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相宗络索

作者: 王夫之字数:2.0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学著作。王夫之著。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共29节。收入《船山遗书》(太平洋书店本)和《船山全书》(岳麓书社本)。依《成唯识论》、《解深密经》等经典,对法相宗的主要概念、范畴,如八识、九缘、十二支、五位唯识、八识转成四智等进行简要的阐释。认为众生轮回“流转之根祸生于末那,还灭之法,即以斩断末那为擒王破竹之元功”。第七末那识是诸恶的纲宗,一切斩断末那,即能转识成智,证圆成实性,修成正果。对法相宗的渐悟说加以发展,认为“相宗显标渐教,密示顿宗,在人自悟耳”,以禅说相,是其独到见解。船山生平未尝佞佛,但在批判佛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同时,对于其在理论思维上的成果,尤其是法相宗在认识论上“大辨体其至密”(《周易外传》卷一)的分析方法,亦有所吸取。如《思问录外篇》以“志”释第七末那识,以“量”释第八阿赖耶识,认为“人之所以异乎禽者,唯志而已矣”,把有无坚定正确的志向,作为人禽、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分野,显示船山既入佛又辟佛、能入能出、出入自如的思想特色。

五家正宗赞

作者: 希叟绍昙字数:6.61 万字、 更新:2022-07-07

四卷。又作《正宗赞》。宋代希叟绍昙撰。收录从菩提达摩至雪峰义存以及禅宗五家的耆宿计七十余人的略传,各传之后附有四六排偶之赞,描绘诸禅师作略风貌,宋宝祐二年(1254)刊行。后收入《续藏经》。

皇明名僧辑略

作者: 祩宏字数:2.6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亡的打击而看破世缘。约三十岁出家,拜昭庆寺无尘律师受具足戒。晚居云栖寺,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被推为莲宗第八祖。他作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从此专心佛学,潜心著述,阐发义理,弘扬佛法,竭尽全力。尤注重净土佛学研究。著阿弥陀经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融会诸经,指归一心,在明代享有很高声望。《皇明名僧辑略》一书,辑名僧事略汇成一书,旨在弘扬教界名僧,劝戒教界学人。此书对了解明代佛教高僧事迹及佛教高僧法学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崇祯年间刻本。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作者: 圆仁字数:8.33 万字、 更新:2022-07-07

记述838—847年唐代社会状况的旅行记。圆仁著。原书久佚,有多种抄本传世,现存最早抄本为日本京都东寺观智院藏本。最早刊本为1907年日本国书刊行会排印本,此后又有多种印本。中国1936年出石印本。还有英、法、德、日等文字的译本。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生于日本下野国都贺郡(今木县),日本天台宗高僧。838年随遣唐使入唐,曾到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巡礼,学习法华显教和真言密教,历时9年又7月。死后获日本清和天皇赐予慈觉大师谥号。著作还有《金刚顶经疏》、《显扬大戒论》、《入唐求法目录》、《在唐送进录》等十余种。本书共4卷,约8万字。第1卷述西渡入唐、扬州开元寺受学、经山东北上准备西行情况;第2卷述由山东经河北至五台山的情况;第3卷述在五台山受学及西去长安情况;第4卷述会昌灭佛及离开长安归国情况。全书记述自838年到847年间作者历经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区的见闻,涉及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及中日关系等各方面,诸如关于唐代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地方行政、驿站交通、公文书简、风俗礼仪、地方粮价、佛教宗派、寺院法规、规模及经费开支、会昌灭佛等等,都有重要记述。内容丰富,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本学者称本书为“东洋学界至宝”。它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记》一起,有“东方三大旅行记”之称,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菩提道灯论

作者: 阿底峡字数:2.50 千字、 更新:2022-07-07

又称《菩提道炬论》。古印度阿底峡(Atisa,982~1054)集龙树、世亲、佛陀跋陀罗等各家学说而作。阿底峡为古印度僧人,佛教学者,生于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精于印度五明之术(声明、工技明、医方明、因明、内明),曾出任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宝元元年(1038)应邀赴西藏传播医学及佛法,病逝于西藏。本书成书于11世纪,共1卷69颂半,第1颂敬礼三宝,最后1颂述造此论的因缘,其余均为正论。在本论中,作者首先将修行者区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之别,强调修行要依“三士道”的次第循序渐进,认为求菩提的人首先要供养佛像灵塔,“发菩提心”,然后“严持戒律”,使身、语、意三业清净,进而“修习止观”,获瑜伽智慧,成就神通,作者强调修习瑜伽时要“福慧双修”,由此认知一切诸法无生无我,自性本空而达到无分别境界。以上诸显宗修习阶段完成后,方可进入密宗修持,由师长传授灌顶,证大菩提而即身成佛。本论所阐述的修行次第是藏传佛教修行实践的基本准则,对藏传佛教有重大影响,藏传佛教噶当派,格鲁派皆推重此论。主要版本有藏文版,阿底峡与格瓦洛锥合译收入《藏传大藏经》丹珠尔中,法尊1978年译为汉文,编入1979年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经义浅论》中。

人本欲生经

作者: 佚名字数:7.18 千字、 更新:2022-07-07

亦称《佛说人本欲生经》。佛教经典。东汉安世高译(或作“似安世高译”)。一卷。内杂有晋道安释。其内容与《中阿含》卷二四《大因经》相同。谓“本者,痴也;欲者,爱也;生者,生死也”。中心内容是论说人的本原,为中国佛教“原人论”说最早的经典依据。其中以“十二因缘”中的“无明”、“爱”与“生”概括生死轮回的基础教理。异译本有宋咸平四年(1001)施护译《大生义经》。

瞿昙弥记果经

作者: 佚名字数:3.31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称《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佛教经典。南朝宋慧简译。一卷。“瞿昙弥”,佛之姨母大爱道的别名。经中谓大爱道应阿难之请而出家,佛为之授记,是为比丘尼之始。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求欲经

作者: 佚名字数:5.32 千字、 更新:2022-07-07

佛说求欲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中阿含中秽经之别译也。

七知经

作者: 佚名字数:998 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智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一)A. (An%guttara-nika^ya,增支部)VII.64 Dhamman~n~u^、(二)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大正藏第一册)、(三)增一阿含经等法品第三十九(大正藏第二册)合为四异译本,其中以本经为最短,旨在叙述比丘若知七法(知法、知义、知时、知节、知己、知众、知人),可得证悟。

七处三观经

作者: 佚名字数:1.23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无眼)说色谛、色习、色尽、色灭、色味、色出要、色苦之七处,及观色、观五阴、观六衰之三观,故经名七处三观。


1 40 41 42 43 44 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