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文摘

作者: 何心隐字数:1.23 万字、 更新:2022-07-06

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必以仁为广居,而又必广其居以象仁。自旦至昼,必好仁,必为仁,必恶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仁。必以义为正路,而又必正其路以象义。自旦至昼,必好义,必为义,必恶不义,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义。人之情则然也,人之才则然也,人之良心则然也,人之远于禽兽则然也。斯仁人也,斯义人也。自旦而昼,自昼而夜,气自冲然而广,气而仁也。气自毅然而正,气而义也。非禽兽之气也,气而人也。气以充乎其才者也,才以干乎其情者也,情以畅乎其心者也。心以宅乎仁,由乎义,以仁义乎人者也。

榕坛问业

作者: 黄道周字数:8.7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 (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 “性”、“情”等多有论述,曾深辨宋儒气质之性之非。著有 《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等书。作者自崇祯五年(1632)起家居,讲学于漳浦北山,崇祯七年(1634)夏就芝山之正学堂为讲舍,于崇祯八年(1635)冬召任原官,始罢讲。此书为作者家居时讲学的语录汇编。本书的前十六卷即自崇祯七年五月至崇祯八年冬的讲学语录,第十七卷为作者答复友人的问难之书。第十八卷为答同年蒋德璟所问,为黄道周的弟子所代答,并附蒋德璟原问十八条于后。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整理而成。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名、每卷前又各缀以黄道周的题识。全书的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主要宗法于朱熹之学。如他在书中认为,人之性初本无智愚之别,是由积习所造成智愚之分,只要“克己”,把先天本性发挥出来,“便是格物物格”,致知知至。千古圣贤学问只是“致知”。所谓 “致知”,只是 “知止”。此“止”字,只是至善。他重视“慎独”,认为“慎独”的关键是“时时守中”,即保持中庸。其他关于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作性命之空谈。由于作者博学贯通,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虽然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则大体可识。明儒语录多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黄道周的《榕坛问业》可一雪其弊,故为后世学者所重。有明刊本、清刊本、《四库全书》本。

春秋大全

作者: 胡广字数:92.84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胡广等于永乐十二年 (1414年) 奉诏纂集,次年告成。70卷。《四库全书》本为37卷,卷首载有《春秋大全序论》、《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说》、《春秋大全列国图说》、《春秋大全年表》。其书沿袭元人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稍为点窜。《四库全书总目》云: “朱彝尊《经义考》引吴任臣之言曰: 永乐中敕修《春秋大全》,纂修官42人,其发凡云: 纪年依汪氏《纂疏》,地名依李氏《会通》,经文以胡氏为据,例依林氏,实则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修,实未纂修也” 。顾炎武《日知录·四书五经大全》条云: “仅取巳成之书,抄誊一过,上欺朝廷,下诳士子” ; “经学之废,实自此始。” 有《四库全书》本。

春王正月考

作者: 张以宁字数:2.87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卷。张以宁 (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素以及以宁名尤重,危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洪武初,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张以宁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除此书外,张氏还撰有《胡传辨疑》、《翠屏集》。此书成于洪武三年出使安南之时。《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为周正,汉以来对此无异议。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用夏正,宋程颐步其后尘,而胡安国本程颐之说而倡夏时冠周月之说,元程端学《春秋或问》又加以发挥,遂使这个本无问题之问题更加繁杂化。此书引用《春秋》经传、《易》、《诗》、《古文尚书》、《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材料,排比分析,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论据确凿,观点成立,足可以破胡氏之说。但其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作为主要证据的是伪《古文尚书》;二是未认识到春秋之时各诸侯国或用商正 (如宋),或用夏正 (如晋),故未能抉其本原。现存明宣德元年刻本、清 《通志堂经解》本。

春秋辨义

作者: 卓尔康字数:46.19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八卷。明卓尔康撰。此书正文三十卷,卷首八卷。其正文于每条经文之下,杂取旧说排比诠次,而断以己意。每公之末,又各附以列国本末一篇,提举有关盛衰兴亡之大事,别为类叙。其考证有得有失,如隐公六年“郑人来谕平”,卓氏认为当依《左传》训更成,《公羊》以为堕成,《榖梁》以为不果成者,文义皆误。又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公羊》以为此执而言伐为“大之”,因为孔子“不与夷狄之执中国”。卓氏则认为“伐”字即可用于国,亦可用于人,无《公羊》所谓“大之”之大义。如此之类,皆有见地。至于桓公五年“甲戌己丑陈侯鲍”,卓氏以为本为甲戌年正月己丑,史官偶倒其文;僖公十六年书宋五石六鹢是因为宋为三恪,如此之类,皆为臆说。卷首八卷为全书之宗旨。其中第一二卷为《经义》,相当于诸书之《纲领》,其后附卓氏自论,认为:《春秋》一书“乃夫子当日樵揆天理、本人事,随文生义以著其志焉。方其未著,则君父而冒首恶,人子而陷篡弑,有国者而前不见谗,后不见贼,及经笔削,而或以一字,或以微言,点缀拨动,俾躬弑逆者、谋弑逆将弑者,渐弑逆者与非弑逆而实弑逆而不知其为弑逆者,莫不抉其隐衷蓄志。”又谓 《春秋》“喜辞剧,怒辞遽,与辞详,弑辞亦详,夺辞略,常辞亦略,贵辞重,贱辞轻,正辞确,愸辞留,从辞同,取辞变。此十二辞,皆一时之所进发而杂物之所结撰也。”卷三为《传义》,亦举杜氏以下诸儒论三传得失精要之语而录之。其后为卓氏概论,述三传源流而评其得失,兼评诸家之 《春秋》学,卓氏尤其推重陈傅良。其评三传,认为“《左氏》传自鲁史,今日得有所见。以据事迹窥圣心者,舍此无由”。但《左氏》又“文词富艳,不识道理”,“好信小说奇闻,暗于大体”。而《公羊》、《榖梁》”文体清劲,的是先秦人作”,是“经旨”,虽其 “中间论事或违”,“多杂驳不雅训”,但“说理颇尽,有儒者家法”。基本上是前人的一般看法。卷四、五、六、七为 《书义》、卷八为《不书义》皆为阐发所谓《春秋》书法。卷八后尚有《时义》、《地义》两篇。清初学者较重此书,如俞汝言《春秋平义》引录此书颇多。现存明崇祯卓氏自刻本。

