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续纂江宁府志

作者: 蒋启勋,赵佑宸,汪士铎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9

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江宁府(现在的南京市)地方志,【清]】蔣啓動等修、汪士鐸等纂。清·光緒六年刊本影印版《續纂江窜府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后精舆地学。纂有同治《上江两县志》等。此志踵嘉庆《吕志》续纂。其义例多以惜抱先生为准则,而补缀残缺。“天章”无可续,故去之。“驿递”改附“舆图”后。“军制志”一门,续增驻防标营、绿营之制及营汛各地,大异《吕志》。新增实政一门,详录同治三年以来江宁设吏治局、善后局等新型机构。“金石”《吕志》特立一目,而此志则列“艺文”一门之副。其甄采金石,具录全文,并附以考证。全志区分络引,体严法备,辞简意赅。有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重印本。

心史叢刊三集

作者: 孟森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8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本书有清易代之后,史无成书,谈故事者,乐数清代事实。又以清世禁网太密,乾隆间更假四库馆为名,术取威胁、焚毁、改窜,基于焚书坑儒之祸。纪禁 之后,其反动之力遂,成无数不经污蔑之谈。吾曹于清一代,原无所加甚其爱憎,特传疑传信为操觚者之责,不欲随波逐流,辄于谈清故者有所辨正。偶举一事,不惮罗列旧说,稍稍详其原委,非敢务博贪多冀折衷少得真相取。积若干条,先后应各日报之约,陆续刊登。既刊登,辄又济鉴所及,有所补订。

石匱書

作者: 张岱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5

《石匮书》,是一部纪传体明史,明清张岱撰,起自洪武,迄于天启,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 《石匮书》始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自序道:“经十七年,明亡后,携副本屏迹深山,又十年而成书,五易其稿,九正其讹。”,脱稿后犹时加删改,“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缺勿书”,前后历五十年。〈志〉和〈列传〉有总论和附论,有“石匮书曰”为评论。《石匮书》因崇祯朝无〈实录〉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于天启。内容分:〈本纪〉、〈志〉、〈世家〉、〈列传〉;〈志〉有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盐法、漕运、艺文诸目。〈列传〉下有循吏、独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艺、方技、隐逸、名宦、宦者、胜国遗臣、盗贼、兀良哈、朵颜三卫、朝贡各国。 顺治年间浙江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编《明史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买《石匮书》,宗子因家贫慨然予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多取材自此书。康熙初年,谷应泰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时,张岱参与其中,得以望见崇祯朝的大量史料,如崇祯朝《邸报》,于是开始强化《石匮书》细节的铺陈,并着手撰写关于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匮书后集》,分本纪、世家、列传,体例一如《石匮书》,共六十三卷,附录一卷。康熙三年(1664年)《石匮书》竣工,张岱仍继续潜心撰写《石匮书后集》。 邵廷采将《石匮书》与谈迁《国榷》并称:“明季稗史虽多,而心思漏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俱有本末。”邵廷采又说:“沉淫于有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书》。以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至于兴废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温睿临《南疆逸史》亦称“两家体裁较他稗史独完具,而岱、迁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复核,不矜奇门,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

日知錄集釋

作者: 顧炎武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4

《日知录》是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性著作,其内容包含宏富,对于经史的义例、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诗文的评判、名物训诂、风俗地理等都有所涉及。另外,顾炎武著此书,本意并不在于考据,而是借此书来寄托其明道救世的宗旨,是顾炎武经世思想的集中体现。黄汝成在《日知录集释叙》中提到顾炎武的学术时说:“其言经史之微文大义、良法善政,务推礼乐德刑之本,以达质文否泰之迁嬗,错综其理,会通其旨。至于赋税、田亩、职官、选举、钱币、权量、水利、河渠、人材、军旅,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这段文字虽然是从整体上评骘顾炎武的学术状况,但是用了评价器《日知录》一书也是非常恰当的。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日知錄三十二卷,國朝顧炎武譔。炎武有左傳杜解補正,已著錄。是書前有自記,稱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合,時復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蓋其一生精力所注也。書中不分門目,而編次先後則略以類從。大抵前七卷皆論經義,八卷至十二卷皆論政事,十三卷論世風,十四卷、十五卷論禮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論科舉,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論藝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雜論名義,二十五卷論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論史法,二十七卷論注書,二十八卷論雜事,二十九卷論兵及外國事,三十卷論天象術數,三十一卷論地理,三十二卷爲雜考證。炎武學有本原,博贍而能通貫,每母一事,必詳其始末,參以證佐,而後筆之於書。故引據浩繁,而牴牾者少。非如楊慎、焦竑諸人偶然涉獵,得一義之異同,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閻若璩作潛邱劄記,嘗補正此書五十餘條。若璩之壻沈儼,特著其事於序中。趙執信作若璩墓誌,亦特書其……

