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南岳总胜集

作者: 陈田夫字数:1.00 万字、 更新:2022-07-07

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可知,为宋道士陈田夫撰。原3卷。《道藏》本仅1卷,盖是中卷。述南岳宫观及部分神仙。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作者: 许叔微字数:2.85 万字、 更新:2022-07-07

方书。又名《续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知可)撰。为许氏《普济本事方》之续编,体例一如《普济本事方》。作者分类汇编各科效验方剂,分为治诸虚进食血气并论、治诸积热等疾、治诸风等疾、治诸冷等疾凡22门,共录方300余首。每方列述主治、药物、剂量及用法,间述方剂“本事”,即有关该方的治验和辑录原委。现存日本享保二十年(1735年)向井八三郎刊中正堂训点之与《普济本事方》合刊本,内题《普济本事方及类证普济本事方》;日本元文三年(1738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伤寒总病论

作者: 庞安时字数:6.9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六卷。宋庞安时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 《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此三书均已失传,唯存《伤寒总病论》一书。此书成于元符三年 (1100),有黄庭坚序、苏轼回帖各一。卷一首列叙论一篇,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认为治伤寒主要应从病因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六经诸证。卷二阐述汗、下、水、吐、灸、火、温等疗法适应与禁忌诸证。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及痓、湿、暍等伤寒杂证。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为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刺法,伤寒、热病、温病死生候,差后禁忌等,并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书中内容不仅限于伤寒,还论及温病,又及内、妇、儿科诸证。有论有方,随证施治。书中特别将颇具流行性、传染性的温病与一般广义的伤寒加以区别,主张二病分治。此书对温毒五大证的治法遣方富有特色,为后世所重。此书博采传统典籍精华,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发挥,实为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后附《伤寒论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均为庞安时门人董炳编。有黄丕烈藏宋刊本,清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刊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伤寒微旨论

作者: 韩祗和字数:1.8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北宋·韩祗和撰。韩氏为宋哲宗时人, 对《伤寒论》研究颇深, 乃于元祐元年(1086) 撰成此书。原书早佚, 而《永乐大典》内散见颇多, 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四库全书》纂集者乃“采掇荟萃, 复成完帙, 谨依原目, 厘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伤寒源、伤寒平脉、辨脉、阴阳盛虚、治病随症加减药、用药逆等八篇。下卷内容为总汗下、辨汗下、药力轻重、温中、大小便等七篇。全书共十五篇,间附方论。书中强调伤寒不可早下, 重视时辰季节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影响。但祗和“纯以温暑作伤寒立论, 而即病之伤寒反不言及, 此已是舍本徇末, 全不能窥仲景蕃篱”。(王履《伤寒溯洄集》)。本书对仲景旨意多有发挥。现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191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等。

潜虚

作者: 司马光字数:5.87 千字、 更新:2022-07-07

北宋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仿汉代杨雄的《太玄》而作,元祐元年(1086)书将成而先卒。他以“虚”为万物本源,取名《潜虚》,有探索隐秘本源之意。他说:“万物皆祖以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该书认为“虚”为万物之本源,“虚者物之府也”,气虽为万物“生之户”,但气亦“祖于虚”。“虚”为派生万物的出发点和终极点。“人之生本于虚,(虚)然后形,形然后性,性然后动,动然后情,情然后事,事然后德,德然后家,家然后国,国然后政,政然后功,功然后业,业终则反于虚矣。”这与张载的“太虚即气”说相对立。全书内容分为义理、图式、术数三部分,相互贯通,合为一体。义理以五行为基础,吸取了阴阳、易卦、筮占的观念,构造了天地万物生成的秩序,借以论证封建社会“一以治万,少以治众”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图式是按照气、体、性、名、行、命之序,制作了六个图,并有文辞作解。术数部分里他创造了一套筮占的新法,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证其义理。实属象数学的新派。此书在司马光死后,有阙本和全本两种版本流传,逐渐合为今本,后人有所增益。书后附有张效实的《潜虚发微论》,为主要注本。黄宗羲在其《易学象数论》中对《潜虚》的象数学思想作了系统的评论。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本等。

