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哀台湾笺释

作者: 佚名字数:3.7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书(一册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咏自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至台民抗日失败,凄怆感慨,充分宜达故国山河之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据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之外,并采取「中日战辑」及「中东战争始末」所记指陈事实。书末,今附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乃选自曲阜鲁阳生(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陈季同,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

青磷屑

作者: 应廷吉字数:3.13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二卷。明应廷吉撰。应廷吉原名喜臣,字棐臣,浙江鄞县人,生卒年月未详。明天启丁卯(1627年)进士,曾任砀山知县,淮安府推官,佐史可法幕,赴军前为监纪。应廷吉精于天算勾股之学,足智多谋,善风鉴,于史可法多有匡正。扬州之役,廷吉身历其境,城陷之先,奉命护粮运饷,缒城而出得免于难。《青磷屑》所述,大半即其辅佐史可法时所目击之事。卷一首述廷吉赴京时所闻所见种种灾异不祥,继而叙其赴南都佐史可法幕所闻见,尤详于高杰等江北四镇事。卷二记乙酉年(1645年)间史可法百般调度,防守扬州,并争取高杰、邢夫人等共同抗清经过,最终扬州失守,廷吉幸免诸事。应廷吉参与史可法军中机务,故于史可法苦心经营江防,调解诸镇矛盾事多所了解,记载详确,有不少未见于它书的细节。《青磷屑》用笔记体,傅以礼考证作者应廷吉为浙江慈溪人,崇祯戊辰 (1628年)进士,曾以主事典试山东,又出为福建巡按,《南疆逸史》等书记其为鄞县人有误。《青磷屑》有北京图书馆藏旧抄《明末十家集》本,上海涵芬楼藏《四朝野史》本,还有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

作者: 佚名字数:5.3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书(一册一二六面七五、六○○字)分五部分,据故宫博物院先后就清代军机处档案所辑各种史料有关中法战争关涉台湾文件彙选而成,用补前编「法军侵台档」(见第一九二种篇)之不足,因称为「补编」。第一部分,选自「清光绪中法交涉史料」一书。所选补者除少数奏摺外,大部分均为电寄、电报等件。第二部分,选自「光绪十年中法交涉电报档」(原载「文献丛编」后编第五辑)。原有电文三十九件,今选补二十九件。第三部分,选自「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一书。中法战争期间,日本有接济法国情事及朝鲜发生「甲申之乱」,选补其与法军侵台有关电报五件。第四部分,则为「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原载「文献丛编」前编第七辑)。原共一百零七件,今录其十之八九。第五部分,则为「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原载「文献丛编」前编第十八辑)。原共五件,内第一至第四通亦为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除第五通係他事不录,馀全行采入。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

作者: 佚名字数:24.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书(三册四二二面二五三、二○○字)分三卷,分别选自清廷官纂道光、咸豊、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合辑而成(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文伴已另辑有第三八种「同治甲戍日兵侵台始末,本书不录)。所取关涉台湾史料,大要为:卷一,道光朝(原书自十六年议禁鸦片起)事。台湾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发生涉外事,即为英船侵犯鸡笼与大安港及其馀波。所谓「馀波」,乃为「江宁条约」签订后英使■〈口僕〉■〈口鼎〉喳(Pottinger)讦控台湾镇道达洪阿、姚莹「妄称接战俘获、冒功捏奏,混行杀戮」事件。卷二,咸豊朝事。台湾此时所涉外事,主要为开港问题。在八年英法联军之役,各国对台湾港口有觊觎意图;迄订「天津条约」,乃有开口之约定。卷三,同治朝事。此时台湾对外关係愈趋複杂,先则各口正式开市;继之纠纷迭起。同治元年至三年。沪尾、鸡笼、安平与打狗先后开关徵税、由原定两口增为四口。六年,有美船「罗妹」号(Rover)事件;七年,有樟脑纠纷与壮勇杀死教民事件;又有英、德人合谋佔垦大南澳事件。此外,清廷预筹与各国修约,并有涉及台湾煤、脑事。书末,今另加两附录:一为「嘉庆及道光前期有关台湾外交史」,「同治年间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此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另有「道光咸豊两朝筹夷务始末补遗」及「四国新档」之编印;因另有选辑,见第二三六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篇。

