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公是先生弟子记

作者: 刘敞字数:2.08 万字、 更新:2022-07-06

理学书名。北宋刘敞(世称公是先生)著。据刘敞墓志,《弟子记》本作5卷,《郡斋读书志》作1卷,后《四库全书》本厘定为4卷。《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敞自记问答之言,当必有据也。”据此,乃敞自记讲学中问答而托名于弟子。其内容大旨在发挥孔孟正统儒学思想,攻击王安石者甚多,对二程、苏轼、欧阳修等学说亦予以排斥。所见在当时独成一家之言。如认为“道”与“仁义礼智”无别无二,“弃仁义礼智则安用道?”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对“学不可行者”、“言不可用者”,君子则“弗取”、“弗询”。又以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语攻击王安石自命为“圣人”,等等。对宋代学术流于空谈心性颇有纠弊的作用。是研究刘敞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有宋蜀中刊本、乾道七年(1171)江溥重刊本、淳熙元年(1174)赵不黯增补本及《知不足斋丛书》一卷本等。

近思录

作者: 朱熹字数:5.54 万字、 更新:2022-07-06

理学著作。宋朱熹、吕祖谦编。十四卷。是书辑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二程、周、张之书,精深博大,初学者不知所择,入门无从。作者从《二程遗书》、《经学理窟》、《正蒙》、《西铭》、《易通》、《太极图说》中,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依类编排,分为十四门: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共622条。《道体》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为学》论证“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出处》论述“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该书令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好高骛远,实为阐述儒家性理概论诸书之祖,入圣之基。有《四库全书》本,《朱子遗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端溪丛书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世范

作者: 袁采字数:15.0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家训类读物。南宋袁采撰。3卷。初名《俗训》,府判刘镇为之序,始更名《世范》,谓书中所言不仅可以行诸当时,而且可以行诸后世。书前有刘镇淳熙戊戌(1178)序,后有作者绍熙改元(1190)后记。今通行者为《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言“睦亲”,即怎样使家庭成员和亲戚之间和睦相处之类。卷二言“处己”,即怎样接人待物、居安思危之类。卷三言“治家”,即怎样管理婢仆、营家治产之类。皆言之谆谆,反覆详尽。且语言通俗,虽田夫野老,幽闺妇女,闻见皆能晓然。此书对后世较有影响,论者以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清倪元坦《家规》即据此书删削而成。

论语拾遗

作者: 苏辙字数:4.26 千字、 更新:2022-07-06

北宋苏辙撰。一卷。前有自序云:“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其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其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未安者,时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其书以《易》曰“无思”解释《诗》曰“思无邪”,认为“惟无思然后思无邪”,而圣人无思则是指“外无物内无我”;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之类,颇涉于佛、老二氏之学。而其所说“请讨陈恒”、“子见南子”、“齐归女乐”、“泰伯至德”等章驳正苏轼(字子瞻)说,俱有精理。他如以“刚毅木讷”与“巧言令色”相证,以“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等“六蔽章”之不好学与“入孝出弟章”之好学文互勘,亦颇有所发明。存有《四库全书》本。

论语全解

作者: 陈祥道字数:9.2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陈祥道(字用之)撰。共十卷。认为孔子“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认为《论语》乃孔子“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论语全解原序》)的著作。就《论语》逐篇逐章作了诠释。“祥道长于三礼之学,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在礼制最为明晰。”(《四库全书提要》)如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除例举“孔子于圣仁不敢居,于管仲则称仁”外,还引《礼记·乡饮酒》酬宾之礼以示尊贤养老之义。又如解“师冕见”章,则引《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说明礼待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再如“臧文仲居蔡”章,则引《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宝,家不宝龟”的古制来说明鲁大夫臧文仲藏大龟,是一种不明智的僭礼行为。其学术本宗王安石氏,故往往杂据庄子之说以作佐证。如引老庄之说以释《为政篇》中孔子答哀公“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之语。解释虽未必尽合原意,而旁引曲证颇为详核,其可取之处甚多,故绍圣后与王安石《论语注》皆为当时所重。有《四库全书》本。

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作者: 袁燮字数:2.26 万字、 更新:2022-07-06

经学著作。南宋袁燮撰。4卷。此书是袁燮在崇政殿说书时所撰。解说《毛诗》,议论平和,理明辞达,颇得风人之旨。又据经文推阐当时世事,对振兴恢复大业等事,尤反复致意。原本失传无考,惟所论《国风》尚存于《永乐大典》,清四库馆臣据以辑录,编为今本。有武英殿聚珍版、《四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胡子知言疑义

作者: 朱熹字数:4.93 千字、 更新:2022-07-06

哲学著作。南宋朱熹著,载《朱文公文集》卷73。《知言》为胡宏所著,提出了许多非正宗理学的思想和命题。朱熹取其中关于心以成性、性无善恶、心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有疑义问题,与张栻、吕祖谦反复辩论。最后由朱熹将三人辨析之语编成《胡子知言疑义》。据朱熹自称:“《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朱子语类》卷101)明程敏中重新校刊、编次的《知言》6卷本中,将《知言疑义》附录于后。收入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宏集》附录2。

知言

作者: 胡宏字数:2.57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孟子解

作者: 苏辙字数:6.26 千字、 更新:2022-07-06

注释书。宋苏辙撰。成书年代不详,旧本首题颖滨遗老字,为其晚年退居之号。陈振孙《书录解题》考证此书实为少年时所作。全书1卷。以《孟子》原文文句为条目,阐发其义,名物训诂较少而文意阐释为多,释义与章指相关联,立义醇正不支,自有所见,但部分篇章未免驳杂,是瑕瑜互见之作。收入《指海》,有道光本、影道光本。辙少年时作《论语略解》、《孟子解》,前者今已不存,后者史志中有著录。该书共二十四章,对《孟子》多有发挥,同时也有辨难,如第二十章以《周官》驳《桃应篇》窃负而逃;以孔子之论性驳孟子之论性等。辙受释、道、墨诸家影响,援以入儒,难免被后人讥为驳杂不纯。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大胆设论,自有所见。

正蒙

作者: 张载字数:2.7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北宋张载著,苏昞篇次,凡17篇。主要篇目有《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作于1070至1076年间,1077年始出示弟子,随后传播开来。张载以批判佛教、道教,宏扬儒学为己任,书名即取纠正蒙昧之意(一说取从童蒙立志做圣人之意)。提出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对佛教“一切唯心”和道家“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对宋以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张载死后,本书由其门人苏炳效法《论语》、《孟子》篇次章句,分《太和》、《参两》、《天道》等篇刻印流传。现存最早版本为宋《诸儒鸣道集》本。明、清时代注本较多,较重要的有刘玑《正蒙会稿》本、高攀龙、徐必达的《正蒙释》本、王夫之《船山遗书》本、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张载集》本。


1 48 49 50 51 5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