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邺侯外传

作者: 李繁字数:4.98 千字、 更新:2022-07-07

又称《李泌传》。传奇。唐李蘩撰。一卷。蘩,赵郡中山(今河北赵县)人。李泌之子。是篇子为父传,为传记文学,写泌生平政绩,凡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累为权倖近臣妒陷,数遁隐山林学道,复诏入相。顾问朝廷,提出许多治乱兴邦之策,对中唐政治颇有积极影响。主要情节与两唐书《李泌传》相符合。唯述其智慧过人,深究鬼谷,极尽神秘化之能事,对个人作用亦有夸饰。有《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等丛书本。又《古今说海》、《历代小史》、《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均题《邺侯外传》。商务印书馆《说郛》又题《邺侯家传》。

新城录

作者: 沈亚之字数:2.07 千字、 更新:2022-07-07

《新城录》生动地记录了唐朝名将裴度、李曜在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叛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系作者客于寿春时亲闻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二著录其文,今据以标点整理。

记事珠

作者: 冯贽字数:2.30 千字、 更新:2022-07-07

唐冯贽撰。一卷。贽有《南部烟花记》已著录。是编记秦汉至唐以来掌故遗闻五十六则,每则皆三言两语。其如徐福为秦始皇作“自然帘”,班固嚼墨喷而成字,杨贵妃所遗“马嵬锦袜”,唐代宗赐郭子仪“九花虬”,唐穆宗置“惜春御史”,白居易有姬善舞名“春草”等,常为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所取资。有《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等丛书本。

壶关录

作者: 韩昱字数:8.70 千字、 更新:2022-07-07

唐韩昱撰。三卷。记述隋末李密、王伯当领导农民起义反隋经过。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翰苑

作者: 张楚金字数:2.58 万字、 更新:2022-07-07

民族史书。唐张楚金撰。原书30卷,雍公睿注。国内存旧抄本残帙,失卷次、卷尾。仅存《后叙》。日本《秘府略》、《香字抄》、《药字抄》存片断残文,西高迁氏存残本一卷,即《藩夷部》及《后叙》。20世纪30年代,辽阳金毓黻借得日本原书校勘付印,收入 《辽海丛书》。复收录日人内藤湖南跋翰苑之文,总计约2.6万言。书中记载唐以前历朝之周边各少数民族或各国的概况。其中,对乌桓、匈奴、鲜卑、肃慎、扶馀、高句丽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沿革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状况,同中原王朝的关系,载述尤备。文字晓畅,内容宏富,其注文,征引尤为繁富,荟萃了不可多见的大量民族史料。实属民族史专书。现有《辽海丛书》本行世。

奉天录

作者: 赵元一字数:2.61 万字、 更新:2022-07-07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新唐书》所采取。记叙详细史料可靠,可证《旧唐书》、《新唐书》之舛误。有《粤雅堂丛书》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大业杂记

作者: 杜宝字数:6.48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今本仅叙隋大业三年(607)至十二年事。详于炀帝土木营建和巡幸江都故事。对洛阳城营建,江南河开凿,西苑、汾阳十二亭和毗陵四殿十六宫及永济桥建造等,记载较为切实。

晋阳秋

作者: 孙盛字数:3.15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东晋孙盛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二十二卷。“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母郑太后名春,避讳改。编年体东晋史。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一卷,辑有荀至杜乂共八十一人事迹,计一百零八则,收入《汉学堂丛书》

竹书纪年

作者: 佚名字数:1.90 万字、 更新:2022-07-07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书,完整的六十八篇,残缺者七篇,共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自周幽王后接晋国,晋亡特记魏国。以夏正纪年,记事简短。记事起自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晋事接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

靖康稗史笺证

作者: 确庵耐庵字数:17.75 万字、 更新:2022-07-07

《靖康稗史笺证》,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靖康稗史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宫室宗族北迁和北迁后的情况。本书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大都是亲历、亲见其事的人,它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本书所涉作者,既有宋人,又有金人,他们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都有助于我们考订历史的真实。可贵的是,本书编者显然十分注意这一点,故记同一史实,往往兼收出自宋、金不同作者的两种同类著作,如记汴京失陷和宋帝出降,就既有宋人编着的瓮中人语,又有金人编录的南征录汇;再如记宋帝等北迁和北迁以后的情况,亦既有宋人编着的呻吟语,又有金人编着的宋俘记。这些,都极为清楚地体现了编者尊重历史的求实精神,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需要强调,赖本书所保存的金人史着,如南征录汇、宋俘记等,除对研究北宋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有极大价值外,对研究史着多所散佚的金代史学,亦有同样的价值。


1 401 402 403 404 405 1,417