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参同直指

作者: 刘一明字数:5.17 万字、 更新:2022-07-07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复姤昭二气之归奔。月亏盈,应精神之衰旺;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真意则象捐。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之修真之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

参同契阐幽

作者: 朱元育字数:9.06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参同契阐幽》是清时期北宗龙门朱元育所作,内里对《参同契》进行内丹学的解释,不同于许多丹经中用语晦涩,条理分明,语句直白,力图将内丹术讲解清晰,并开篇就阐述了阴阳之在内丹中的奥妙,直指其为核心首要关节,分析阴阳理论在内丹学中的呈现和应用。

碧苑坛经

作者: 王常月字数:5.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碧苑坛经》系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高道王常月的重要宣教经典,龙门派能够在清初出现“中兴”局面,很大程度上跟王常月推行的持戒重律、开坛授戒、炼心养性等措施相关。生死问题是宗教的核心问题,道教也不例外,因而追求“长生久视”就成为了道教道、法、术思想体系的首要目标。王常月在《碧苑坛经》当中也着重探讨了他对“不死”的看法,这反映了全真道在明末清初修道思想上的一种回归,即回归到蒙元时期的修道思想主流上,也是一种正本清源的举措。

百字碑注

作者: 刘一明字数:4.93 千字、 更新:2022-07-07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测字秘牒

作者: 程省字数:2.58 万字、 更新:2022-07-07

《测字秘牒》是一部专门描述古代测字术的参以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古代学说阐述测字方术的专书,非常具有代表性。书中开头言称“然测不立法,不足以示学者之权衡;字不加减,不足以开问者之蒙昧。是必乘除损益每一字到真机,流动变化数字于其间,则所问之事昭然在目,验后岂不愉快?”此书方术中的最大特点,是认为一个汉字处处有太极,所以可以通过十种方法,可以需要进行测算的汉字进行添笔减笔等演化操作,使得一个汉字可以千变万化衍伸出其它汉字及更多的意义,使得测字术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个体汉字,而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医学源流论

作者: 徐大椿字数:4.82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庄子集解

作者: 王先谦字数:34.85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王先谦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樾、郭庆藩之言,都予以斟酌采择。对于陆德明音义,列句读异文录入较多。书中训诂义理并用,随文所适而标注。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推重,认为此书既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各家考证之文,使后世学者研究《庄子》,读一书而知众家言。虽然他以一人之见而定取舍,未免有不当之处,但对于一般学者来说,可有启蒙作用。所以此书与郭庆藩《庄子集释》并行于世,是目前流行较广、内容较好的注本。现存湖南思贤书局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还有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老子衍

作者: 王夫之字数:2.4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清王夫之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竑、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是尽废诸家之短,扩展各家所长。他作《老子衍》,引韩非、严君平,钟士季、王弼、陆希声、王介甫、王元泽、苏子由、吕吉甫、李息斋、邵若愚、张文潜、章安、叶梦得、董思靖、刘仲平、吴幼清、薛君采等诸家简单的注文,加以印证。注解展伸《道德经》之旨,并杂儒说于其中。王夫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发展了老子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否定了 “人性不变”的说法,反对 “以知为行”和禅学 “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肯定了矛盾的绝对性,即认为矛盾是无时不在的,自然不能归结到消解矛盾,取消斗争。所述极为深刻。但此书语言时有欠通,某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乃本书的遗憾。现存《船山遗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 《老子衍·庄子通》本。

汤头歌诀

作者: 汪昂字数:8.01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中医方书。一名《医方汤头歌诀》,一卷。清汪昂撰。汪昂字訒庵,宁休(今属安徽)人。中秀才,壮年弃儒习医。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尤擅长医学。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括》、《日食药物》等书。汪昂(訒庵)编撰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作者按南朝沈约诗韵,择中医经验成方23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8首。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杀虫、痈疡、经产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痧胀玉衡

作者: 郭志邃字数:6.53 万字、 更新:2022-07-07

痧胀专著。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末附备用要方。共载痧证45种,列方70首。


1 84 85 86 87 8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