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诗传遗说

作者: 朱鉴字数:6.1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朱鉴撰 朱鉴,宋塾子,字子明,以荫补迪功郎。累迁湖广总领。宝庆间迁居建安之紫霞洲,建熹祠于所居之右。著有《朱文公易说》、《诗传遗说》等。《诗传遗说六卷》,《宋史·艺文志补》有著录。该书系宋理宗端平乙未年(1235),鉴以承议郎权知兴国军事时所作。因重刻朱子《集传》,而取文集语录所载论诗之语足与《集传》相发明者,汇而编之,故曰遗说。其书首纲领,次序辨、次六义,继之以风雅颂之论断,终之以逸诗诗谱叶韵之义。以朱子之说,明朱子未竟之义。今见《通志堂经解·诗》康熙本、同治本;《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

周礼订义

作者: 王与之字数:45.77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八十卷。宋王与之撰。王与之生卒年不详,字次点,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曾从陈松溪学六官要旨。任宾州文学,泗州通判等。此书是淳祐二年(1242)行在秘书省准敕访求书籍时牒温州所得,特补一官授宾州文学,后终于通判泗州。书前有真德秀序和赵汝腾后序。赵汝腾称,真德秀殁后王与之又删繁取要,由博得约,此书“精粹无疵”。《周礼订义》采录旧说共五十一家,唐以前为杜子春、郑兴、郑重、郑玄、崔灵思、贾公彦六家,其余四十五家均为宋人,资料博详,凡文集语录无不搜采。以当时诸儒为主,前儒古义仅特为附存而已,实际是取宋人的学说。解经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言义理者多,考典制者少。其注《考工记》,认为《冬官》不亡,与宋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一致,但俞庭椿易改经文,王与之仅持其观点而不移改经文。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极为不满,当谈及邱葵《周礼》序中讲,王与之作《周官补遗》、《周礼》之六官全,而此书无此补遗,不知因何时说,“然凭空臆改经之说,正以不存为最善,因无庸深考也”,颇为偏激。认为《周礼订义》不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义,则颇中肯。然而,宋时四十五家之书,已佚十之八九,是赖以《周礼订义》而得以流传,可见其对宋文献功不可没。版本有:宋刻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

周官总义

作者: 易祓字数:14.08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周官总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载,只有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着录,称宋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现衡阳本已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而《地官》、《夏官》已佚。《四库全书总目》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汇合四官编次成卷,《地官》、《夏官》则从宋王与之《周礼订义》中引以补其亡,为三十卷,以存其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虽不是完整卷,但已得原书十之八九。《周官总义》对经义很有考据,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研索经文,断以己意,较有新义。书中观点与先儒有异同,如论“大宰九赋”、“九庙九献”、“肆师之祈珥”、“辀夫之四旗”,立论虽与先儒不同,但并非杜撰,皆以经释经。而“内宰”二事、“酒正式法”则出自新义。其不足在于大抵多引经证经,或有所附会。《周官总义》对经义考证详实,反映了宋儒研究《周礼》之水平,对后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路有钞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月令解

作者: 张虙字数:3.1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二卷。宋张虙撰。生卒年不详。虙,慈溪人。庆元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此书乃虙端平初年入侍讲幄时所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续完并上表于朝。《月令》为《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并把各类事物归纳于五行相生的系统内,较最早的行事月历《夏小正》内容更为丰富而系统。张虙为之作解,以一月为一卷,每月之初奏请于皇帝,自以为可裁成“辅相天地”之本。然而其说未免过于拘泥古义,未见得尽能施行。然其解对顺时出治之义发挥明畅,颇有可采之处。《月令》见录于刘向《别录》“明堂阴阳记”及《吕氏春秋》十二纪中。马融、贾逵、蔡邕、王肃、孔晁、张华皆以其为周公所作;郑康成、高诱又以为乃吕不韦之作。两者均以《汉百官表言》中“太尉为秦官”为据。虙之解亦未能驳其正,是以《月令》列在《礼记》中相沿已久,自不能引咎于虙。是解因随月进表,故多有繁复,在孟月中所见之解,不在仲月、季月中重见。载入《永乐大典》时合为一编,多删其复,仍间有删之不尽处。

仪礼要义

作者: 魏了翁字数:19.46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在靖州建鹤山书院。着有《九经要义》、《经外杂钞》、《师友雅言》、《鹤山全集》。《仪礼要义》是《九经要义》之一篇。《仪礼要义》每篇名物条目,以西汉郑玄、唐贾公彦《仪礼注疏》为主,并以保持《注疏》之原为宗,进行删繁取精,录于下方,体例与《周易要义》略同。《仪礼要义》可视为郑贾注疏之提要,为读郑贾注疏之门经,于初学者最为有功。版本有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刊本;清补罗书屋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振绮堂景宋钞本;江苏局本;清初汲古阁钞本;《五经要义》本。

