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班超

作者: 孙毓修字数:4.63 万字、 更新:2023-10-23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右扶风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班超出生在文仕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白虎通义》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三班”其中一班有时还不认为是指班超,而是被认为是指身为历史学家的其妹班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文学成就: 班超选择投笔从戎,投身于稳固汉朝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东汉名将,封定远侯。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原为疏勒国宫城,班超以此为基地筑城练兵达17年。为纪念班超,盘橐城又叫班超城。

马援

作者: 孙毓修字数:4.17 万字、 更新:2023-10-23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 [98] )人。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 马援出身官宦世家。新莽时任郡督邮。因私纵重囚,亡命北地,遇赦后在当地经营牧畜。后为新成大尹。新莽败亡后,投奔凉州军阀隗嚣,颇受敬重。后定居洛阳,许久未得官职。隗嚣叛汉后,他为光武帝刘秀谋划,并往来游说,离间隗嚣部属。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亲征隗嚣,马援聚米为山,分析形势,指画进军途径,使光武帝得以顺利击溃隗嚣。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讨降参狼羌,使陇右诸羌平定。后入朝任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领兵南下,平定二征起义,安定岭南,因功封新息侯。马援行军所过,经常为郡县修治城郭,穿渠灌溉,造福利百姓,并与越人申明旧制,加以约束。此后,匈奴、乌桓侵扰三辅,马援又主动请兵出击。建武二十四年(48年),以六旬高龄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次年受阻于壶头,在军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收回新息侯印绶;又因外戚之家不得封侯预政,故未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列。建初三年(78年),汉章帝为马援平反,追赐谥号“忠成”。 唐宋时配享武庙,并被宋徽宗加封为“忠显佑顺王” 。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张良

作者: 孙毓修字数:4.35 万字、 更新:2023-10-23

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9年),西汉开国功臣,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字子房,颍川城父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谥号“文成侯”。 秦末农民战争中,张良聚众起兵反秦,后归刘邦,成为刘邦重要谋士之一。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朝建立,封留侯。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

信陵君

作者: 孙毓修字数:5.35 万字、 更新:2023-10-23

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中国战国末期魏国名将。中国战国时四公子之一。 魏无忌主持合纵攻秦,以上将军职率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军大败秦蒙骜军,在战国后期关东六国合纵抗秦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魏无忌曾与其门客著《魏公子兵法》,已佚。 魏无忌出身贵族, 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当韩上党与本土被秦截断后,曾主张以魏之安成道作为韩往上党的通道。前258年,秦进围赵都邯郸,魏王虽派晋鄙率军救赵,旋因受秦威胁而止于邺(今临漳西南),魏无忌受赵平原君之托,屡劝魏王发兵无效,即采纳门客候嬴之谋,假魏王宠妾如姬盗得虎符,使力士朱亥追杀晋鄙,夺取兵权,次年,与赵、楚军大破秦军,解邯郸之围。后秦攻魏其急,魏无忌归魏任大将军。后因秦使反间计,魏无忌遭晋鄙旧属谗毁而被魏王派人取代,自此不得志,谢病不朝。前243年卒。

苏秦

作者: 孙毓修字数:4.10 万字、 更新:2023-10-22

苏秦(不详—前284年),己姓,苏氏,字季子,东周雒邑(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相传为鬼谷子徒弟。战国时期纵横家(约等于现代外交官)和谋略官。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前往秦国游说,结果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有说法认为他和张仪两人彼此呼应,共同达到个人的目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载:“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補後漢書藝文志一卷至十卷

作者: 曾樸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1

昔劉知幾譏班固藝文志古今雜糅失斷代之體欲變其例倣 宋孝王墳籍志但紀當時著述 國朝史學家多非之謂此例 行而古書存亡之迹從此泯矣糇以爲此誠非作史之通言然 若以後人補前史之不及倣錢文子補漢兵志熊方補後漢年 表之例推之以補厯代史之無藝文志者則此例大可用也夙 挾此懷未敢語人光緒己丑之嵗來游京師聞當世通人有爲 補晉書藝文志及南北史藝文志者詢其體例悉依劉氏頗自 喜所見不謬又竊怪諸君子何用力之勤而所施之不擇其要 也夫學術之盛莫盛於我 朝而我 朝之學尤莫盛於經史 然觀其師法之所出易則虞氏書則馬鄭詩禮則鄭氏春秋左

高拜石先生榮哀錄

作者: 佚名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1

高拜石(1901―1969)字般若,号嫩云,笔名芝翁、南湖、介园、难云。浙江镇海人。 北平平民大学文科毕业。因受吴昌硕熏陶,颇醉心书法篆刻。所作以朴刀为多。又善著文,工诗学,长于近代史事,熟谙人物掌故,故文名籍甚。寓台北,与马绍文等组“八俦书展”,与王孟潇等作“五人书展”,均好评如潮。历任民国日报及中央日报编辑或主笔。著有《古春风楼锁记》一至第十五辑(册),纸贵洛阳,销数奇多。(《民国书画家汇传》)

朝鮮南北極

作者: 承紀雲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朝鮮立國之起源,在我國記載上多以箕子避難灤水爲始,但事實上這僅是北朝鮮的肇基,南部朝鮮的建國,根据韓國歷史的記載,都將立國紀元推源到公元前二三三三年十月三日,其始祖爲檀君壬儉(適當我唐堯廿五年之時)檀朝以後,代興的有九夷,與扶餘,箕子入韓便在扶餘朝時期。 箕子入韓後,朝鮮便成為南北對峙局面,北朝鮮由箕子傳四十一世,至箕準始爲衛滿所逐,箕準出亡終老算子用国便士於馬韓,箕氏統治北朝鮮會三易其都,初都凜水,繼都遼水,最後都遼陽·而查考水舊地卽為今之平壤,衛滿建國後,仍都遼陽,四出征伐,掩有遼東遼西,但與漢室相約互不侵犯,至三傳衛右渠時,與漢失和,衛右渠將辰韓貢使阻留,井招撫漢室亡命,漢武帝會遣使通聘,不意又為右渠襲殺,於是元封二年,樓航楊僕自海上攻遼東,荀彘出陸道犯遼西,漢衛兵戎相見, 决戰兩年,勝負互見,荀彘最後出奇兵迂迴敵後,衛軍大亂,右渠被部下刺殺,衛氏朝鮮遂亡,立朝鮮南北極

中國棉業地理

作者: 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編字数:238 字、 更新:2023-10-20

中国棉业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不晚于公元9世纪。在9世纪,当时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阿爾卑斯的冰河

作者: 廷達爾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在這本書上我不想把談話和科學混合錯亂起來因為我想在一方面已經慣馴了的心把他的滿足的情緒突然間移到他方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個原故所以把這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主為談話的第二部主為科學的。 在第一部上想就那阿爾卑斯探險家的生活和他們取得知識的方法給以若干的概念在第二部上想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而把邦些觀察所得的現象一直到物理的原因繫結其第二部我是本着那如果是知識階級的人的話卽無特別的科學的修養也能感覺興趣的希望去編撰的因此我在原理上對着那更進一步的精深科學的讀者前所應辦的事並不甚注重而把他精詳整理起來的事倒還要努力些我相信第二部最初關於光和熱的性質的簡單說明在讀者方面決不是沒有興趣的這就是對於這種人的特別的嘗試啦。


1 4 5 6 7 8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