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长沙药解

作者: 黄元御字数:8.85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草类著作。清黄元御撰。四卷。元御有《素问悬解》已著录。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四首。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而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名为纲,论述药之性味、归经、功用,及所组成诸方之主治、配伍。对《伤寒》、《金匮》二书方药基本上作了解析。因此本书不仅对学习本草、方剂有所裨益,而且也可供学习《伤寒》、《金匮》者参考。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燮和精舍刊本,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左书林石印《黄氏医书八种》本。

伤寒悬解

作者: 黄元御字数:13.96 万字、 更新:2022-07-07

十五卷。清黄元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 “四圣”,主张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 “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之旧”,故对《伤寒论》重新加以校订。卷首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为脉法;卷三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卷七为阳明篇;卷八、卷九为少阳篇;卷十为太阳篇;卷十一为少阴篇;卷十二为厥阴篇;卷十三为伤寒类证;卷十四为汗下宜忌。卷末附驳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黄氏认为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佚,于是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则由岐伯、秦越人针刺之法变通而来。黄氏论述伤寒运用运气原理,立六经以治伤寒,以六经为纲,从六气首列各经病提纲,然后于各经之中论本病、经病、脏病、腑病、坏病等,并指明传脏、传腑、入阳、入阴等不同情况,制汤丸以疗感伤,以守五味。书中脉法共有八十三章,六经经证以及入腑传脏之里证误行、汗吐下之坏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之类证、汗吐下、宜忌八十六章,共五百三十七章,一百一十三方。黄氏对《伤寒论》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常变,辨其宜忌,更定旧书伪乱。使此书纲目清晰,便于阅览。有道光十二年 (1832)燮和精舍刊本,咸丰九年 (1859) 顺德黄氏刻本。

难经悬解

作者: 黄元御字数:2.5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医经著作。二卷。清·黄元御撰于1756年。作者认为古来注《难经》者虽代不乏人,但多疏漏而未能详尽,故以为“《难经》不可不解”。黄氏根据个人阅读《难经》的心得,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注文大多简要,诠释或以《内经》理论为基础,采集历代《难经》注家的学术观点加以综合。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现有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等。

素问悬解

作者: 黄元御字数:27.20 万字、 更新:2022-07-07

医经著作。13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者认为“先圣传经本以起死,讵知下工学古反以伐生,良由文义玄深,加之编写凌乱”使然,故力纠错简。于是按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等十类将《素问》的主要内容重新予以编次,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并将已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书末附冯承熙《校余偶识》1卷。

灵枢悬解

作者: 黄元御字数:14.2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遵经据典,主张“理必《内经》”,认为“《灵枢》乃《素问》之原,凡刺法、腧穴、经络、脏象,皆自《灵枢》发之,而错乱舛互亦与《素问》相同”,故提出错简观点,因而“正其错乱,发其幽杳”。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注释,于中确有精辟见解,足以解悬。现有多种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四圣悬枢

作者: 黄元御字数:4.1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五卷。清黄元御撰。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分为温病解、疫病解、痘病解、疹病解和伊公问等五部分。黄氏认为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岁气所致。小儿之痘病并非为胎毒,小儿之痘即大人寒疫。如能因其将急表发散,则痘可以不出。其观点独树一帜,为宋以来所未有。黄氏认为痘病之发,一时遍及远近,轻则皆轻,重则皆重,谓之岁气,亦有一定道理。然并非无懈可击,如小儿之痘实为胎毒伏其内,岁气感其外,相触而发。黄氏谓与胎毒无关,则无法解释小儿同感岁气,未出痘者发病,已出痘者不病的现象。黄氏提出温病与伤寒有别,将二者混淆,始自王叔和。治病应以抑阴扶阳为要。伊公论为作者答伊赞咸氏问,为前四卷之补充。书中博引经典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阐发寒温之理,多有独特见解。黄氏论病皆分为六经辨治,后附方药,为后世研究伤寒、温病及儿科疾病提供了重要资料。有乾隆十八年(1753)燮和精舍刊本、同治五年(1866)爱竹山房刊本、1915年锦章书局石印《黄氏医书八种》单行本。

素灵微蕴

作者: 黄元御字数:4.56 万字、 更新:2022-07-07

综合性医书。4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书于嘉庆五年(1800年)。为作者研究《内经》的心得。前2卷论述病因、病理、治法,按胎化、脏象、经脉、营卫、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十解论述。后2卷论16种病证,结合病案以分析病因、病机及各种兼症、变症之由来。

天仙金丹心法

作者: 柳守元字数:5.98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辑要》壁集,一为松飞破译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书中八仙为:三山笛史韩湘、蓬莱道人张果、紫微垣山(酿花墨客)蓝养素、醒眼道人(富贵解人)曹器杰、铁杖老人李元中、盍缕道人何淑清、秕秕道人钟离权、回道人吕岩。另外,除了八仙之外,书中还搬出了张道陵、葛洪、许逊、苏郎、刘海蟾、丘处机、白玉蟾、张伯端等等一大堆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作序。然此书大旨应是全真道北宗的清修法,关涉全程而详细精切,读者自能鉴识。

易图明辨

作者: 胡渭字数:10.2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人胡渭著,10卷。考辨“河图洛书”之伪,证据确凿。指出易图本出自北宋邵雍,由于朱熹沿其说,始盛行。此书出,使依托阴阳五行、河图洛书之伪说不再依附经训以自重,动摇了宋学的统治地位。梁启超称该书“实思想之一大革命也”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与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初,陈抟推阐《易》理,衍为诸图,其图本准《易》而生,故以卦爻反复研求,无不符合。传者务神其说,遂归其图于伏羲,谓《易》反由图而作。”

田间易学

作者: 钱澄之字数:29.8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平允,与元钱义方之论合,而义尤明畅。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独其《周易杂考》一条,既深慨今本非朱子之旧,而徒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不能更其次第,以复古本。盖刘㝐旧刻,国初尚未得见,故知其误而不能改,仍用《注疏》本也。”按,《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刊入此书不分卷,可资参考。


1 87 88 89 90 91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