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香屑集

作者: 黄之隽字数:14.52 万字、 更新:2022-11-28

唐诗集句集。18卷。清人黄之隽撰。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晚号石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本书系作者早年所撰集。全书包括序1卷,诗17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文句而成。序中说:“应试屡黜,穷愁外侮,百感纷至。每用艳体为集句,寓美人香草之言,以写忧而寄思。”可以看出本书的特点。全书共有集句诗900多首,包括五七言各体,而以涉及艳情的诗篇数量最多,如《无题代寄》、《无题代答》、《别绪》、《脸红》等。每卷之后,注明各句诗的原作者及原诗题。《四库全书总目》称本书为历代集句诗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并指出,所集成的诗篇“对偶工整,意义贯通,排比联络,浑若天成”。本书有撰集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还有乾隆年间、嘉庆年间的刻本,曾收入《四库全书》。

高宗御制文集

作者: 乾隆字数:37.24 万字、 更新:2022-11-28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序六卷,跋、书后、问、碑文、赋、颂、赞十七卷,凡五百七十篇。按年编次。二集四十四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解、谕、记十三卷,序、题、跋五卷,考、辨、碑文、书事十七卷,赋、铭七卷,凡四百余篇。三集十六卷,经筵御论一卷,论、说、谕、诏、训、记七卷,序、题辞、跋、辨八卷,凡一百九十四篇。余集二卷,含诏、谕、记、序等文三十六篇,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一篇。所论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水利、农桑诸多方面,倡导德、宽、信、仁、敬、孝、义、礼等儒家思想,强调“圣人”要养贤以及万民,“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要“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主张文章“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湛园集

作者: 姜宸英字数:16.11 万字、 更新:2022-11-28

文集。清姜宸英(1628—1699)撰。八卷。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今属浙江)人。康熙进士,曾官翰林院编修,又为《明史》纂修官,分纂《刑法志》。后因科场案牵连, 死于狱中。著有《西溟文抄》、《苇间诗集》、 《湛园未定稿》等。此集初自编未定稿,黄叔琳删定,十万余字。分序,记、书,论,传、墓志,墓表,题辞,说、题跋等七大类,收《江防总论》、《海防总论》、《白鹿洞讲堂图记》诸文凡三百余篇。其文宏肆雅健,有雄迈之气,宗杜甫而参之于苏轼,有北宋人风格。其诗格调高昂,颇有寄托。作者积渐勤学,所为文字不苟随人高下,近世作者未有能过之者,与朱彝尊、严绳孙, 号江南三布衣。有 《四库全书》本,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民国十九年(1930)刊全集三十三卷本。

张文贞集

作者: 张玉书字数:15.26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二卷。清张玉书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格纸版心皆有松荫堂字。盖其家藏钞本编辑未成。首为赋二篇,次为颂三篇,表三篇,笺六篇,疏二十篇,议一篇,书一篇,考一篇,说一篇,序二十八篇,跋一篇,记九篇,纪事十篇,传一篇,赞二篇,策问十二篇,纪功碑二篇,墓碑六篇,神道碑四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大抵皆雍容典雅。其所纪亦足与史传相参。纪顺治间乐章及钱粮户口三篇,皆足资掌故。其他如《赐游玉泉山记》、《赐游化育沟后苑记》、《赐游喀喇河后苑记》、《赐游热河后苑记》,皆足具史料价值。其余碑志,亦多清初将相事迹,可备考核。惟募疏、祭文之属,收载太滥。恐其后人遇稿即录,未加选择,转为全集之累。故悉删除,而惟其录其赋、颂以下诸篇,分为十二卷。此集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松阴堂刊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活字印本。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作者: 乾隆字数:14.84 万字、 更新:2022-11-28

