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尊白堂集

作者: 虞俦字数:7.14 万字、 更新:2022-11-29

宋代诗文别集。6卷。虞俦著。据陈贵谊原序,本有22卷,年久有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编为诗4卷、文2卷。集名“尊白”,即表示对白居易的仰慕。在《读白乐天诗集》中有“大节更思公出处,寥寥千载是吾师”的句子。《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作韵语,类皆明白显畅,不事藻饰。其真朴之处,颇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处,亦颇近居易”。如《劝农》一诗所表现的忧国忧民之心,与白居易的精神极为相通:“平生忧国愿年丰,荒政那知技已穷。千里农桑千里雨,一番桃李一番风。宦游老去春强半,劝相归来日过中。自愧活人无好手,只将水旱祷天公。”散文大多是制诰、札子,其中有些对时政的议论,十分激切。如《上时政阙失札子》内有“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言路之开,社稷之福也”等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

山村遗集

作者: 仇远字数:1.18 万字、 更新:2022-11-29

元代诗文别集。1卷。仇远撰。仇远另撰有《金渊集》,内容与本集并不重复。《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清人项梦昶据墨迹及各种有关书籍所编,并非原本。卷首有方回序,牟巘序,方凤序,戴表元序,魏骥序(为《兴观集》作)等有关资料。本集正文以诗排在前,文排在后,计诗148首,遗句8则,文15篇。并以仇远撰《稗史》单独置于最末。卷末附录有关仇远的唱和、题咏的诗、文。最后是清乾隆五年(1740)项梦昶的跋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年项梦昶古香书屋刊本。

山窗余稿

作者: 甘复字数:1.64 万字、 更新:2022-11-29

元代诗文别集。1卷。甘复撰。《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刘宪序(《四库全书》本及《豫章丛书》本均无此序)。本集共有文50篇,诗18首(《四库全书》本及《豫章丛书》本只15首)。卷末有明成化十九年赵琥跋。据序跋,可知本集是据甘复手写本刊刻。 甘复手写本原藏于同邑赵氏家中,赵琥得自祖父石蒲先生,由赵琥的友人张敬先建议,刊行于明成化年间。《四库全书总目》评《山窗余稿》说:“虽零篇断简,所剩无多,而诗格文笔一一高洁,疑复当日自择其最得意者手录此帙,篇篇率有可观,转胜于珠矶杂陈,务盈卷帙,徒供覆瓿者矣。”此论极为确当,所谓“余稿”,应当是删余之稿。本集主要版本,有影写明成化刊本(黄丕烈旧藏),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金侃抄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沙溪集

作者: 孙绪字数:13.62 万字、 更新:2022-11-29

明代诗文别集。孙绪(字诚甫,号沙溪)著。四库著录是集,凡23卷,文8卷,赋1卷,杂著1卷,《无用闲谈》6卷,诗7卷。其所依据的底本是与马中锡《东田集》合刊者,《四库全书》编者认为其“学问笔力皆胜中锡”,所以将此集著录正目,将马中锡《东田集》放其存目中。集中《无用闲谈》论文、论诗较有识见。他反对模拟:“大抵文章与时高下,人之才力,亦各不同。今人之不能为秦、汉、战国,犹秦、汉、战国之不能为六经也。世之文士,往往尺寸步骤,影响謦咳,晦涩险深,破体难读。”并说:“至魏晋李杜之诗,秦汉之文,即拱手降服,惟恐不及,问其所以为佳,茫然四顾,不取必于心,而徒论世之先后。学之卤莽,一至于此。”至于其诗文创作,《四库全书》编者评其文“沉著有健气”。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沙溪,瀛州才子,所作清新典丽,足以名世。”但其有些文章时犯知识性错误,王士禛《池北偶谈》曾摘其误以五代王祚事为彭时事。其人过早离世,未能尽展其才。从总体看,他的诗文成就并不如马中锡,这是《四库全书》编者往往不能从文学角度审视别集的缘故。

郑少谷集

作者: 郑善夫字数:17.75 万字、 更新:2022-11-29

诗文集。明郑善夫(1485—1523)撰。二十五卷。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属福建)人。弘治进士。曾官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嘉靖初,任南京吏部郎中,游武夷山遇风雪,绝粮,病死。工诗,善画。诗学杜甫,善画丛筱怪石。有《经世要录》等。是集约二十二万字。含诗、赋、辞八卷,序文、记、传、墓志铭等五卷,疏一卷,杂著、跋各一卷,书四卷,论著二卷,附录三卷。其诗规模杜甫,多忧时感事之作。其文亦显露其对正德间奄竖内讧,盗贼四起之忧虑。颇具史料及文学价值。有《四库全书》本。《盛明百家诗前编》亦收其诗一卷。

