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古易考原

作者: 梅鷟字数:1.8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三卷。明梅鷟撰。梅鷟为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中举,官南京国子监助教,后迁至盐课司提举。为学善于辨伪,力攻《古文尚书》,撰有《尚书志异》、《周易积莹》等。该书认为《连山》、《归藏》、《周易》皆本伏羲,故为此以考其原。认为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画卦在前,河图后出,伏羲只是用揲蓍来效法它们而已。八卦、六十四卦卦形为伏羲之画,八卦及六十四卦之卦题为伏羲之文,卦画既成,龙马负图,衍天地之数为五十有五,伏羲则衍此数而治蓍策。又说大衍之数应是九十九,以五十数为体,以四十九为用,而没有中五乘十、置一不用之理。其论说颇多新创,但古无来历,恐怕都是臆测,不足取信。《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古易考原》三卷,写本。《四库总目》即据此写本著录存目。有《续道藏》刻本。

易传灯

作者: 佚名字数:2.41 万字、 更新:2022-07-07

四卷,各家书目都不见著录,唯《永乐大典》散见于各卦之中,题其官徐总干,但不著名字。“传灯”取名源于佛学。《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本仅题作者姓氏及官衔,未著其名。其书论《易》,良莠并存。《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于各卦之中,题其官曰徐总幹,而不著名字;又载其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吕祖谦、唐仲友。考《宋史》,徐侨尝受业于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旨》等书;

易学启蒙意见

作者: 韩邦奇字数:3.12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韩邦奇撰。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旨在阐明朱熹《易学启蒙》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衍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策》,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四卷曰《考占变》,述六爻不变及六爻递变之旧例;五卷曰《七占》,凡六爻不变、六爻俱变及一爻变者皆仍其旧,其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变者则别立新法以占之。所列卦图,皆以一卦变六十四卦,与焦延寿《易林》同。然其宗旨则宋儒之《易》,非汉儒之《易》也。”按,今存此书明正德九年(1514)李沧刻本及明嘉靖十三年(1534)苏祐刻本多部(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作四卷,可备参考。

周易象旨决录

作者: 熊过字数:12.96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熊过撰。七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颇取汉代《易》家重视《易》象之说,并对《周易》经传文字、音义多有考证辨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自序称:“初闻闽人蔡清善为《易》,购得其书,惟开陈宗义,不及象,于是稍记疑者为赘言。辛丑谪入滇,晤杨慎,劝成此书。”书主汉学,故以言象为主。所言皆于古有据。并据旧说证今文,证字一百零一,证音三十八,证句二十六,证脱字七十九,证衍文三十八,应移置的地方三十二,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所依据的有郭京所伪托之书,及吴澄所改本,但大多可信可据。

易经存疑

作者: 林希元字数:24.13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林希元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体例,用孔颖达《周易正义》之本。训解经传,则宗主朱熹《周易本义》,兼取蔡清《易经蒙引》之说,其大旨在阐发“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用《注疏》本。其解经一以朱子《本义》为主,多引用蔡清《蒙引》。故杨时乔《周易古今文》谓其‘继《蒙引》而作,微有异同’。其曰《存疑》者,洪朝选《序》谓其‘存朱子之疑以羽翼程、朱之《传》、《义》’也。此书乾隆壬戌年(1742年)由其孙林廷玣所刻。原本有王慎中、洪朝选二人序,刊刻时被删去,今存朱彝尊《经义考》。洪朝选序谓取名《存疑》,因存朱子之疑,以羽翼程、朱之传、义。《周易》用注疏本,解经多以朱熹《易本义》为主,引蔡清《易经蒙引》最多。