仪礼图

作者: 杨复字数:3.7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于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仪礼释宫

作者: 李如圭字数:7.95 千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室之制,即不能全明《仪礼》之说。而李如圭作《仪礼集释》,又作《仪礼释宫》,考古人宫室之制,以与《仪礼集释》相辅。《仪礼释宫》仿《尔雅·释宫》体例,逐条分析,各引经记,以《注》、《疏》参考证明,详加讨论,辨析详明,深得经意,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仪礼》古代宫室之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朱子大全集》亦载《仪礼释宫》,与李如圭《仪礼释宫》大致相同,仅无序文,可能是《礼书》校定者认为是朱熹所着。亦有人将其编入《苏轼集》中。清儒编辑《四库全书》根据宋《宋中兴艺文志》确定为李如圭作,“诚治《仪礼》之圭臬也”。由于传本已佚,《仪礼释宫》是《四库全书》编纂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卷,以与《仪礼仪释》相附,其间字句与朱子本稍有不同。版本有宋刊本、乾隆间武英聚珍板本、守山阁本、《经苑》本、闽覆聚珍本、墨海金壶本。

仪礼识误

作者: 张淳字数:1.51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172),两浙转运判官直秘阁曾逮刊《仪礼郑氏注》十七卷、陆德明《释文》一卷,张淳为二书校定,将所改字句,汇为一编,而成此书。书中引据郑玄《仪礼注》有广顺三年(953)及显德六年(959)刊行监本,凉京(今河南开封)巾箱本,杭州细字本,严之重刊巾箱本,参以陆德明《释文》、唐贾公彦《疏》,核订异同,最为详审。张淳《仪礼识误》,将存古经汉注之讹文脱句,借以考识,使旧刻各本原已不传者,借以得见概略,对《仪礼》研究贡献颇大。《仪礼识误》颇得人们推重,后人有“南宋初治《仪礼》者莫如张忠甫”之语。《朱子语录》说:“《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疏》之外,先儒旧说,多不复见,……近世永嘉张忠甫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误,号为精密。”又说:“张忠甫所校《仪礼》甚仔细,较他本为最胜。”《仪礼识误》不足在于:株守释文,往往以习俗相沿之字转改六书正体。《仪礼识误》《宋史·艺文志》载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三卷,《四库全书》馆臣载三卷。版本有:宋乾淳间武英聚珍板本,宋乾道刊本,闽覆聚珍本,杭州缩本。

仪礼经传通解

作者: 朱熹字数:29.36 万字、 更新:2022-07-06

经学著作。南宋朱熹撰,黄榦、杨复续撰。37卷,续29卷。宋人多简称为《礼书》。此书初名《仪礼集传集注》,后改今名。为彻底搞清古礼并以为后世之鉴,朱熹对古礼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其法: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其他书传所载有关古礼者附于本经之下,并具列注疏及诸儒之说,寓作于述,勒为一编,即成此书。卷一至卷五为《家礼》,卷六至卷八为《乡礼》,卷九至卷十九为《学礼》,卷二十至卷二十三为《邦国礼》,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为《王朝礼》。初刊于嘉定十年(1217),时作者已卒。因前23卷是定稿,故改称今名;后14卷《王朝礼》是草稿,故仍用初名。以篇数计,全书共60篇,其中缺《书数》、《卜筮》二篇。《仪礼经传通解续》是此书的续作。朱熹整理古礼,尚有丧、祭二礼未及论次,因属弟子黄榦续成之。续作体例与朱氏原书不异。《续》之前16卷为《丧礼》,后13卷为《祭礼》。黄氏仅完成了《续》之前15卷,其余部分还是草稿,未及修订而卒。其后,朱熹另一弟子杨復据黄氏遗稿重加修订,方成完帙,故今本《续》之前15卷题黄榦撰,后14卷题杨復撰。变难读之《仪礼》为易晓,朱熹及其弟子实有开创之功。其后清人迭有著述,虽枝节不无胜处,而体例则一仿朱熹旧规。

诗缉

作者: 严粲字数:38.70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六卷。严粲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并称“南宋说《诗》之善本”。正文之前有《诗缉目录》一卷,篇目下标明诗旨,附有林希逸序和《自序》二篇,另有《诗缉条例》若干,为阅读《诗缉》的指南。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对《诗序》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然后再对音训,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诗经》注本中并不多见,便于入门和学习,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该书的特色还有:其一,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而他则认为:“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发前人之未发,也更近情理。其二注重“以诗言诗”(林希逸序语)。严粲早有诗名,解诗主张“涵咏三百篇之性情,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道:“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各物异同,考证尤为精核,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从总体上看仍恪守“风雅正变”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个别地方,还有讹误。《诗缉》影响较大,其说常为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唐莫尧《诗经全译》等所引用。现存善本有《严氏诗缉》元刻本(残存二卷一册),现藏北京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朝奉大夫臣严粲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六册,明赵藩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 63 64 65 66 67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