冯少墟集

作者: 冯从吾字数:22.15 万字、 更新:2022-11-29

二十二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 (1589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定。著有《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古文辑选》等。冯从吾诗文初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毕懋康刊刻。万历四十五年 (1617) 张维任等刊刻,凡二十二卷,并有《续集》一卷。万历四十七年,刘必远重新刊刻,凡二十卷。是集为天启元年(1621)冯嘉年在毕懋康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刊刻。凡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皆为语录,卷十三至卷十八皆诗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族谱家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为关学编。今观其集,集中之文,多为讲学之作,虽不以辞采为工,且字句间涉俚语,然言之有物,笃实切明;其诗则多应酬之作,有类其文,文学价值不高。有万历年间刻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三鱼堂文集

作者: 陆陇其字数:11.34 万字、 更新:2022-11-29

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清陆陇其撰。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知县和行取御史。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力辟王阳明“致良知”说。认为王学之弊,“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粤固不可胜言”。强调“论太极” 目的,“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极”。著有《困勉录》、《古文尚书考》等。是集为其门人侯铨所编。凡杂著四卷,书一卷,尺牍一卷,序二卷,记一卷,墓表、志铭、圹记、传共一卷。外集六卷,则汇编其奏议、条陈、表策、申请、公移而终之以诗,陆陇其行状之类亦并附。目录之末,有其侄陆礼征跋,言陆陇其平生不屑为诗、古文、词,尤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死时手边没有留下传世的文稿。至康熙四十年(1701),礼征乃旁搜广辑,汇成是集,而指示侯铨分类编次。陆陇其没后九年,此集乃出。其文既非陆陇其所手定,则其中或有未定之稿,或属偶然涉笔,不欲自存,均未可知。然陆陇其学问深醇,即使信手之作,也大抵合于文法。综观陆陇其一生,并非只以讲明心性为一室之坐谈。其两为县尹,一为谏官,政绩亦卓卓可纪。而侯铨等编定文集时乃以奏议、公牍确然见诸行事都别为外集。徒知以太极论冠篇,欲使陆陇其接迹周子,而以其循绩别为外集。尊空言而薄实政,这恐怕不能合于作者的心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三余集

作者: 黄彦平字数:1.67 万字、 更新:2022-11-29

宋代诗文别集。黄彦平著。此书世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其赋诗2卷、杂文2卷,合编为4卷。卷首列谢谔及汤思谦序。《永乐大典》辑自此集的诗文,有70余篇题为黄次岑,篇题为黄次山,而其《见山堂记》一文篇末则自署黄次岑。《永乐大典》另载谢谔撰《三余集序》及《宋史·艺文志》又题为黄季岑。此外《国史经籍志》及载录其诗1首、文3篇的《前贤小集拾遗》亦题为黄次山。直至清初厉鹗撰《宋诗纪事》才说:黄次山字季岑。据集中《先大夫述》说:“先考讳得礼,字执中,洪州丰城黄氏”。查《丰城县志》,宋人黄得礼,字执中,元祐间进士,曾为柳州军事参军。其长子名黄彦辅,字伯强,登政和进士;次子黄彦平,字季岑,号次山,登宣和进士。故知此集作者即黄彦平。集名“三余”当系取三国时董遇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空闲读书之意。

榕村集

作者: 李光地字数:18.33 万字、 更新:2022-11-29

四十卷。清李光地撰。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共一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共一卷,《尚书句读》一卷,《周官笔记》一卷,《初夏录》二卷,《尊朱要旨》、《要旨续纪》共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篇》又附记共一卷,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共四十卷。文辞质实简朴,缺乏形象性。是集版本有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印《榕村全书》,收入此集,并将所汇辑到的佚诗佚文整理为《榕村续集》七卷,一并付刻。续集包括书二卷,序一卷,论说一卷,记、传书后、祭文、墓志铭共一卷,杂著一卷,诗、赋共一卷。卷首有李维迪识语。存有《四库全书》本。

容春堂集

作者: 邵宝字数:21.49 万字、 更新:2022-11-29

明代诗文别集。邵宝(字国宝)著。初刻于正德年间,题名为《容春堂前集》20卷、后集14卷、续集18卷、别集9卷。集前有李东阳序、正德九年(1514)浦瑾序、正德十二年王鏊序。《四库全书》收录本正是以此刻本为底本。嘉靖十三年(1534)慎独斋刊刻《容春堂集》,为66卷本。前集20卷,除王鏊、浦瑾序外,还有邵宝自序,林俊的后序。卷21起接别集,凡9卷。卷30至卷66,不再分后、续2集。此集较正德4集刻本多出5卷。据《千顷堂书目》记载,邵宝除4集本外,还有《勿药集》14卷,此集今存有正、嘉间刻本,但书藏在台湾,目前还无从与正德4集刻本、嘉靖66卷刻本相互比勘。《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今统观四集,其文边幅少狭,而高简有法,要无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传》称其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其文典重和雅,以李东阳为宗,而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虚美。其诗清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顾元庆《夷白斋诗话》极称其《乞归终养上疏不允》一篇,谓其感动激发,最为海内传诵,盖其真挚不可及云。”陈田《明诗纪事》亦评其诗说,其“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


1 44 45 46 47 48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