易用

作者: 陈祖念字数:5.6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五卷,明陈祖念著。书前序称:“义理无穷,非言之能尽。故传注于汉,疏义于唐,议论于宋,日起而日变,而《易》之用则随时随事可以自察。是以君子居则观象玩辞, 动则观变玩占, 圣人所以言《易》者,如是而已。《传》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四库全书》本。此书不载六十四卦经文,但于每卦阐说其义;《系辞》以下诸传亦不录原文,唯各标明章目而诠释之。其说详论义理,间涉互体之说,务以切于人事为主,故名《易用》。《四库全书提要》指出:陈祖念之父陈第“于韵学为大有功,而所作《伏羲图赞》则支离穿凿,一无可取。祖念学不及其父,而说《易》乃胜其父。”

易学象数论

作者: 黄宗羲字数:6.51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易》学著作。明末黄宗羲撰。六卷。前三卷主要论《易》象,后三卷主要论《易》数。作者认为,易学“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岐入道家”,后世学者为宋儒“象数”之言所迷惑,不明本原。自序称:“《易》广大无所不备,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晦。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今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涉,而后反求《程传》,亦廓清之一端。”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附所著《原象》为内篇,全部是关于象的论述;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经世》等

易像钞

作者: 胡居仁字数:15.66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胡居仁(1434—1484)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其事迹见《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称读《易》二十年,有所得则抄积之,手定成帙,取先儒图书论说合于心得者录之。

古周易订诂

作者: 何楷字数:41.0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何楷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训解经传,大致以古《易》上下经、《十翼》之篇次为本,杂采汉、魏以来旧注以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成于崇祯癸酉,盖其筦榷江南时所作。卷末附以《答客问》一篇,借诂经以言时事也。观其《自序》,论分经合传之非古,然复引魏淳于俊对高贵乡公语,则又未始不以分附为便。故其前分上下经为六卷,而《彖》、《象》、《系辞》诸传之文仍随卦分列,犹祖费直之意;而七卷后则仍列《十翼》原文,以还田何之旧。盖分《经》分《传》以存古本,而《经》下所列《十翼》之文则引以互证,故皆低一格书之,以别於后之正文。其仍以“古周易”标目,盖以是也。惟於《上、下经》内又别立初、中、终诸名,则自我作古耳。楷之学,虽博而不精。然取材宏富,汉晋以来之旧说,杂采并陈,不株守一家之言。又辞必有据,亦不为悬空臆断、穿凿附会之说,每可以见先儒之馀绪。明人经解,空疏者多,弃短取长,不得已而思其次,楷书犹足备采择者,正不可以驳杂废矣。

易象钩解

作者: 陈士元字数:4.0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陈士元撰。四卷。《归云别集》本。此书专阐《周易》经文取象之义,其论说虽未必尽切,但精当者颇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不冒焉。传注者惟以虚玄之旨例之,有遗论矣。’其《履》卦注又曰:‘京房之学授受有自,今之学士大夫摈斥不取,使圣人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画卦揲蓍何为哉?朱子曰:《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於太卜之官,今不可复考,亦不可谓象为假设。然则京氏之学安知非太卜所藏者耶”云云。案太卜之法虽不可考,然《左传》所载变爻、互体诸占,犹可以见其崖略。汉《易》自田何以下无异说。孟喜六日七分之学,云出田王孙,而田王孙之徒以为非。焦赣直日用事之例,云出孟喜,而孟喜之徒又以为非。刘向校书,亦云“惟京氏为异党”。《汉书·儒林传》源委秩然,可以覆案。京氏书虽多散佚,而《易传》三卷犹存,其占法亦大概可考,与《左传》所载迥殊。士元以京氏《易》当太卜所藏,殊为无据。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引以为明象之证,亦失其真。然其谓《易》以卜筮为用,卜筮以象为宗,则深有合於作《易》之本旨。故所论虽或穿凿,而黎然有当者为多,要胜於虚谈名理、荒蔑古义者矣。是书每卷标目之下皆题《归云别集》,卷数自五十八至六十一。盖当时编入全集,如李石《方舟集》收《易互体》之例。其《序》又称往为《汇解》二卷,括其大凡。考《明史·艺文志》,载士元《易象钩解》四卷,《易象汇解》二卷,则《汇解》亦发明象学者。今以未见其书,故不著录焉。


1 47 48 49 50 51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