察病指南

作者: 施发字数:1.92 万字、 更新:2022-07-07

《察病指南》系诊断学著作。3卷。宋·施发撰。约成书于淳祐元年(1241年)。作者专心于诊法有年,其主体思想认为诊法必当精审细致,四诊合参。指出“今人往往遗其三而主其一”(亦即单凭切诊)之非。遂取《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及诸家方书、脉学和诊法论著参互考订,选其明白易晓、切于实用者分门别类,内容以脉诊为主,脉象沿用七表(浮、孔、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分类法,并有听声、察色、考昧等诊法。全书内容扼要而系统,作者对古代诊法专著中述理欠明处,亦能参附己意予以发明,为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法专著。书中根据作者凭手指觉察出来的脉搏跳动情况,绘制“脉影图”,这是现知最早的脉图。该书曾多次刊行,并有数种木刻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传信适用方

作者: 吴彦夔字数:3.6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二卷。宋吴彦夔(生卒年不详)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入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1180)。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载治诸风、治感风中暑、治气疾及心痛、治脾胃、治瘴疟、治痰嗽、治吐逆、治泄泻下痢及补益、治眼目口鼻、治脚气等方药;下卷载治痈疽疮疖,小肠气淋疾,痔漏便血秘涩等疾,治杂病,治妇人众疾,治小儿众疾,治汤火虫蛇所伤、骨鲠竹刺等,解诸毒救危死及诸汤等方药,并附夏子益治奇疾方三十八首。此书所录皆经验之方,信实可用,其中如“八味圆问难”一条,详辨药品产地、制法、用量及品性等,深得制方之旨。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亦借鉴了此书内容。书中有些方药流行于今,已成为成药。有《四库全书》影抄宋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当归草堂本影印。

妇人大全良方

作者: 陈自明字数:23.72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中医妇产科专著。全书24卷。宋·陈自明撰。陈自明(公元1190~1270年),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县)人,世医出身,他认真学习总结了其前代有关妇科,产科方面的成就,结合个人长时间的丰富经验,撰成本书,于1237年写成。全书分成八门,260余种病证。八门为调经、众疾、求嗣(此三门属妇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难产、产后(此五门属产科)。本书是集宋以前妇产科大成的著作,其中有相当多的宝贵材料,表明我国在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这方面的科学成就。如在妇科方面,书中强调调经,认为妇人如经脉不调,众病就会丛生,除对生理性月经有详述外,还专门论述了闭经、月水不断、崩漏、痛经等病症。在产科方面,书中提出用艾汤调川芎末内服的方法,试验是否有胎动的感觉,因川芎具有增强受孕子宫肌肉收缩的作用,故本法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在胎教门中,主要讲述孕期卫生,包括禁服的各种药物如牛膝、干漆、巴豆等多种药物,孕期保持精神愉快,调摄情志,注意饮食及劳动要适中等。在当时他即已强调,男女分别在十六岁及十四岁虽均有性发育的征象,但必得等到30岁和20岁再娶嫁,才算合理,所育子嗣后代才会健壮,这样早就提倡优生优育晚婚,也是难能可贵的。本书在我国妇产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有铅印本行世。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作者: 佚名字数:2.4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托名撰成,以补《素问》之遗。其中以论述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升降前后、迁正退位、刚柔失守等问题为主,并论及运气太过或不及所产生的病证及刺法等,对疫病的传染性也在篇中明确论及。后世一些版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已将该内容补入,以成完璧。对研究《内经》运气学说及疫病学说等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元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陆懋修抄录白云观道藏本(五卷),碧琳瑯馆丛书本。

勿斋先生文集

作者: 杨至质字数:3.5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勿斋先生文集,南宋杨至质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收录答谢书状六十八篇,皆为骈体,文辞颇清丽。作者杨至质为南宋合皂山道士,宋理宗敕赐高士,主管道教事。故与其书信往来者皆为朝官贵人、文士秀才,上至丞相皇帝。书信内容或恭贺官吏升迁,或贺处士受征召,或酬谢朝官之荐举,从中可见道士与官府相互交往情形。部分文书亦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如〈谢郡守王监薄〉一文称:「巾钵如云,政张颐而待哺;犁锄得雨,须乞籴翟以赡耕。仓苗未了于半输,县税早行于预借。」可见南宋农民遭受官府盘剥之重。


1 43 44 45 46 47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