孝经述注

作者: 项霦字数:6.68 千字、 更新:2022-07-06

注释书。明项霦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1卷。以古文《孝经》为本,订正章节次第,述其章旨、文意。诠释不务深奥之论,而循文衍义、按章标旨,颇为简明而不支蔓。在文意诠释中间有训诂、校勘等内容。明朝惟《永乐大典》存录此书,但编次有佚脱。清人收入《借月山房汇钞》

理学类编

作者: 张九韶字数:5.76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而归。他博通经史,所教诸生多有成就,为当时名儒。此书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凡三易稿。其初本名 《格物编》。临川吴当见之,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格物”的全部内容。因而改名为《理学类编》。此书主要是汇编宋代理学家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书前有临川吴当写的《序》。第一卷《天地》,分为“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地之枢纽”三部分。第二卷《天文上》,分为“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两部分。第三卷《天文下》,分为“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霓河汉”两部分。第四卷《地理》,分为“论地理之广阔”,“论潮汐之消长”两部分。第五卷《鬼神》,分为“论鬼神之情况”,“论祭祀之感通”两部分。第六卷《人物》,分为“论人物之始生”,“论人为物之灵”,“轮回生死之辨”三部分。第七卷《性命》,分“论性命之理”、“论本然之性”,“论气质之性”、“论心为性情之主”四部分。第八卷《异端》,分为“论佛老神仙”、“论阴阳家之说”,“论相人形貌”,“论谶纬之说”四部分。所收言论以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位理学大师为主。而以《荀子》以下五十三家之说为辅,如扬雄、谷永各家,《淮南子》 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并加采摭,以参考互证。偶引六经、《论语》、《孟子》、必置于各部之首。作者自己的见解列于最后,加“愚按”二字。其所采录的言论,不主一家,绝少门户之见。摘取精要,条理精密。自己所论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认为,天度一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有余,日道 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不足,天度有余,日度不足,故六十余年差 度,是谓岁差;微雨将散为日光所照,即成彩虹,雨散则无。对于佛道、阴阳、相术、谶纬诸家斥驳明切。他认为,佛老以死生祸福之说惑人;相术者视人面貌而知吉凶是妄诞。所论深刻,足以破世俗之惑。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刘子遗书

作者: 刘宗周字数:4.3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四库全书》收录了《刘子遗书》,其提要说:「臣等谨案,《刘子遗书》四卷,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录,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说》、王守仁《良知问答》等篇,各为注释。

居业录

作者: 胡居仁字数:5.7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八卷。明胡居仁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编辑成书。余祐于 《序》中称,此书取 《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 “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渊、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能广大高明,充之则为纯儒,推而行之即为纯王之政。强调君子应当守道安贫,此书与薛瑄 《读书录》 同被理学家称赞,推为醇正之作。正德 (1506—1521)中,张吉曾删其书为 《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其书为 《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 《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胡居仁本义,所以流传不广。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 《困知记》合刊,称 《三先生语录》。有 《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

尚书砭蔡编

作者: 袁仁字数:1.18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仕履及事迹均无考。所着除《尚书砭蔡编》之外,尚有《毛诗或问》、《春秋胡传考误》等。《尚书砭蔡编》又称《尚书蔡传考误》。此书专纠蔡沈《书集传》之误,其所驳正,多确有所据,如书中指摘蔡《传》“奥若”、“越若”前后异训,指出“三百六旬有六日”乃宋而非古历,谓“方命”当从《蜀志》、《晋书》所引,梅赜事不出《晋书》,“宣夜”有汉郗萌所传、非无师说,并州不在冀东,医无闾即辽东,不得既为幽州、又为营州,“鸟鼠同穴”实有其事,“用爽厥师”、“爽当训失”,“说筑傅岩”为版筑,遁于荒野为甘盘,“西伯戡黎”为武王、四辅非三辅之义,“洪舒”通作“洪荼”,虎贲不掌射御,“荒度作刑”不连“耄”字为句,等等,其说皆可成立,唯其书专意与蔡《传》立异,偏颇之处,时亦有之。此书有《学海类编》本,明刊《袁氏丛书》本,瓶花斋写本,光绪《藏修堂丛书》本、民国《翠琅玕馆丛书》本。


1 67 68 69 70 71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