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张庄僖文集

作者: 张永明字数:5.84 万字、 更新:2022-11-28

文集。 明张永明(1499—1566)撰。五卷。永明字钟诚。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等。官至左都御史。永明素清谨,以整饬纲纪为己任。卒谥庄僖。是集约六万四千字。含疏四卷,家训、语录、志铭、杂著一卷。其文多涉时政大事,如《劾严嵩交通郭勋》等,以平实朴实,不尚雕琢见长。有《四库全书》本。

长兴集

作者: 沈括字数:5.71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九卷。宋沈括(1031—1095)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仁宗嘉祐进士。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神宗初,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编《奉元历》。参与王安石变法,曾察访两浙,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法。熙宁九年(1076)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元丰三年,任鄜延路(今陕西延安)经略安抚使。五年,因给事中徐禧失陷永乐,连累被贬。晚年居润州,病卒于梦溪园。沈括博文强记,将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于天文、算数、音律、医卜之术、方志皆有发明考证,洞悉源流。而当时不甚以文章著名。但其学有根底,所作亦宏赡淹雅,具有典则。其四六表启,尤凝重不佻,有古文人之遗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括集四十一卷,惜流传既久,篇帙脱佚。此书卷一至卷十二,卷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一皆缺佚,故仅存十九卷。其著作除《长兴集》十九卷外,尚有 《梦溪笔谈》三十卷、《良方》并传于世。此集有 《 《四库全书》本,《沈氏三先生文集》和 《四部丛刊》诸本。

张文贞集

作者: 张玉书字数:15.26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二卷。清张玉书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格纸版心皆有松荫堂字。盖其家藏钞本编辑未成。首为赋二篇,次为颂三篇,表三篇,笺六篇,疏二十篇,议一篇,书一篇,考一篇,说一篇,序二十八篇,跋一篇,记九篇,纪事十篇,传一篇,赞二篇,策问十二篇,纪功碑二篇,墓碑六篇,神道碑四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大抵皆雍容典雅。其所纪亦足与史传相参。纪顺治间乐章及钱粮户口三篇,皆足资掌故。其他如《赐游玉泉山记》、《赐游化育沟后苑记》、《赐游喀喇河后苑记》、《赐游热河后苑记》,皆足具史料价值。其余碑志,亦多清初将相事迹,可备考核。惟募疏、祭文之属,收载太滥。恐其后人遇稿即录,未加选择,转为全集之累。故悉删除,而惟其录其赋、颂以下诸篇,分为十二卷。此集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松阴堂刊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活字印本。

柘轩集

作者: 凌云翰字数:7.27 万字、 更新:2022-11-28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凌云翰(宇彦 )著。据瞿佑《归田诗话》载,凌云翰因“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故所作诗文杂著,藏稿于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4卷。现有多种清抄本传世,另附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清抄本为底本。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学于陈众仲(旅),故其诗华而不靡,驰骋而不离乎轨。此说有误。案,其集有宣德年间的王羽序云:“柘轩泛扫程门”,其师事对象为程以文,而非陈旅。但推重其诗,尚有识见。凌云翰在明初诗坛上的确卓然成家。四库馆臣也很同意朱彝尊对凌诗之评价:“至谓其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麾青邱(高启)之垒,则评品颇当,于云翰非溢量也。”

贞白遗稿

作者: 程通字数:4.17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贞素斋集

作者: 舒頔字数:7.31 万字、 更新:2022-11-28

元代诗文别集。8卷,附录2卷。舒頔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数种清抄善本,又有1种清抄本,仅残存10卷,现藏安徽省图书馆。8卷本《贞素斋集》卷首有明洪武四年(1371)舒頔自序,《贞素斋自传》。在自序中,舒頔说:“虽居离乱中,艰难险阻千情万状,独于诗未尝忘情。”自传中进一步说自己“喜为文章,人求记述,则欣然命笔,未尝以事辞”,“又喜咏歌,或古风长律,取意而足,不蹈袭,不求奇,务在理胜”。足见舒頔对于写作是十分认真的。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辨、碑、跋、文,卷4为传、赋、说、墓志铭等文体,卷5-6为古体诗,卷7为五七言近体(包括1首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长律、词。附录卷1为《贞素斋铭》,《贞素斋记》等资料及明洪武十二年张梓撰《舒公行状》。附录卷2为舒远的《北庄遗稿》(卷首有8世孙舒孔昭写的题识)及舒逊的《可庵搜枯集》。舒頔在《贞素斋自传》中说:“三为教官,遭时抢攘,遂退处教授私塾,所居曰贞素斋。”因此,舒頔把文集题为《贞素斋集》。本集为舒頔后裔舒旭、舒孔昭辑刊于明嘉靖年间,由当时的绩溪知县赵春出资刻印。舒頔的诗以七言古体最为擅场,他的文章比较讲究法度,但成就不如诗。