30卷,清高宗弘历撰,蒋溥等奉敕编。该书为作者早期所作诗文之合集,初刊于乾隆二年(1737)。其写作成书过程是,先有文钞本。雍正八年,即庚戌年(1730)作者原序说:“余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讲论至再至三。顾质鲁识昧,日取先圣贤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从身心所得者措之于文,均之有未逮也。日课论一篇,间以诗歌杂文,虽不敢为奇辞诡论,以自外于经传儒先之要旨,然古人所云文以载道者,内返窃深惭恧。每自思念受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受业解惑,切磋琢磨,从容于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厌饫诗书之味。而穷理之未至,克己之未力,性情涵养之未醇,中夜以思惕然而惧。用是择取庚戌九月以前七年所作者十之三四,略次其先后,序、论、书、记、杂文、诗、赋,分为十有四卷,置于案头便于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顾行,行顾言。《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于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此编并未刊刻出版,可称为庚戌文钞本。可知这是作者青少年时作品选集,亦可见当年作者律己甚严,写作一丝不苟并精益求精之精神。

尧峰文钞

作者: 汪琬字数:30.30 万字、 更新:2022-11-27

五十卷。清汪琬撰。江琬,字苕文,号钝翁,又号尧峰、玉遮山樵。江苏长洲 (今苏州) 人。顺治十二年 (1655年) 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因病乞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书。与魏禧、侯方域齐名,称 “三大家”。著有《钝翁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五十六卷。晚年又加以删节重订,成 《尧峰文抄》。是集凡五十卷,其中文四十卷,诗十卷。他在写作上强调文章应有规矩法度,对才气宜加节制,当以儒家经典为本,以唐宋名家为楷模。他受明代唐宋派散文家尤其是归有光的影响比较深。其散文不及侯、魏之文纵横恣肆,而雅清则过之,世称以简洁平实,疏畅条达取胜。集中对侯方域、王猷定、钱谦益等人散文颇多批评。他的文章兼备各体,而以记叙文成就较高。《江天一传》着墨不多,却生动刻划了抗清志士慷慨赴国难的形象,其它如《书沈通明事》等文也都富有特色,他在当时被认为代表了古文的正统,故 “一时公卿表状,皆争得琬文为重”。他也工诗,早年取法于唐人,中年以后近于宋调。律诗洗去铅华,绝句则清新可喜,写景颇多佳句,但影响不及散文。有康熙间林佶写刻本,《四部丛刊》所收四十卷本,有 《四库全书》本等。

纳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字数:2.57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词别集。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补遗一卷。作者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康熙间顾贞观等为之编订刊行。道光十二年(1832)汪仲安据顾本等汇抄二百七十余阕,按体编次,并附词评、词话,分为五卷,光绪间仁和许增刊入《榆园丛刻》,又加入《补遗》一卷,更为完备。此后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二十六年重庆正中书局《饮水词笺》本,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198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印行之《饮水词》,则以《通志堂集》为基础,并参照康熙、乾隆、嘉庆间各种刻本进行校勘并补辑而成,是性德的词作汇编,共收三百四十八首,并附有关性德的传记、评论、年谱等资料,为今最足之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纳兰词笺注》五卷,附补遗等,为迄今唯一的纳兰词全注本。

全唐诗

作者: 彭定求字数:453.74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偈颂》二十四卷。当时修纂,除以《统籤》、《唐诗》为底本外,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此书以胡、季二书为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计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书中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

兰丛诗话

作者: 方世举字数:8.32 千字、 更新:2022-11-27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围炉诗话

作者: 吴殳字数:10.64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论。清人吴乔撰。六卷。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顺治间。此编《四库总目提要》作八卷,不知所据。通行本为六卷。有吴氏自序及黄廷鉴、张海鹏跋。因作者于康熙二十年(1681)“与东海诸英俊围炉取暖”,“驰高论,发大笑”,“有及于吟咏之道者”,故以“围炉”名。有《清诗话续编》本。此书论诗宗旨是“意为主将”说,强调思想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于盛唐诗人最折腰杜甫,以其诗“篇篇有意”,对李商隐诗也很欣赏,屡加引证,指出其《有感》二长律“为甘露之变而作。”“意为主将”说强调以意驭词,而不可由字句来夺帅,提醒人们莫犯“以句害意”之病。“有意则有声色(声调铿锵、词采绚烂)如‘香稻啄残鹦鹉粒’亦善,无声色如‘杖藜叹世者谁子’亦善。无意总不善。”


1 3 4 5 6 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