而不谬也,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学斋占毕》史绳祖自序),以成是书。全书共分四卷,分门别类,一事一条,共一百二十九条。主要考证经史疑义。间有疏舛之处,如,君子怀刑,训“刑” 为 “型” 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训 “与” 为“许”;以凡事物之九数皆为乾元之九;以禹于周易直鼎卦;以至解黄庭坚诗以讥苏轼等,皆失于穿凿。又如,讥杜预注左传误称逸书,而不知古文之晚出; 谓“市井”字出《后汉书·循吏传》,而不知本出《国语》;谓双声诗始姚合,而不知先有齐王融,等等,皆疏于考证。综观全书,精确者为多,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百川学海》、《学津讨原》、《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四卷,《稗海》本作《学斋占毕纂》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学斋占哗》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学林

作者: 王观国字数:16.0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笔记。10卷。王观国著。《学林》书名,系取《汉书·叙传》“正文字惟学林”之语。宋人引述此书,或称《学林》,或称《学林新编》,后世传本则通称《学林》。本书是较为专门的学术笔记,以考辨文字的形体、音韵和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及前人诗文,广采《说文解字》、《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资料搜集详备,论述得失,考证异同,往往有独创的见解。本书虽然大致属文字学著作,然所引例句例字,往往出自前代诗文名篇,其中有不少条目,已越出文字训诂的范畴,具有鉴赏评论性质。故对今人理解、赏析这些作品,具有参考价值,也有许多可以作为诗话的补充材料。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1988年出版田瑞娟的点校本,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并把每则加上编码标目置于卷首。


1 89 90 91 92 93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