知非堂稿

作者: 何中字数:3.40 万字、 更新:2022-11-28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有《知非堂外稿》16卷。6卷本《知非堂稿》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及排律,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七言律诗及排律,卷6为七言绝句,但《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顾嗣立《元诗选》所选载《知非堂稿》为17卷,王士禛《居易录》中提到的《知非堂稿》为16卷,卷数均与6卷本不一致,或许是由于后人传写时曾合并其卷数。然而16卷、17卷的《知非堂稿》都未流传到今天,已难于判断它们与6卷本的关系。今存何中文集,尚有清道光、咸丰年间刊行的《何太虚文集》10卷,其中1—6卷全同于6卷本《知非堂稿》,另收有《知非堂外稿》4卷。此外还有11卷本《知非堂稿》行于世,今仅见有清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德民序、延祐七年何中自序、元统二年(1334)揭傒斯序。其中1—6卷也是诗,7—11卷是文。据以上情况可知6卷本《知非堂稿》是不全的本子。

郧溪集

作者: 郑獬字数:15.02 万字、 更新:2022-11-28

诗文别集。北宋郑獬(1022—1072)撰。二十八卷。獬字毅夫,安陆(今湖北云梦)人。皇祐进士。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王安石恶之,以侍读学士出知杭州,徙青州。有集原五十卷,淳熙十三年(1186)秦焴尝序而刊之。久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内裒辑编次,又以《宋文鉴》、《两宋名贤小集》所载分类补入。含制七卷,诏二卷,口宣一卷,表状等三卷,书、记、解等五卷,祝文一卷,墓志铭三卷,诗六卷。其文章宗旨源出韩愈,内容多涉时政。史称其文章豪伟峭整,议论剀切,精练民事。有《四库全书》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幻云居诗稿》一卷。载其诗二十五首,多即景抒怀之作。

筠溪集

作者: 李弥逊字数:14.19 万字、 更新:2022-11-28

宋代诗文别集。24卷。李迩逊撰。卷1至卷3为奏议,卷4、卷5为外制,卷6为表、状,卷7为书、启,卷8至卷10为议古,卷11至卷20为诗,卷21为杂著、题跋,卷22为铭、赞、序、记,卷23为祭文,卷24为墓志铭、塔铭。卷首载楼钥序,卷末附乐府1卷,另附《筠溪李公家传》及作者之孙李珏跋各1篇。李珏跋称:“大父捐馆之日,先君尚幼,遗墨散失,旋传录于亲友家,所辑文稿仅有二十四卷,其间脱误居多。”楼钥序称李迩逊归隐西山16年,“不复有仕宦意,哦诗自娱,笔力愈伟”。朱熹对其《宿观妙堂诗》也甚为倾倒。李珏跋则盛赞其文章:“烟林云峤,幅巾杖屦,趣深理到,追轶风骚,意寄高远,经渊史薮,据古鉴今,乱阶治迹,贯穿敷陈。”本集除收入《四库全书》,还影印编进《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其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抄本又题作《竹溪先生文集》(简称《竹溪集》),内容与《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相同。

雪楼集

作者: 程钜夫字数:26.40 万字、 更新:2022-11-28

元代诗文别集。30卷。程钜夫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至正六年(1346)欧阳玄序,明洪武年间彭从吉序,至正十四年李好文序,《元史》本传,程世京(程钜夫诸孙)撰《雪楼年谱》。据诸序,可知今存30卷本《雪楼集》的编刊过程是:程钜夫去世后,由其子程大本辑录诗文,编为45卷文集,请揭傒斯校正,并缮写收藏于家。至正四年,由程世京执至京师,请欧阳玄、李好文写了序。至正十八年由海路携《雪楼集》南抵于福建,并由程世京、揭汯重编为30卷。至元二十三年刻于建阳,仅成前10卷,书肆就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全帙始获刊行。今存《雪楼集》30卷就源于洪武刊本。卷1—9均为《玉堂类稿》,所收主要为应制之作及朝廷典册,卷10为《奏议存稿》,卷11—13为记,卷14—15为序、引,卷16—22为碑铭,卷23为铭、箴、赞、说等,卷24为题跋,卷25为题跋、杂著,第26—30为诗,诗未按体裁类编,卷30最后是词。卷30附有1则识语,说明刊刻过程,并提到奉礼部勘合,取《雪楼集》“以补书府之阙”。卷末为附录,收有揭傒斯撰《程公行状》、危素撰《程公神道碑铭》、吴澂撰《晋锡堂记》、欧阳玄等人撰《程公小像赞》等一组有关资料。程钜夫的文章比较拘谨,那是因为受到题材及作者身份的限制,他的诗则不同,磊落俊伟,气格较高。以诗而论,近体诗比较浅显,但古诗多遒警之句,相当有特色。如《和陶诗》韵味的古雅,《奉饯学舟老先生之武陵》意境的沉着真挚,都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程钜夫历仕诸朝,是元代的元老重臣之一,朝廷典册多出于其手。《雪楼集》是元代主要的诗文集之一,历来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


1 68 69 70 71 72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