流沙墜簡

作者: 罗振玉,王国维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3

《流沙坠简》由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进行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1949年以前,主要集中于敦煌和居延汉简的整理和研究。如上所述,首批敦煌汉简虽然首先由法国汉学家沙畹率先进行整理和考释,但作出最大贡献的应该首推我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于1914年合著的《流沙坠简》一书以及王国维后来发表的系列论文,结合传世典籍,不仅对每枚简文分类详加考释,而且应用新发现的简牍资料,撰写出许多研究汉代制度和西北史地的论文,尤其重视把敦煌汉简所记载的内容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尽可能恢复汉代烽燧组织系统的原貌。《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和王国维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綱鑑正史約

作者: 顧錫疇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2

綱鑑正史約卷九 明崑山顧錫疇原編 桂林陳宏謀增訂 名鰲元帝太子 孝成皇帝 在位二十六年 建始元年春正月石顯以罪免歸故郡道死 司隷校尉王尊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譚知顯等 顓權擅勢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 曲從附下岡上無大臣輔政之義天子以新即位 重傷大臣乃左遷尊為高陵令然羣下多是尊者 衡繇是嘿嘿不自安 封舅王崇爲安成侯賜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内侯

二十四史緯

作者: 佚名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2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之所以被称为正史,既与这些史书在中国史部书籍中的地位有关,也与历代皇朝宣扬正统观念有密切联系。

高拜石先生榮哀錄

作者: 佚名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1

高拜石(1901―1969)字般若,号嫩云,笔名芝翁、南湖、介园、难云。浙江镇海人。 北平平民大学文科毕业。因受吴昌硕熏陶,颇醉心书法篆刻。所作以朴刀为多。又善著文,工诗学,长于近代史事,熟谙人物掌故,故文名籍甚。寓台北,与马绍文等组“八俦书展”,与王孟潇等作“五人书展”,均好评如潮。历任民国日报及中央日报编辑或主笔。著有《古春风楼锁记》一至第十五辑(册),纸贵洛阳,销数奇多。(《民国书画家汇传》)

通鑑紀事本末

作者: 袁枢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1

《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枢为人正直,对政治腐败,朋党互争,压制人才等丑恶社会现象是很不满的。当他为国史院编修官,分配负责撰修《宋史》列传时,北宋哲宗时“奸相”章惇的子孙,以同乡关系请袁枢对章惇传加以“文饰”时,袁勃然大怒说:“子厚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后世天下公议!”(《宋史·袁枢传》)宰相赵雄“总史事”听到后,即称赞他“无愧古良史”(同上)。

廿一史四譜

作者: 沈炳震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廿一史四谱》是清代沈炳震撰写的工具书。该书取材自《史记》至《元史》廿一种正史,共五十四卷,分为四谱:卷一至四,纪元谱,是各代年号纪年,依时间先后为序,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卷五至廿八,封爵谱,是依韵目次序排列的历代受封爵位的名号王公侯伯,下列姓名史书。卷廿九至三十八,宰执谱,按时代排列各朝的执政官员(宰相、丞相、仆射等)的姓名,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可从人名查到官职。卷三十九至五十四,谥法谱,是历代帝王后妃公主的谥号、历朗诸臣的谥号,另有以韵目编排的通检,可从人名查谥号。 古譜牒之作紀年別系具列世謚與記言記事之書相輔而行太史公讀牒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采爲五帝本紀又以成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桓君山謂旁行斜上蓋效周譜然則古譜牒雖不傳因史記表尚可考見。自尚書春秋作而世紀晦。史書盛而譜厤之學或幾乎息矣後世惟氏族之書承用其法特以别宗支聯子姓而名公鉅人則或為之年譜以志其生平出處之概。好事者乃并花葩果實種類之同異器物玩好之微一一譜之而其與正史相表裹顧莫之尚夫紀傳文贍而義密書志詞核而事周雖工拙異數未嘗不震發於人耳目閒至譜牒則條具而件繫之不得馳騁其說著為怪奇偉麗之觀其闇而……


1 3 4 5 6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