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直指玉钥匙门法

作者: 真空字数:3.19 千字、 更新:2022-07-06

音韵学著作。明释真空撰。此书附于《篇韵贯珠集》编入释真空所辑《韵书四种》,有明正德中刊本。此书在刘鑑十三门法的基础上加以补苴,共立二十门法:1.音和,2.类隔,3.窠切,4.轻重交互,5.振救,6.正音凭切,7.精照互用,8.寄韵凭切,9.喻下凭切,10.日寄凭切,11.通广,12.侷狭,13.内外,14.麻韵不定,15.前三后一,16.精照寄正音和,17.就形,18,创立音和,19. 开合,20通广侷狭。

周易像象述

作者: 吴桂森字数:18.0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 (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森依据此书本意,加以阐述,而成此编。为说明师承,故称之为“周易像象述”。此书经文用注疏本,而删去卦首六画。卷首列《像象金鍼》一篇以标明大旨。卷中注释都是一字一句,推究义理,颇有新意可供参考。根据作者自序可知,此书成于天启五年 (1625),其上朱笔批语,称“景逸高先生批”者,为高攀龙所批,称“钱先生批”者,即钱一本手笔。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原刊本、明末抄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的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粤剑编

作者: 王临亨字数:2.73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王临亨著。笔记体, 四卷。是书为著者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奉命到广东审案, 记途中见闻所作, 分为古迹、名胜、时事、土风、物产、艺术、外夷、游览八类。对当时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多有叙述,史料翔实。其内容“非目之所睹、迹之所历与身之所接者弗纪,志实也。”所以,其资料是真实可信的。万历间刊刻。有《玄览堂丛书》影印本。

奇字韵

作者: 杨慎字数:2.01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其出处。也有少部分是正字的。作此书的用意与他作《古音骈字》、 《古音复字》相近,是为了存古字,以为当时识字提供方便。此书收入《函海》。

毛诗古音考

作者: 陈第字数:7.84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中国传统音韵学著作。陈第著。有《学津讨原》本。陈第(1541—1617),明代语言学家。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秀才,曾任蓟镇游击将军。著作有《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尚书疏衍》、《伏羲先天图赞》及诗集多种。本书凡4卷。其自序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著名论断,标志着语音发展观念的确立。自序并有力批判了六朝以来的“叶音”说,为古音学走上科学道路扫除了理论上的障碍。

古音略例

作者: 杨慎字数:8.57 千字、 更新:2022-07-06

明杨慎撰。全书1卷,传于世。此书取《易》、《诗》、《礼记》、《楚词》、《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中古今读音不同的押韵字共185个,标注古音反切。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福”音“偪”,与“食”“汲”为韵;所考与古音颇相合。杨氏古音远不如顾炎武、江永精审,但也不乏精采之处。

古音骈字

作者: 杨慎字数:5.4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共六卷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明杨慎撰,清庄履丰、庄鼎铉(二人生平著述不详)续编。骈字指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由两个字记录的单纯词,用字没有一定,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就可彼此假借通用。此书及其续编,均摘取这些假借通用的复音词,按韵加以编排,各注引用书名,并对秦汉以前古音有所考证。缺点是遗阙太多,时有免强牵合者,训释不够详明。《四库提要》云:“然大势征引赅洽,足资考证。古字之见于载籍者,十已得其四五,可云小学之善本矣。”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俗书刊误

作者: 焦竑字数:2.47 万字、 更新:2022-07-06

辨正文字的字书。明代*焦竑撰。凡十二卷。前四卷按四声分类,刊正讹字,如“豊”非“丰”,“容”不从“谷”。第五卷考字义,如“赤”通“尺”,“鼬”同“犹”。第六卷考骈字,如“句娄”不当作“岣嵝”,“辟历”不当作“霹雳”。第七卷考字源,如“對”字改口从士,本于汉文,“疊”字改晶从畾,本于新莽。八、九两卷考音同字异,如“庖犧”之为“炮羲”,“神農”之为“神由”。第十卷考字同音异,如“敦”有九音,“苴”凡两读。第十一卷考俗用杂字,如山岐曰“岔”,水岐曰“汊”。第十二卷考字形疑似,如“稽”之与“禾”,“支”之与“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辨最详,而又非不可施用之僻论,愈于拘泥篆文、不分字体者多矣。”现有《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小学类》两种版本。

屈宋古音义

作者: 陈第字数:5.78 万字、 更新:2022-07-06

楚辞研究专著。明代陈第著。3卷。卷一收录屈原、宋玉辞赋38篇中入韵之字与今音异者,凡234字,考究其古本音。其体例是,先注古音,而后排列屈、宋辞赋正文作为本证,再广征先秦两汉古书作为旁证。其中与陈氏别著《毛诗古音考》,则题其本音,直注见《毛诗古音考》,盖以证屈、宋之音与三百篇之音合。卷二录屈原赋24篇:《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剔除《天问》一篇不录。每篇之首系以“总题”,而后划分章节。其分章以韵为断,阐说文意则以删润旧注为基础,间出己意,均分别见于诸句之下。卷三录宋玉辞赋14篇,除见于《楚辞》之《九辩》、《招魂》外,又有《高唐》、《神女》、《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其阐说文意之体例一如卷二,惟《九辩》之“总题”有二篇。此书考证先秦古音,明其古字音读,破唐宋人以后叶音之谬,开清人研讨古音学之源,其功至巨。阐述章旨亦颇多新颖之解,如谓屈原“内类”、“修能”是自招祸之道,又谓屈原禀性如此,非不自知。此对理解屈原悲剧意义极有启发。此书多次出版,版本较好者为清嘉庆十年乙丑虞山张氏《学津讨源》本。

洪武正韵

作者: 宋濂字数:31.60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人乐韶凤、宋濂、王僎等人奉旨编修。成书于明洪武八年(1375)。该书分16卷。在宋濂为此书所做的序言中,认为宋代人沈约在其《四声韵谱》中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是用吴地的语音来约束中国的音韵学。应该由本书来更正其中的错误。于是,该书以宋代人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根据,以元代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参考,稍稍引进其它资料加以增删,采用文字义训,分韵归字的办法。把古音中的平、上、去三声并为22部,再加入声10部。编者力图“以中原雅音为定”,使“五方之人皆能通解”。所谓“中原雅音”,与《中原音韵》音系大体一致。注释以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为蓝本,稍有增减。分韵归字,近似周德清《中原音韵》。


1 82 83 84 85 86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