史纠

作者: 朱明镐字数:4.5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六卷,明朱明镐撰。是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作者通过对史书的考订,阐发了他的史学主张。①他认为纪传体史书的本纪不能太简略。卷4中说:“纪略传详,史体固然;过加删削,毋乃太简!”②纪传体史书的立志要严格,主张删掉《魏书》中的《释老志》等。还认为,书志的断限要明了,有的明明是断代史的志,却写得漫无边际。③推崇表的作用,尤其是《辽史》的《闰考》、《朔考》。认为宋和辽历法不同,史家能够详列以上两表,使后人一目了然,正是修史之功。④对史书的论,作者认为,有独到见解的,可以作论,否则不必作论。⑤关于列传,作者对《宋史》的列传评价很多,他认为《宋史》有三善而有七失,其中的“七失”大多是针对它的列传而言的。有的列传所述名实不符,如陈靖的劝农之议,泥古不行,无益于民生,却把他列入吏传。有的入传混杂,该人道学传的列隐逸传,该入隐逸传的列入文苑传等。有的不必列传而强立,如有的人只有官衔可记,并无事迹可书,却强为之立传,徒有“词费之讥”。有的列传“历载其先世谱系,刺刺不休”,好像是写家史一样。⑥作者主张史书要善恶并书。他认为, “史官之笔,一出一入具有严科,不以小善盖巨慝,亦不以一眚掩大端。……君子有过,亦宜绳之,不敢以君子之名而或宽之;小人有善,亦宜录之,不可以小人之名而或距之。”《史纠》卷5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作者: 佚名字数:4.0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六卷 此书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诏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人,取历代册立太子的事迹中能够有所鉴戒的部分,按朝代顺序纂辑而成,上自周代,下迄明代,共三十三事。此外还附立了五事。至于偏居窃位,无关统绪之正的事迹,则一概不录。其纪事取之正史,论断依据《资治通鉴纲目》。此书编纂的目的在于昭戒皇室后代,以求大清万年之基业。

御制评鉴阐要

作者: 乾隆字数:8.6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十二卷 此书为清高宗弘历御批《资治通鉴》,凡七百九十八条,由大学士刘统勋等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7年)编次而成。弘历所批,大抵撰者占十分之三,改佥者占十分之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时以为:“论世知人,无不抉微而发隐,所谓斥前代矫诬之行,辟史家诞妄之词,辨覆舛伪,折衷同异,其义旨皆古人所未发”,颇多溢美之词。而此书考订辽、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误,则有一定的价值。

德宗请脉记

作者: 杜钟骏字数:5.16 千字、 更新:2022-07-07

清杜钟骏撰。一卷。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清德宗载湉病重,全国征医,身为浙江任候补知县的钟骏经中丞冯星举荐应征。此书即为德宗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书中始自缘由、启程、航海至津,进见初诊、复诊、六医家会诊及轮班进诊等,至德宗去世而止。详细记载为德宗诊病的历次方案,德宗病重时的部分言论、情绪、病情变化情况,及各医家诊脉论治不一,皇宫内院清规戒律等,并杂有随感诗文和感恩诗。在京与为德宗诊治无关之事不录。叙述简捷流畅。可供医学和历史学工作者研究参考。有京华印书局 《杜子良医书五种》 铅印本。

戴施两案纪略

作者: 吴德功字数:5.58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书(一册一一六面六九、六○○字)合刊「戴案纪略」与「施案纪略」为一书,因题曰「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撰。作者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清同、光间,设教乡里垂四十年。当弱冠时,适值彰化戴潮春事变,亲见其事。光绪十四年,因办理清丈未协激成彰化施九缎事变,亦属耳闻而目接。后至二十一年割台之后,台民拒守,并尝与其事。对此三事,均有撰述;除本书合刊「两案纪略」外,并有「割台记」一种(已刊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此外,着有「瑞桃轩文稿」及「诗稿」等书。「戴案纪略」分三卷:上、中两卷仿编年「纲目」之例,自起事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记述;下卷则纯属附录性质,将有关文案「录而附之」而已。「施案纪略」一卷,亦属编年体裁。「自序」有云:『惟九缎明系围城三日,罪同叛逆;欲大书特书「反」字,何以成信史!又系清丈激成事端,若不曲笔,如公论何』!末附「周华仲广文遭乱记」,记「施案」中一罹难者。

从征缅甸日记

作者: 周裕字数:4.16 千字、 更新:2022-07-07

清周裕著。乾隆三十二年(1767),裕以一文官随明瑞征缅,将其亲身经历及明瑞征缅经过,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写成是书。该书对自明瑞引兵深入至宋赛后及明瑞殁于阵、部属回至永昌之情况,所记甚详,为他书所不及;而对波龙银厂记述尤详,为研究缅甸史、中缅关系史和华侨史的重要参考书。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和《指海丛书》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金山钱熙祚、锡之甫校梓。


1 66 67 68 69 70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